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般是指患者在心脏相对正常或无全身性严重致命性疾病情况下,在未能估汁到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为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
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脑及全身器官组织的不可逆性损害而导致死亡。
对于心脏骤停的病人,若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有可能使之获得新生,这些措施称为心肺脑复苏(cardk)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其中脑复苏是关键。
任何慢性病患者在死亡时,心脏都要停搏,这应称之为“心脏停搏”,而非“骤停”。
如晚期癌症病人临终消耗致死,心脏停搏是必然结果,这类病人当然不是心肺复苏急救的对象。
而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骤停,病人虽处于“临床死亡”状态,但经过积极抢救,完全有可能复苏并恢复健康生活。
[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心脏骤停的病因任何一种疾病或意外均可导致心脏骤停,但一般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由心脏本身的病变引起的所谓心源性心脏骤停和由其它因素和病变引起的非心源性心脏骤停。
(一)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血管疾病是心脏骤停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原因。
其中以冠心病最为常见,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AMl)的早期。
在西方国家心脏性猝死中至少80%是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所致;其余20%是由其它心血管疾病所引起,如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马凡综合征、心肌病(其中以肥厚型者最多见,扩张型者次之)、心肌炎、心脏瓣膜损害(如主动脉瓣病变及二尖瓣脱垂)、原发性电生理紊乱(如窦房结病变、预激综合征及Q—T间期延长综合征)等。
详见表99—1。
(二)非心源性心脏骤停1.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严重的钾代谢紊乱易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而引起心脏骤停。
高血钾(血清钾>6.5retool/I,)时,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自律性,引起心室内传导阻滞,心室自主心律或缓慢的心室颤动而发生心脏骤停;严重低血钾可引起多源性室早,反复发作的短阵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和颤动,均可致心脏骤停。
1. 下列哪项是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出现的心电图特征
A 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可为200~400次/分
B 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心律基本规则,但大动脉没有搏动
C 不同种类或节律的电活动节律,往往测不到脉搏
D 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或偶有P波
E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2. 下列哪种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A 室颤
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C 无脉性电活动
D 室速
E 停搏
3. 下列关于除颤的陈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搏骤停应从开始心肺复苏5分钟后除颤
B 对于院内心搏骤停,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可超过3分钟
C 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应先进行5个循环30∶2(大约2分钟)的CPR,然后再除颤
D 使用直线双向波型除颤仪首次除颤能量为360J
E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时除颤能量为150~200J
4. 当心搏骤停几秒钟时,患者即会出现
A 头晕
B 晕厥、意识丧失
C 血压下降
D 全身抽搐
E 大小便失禁
5. 下列哪项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目标
A 迅速准确判断心、肺功能衰竭或停止,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
B 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C 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
D 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
E 改善并维持心肺功能
6. 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下列正确的是
A 患者躺卧在软床上
B 头部位置高于心脏
C 双手放于胸前
D 仰卧位,头、颈部应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
E 可采取头高脚低位
7. 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产生的收缩期动脉峰压是
A 20~40mmHg
B 40~60mmHg
C 60~80mmHg
D 80~100mmHg
E 100~120mmHg
8. 关于成人胸外按压的陈述,正确的是
A 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
B 胸骨下陷少于5cm
C 停止胸外按压查看心电监护
D 胸骨下压时间长于放松时间
E 按压与通气之比为15∶2
9. 早期判断心搏骤停的最重要指标是
A 意识丧失、瞳孔散大
B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C 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
D 意识丧失、触摸不到桡动脉搏动
E 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口唇紫绀
10. 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标不包括
A 瞳孔由大变小
B 每次按压可触及颈动脉搏动
C 尿量增加
D 出现睫毛反射
E 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
11.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
A.胸外心脏按压
B.除颤
C.气管插管
D.球囊-面罩通气法
E.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抢救药物
12.心肺复苏时应用肾上腺素描述正确的是
A. 肾上腺素0.5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1次
B.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1次
C.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1分钟1次
D. 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每10分钟1次
E. 肾上腺素0.5mg静脉推注,每10分钟1次13.脑复苏的主要措施
A.维持血压和体温
B.降低低温和血压
C.防治脑缺氧、提高颅内压
D.防治脑水肿、利尿、维持体温
E. 维持血压、防治脑缺氧、低温
14.引起心脏骤停的“H's”病因中不包括
A.低血钠症
B.低血容量
C.低氧血症
D.酸中毒
E.低体温
15.患者,男性,49岁,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为诊断,送入急诊抢救区,此时患者突发室颤,在对患者进行CPR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至61次/分,但呼吸仍需通过气管插管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支持,作为抢救配合护士,你应给予的人工呼吸频率是
A.每2~4秒一次
B.每4~6秒一次
C.每5~6秒一次
D.每6~8秒一次
E.每8~10秒一次
16.患者,男性,55岁,开会中突然晕倒,意识不清。
8分钟后急救人员赶到现场触摸其颈动脉搏动消失。
此时应立即采取的最恰当的急救措施是
A.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B.按压人中,人工呼吸
C.立即气管插管,然后除颤
D.胸外按压2分钟,然后准备除颤
E.开放静脉通路,给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
17.患者,男性,49岁,冠心病史5年,以“胸闷、剧烈胸痛半小时,伴大汗”为主诉来诊,进入抢救室后,心电监护示波显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300次/分”。
此时应立即采取的最恰当的急救措施是
A.按压人中,同时立即给予气管插管
B.应用单项波除颤器:连续除颤3次,能量200J,300J和360J
C.应用单项波除颤器:除颤1次,能量360J
D.气管插管,胸外按压
E.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5~1mg静脉注射
18-21题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45岁,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在急诊抢救室等待冠状动脉造影时突然发生抽搐,意识不清,血压测不到,心电监护导联呈形态、振幅各异的不规则波动,频率为310次/分,QRS波群消失
18.请问此心电图示波属于哪种心律失常
A.室颤
B.无脉性室速
C.无脉性电活动
D.停搏
E.室上速
19.作为值班护士你应该
A.建立静脉通路
B.立即准备除颤
C.立即采取血样标本
D.立即描记18导联心电图
E.更换各导联电极片,再评估
20.此时医生最可能下的口头医嘱是给予哪种药物静脉注射
A.胺碘酮
B.利多卡因
C.肾上腺素
D.阿托品
E.异丙肾上腺素
21.经过抢救,患者恢复窦性心律,于呼吸机辅助通气中,该患者治疗的后续目标的是
A.识别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B.优化机械通气,尽量减少肺损伤
C.降低多器官损伤的风险,根据需要支持脏器功能
D.客观评估预后恢复情况
E.以上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