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用例2(等价类)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24
如何划分等价类测试用例等价类测试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一种测试方法,它通过将输入和输出值划分为多个等价类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以提高测试的效率和覆盖率。
以下是如何划分等价类测试用例的详细说明。
一、什么是等价类测试等价类测试是一种基于黑盒测试的方法,它将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值分成若干等价类,每一个等价类代表一组相同行为或结果的输入和输出值。
等价类测试的目的是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二、如何划分等价类测试用例1. 无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包括那些不应该被接受或不符合要求的输入值。
例如,在考试中,学生的年龄必须大于等于18岁才能参加考试,那么小于18岁的学生就属于无效等价类。
2. 有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包括那些被接受或符合要求的输入值。
例如,在考试中,学生的年龄必须大于等于18岁才能参加考试,那么大于等于18岁的学生就属于有效等价类。
3. 边界值等价类边界值等价类是一组包含最小值、最大值和某个在中间范围内的值的等价类。
例如,在考试中,学生的分数必须在0-100之间,那么0和100就属于边界值等价类。
4. 特殊值等价类特殊值等价类包括那些具有特殊意义或重要性的值。
例如,在考试中,学生的分数为0或100就属于特殊值等价类。
三、等价类测试的优点及注意事项优点:1. 可以节省测试时间和成本。
2. 能够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3. 可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果。
注意事项:1. 划分等价类时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况。
2. 必须确保每个等价类都具有独特的行为或结果。
3. 边界值等价类和特殊值等价类通常需要特别关注。
四、总结等价类测试是软件测试中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通过将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值划分为若干等价类,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和覆盖率。
在划分等价类时要注意全面、准确地考虑各种情况,必须确保每个等价类都具有独特的行为或结果。
边界值等价类和特殊值等价类通常需要特别关注。
测试⽤例-等价类等价类概念 等价类划分就是把被测对象的输⼊域划分为若⼲个集合,对于某个集合中的某个元素和该集合中的任⼀元素的表征⼀致, 然后从每个划分的集合中取出少数的数据作为测试⽤例;对于某个被测对象的输⼊域⽽⾔,如果某个个体被系统接受,则这个 个体所在的集合中的其他所有个体也应该被接受,反之亦然。
等价类划分 a.有效等价类 针对被测对象⽽⾔,合理的,有意义的,被系统接受的输⼊,如⽤户名长度在6-18 b.⽆效等价类 针对被测对象⽽⾔,不合理,⽆意义的,不被系统接受的输⼊,如⽤户名0<=长度<6或长度>18等价类划分原则序号输⼊域条件等价类划分1规定取值范围或取值个数⼀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效等价类2规定取值是真假值⼀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3规定输⼊数据的⼀组值(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个值分别处理n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4输⼊数据必须遵守某个规则⼀个有效等价类和若⼲个⽆效等价类5规定输⼊数据的集合或‘必须如何’的条件⼀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6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步的划分为更⼩的等价类等价类划分不确定⽤例设计原则 a.根据需求,划分有效及⽆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统⼀编号,⽆效等价类统⼀编号 b.设计⼀个新的测试⽤例时,使其尽可能覆盖所有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 c.设计⼀个新的测试⽤例时,使其仅覆盖⼀个⽆效等价类,直到所有的⽆效等价类都被覆盖等价类划分的本质 等价类划分的本质在于对被测对象输⼊域的识别和对等价类的划分案例栗⼦1,某个⽹站的⽤户名注册有如下要求,1)⽤户名由数字,字母,下划线组成2)⽤户名字符长度在6~183)⽤户名以字母开头。
这是⼀个简化版的注册,只有⼀个输⼊框(⽤来填写⽤户名)和⼀个注册按钮,暂时不考虑密码。
⽤等价类划分设计测试⽤例。
等价类测试用例
等价类测试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用于确定软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是否符合预期。
以下是一个使用等价类测试的示例:
假设我们正在测试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登录功能。
该登录功能接受用户名和密码作为输入,并验证用户的身份。
我们可以定义两个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包含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这些组合应该能够通过登录验证。
无效等价类:包含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这些组合应该无法通过登录验证。
然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测试用例来覆盖这些等价类:
1. 有效等价类测试用例:
- 正确的用户名和正确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成功。
- 正确的用户名和错误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错误的用户名和正确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2. 无效等价类测试用例:
- 空的用户名和空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空的用户名和正确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空的密码和正确的用户名,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错误的用户名和空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错误的用户名和错误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超长的用户名或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通过执行这些测试用例,我们可以验证登录功能是否正确处理了有效和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并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符合预期。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等价类测试可能需要根据被测试的软件系统的具体需求和功能进行调整和扩展。
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等价类划分法是一种常用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它将输入数据分成若干等价类,每个等价类中的数据在被测试程序中的处理是一样的。
通过设计测试用例覆盖不同的等价类,可以最大程度地覆盖被测程序的各种情况,提高测试效率。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有效等价类:每个有效等价类包含被测试程序能够接受的有效输入数据。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年龄的程序,可以将年龄从0到150划分为一个有效等价类,因为这个范围内的年龄都是可接受的有效输入。
2.无效等价类:每个无效等价类包含被测试程序不能接受的输入数据。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性别的程序,将性别划分为男和女两个有效等价类,其他任何值都可以认为是一个无效等价类。
3.边界等价类:边界等价类是指等价类的边界情况,通常会包含边界值以及边界值的前后一个值。
例如,对于一个需要输入年龄的程序,边界等价类可以是(-1, 0, 1),(149, 150, 151),这样可以覆盖到边界情况。
下面我将以一个简单的登录系统为例,来详细介绍等价类划分法的测试用例设计。
假设登录系统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验证登录是否成功。
1.有效等价类:-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123456"。
-用户名是有效的,但密码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abcde"。
-用户名是无效的,但密码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guest",密码为"123456"。
2.无效等价类:-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bcde",密码为"abcde"。
-用户名是无效的,密码是有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bcde",密码为"123456"。
-用户名是有效的,密码是无效的:例如,用户名为"admin",密码为"abcde"。
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用例举例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问题。
在进行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时,需要将输入值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并选择边界值进行测试。
下面将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的注册功能为例,列举10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用例。
1. 等价类测试用例:用户名- 等价类1: 用户名为空- 等价类2: 用户名长度小于3个字符- 等价类3: 用户名长度大于20个字符- 等价类4: 用户名包含非法字符(如特殊符号、空格等)- 等价类5: 用户名已存在2. 边界值测试用例:用户名- 边界值1: 用户名长度等于3个字符- 边界值2: 用户名长度等于20个字符- 边界值3: 用户名长度大于3个字符,小于20个字符3. 等价类测试用例:密码- 等价类1: 密码为空- 等价类2: 密码长度小于6个字符- 等价类3: 密码长度大于16个字符- 等价类4: 密码包含非法字符(如特殊符号、空格等)4. 边界值测试用例:密码- 边界值1: 密码长度等于6个字符- 边界值2: 密码长度等于16个字符- 边界值3: 密码长度大于6个字符,小于16个字符5. 等价类测试用例:邮箱- 等价类1: 邮箱为空- 等价类2: 邮箱格式不正确(缺少@或后缀不正确)- 等价类3: 邮箱已存在6. 边界值测试用例:邮箱- 边界值1: 邮箱长度等于5个字符- 边界值2: 邮箱长度等于254个字符- 边界值3: 邮箱长度大于5个字符,小于254个字符7. 等价类测试用例:手机号码- 等价类1: 手机号码为空- 等价类2: 手机号码格式不正确(长度不为11位或不以1开头) - 等价类3: 手机号码已存在8. 边界值测试用例:手机号码- 边界值1: 手机号码长度等于10位- 边界值2: 手机号码长度等于11位- 边界值3: 手机号码长度大于10位,小于11位9. 等价类测试用例:验证码- 等价类1: 验证码为空- 等价类2: 验证码不正确10. 边界值测试用例:验证码- 边界值1: 验证码长度等于3个字符- 边界值2: 验证码长度等于6个字符- 边界值3: 验证码长度大于3个字符,小于6个字符通过以上的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用例,可以覆盖到各种可能的输入情况,包括空值、边界值、非法字符等。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例等价类划分法是⼀种典型的⿊盒测试⽤例设计⽅法。
采⽤等价类划分法时,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设计测试⽤例的唯⼀依据是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等价类所谓等价类,是输⼊条件的⼀个⼦集合,该输⼊集合中的数据对于揭⽰程序中的错误是等价的。
等价类⼜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代表对程序有效的输⼊,⽽⽆效等价类则是其他任何可能的输⼊(即不正确的输⼊值)。
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都是使⽤等价类划分法设计⽤例时所必须的,因为被测程序若是正确的,就应该既能接受有效的输⼊,也能接受⽆效输⼊的考验。
划分等价类的标准: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组⼦集,⽽⼦集的并是整个集合;3.并是整个集合:完备性;4.⼦集互不相交:保证⼀种形式的⽆冗余性;5.同⼀类中标识(选择)⼀个测试⽤例,同⼀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路径"。
等价类划分的⽅法:1.如果输⼊条件规定了⼀个取值范围,那么就应该确定⼀个有效等价类以及两个⽆效等价类。
如⽉份取值在1~12之间,由此可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即⽉份在1~12之间,和两个⽆效等价类,即⽉份取值⼩于1及⽉份取值⼤于12.2.规定了输⼊条件必须如何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如输⼊值必须⼤于0,则有效等价类为输⼊值⼤于0 ,⽆效等价类为输⼊值⼩于或者等于0.3.在输⼊数据是⼀个bool常量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4.在规定了输⼊数据由n个值构成的情况下,并要求定其中的每个值进⾏测试时,可以确定n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如交通⼯具类型为公共汽车、卡车、出租车、⽕车或者摩托车,那么就应该为每⼀个输⼊值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例如拖车。
5.在规定了输⼊数据冰箱最受的规则的情况下,可以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若⼲个⽆效等价类(从不同⾓度违反规则)。
测试用例设计白皮书--等价类划分方法一.方法简介1.定义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2.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
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
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
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2)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无效等价类指对程序的规格说明是不合理的或无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
对于具体的问题,无效等价类至少应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
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3.划分等价类的标准:1)完备测试、避免冗余;2)划分等价类重要的是:集合的划分,划分为互不相交的一组子集,而子集的并是整个集合;3)并是整个集合:完备性;4)子集互不相交:保证一种形式的无冗余性;5)同一类中标识(选择)一个测试用例,同一等价类中,往往处理相同,相同处理映射到"相同的执行路径"。
4.划分等价类的方法1)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如:输入值是学生成绩,范围是0~100;2)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3)在输入条件是一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利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你想搞清楚“等价类划分法”是个什么鬼?别担心,听我慢慢道来!先告诉你,这玩意儿其实就是测试界的“万能钥匙”。
咋说呢?你想象一下,如果你要给一件事找对策,最省事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把事儿给分门别类,分好类后,你就可以轻松搞定了,不用每次都从头到尾再来一遍。
比方说,给一堆水果分类,你能说香蕉、苹果、橙子、葡萄都得按照每种水果的特点来考察,这样才能精准找到你要的答案。
测试方法也是一样,你得把数据分成几类,然后挑几组代表性的案例就能覆盖大部分的情况了。
想象一下你正在做一个系统的测试,假设这个系统要求用户输入一个年龄。
你不能从0岁到100岁之间每个数字都测试一遍吧?那得多麻烦!我们要干的事就是,把所有的可能性按照合理的规则分成几类。
比如,低于0岁就是不合法的,0岁到120岁是正常范围,超过120岁又不合法。
是不是一下就觉得简单多了?如果系统能对每一类输入正确处理,那大部分情况基本上就能覆盖到,少数特殊情况就看系统怎么应对。
等价类划分法不单单是区分合法和不合法的输入那么简单,它还能帮你搞定一些复杂的输入,比如密码强度、商品价格、用户年龄段这些。
你想想,测试一个“成人票价”系统时,输入可能是18岁、25岁、65岁,换句话说,这些输入分成“成人”和“非成人”两类,搞清楚了这两类,就能放心大胆地测试系统了。
再比如,输入商品价格,你能拿每一分每一毫都测试一遍吗?当然不能!你得把价格分成几类,例如低于10元、中间10到100元、100元以上,这样就能大致覆盖到绝大部分情况了。
别小看这种方法,等价类划分法可是测试的得力助手!它就像你打游戏时,站位正确一样,给你一个稳稳的安全区,不用担心随时“掉线”。
想象一下,你要测一个登录功能,输入框要有用户名和密码。
你也不可能测试每一种用户名和密码的组合吧?合理的做法是,先把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情况分成“合法用户名”、“非法用户名”两类,再把密码分成“合法密码”和“非法密码”两类。
实验二
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
(1)掌握等价类划分方法的步骤;
(2
c1
实验步骤:
一、分析问题,得出等价类列表,分析三角形问题中给出和隐含的对输入条件的要求:(1)整数(2)三个数(3)非零数(4)正数(5)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6)等腰(7)等边,如果a、b、c满足条件(1)~(4),则输出下列四种情况之一:如果不满足条件(5),则程序输出为“非三角形”。
如果三条边相等即满足条件(7),则程序输出为“等边三角形”。
如果只有两条边相等、即满足条件(6),则程序输出为“等腰三角形”。
如果三条边都不相等,则程序输出为“一般三角形”。
二、设计测试用例
importjava.io.*; classsanj{ publicstaticinta,b,c;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throwsIOException{
try{
BufferedReaderstdin=newBufferedReader(new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接收键值
a=Integer.valueOf(stdin.readLine());
}
}
{
}
}
}。
请运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等价类划分法”,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儿高大上,但是一说到测试用例设计,哇塞,简直就是个“大杀器”!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考试前做的那些模拟题,差不多就是通过这招,你能覆盖各种可能的情况,还能提高测试效率,简直就是大赚特赚。
咱们一开始就要想清楚啥是等价类,别看这名字有点绕,听完你就会发现其实并不难。
简单来说,它就是把一堆输入数据分成几个大类,每一类里边的数据其实是差不多的,换句话说,就是“同一类的东西”,就拿数学举个例子:正整数和负整数这两类数,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你用一个负数和正数互换,结果肯定不一样,对吧?想象一下你正在做一道测试题,题目上给你要求“输入一个年龄”,好家伙,年龄可大了,几百岁、几十岁、几个月的婴儿都能有。
难道你要把每个年龄段都写出来?那不得写到明年去!不过,通过等价类划分法,你可以给这些年龄分个类,比如“负数年龄”这一类就可以完全忽略(毕竟谁会负着年龄活呢?),然后“0到18岁”是一类,“19到60岁”是一类,“60岁以上”也是一类。
是不是一下子就简单了?咱们不用为每个具体的数字写一个测试用例,只需要拿每一类的一个代表值进行测试就行了。
听起来是不是很轻松?对了,别忘了,生活中其实到处都有等价类划分的影子,只不过你可能没怎么注意到。
再拿银行卡密码的例子说吧!咱们大家都有银行卡,平常一刷卡就得输入密码,谁不想自己密码设置得又简单又安全?想象一下,银行告诉你密码必须是六位数,且只能是数字。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按照等价类划分来帮自己简化测试了。
密码要么是六位数的合法数字,要么就是不合法的,比如“12345”就是少一位不行,类似这种,咱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合法密码”类,另一类是“非法密码”类。
然后,分别从这两类里选几个代表进行测试。
要是“123456”这个合法密码通过了测试,反过来试试“12345”和“1234567”这两种,啥也不测,照样能知道它们不行。
测试⽤例设计之等价类边界值⼀.适⽤场景等价类,边界值着重考虑的时输⼊条件,⼀般⽤于输⼊数据的地⽅(输⼊框)的,将不能穷举的测试过程进⾏分类,保证完整性和代表性⼆.设计原则1) 在输⼊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效等价类。
例:⼿机号码2) 在输⼊条件规定了输⼊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3) 在输⼊条件是⼀个布尔量的情况下,可确定⼀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布尔量是⼀个⼆值枚举类型, ⼀个布尔量具有两种状态: true 和 false 。
4) 在规定了输⼊数据的⼀组值(假定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个输⼊值分别处理的情况下,可确⽴n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
例:输⼊条件说明输⼊字符为:中⽂、英⽂、数字三种之⼀,则分别取这三种这三个值作为三个有效等价类,另外把三种字符之外的任何字符作为⽆效等价类(特殊字符等,html标签等)。
5) 在规定了输⼊数据必须遵守的规则的情况下,可确⽴⼀个有效等价类(符合规则)和若⼲个⽆效等价类(从不同⾓度违反规则)。
例:⾝份证号码6) 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步的划分为更⼩的等价类。
⼆.设计步骤1.根据条件确定有效等价类和⽆效等价类条件2.根据条件设计⼀⼀满⾜的⽤例3.进⾏边界值优化三.例⼦申请账号时,⽤户必须输⼊⽤户名、密码、确认密码,对每⼀项输⼊条件要求如下:⽤户命要求为6位以上,18位以下,使⽤英⽂字母、数字、“-”、“”,并且⾸字符必须为字母或数字;密码在6~16位之间,只能⽤英⽂字母、数字、“-”、“”,并且区分⼤⼩写。
列出等价类表和测试⽤例。
下⾯总共是10个⽤例,这16个等价类中,有9个是⽆效的,把其他有效的弄到⼀起,写⼀个测试⽤例,总共就是10个四.边界值优化在进⾏等价类完成的情况下对边界值情况的优化优化原则上点:边界上的点,闭内开外离点(外点):离上点最近的点,开内闭外内点:域范围内的任意⼀点。
等价类表和测试用例表等价类表(Equivalence Class Table)和测试用例表(Test Case Table)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工具,用于设计和管理测试用例。
1. 等价类表(Equivalence Class Table):等价类表根据对于输入数据或条件划分出的等价类进行组织。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测试设计技术,根据相同特性和行为的输入数据或条件将其分成不同的等价类。
等价类表将这些等价类列在表格中,以帮助测试人员设计测试用例,确保在每个等价类中都得到适当的测试覆盖。
等价类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等价类编号:标识不同的等价类。
等价类描述:描述每个等价类的特点或条件。
有效的测试输入:列出代表该等价类的有效输入数据或条件的示例。
无效的测试输入:列出代表该等价类的无效输入数据或条件的示例。
2. 测试用例表(Test Case Table):测试用例表是一个表格,包含了针对特定测试目标的不同测试用例。
它提供了测试人员需要执行的具体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以确定软件的功能是否按预期工作。
测试用例表通常包括以下列:测试用例编号:用于标识不同的测试用例。
测试目标:描述该测试用例的测试目标或功能点。
输入数据:指定用于该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或条件。
预期结果:指定在给定输入后预期的输出结果或行为。
实际结果:用于记录实际执行测试后的结果。
在使用等价类表时,可以根据等价类的特性设计测试用例,将每个等价类的有效和无效输入数据或条件都覆盖到测试用例中。
测试用例表则可以帮助记录和组织这些测试用例,这样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表中的信息进行测试执行和结果记录。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目标、软件或系统的要求来设计并填充等价类表和测试用例表,以确保测试覆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