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选修5中国的气象灾害1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明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
(2)比较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类型及灾情特点。
(3)知道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
2.能力目标(1)熟练运用地图查找我国旱灾及干旱程度的地区分布。
(2)运用地图分析台风路径、频次与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关性。
3.情感目标(1)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增加忧患意识。
(2)由旱灾、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体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中国的气象灾害是中国的自然灾害中的一种灾害,气象灾害是对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也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全章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
本节介绍的旱灾、台风等灾害类型与必修1教材联系紧密。
台风在必修1的第二章中的天气系统一节首次出现,台风本质上就是一种天气系统——热带气旋,由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产生灾害,本节所述的台风既以必修1为基础,又是必修1的延伸。
旱灾由水资源不足引起,与水资源的是否合理利用有关,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有关基础知识已在必修1的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第三节介绍。
鉴于以上分析,可认为本节的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我国旱灾、台风的分布地区及其多发原因教学难点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并不在气候干旱区,而在雨水较多的东部季风区教学准备自制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干旱、台风、寒潮、沙尘暴等图片,提问:这几张图片所反映的自然灾害属于哪一类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我国影响面最广的灾害。
我国气象灾害种类多,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风雹、冷冻、雪灾、热浪、干热风、连阴雨、沙尘暴、浓雾等,其中干旱、台风、寒潮对我国农业的危害影响范围最广、灾情最重。
板书: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读2.30中国旱灾频次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找出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为什么这些地区旱灾严重?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中国的气象灾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灾害的具体措施。
能力目标:能联系实际,了解当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德育目标: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探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避害趋利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措施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新课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两则新闻。
(展示幻灯片)1.11月15日,孟加拉国南部沿海遭受强烈热带风暴袭击。
给这个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
2.11月20日上午,宜万铁路巴东段高阳寨隧发生滑坡,一载有乘客31名的客车被埋。
刚才两则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两起自然灾害,一个是飓风,一个是山体滑坡。
除了刚才了解的这两个自然灾害,请同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还有那些自然灾害?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对于这些自然灾害,在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当中没有系统的讲述,只是在一些章节中零星的提到,例如台风,寒潮。
但是在明年的高考对于这部分内容又有了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就来复习这一部分内容。
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自然灾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气象灾害,一类是地质灾害,哪些是属于气象灾害?哪些属于地质灾害呢?(请同学分类。
)这节课我们先来复习气象灾害。
什么是气象灾害呢?定义: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气象灾害种类很多,这节课我们只研究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和寒潮。
教师提问:什么是台风?(展示北半球气旋图)学生回答: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它多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
C以上的广阔洋面上。
教师讲述:台风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气旋,是一个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气旋又叫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学过的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回答。
学生回答:低压系统台风的先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系统。
画图。
在北半球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在南半球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旋涡。
选修五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2010-04-06 11:16:07 阅读16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气象灾害的地理分布。
2.分析旱灾、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重点:1.中国旱灾和台风灾害的地理分布及其原因。
2.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农业灾情,阐述旱灾灾情特点。
【自主学习】
一、旱灾
1.特点:我国发生范围最、频次、持续时间的渐发性气象灾害。
2.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和。
【合作探究】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3.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
(1)东北地区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
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
(2)华北地区严重,有“”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3)长江地区,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
(4)华南地区旱。
(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4.旱涝关系
(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流域、流域、长江中下游及流域等地区。
(2)旱灾和涝灾在上交错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
5.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及原因
(1)
(2)
【合作探究】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
二、台风灾害
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位于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
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均来自西北太平洋,且有两个集中的生成区域和。
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
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多于内陆地区,以南的台风频次远高于以北地区,广东和海南东部沿海的台风频次约占50%左右,浙江、台湾东部、海南东北部等沿海遭受台风灾害的次数,占总数的1/3以上。
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地区是地均GDP高,且台风次数多的地区。
【合作探究】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有什么影响?台风登陆对区域旱情有什么影响?
三、寒潮灾害
1.发生时间:月至次年月
每年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月和月,前者更强。
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3.路径:偏西路径——;
偏北路径——;
东北路径——。
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1)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相对温暖,灾害减弱。
(2)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地区甚至。
(3)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
发生频次高,地区最多,次之,再次为流域,华南最少。
6.各地灾害表现:北方主要表现为等;
南方主要表现为等。
【合作探究】东北地区寒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点拨:第一,我国东北地区紧邻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使东北地区气温骤降。
第二,初霜时东北农作物正值生长季节,严重危害农牧业生产。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和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的天气现象。
2.发生与防治
①沙尘暴发生时间:
②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
③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物质来源条件。
【合作探究】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
点拨:华北沙尘暴多发的原因可以理解为:①由于气候干旱,土壤疏松干燥,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越来越严重。
②在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下,人们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森林,使得森林覆盖率降低。
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过度放牧,滥挖药材,使得森林草原急剧退化。
沙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导致沙尘暴多发。
收集资料时,可以从这三方面的实例着手,
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
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和
是主要的气象灾害。
2.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
②;
③接近沙源地;
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基地,灌溉用水增加;
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合作探究】简要分析华北地区旱灾严重的原因?
华北地区旱灾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控制,由于夏季风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特别是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所以极易发生持续性干旱。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人均径流量少;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3.损失:华北干旱缺水、土地沙化和沙尘暴不仅给当地带来严重的损失,也对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对首都北京的影响。
4.华北地区缺水的表现及原因
点拨: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主要表现为水量性缺水,即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人口密集、有超大城市群,生活用水多;国家商品粮基地,灌溉用水多;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用水多等;还表现为水质性缺水,即居民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田农药与化肥污水、海水倒灌等一系列污染水增多,导致清洁淡水减少。
【跟踪练习】
1.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B )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
2.下列措施对预防干旱具有长远意义的是(D)
A.人工降雨B.选择耐旱作物
C.开展农田水利建设D.改善干旱地区农业生态环境
3.下列天气过程中属于暖性反气旋控制下的有(D)
A.寒潮
B.台风
C.梅雨
D.伏旱
4.在我国,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寒潮多发生在(A)
A.秋季和春季
B.冬季和春季
C.秋季和冬季
D.初冬和秋末
5.若只考虑风力与沙源因素,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暴以冬春季最多,若再考虑地面状况及空气对流因素,则尤以初春最多,原因主要有(C)
①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土质更加松软干燥②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的大风天气显著增多③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增加④初春与冬季比较,初春出现逆温现象的时数缩短 A.
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6-7题。
6.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 )
A.旱涝灾害B.霜冻灾害C.寒潮D.台风灾害
7.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B )
①纬度影响②洋流影响③海陆位置影响④锋面影响
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D.②④
8.下图表示我国部分地区某年6月初-7月初降水量分布(实线,单位:mm)和气压分布(虚线,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殊的天气是_梅雨__,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容易出现的气象气候灾害是__暴雨___,经常引起的自然灾害是___洪涝____。
(2)图中的气压中心是___副热带高压__气压的组成部分,7月,该气压系统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___伏旱___天气。
如该气压系统季节性北跃提前,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_____洪涝___灾害。
9.某年7月28日15时(北京时间),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一强热带风暴发展成台风,其中心位里在北纬12°、东经135°的A点,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风力大于8级的范围半径为500km,该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5km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右上图)
(1)简述强热带风暴与台风的主要区别。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大小;最大风力在10~11级之间为强热带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台风移动的路径。
风暴,最大风力大于12级的为台风
(3)对我国长江流域而言,台风可能带来的有益影响是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所带来的干旱______。
(4)预计台风中心约于__7_月_31日_15_时登陆台湾,将在_8_月_1_日_3_时在我国__福建_省与__浙江__省交界处登陆,此时位于台风中心北侧的宁波吹__东北_风,南侧的厦门吹__西南__风。
(5)当上海为偏南风时,该台风中心位于上海的_西部_方向,此时风力与7月28日相比将有所_减弱__,原因在于_受陆地表面摩擦力的影响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