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洪涝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21
第一节气象灾害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1.运用资料,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成灾的原因及分布。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水文灾害、气象灾害对人类的主要危害。
(地理实践力)知识梳理一、洪涝灾害1.形成2.分布影响因素(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区、温带气候区。
(2)地形因素:、地势低洼地区常受洪涝威胁。
3.主要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危害特点:人口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5.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形成2.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3.主要分布(1)世界分布: 、亚洲和 的内陆地区。
(2)我国分布:东部季风区⎩⎪⎨⎪⎧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最频繁、影响最严重区:华北地区三、台风灾害 1.台风⎩⎪⎨⎪⎧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
特点: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频发海域:西北太平洋 2.灾害危害3.我国的分布:主要分布在 沿海地区,多发于 季节。
四、寒潮灾害1.成因: 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 等现象的天气过程。
2.活动特点:北半球 地区的深秋到 时节。
3.危害:⎩⎪⎨⎪⎧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4.对我国影响: 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发源于蒙古、 地区。
自主诊断(1)长江流域发生洪水与人类活动无关。
( ) (2)旱灾是危害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主要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的概念、成因、特点及危害。
2.能够识别不同气象灾害的预警信号,理解其含义并掌握相应的应对措施。
3.分析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养保护环境、减少灾害风险的责任感。
二、知识梳理(一)台风1.概念: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 级以上。
2.成因:广阔的热带洋面(海水温度在26.5℃以上)提供充足水汽;地转偏向力使气流旋转;一定的弱垂直风切变利于台风形成和发展。
3.特点: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
常伴有狂风、暴雨、风暴潮等。
台风眼区风平浪静,云淡风轻;而台风云墙区风力最强,暴雨集中。
4.危害:1.狂风可摧毁建筑物、吹倒电线杆、破坏农作物等,如强台风可将大树连根拔起,掀翻屋顶。
2.暴雨引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淹没城镇和农田,冲毁道路和桥梁。
3.风暴潮使沿海地区海水水位急剧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破坏港口设施和沿海养殖区。
(二)暴雨1.概念:24 小时降水量达到50 毫米以上的降雨称为暴雨,大于100 毫米为大暴雨,大于250 毫米为特大暴雨。
2.成因:充足的水汽供应(如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强烈的上升运动(如地形抬升、热力对流等)促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
3.特点: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可长可短、降水范围有大有小。
有时暴雨呈局地性分布,有时则影响大片区域。
4.危害:1.城市内涝,大量积水淹没街道、地下室、地下停车场等,影响交通出行和居民生活,如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时,暴雨后街道变成河流,车辆被淹。
2.引发洪涝灾害,淹没农田,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冲毁农村房屋和基础设施,威胁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3.山区暴雨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破坏山体植被,掩埋村庄和道路,阻断交通和通信。
(三)洪涝1.概念:因持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淹没大片地区,或因本地降水过多,排水不畅而造成积水内涝的现象。
第二节气象灾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2、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4、学会当洪涝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问题引导,自主学习】一、了解气象灾害(一)什么是气象灾害?(二)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哪些?二、主要气象灾害分析(一)洪涝灾害1、什么是洪涝灾害?“洪”是指什么?“涝”又是指什么?2、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1)对、、、和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2)通过、、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3)通过对、和的破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
3、个人该如何应对洪水灾害呢?①洪水前:②洪水中:③洪水后:(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灾害是指,而导致的灾害。
2、干旱灾害会带来哪些危害?【预习检测】1.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①洪水②干旱③台风④泥石流⑤寒潮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2、洪水和涝渍容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A.江河上游地区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C.蒸发微弱的高纬地区D.降水丰富的山地3、某学生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阐述和说明洪水发生的原理。
下列实验的设计能说明暴雨容易引发洪水的是()A.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海绵垫子上,水被吸收了B.快速地将一瓶矿泉水倒在水泥地上,水在水泥地上四处漫溢C.慢慢地将水倒在海绵垫子上,但连续倒上一天后,水也开始四处漫流D.分别将水倒在草地上和水泥地上进行比较,后者水四处漫流的可能性要大2003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淮河流域连降暴雨,降水量是常年的1~4倍,出现了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回答4-5题:4、造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A.控制该区的暖湿气流势力较强 B.冬季风提前南下,带来锋面降水C.台风频频登陆带来暴雨D.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淤积形成地上河5、能够调节淮河干流水位的湖泊是A.太湖B.巢湖 C.洪泽湖D.鄱阳湖6、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A..植树造林B.蓄洪泄洪C.围湖造田D.修建水库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8题。
常见气象灾害洪涝教案教案标题:常见气象灾害——洪涝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有关常见气象灾害中的洪涝灾害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洪涝灾害的定义、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将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目标:1. 了解洪涝灾害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2. 掌握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3.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洪涝灾害的定义和原因。
2. 洪涝灾害的影响。
3. 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1. 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洪涝灾害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3. 学生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洪涝灾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洪涝灾害有什么了解?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曾经遇到过洪涝灾害?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洪涝灾害的定义和原因。
2. 分析洪涝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洪涝灾害的案例资料,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这些案例中的洪涝灾害是如何发生的?b. 洪涝灾害对当地人民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c. 当地政府和居民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四、知识总结(10分钟)1. 归纳总结洪涝灾害的定义、原因和影响。
2. 强调洪涝灾害的应对措施。
五、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制定一份洪涝灾害应对措施的方案。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方案,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人完成。
2. 收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洪涝灾害的文章,包括定义、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格式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2课时)课程标准本节课程标准内容: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选修五》活动建议:1、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
2、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教学目标1.读影响我国的台风、寒潮源地及移动路径图,说出其源地及影响范围。
2.读中国干旱、洪涝灾害分布图,说出其主要分布地区。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4.说出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特点及造成的危害。
5.学会收集气象灾害资料,了解其带来的危害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重、难点【重点】1.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灾害的形成原因。
学会构建知识网络,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2.读图,指出我国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
3.学会收集气象灾害资料,了解其带来的危害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难点】读图,指出我国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灾害的区域分布特点。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分组搜集资料法,启发式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资源】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导入展示气象灾害图片提问:这些属于哪类灾害?指导读图:教材34页图2-2-1 ,说明气象观看图片回答:气象灾害读图了解气象灾害以触目惊心的灾害图片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复习巩固灾害类型。
板书学生汇报教师导学学生汇报教师导学学生汇报教师导学灾害带来的巨大损失我国的气象和洪涝灾害每年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是危害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灾害。
本节课我们就具体分析它们的危害、成因与影响范围,及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
第二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第一课时)一、台风多媒体展示:台风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指导学生读图:1.说出影响我国的台风源地、路径及主要影响地区。
第二节气象灾害(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常发且危害严重的几种主要气象灾害2、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结合实例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造成的损失4、学会当洪涝灾害发生时的一些自救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探究一、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发生机制——以我国为例读图1“中国洪水频率分布(1949-1989)”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特点:(1)时间分布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各地的洪涝灾害基本上多发于季节,尤其是集中在季;(2)简述我国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2、发生机制分析:案例分析:简述A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总结:一般情况下,某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探究二、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以我国为例读“我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两大区域旱灾特点及原因:(1)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为以下,受灾程度,原因是:(2)在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旱灾的发生频次大多为以上,受灾程度,原因是:2、我国旱灾多发中心(1)我国有四个旱灾多发中心,旱灾频次达30%以上,请填出它们的名称:A 平原B 平原C 流域D 地区(2)从旱灾的发生季节看,我国四大旱灾中心有所不同:①我国受灾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A平原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季(月到月),称为“旱”,成因是:②B地区的旱灾多发生在每年的季(月到月),俗称“旱”,此时如受台风影响,则可缓解旱情。
B地区旱灾的成因是:③C流域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D地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探究三、旱涝关系——以我国为例1、时间上的关系:想一想:(1)黄河流域每年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季节,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季节(2)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灾一般多发生在—月,洪涝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月结论:旱灾和洪涝灾害在时间上发生,我国的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海河流域等地区是主要的旱涝交替地区。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气象灾害课标要求:1、 认识主要气象灾害,了解它们的发生机制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危害。
2、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自然观,树立与灾害作斗争的精神。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一、洪涝和干旱灾害:1、 洪涝灾害的概念洪涝灾害是指: 。
2、洪涝灾害的危害洪涝灾害不仅对 、 、 、 和 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而且通过对 、 、 、 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通过对 、 和 的破坏造成严重的 恶化。
3、洪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洪涝灾害的发生是多种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 和 两大类,它们是 发生的决定性因素。
这些是洪涝灾害发生的客观条件。
、 、 、 等社会经济活动对于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补充:我国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及受洪水威胁严重地区: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次是四川盆地、关中地区以及云贵高原的部分地区。
我国雨涝主要发生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
东部地区地势低平 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我国东部平原是农业的精华地带,主要商品粮基地均位于次。
此外,这里也是城市密集、交通便捷、工业发达的地区,受洪水威胁严重。
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4、干旱灾害的概念及危害干旱灾害是,而导致的灾害。
干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使作物正常生长,从而造成甚至。
二是因为、,,造成水上、水力发电量少、农村,城市和用水短缺。
此外,干旱还可能引发、以及、等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从全球范围看,和与之相伴随的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
我国因干旱造成的损失约占灾害损失的一半左右。
5、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
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年,如果遇到特殊的,就可能演变成。
二、台风灾害:1、台风的概念台风是在形成的巨大的空气漩涡,是发展的强烈形式。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灾害6.1气象灾害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定义洪涝灾害是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1)气候因素: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地势低洼的地区。
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
(2)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5)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6)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
(2)主要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时,称为干旱灾害。
3.分布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4.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2)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4)严重时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5)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多发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气象灾害----洪涝【学习目标】1.了解洪涝的概念、危害、分布、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分析某个地区自然灾害。
【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课本P5页、P11-13页和P37-42页,对照完成下题。
1、请你说说什么是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会造成哪些危害?2、读图1-12,世界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
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
3、读图2-4,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洪涝最少的地区是有哪些?说说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合作探究】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淮河的水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淮河南北两侧支流水文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___(3)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发,2003年6-7月,淮河发生特大洪灾,试分析该河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5)除了修建水库外,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还有哪些整治措施?(6)“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贻误后代。
”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
试简述淮河水质变坏的原因。
【我的疑问】【归纳总结】(知识、规律、方法、技巧)【课堂评估】2008年8月24日至10月5日,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
但有专家指出,2008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3 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
2008年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把今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1.识记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及特点。
2.掌握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的发生分布及危害。
1.重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难点: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成因分析。
一、洪涝灾害1.定义洪涝灾害是因或短时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影响洪涝灾害分布的因素(1)气候因素:洪涝灾害主要分布于区、区、区、区。
(2)地形因素:多分布在沿河、沿海的地区。
3.危害(1)淹没、等。
(2)破坏、、等基础设施。
(3)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4)引发河流、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5)洪涝过后易发,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6)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4.我国的洪涝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的国家。
(2)主要分布:区各大江河的。
广大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二、干旱灾害1.干旱: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的现象。
2.旱灾:当干旱持续时间,影响时,称为干旱灾害。
3.分布地区:、和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
4.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2)影响,影响、加剧和沙漠化。
(3)引发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4)严重时影响和社会稳定。
(5)极易引发、、等灾害。
5.我国的干旱灾害(1)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
(2)东部季风区:因降水变化、变化大,易发生旱灾。
(3)旱灾多发区:华北、、西南和,其中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三、台风灾害1.定义:台风是在或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级以上。
2.多发海域: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台风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1)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危害近海养殖等。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等。
气象灾害----洪涝【学习目标】1.了解洪涝的概念、危害、分布、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分析某个地区自然灾害。
【自主学习】请认真阅读课本P5页、P11-13页和P37-42页,对照完成下题。
1、请你说说什么是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会造成哪些危害?2、读图1-12,世界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
这些地区有什么特点。
3、读图2-4,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洪涝最少的地区是有哪些?说说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合作探究】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淮河的水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淮河南北两侧支流水文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__ _ __________ (3)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发,2003年6-7月,淮河发生特大洪灾,试分析该河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5)除了修建水库外,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还有哪些整治措施?(6)“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贻误后代。
”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
试简述淮河水质变坏的原因。
【我的疑问】【归纳总结】(知识、规律、方法、技巧)【课堂评估】2008年8月24日至10月5日,陕西全省连降暴雨,造成渭河流域5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洪水灾害。
但有专家指出,2008年渭河洪峰最高流量每秒3 700立方米,仅相当于三五年一遇的洪水流量。
2008年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把今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
据此回答1~2题。
1.“把今年渭河流域发生严重洪灾原因的矛头直指三门峡水电站”是因为()①三门峡水库修建后导致渭河部分河段成悬河②三门峡水库防洪能力过低,加重了渭河流域洪涝灾害③三门峡水库蓄水水位过高,加重了上游泥沙淤积④汛期三门峡水库调度失误,没能发挥较好的防洪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从气象方面分析,造成渭河流域形成洪灾的主要原因是()A.2008年夏季风强盛B.2008年夏秋季节台风活动频繁C.当地气温持续偏高,多对流雨D.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使梅雨期延长3.读海河水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永定河发源于(地形区)。
(2)请从地形、气候、水系等三方面简要分析海河流域易发生水灾的自然原因。
(3)海河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哪些?这些措施能否全部用于黄河的治理,为什么?【课后检测】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1)图中A地区多为洪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地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分析其原因。
读长江某年的汛期水位、流量变化过程线图和流域内4个行政区的灾情统计表,回答问题。
(1)试分析长江该河段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2)试分析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为了减轻长江的洪涝灾害,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工程措施?17.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强降水是形成洪水的最主要原因,分析图表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洪水形成的前提条件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空间上看,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
(3)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省、市、区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水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水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答案】 (1)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2)南方 东部(3)粤、桂 受台风影响大(4)准静止锋长期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过度砍伐,陡坡开荒,使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塞湖泊、河流,抬高河床;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
11.读淮河水系图,回答:(12分)(1)填出图中有关地理事物的名称。
A 、__________(湖)B 、___________(河)C 、________(海) (2)结合所学知识,描述淮河的水系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河南北两侧支流水文特征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发,2003年6-7月,淮河发生特大洪灾,简述其形成的原因及整治措施。
(5)“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贻误后代。
”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
试简述淮河水质变坏的原因。
11.(1)洪泽湖 京杭大运河 黄海(2)自西向东流,流程短、支流丰富、北岸支流长而多、无独立入海河道(1分) (3)汛期均在夏季、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比较大(1分) (4)锋面雨带移动快慢原因:锋面雨带在6—7月间长期在淮河一线徘徊、黄河夺淮入海,且淮河无后独立放入海河道、河道淤积,泄洪不畅 (任答现点给2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退耕还湖、修筑大堤 下游:开凿入海新河(任答现点给2分)(5)① 人口增多、生产、生活污水量逐年增多 ②人口素质低下,环境意识差,末经处理的工业用水直接排放到河里。
二、综合题16.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通常分为由台风(飓风)引起的热带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甲图中①和乙图中②均为世界著名海湾,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AB C(1)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
(2)①、②两海湾所在地带均为世界地震多发区,但①海湾处易发生地震海啸,而②海湾处发生的可能性却较小,试分析原因。
16.解析:本题要求对区域地理要熟悉。
根据经纬网判断,①海湾为孟加拉湾,②海湾为渤海湾。
答案:(1)①海湾风暴潮为热带风暴潮,②海湾风暴潮为温带风暴潮。
(2)渤海海底全部是大陆架,对海啸有较大的削弱作用;外围的岛弧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的传播。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日,做出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害频发,给学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强烈。
据此回答13~14题。
13.“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害频发……”,这里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指() A.沙尘暴B.台风C.水灾D.泥石流【答案】 C14.上述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的地区主要是我国的()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河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答案】 D17.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1)条件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空间上看,我国洪涝灾害比较集中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
(3)暴雨出现频率最高的省、市、区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气象原因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近年来,我国洪水分布地区经常发生特大洪水灾害,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试分析影响图中洪水灾害频发的人为因素。
【答案】(1)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2)南方东部(3)粤、桂受台风影响大(4)准静止锋长期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5)过度砍伐,陡坡开荒,使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塞湖泊、河流,抬高河床;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
孟加拉国位于孟加拉湾以北,属于恒河平原的东南部,其西为东高止山脉,东为阿拉干山脉,北为喜马拉雅山脉。
境内有河流230条,每年的河水泛滥都使孟加拉国蒙受巨大的损失。
加之这里地处季风区,印度洋上吹来的西南季风带着温暖而又饱和的水汽向低压区冲来。
当受到山脉的阻挡时,立即降雨。
这就使得地势平坦低洼的孟加拉国难逃水灾的侵袭。
(10年海南卷地理)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常出现水漫街面、低洼处建筑被浸泡等内涝现象,造成交通阻塞、财物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试分析这些城市暴雨成灾的原因。
2008海南地理,26)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6分)(2008海南地理,26)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6分)第2章第2节1.2009年5月以来,黑龙江省遭受的旱灾倍受人们关注,干旱农田面积达5 637万多亩,重旱2 513万亩,严重威胁水稻稻秧存活。
这次干旱的形成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受干热风影响C.夏季风未到达黑龙江省D.沙尘暴影响【答案】 C2.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过长B.湖泊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持续下降C.气候异常导致长时间的持续暴雨D.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答案】 C3.每年入秋以后暴发的第一次比较强的寒潮大都是()A.中路路径B.西路路径C.东路路径D.转向路径【答案】 B2003年9月4日,“杜鹃”横扫珠江三角洲,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据此回答4~7题。
4.下列是“杜鹃”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
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答案】 C5.上海某年8月9日比8月8日气温低7 ℃.原因可能是()A.9日有寒潮到达B.9日受台风影响C.9日有一高压系统控制上海D.9日梅雨季节开始【解析】上述A、B选项都有利于冷空气的活动,但一般的寒潮的爆发更与环流形势的变化有联系,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更有利于寒潮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