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等价类测试
- 格式:ppt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30
如何划分等价类测试用例
等价类测试是一种基于输入数据的测试方法,旨在将输入数据分为不同的等价类并选择代表性的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以下是划分等价类测试用例的步骤:
1. 理解需求和功能:首先需要理解被测试系统的需求和功能,
明确输入数据的格式、类型以及限制条件等。
2. 划分等价类:将输入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
每个等价类
包含具有相同预期行为的输入值。
例如,如果输入是一个数字,那么可以将输入划分为正数、负数和零三个等价类。
3. 选择代表性测试用例: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代表性测试用例
进行测试。
这些测试用例应该能够覆盖等价类的边界情况和一般情况。
例如,对于正数等价类,可以选择最小正整数、最大正整数和一个中间值作为测试用例。
4. 执行测试用例:执行所选测试用例并记录结果。
如果测试用
例通过,则等价类中的其他值也应该通过测试。
5. 调整测试用例:如果测试用例未通过,则需要调整测试用例
或修复被测试系统中的错误,并重新执行测试用例。
6. 重复测试:重复执行测试用例,直到所有测试用例都通过并
且等价类的所有输入值都得到了覆盖。
通过划分等价类并选择代表性测试用例,可以有效地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并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
第一章测试1.软件没有相应的文档,且最终不能满足用户要求是软件危机的一种表现。
()A:错B:对答案:B2.软件本身的不可见性和复杂性随规模的增加呈指数上升是产生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A:错B:对答案:A3.开发软件就是写程序。
()A:错B:对答案:A4.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
A:软件危机B:软件工程C:软件产生D:软件周期答案:A5.以下对软件工程描述正确地是()。
A:结合最好的技术方法。
B:经济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并有效地维护它。
C:一门工程学科。
D:采用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
答案:ABCD6.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费用最多的阶段是()。
A:需求分析。
B:软件总体设计。
C:软件实现。
D:软件维护。
答案:D7.软件是()。
A:计算机系统。
B: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
C:程序。
D:程序、数据及其文档的集合。
答案:D8.同螺旋模型相比,原型模型主要缺少()。
A:客户评估B:制定计划C:风险分析D:实施工程答案:C9.在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中,不适应变化需求的软件开发模型是()。
A:原型模型B:瀑布模型C:螺旋模型D:增量模型答案:B10.针对高质量软件的生产的软件过程模型()。
A:RUP模型B:基于构件的模型C:净室模型D:增量模型答案:C第二章测试1.可行性研究的技术可行性是指现有技术是否可行。
()A:对B:错答案:A2.可行性研究的成本效益分析是从经济方面讨论是否可行。
()A:对B:错答案:A3.可行性分析研究的目的是()。
A:功能内聚B:项目值得开发否C:开发项目D:争取项目答案:B4.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是()。
A:程序流程图B:系统流程图C:数据流程图D:软件结构图答案:B5.数据字典的基本功能是()。
A:数据维护。
B:数据通信。
C:数据定义。
D:数据库设计。
答案:C6.使用数据流图对工资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建模,外部实体是()。
A:工资单B:工资系统代码C:工资数据库维护D:接受工资单的银行答案:D7.数据流图的作用包括()。
软件测试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软件测试概述软件测试是指为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问题,评估软件质量,确保软件功能正常的过程。
软件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软件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确保软件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
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开发团队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系统性、可靠性和性能。
全面性指测试应该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包括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系统性指测试应该以系统为单位进行,而不是单个模块或功能;可靠性指测试结果应该是可靠的、准确的;性能指测试应该关注软件的性能表现。
软件测试的方法可以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静态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的早期阶段进行的,包括代码审查、设计审查和使用静态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动态测试是指在软件开发的后期阶段进行的,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的类型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功能测试是验证软件功能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的测试;性能测试是验证软件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的测试;安全测试是验证软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测试;兼容性测试是验证软件在不同平台和环境下的兼容性的测试;可靠性测试是验证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测试。
第二章: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的流程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评估和测试报告。
测试计划是在测试开始之前进行的,包括确定测试目标、测试方法、测试资源和测试进度。
测试设计是在测试执行之前进行的,包括确定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测试环境。
测试执行是在测试设计之后进行的,包括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结果和发现问题。
测试评估是在测试执行之后进行的,包括评估测试结果、计算测试覆盖率和分析测试效果。
测试报告是在测试评估之后进行的,包括总结测试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撰写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的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的过程。
自动化测试包括测试脚本的编写、测试数据的准备和测试环境的配置。
第一章测试1.“软件危机”是指()。
A: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经济犯罪活动B:软件开发和软件维护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C:人们过分迷恋计算机系统D:计算机病毒的出现答案:B2.软件工程方法学的目的是:使软件生产规范化和工程化,而软件工程方法得以实施的主要保证是()。
A:开发人员的素质B:软件开发的环境C:硬件环境D: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开发的环境答案:D3.软件危机可以表现为()。
A:软件产品的质量差B:软件的价格昂贵C:产品不符合用户的需要D:软件的可维护性差答案:ABCD4.下面的()说法是错误的。
A:一般来说,软件只有在其行为与开发者的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才能成功B:购买大多数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比软件更昂贵C:由于软件是产品,因此可以应用其他工程制品所用的技术进行生产D:大多数软件系统是不容易修改的,除非它们在设计时考虑了变更答案:ABC5.软件工程的方法只适用于大型软件的开发,对小型软件的开发没有帮助。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可行性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早期所做的一项重要的论证工作,它是决定该系统是否开发的决策依据,因必须给出()的回答。
A:确定B:行或不行C:正确D:无二义答案:B2.数据流图是描述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变换的过程,而对数据流图中所包含的元素的定义则是()。
A:数据定义B:数据加工C:数据字典D:数据存储答案:C3.在软件的可能性研究中经常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其中从功能角度对系统进行研究属于()的研究。
A:法律可行性B:技术可行性C:经济可行性D:操作可行性答案:B4.关于数据字典正确的描述是()。
A:数据字典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B:数据字典应该容易更新和修改C:可以采用卡片形式书写数据字典D:实现数据字典三种常见的方法有全人工过程、全自动过程、混合过程答案:ABCD5.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数据的源和终点进行详细定义。
A:错B:对答案:A第三章测试1.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确定()。
软件测试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第一章测试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软件开发模型。
()答案:V模型2.下列哪一项不是软件缺陷产生的的原因。
()答案:测试用例设计不好3.现在比较流行的软件开发模型为螺旋模型。
()答案:错4.软件存在缺陷是由于开发人员水平有限引起的,一个非常优秀的程序员可以开发出零缺陷的软件。
()答案:错5.软件缺陷都存在于程序代码中。
()答案:错6.软件测试是为了证明程序无错。
()答案:对7.软件测试要投入尽可能多的精力以达到100%的覆盖率。
()答案:错8.下列软件实施活动的进入准则描述错误的是:()答案:项目阶段成果已经被基线化9.验收测试的测试用例主要根据()的结果来设计。
答案:需求分析第二章测试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因果图输入与输入之间的关系。
()答案:恒等2.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因果图输出之间的约束关系。
()答案:强制3.使用边界值方法测试时,只取边界两个值即可完成边界测试。
()答案:错4.因果图考虑了程序输入、输出之间的各种组合情况。
()答案:对5.下面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健壮性等价类测试的测试用例要求在有效等价类中取值6.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答案:对7.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影响软件质量的因素。
()答案:使用新技术8.在黑盒测试中,着重检查输入条件组合的方法是()。
答案:因果图法9.下面()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可能引起的错误。
答案:因果图10.功能测试是系统测试的主要内容,检查系统的功能、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相同。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逻辑覆盖。
()答案:判定-语句覆盖2.关于逻辑覆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答案:在逻辑覆盖中,条件组合覆盖是覆盖率最大的测试方法。
3.决策表法是由因果图演变而来的。
()答案:对4.语句覆盖无法考虑分支组合情况。
()答案:对5.语句覆盖可以测试程序中的逻辑错误。
测试⽤例-----等价类划分法
1.等价类划分法
1.1 等价类概念与分类
等价类
在所有测试数据中,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集即为等价类
等价类分类
- -- 有效等价类
--- ⽆效等价类
1.2 等价类划分法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问题:
划分等价类可以将测试集合科学的从⽆穷⼤减少到有限⼩, 让测试⼯作从穷举测试中解放出来, ⼤⼤减少
测试⽤例数量, 提升测试效率.
1.3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例步骤与应⽤场景
步骤:
1.需求分析
2.划分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
(2).⽆效等价类
- 规则(需求本⾝出发)
- ⻓度需求
- 类型规定
- 是否为空(必填项检查)
- 是否可重复输⼊
3.设计⽤例
# 典型应⽤场景: 带有输⼊框的测试
1.4实例使⽤qq号进⾏注册
需求:
QQ号注册⽤户,账号必须6-10位⾃然数, 同⼀QQ号不能
重复注册
1.需求分析
2.等价类划分:
--- 有效等价类
--- ⽆效等价类
测试⽤例设计。
测试等价类划分法等价类划分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常用测试方法,它将输入和输出中的数据划分为多个等价类,来表示同一类别的数据对系统行为的影响是相同的。
这种方法可以在测试过程中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效率,并确保测试全面覆盖不同的情况。
一、等价类划分法的基本原则1.有效等价类:每个等价类都应该包含有效的数据,即系统能够正确处理的数据。
2.无效等价类:每个等价类都应该包含无效的数据,即系统应该能够正确拒绝处理的数据。
3.边界值等价类:每个等价类都应该包含边界值数据,即系统在处理边界值时的行为应该正确。
二、等价类划分法的步骤1.确定输入和输出:首先需要明确被测试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可以通过需求文档或者与开发人员的讨论来获取这些信息。
2.划分等价类:将输入和输出数据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每个等价类表示一类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
3.确定有效等价类: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选择一部分具有有效数据的等价类,确保系统能够正确处理这些数据。
4.确定无效等价类: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选择一部分具有无效数据的等价类,确保系统能够正确拒绝处理这些数据。
5.确定边界值等价类:从划分出的等价类中选择一部分具有边界值的等价类,确保系统在处理边界值时的行为正确。
6.编写测试用例:根据划分出的等价类,编写对应的测试用例,包括输入数据和期望输出。
7.执行测试用例:执行编写的测试用例,并记录测试结果。
8.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错误。
三、等价类划分法的案例分析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登录功能的系统,输入包括用户名和密码,输出是登录是否成功。
1.划分等价类:-用户名:有效用户名、无效用户名-密码:有效密码、无效密码2.确定有效等价类:-用户名:有效用户名-密码:有效密码3.确定无效等价类:-用户名:无效用户名-密码:无效密码4.确定边界值等价类:-用户名:无效用户名-密码:有效密码5.编写测试用例:-有效用户名+有效密码:期望结果是登录成功。
等价类划分测试⽤例设计⽅法⼀.⽅法简介1.定义是把所有可能的输⼊数据,即程序的输⼊域划分成若⼲部分(⼦集),然后从每⼀个⼦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例。
该⽅法是⼀种重要的,常⽤的⿊盒测试⽤例设计⽅法。
2.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域的⼦集合。
在该⼦集合中,各个输⼊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类其它值的测试。
因此,可以把全部输⼊数据合理划分为若⼲等价类,在每⼀个等价类中取⼀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条件,就可以⽤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2)⽆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意义的输⼊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对于具体的问题,⽆效等价类⾄少应有⼀个,也可能有多个。
设计测试⽤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
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的可靠性。
3.划分等价类的标准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组⼦集,⽽⼦集的并是整个集合;3)并是整个集合:完备性;4)⼦集互不相交:保证⼀种形式的⽆冗余性;5)同⼀类中标识(选择)⼀个测试⽤例,同⼀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路径"。
4.划分等价类的⽅法1) 在输⼊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效等价类。
如:输⼊值是学⽣成绩,范围是0~100;<ignore_js_op>2) 在输⼊条件规定了输⼊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3) 在输⼊条件是⼀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等价划分测试的方法
等价划分测试(equivalence partitioning)是一种黑盒测试方法,旨在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同时保证覆盖测试对象的各种情况。
它将输入值或条件划分为不相交的等价类,每个等价类只需选择一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如果一个测试用例能代表一个等价类中的所有情况,则不需要再选择其他测试用例来覆盖该等价类。
使用等价划分测试的方法如下:
1. 确定输入值或条件:确定需要进行测试的输入值或条件。
2. 划分等价类:根据输入值或条件的特点,将其划分为若干个不相交的等价类。
每个等价类中的测试用例应该具有相同的测试结果。
例如,对于一个输入范围为1-100 的整数,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等价类:0 以下的数、1-10 的数、11-20 的数、...、91-100 的数。
3. 选择代表测试用例:从每个等价类中选择一个代表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代表测试用例应该能够替代该等价类中的其他测试用例。
4. 完成测试覆盖:确保所选择的代表测试用例能够覆盖所有的等价类。
使用等价划分测试的优点是能够在保证测试覆盖的前提下,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
它能有效地挖掘出典型的测试情况,从而提高测试效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等价
划分测试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发现所有的错误,因此在进行测试时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