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价类测试用例模板
- 格式:xls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例题等价类划分法,听起来像是什么神秘的数学公式,实际上,它可是软件测试中一个非常常见又有用的小工具。
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个程序要检查,比如一个计算器,大家都知道,计算器除了加减乘除外,怎么可能还有别的功能呢?这时候,等价类划分法就派上大用场了!它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实际上就像是把复杂的任务拆成一块块小饼干,让你一块一块地检查,确保每一块都没问题。
想想看,平时我们使用计算器,输入的都是数字对吧?你不可能每次都输入“123456”或者“999999”这些大数字,像个计算器大神一样,而且你也不可能每次都输入“1”或者“0”这种极简的数字。
大多数时候,输入的数字在某个范围内,既不太小也不太大。
而等价类划分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把输入的所有可能分成几个“等价类”,然后挑选一个代表每个类的值来进行测试。
就好比你去超市买菜,老板让你挑菜,你说“给我三种最好的”,老板就挑了三样,你不用每样都拿一大堆,简简单单搞定。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做一个年龄验证的功能,要求输入的是18到60岁之间的数字。
哎呀,这时候等价类划分法就能帮忙了。
输入的年龄可能是合法的——18到60之间。
然后,可能是非法的——比如小于18岁或大于60岁。
这时候,你就把所有可能的年龄值分成了两类:合法的和不合法的。
合法的范围里,你还可以分成两个子类,18岁到30岁算一类,31岁到45岁算一类,46岁到60岁算一类。
所以,最终你只需要测试一下每个类的代表值,比如“18岁”、“30岁”和“45岁”,再随便选一个大于60岁或小于18岁的数字,比如“70岁”或者“15岁”,就能全面覆盖所有情况了。
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它的效率还特别高!你就不用一一列举所有可能的输入,毕竟如果每个数字都去试一遍,那得试到什么时候去?人的精力也有限,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去做无脑的重复工作呢。
等价类划分法就是让你做有意义的测试,直接抓住最有代表性的几个点,搞定问题。
测试⽤例-等价类等价类概念 等价类划分就是把被测对象的输⼊域划分为若⼲个集合,对于某个集合中的某个元素和该集合中的任⼀元素的表征⼀致, 然后从每个划分的集合中取出少数的数据作为测试⽤例;对于某个被测对象的输⼊域⽽⾔,如果某个个体被系统接受,则这个 个体所在的集合中的其他所有个体也应该被接受,反之亦然。
等价类划分 a.有效等价类 针对被测对象⽽⾔,合理的,有意义的,被系统接受的输⼊,如⽤户名长度在6-18 b.⽆效等价类 针对被测对象⽽⾔,不合理,⽆意义的,不被系统接受的输⼊,如⽤户名0<=长度<6或长度>18等价类划分原则序号输⼊域条件等价类划分1规定取值范围或取值个数⼀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效等价类2规定取值是真假值⼀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3规定输⼊数据的⼀组值(n个)并且程序要对每个值分别处理n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4输⼊数据必须遵守某个规则⼀个有效等价类和若⼲个⽆效等价类5规定输⼊数据的集合或‘必须如何’的条件⼀个有效等价类和⼀个⽆效等价类6在确知已划分的等价类中各元素在程序处理中的⽅式不同的情况下,则应再将该等价类进⼀步的划分为更⼩的等价类等价类划分不确定⽤例设计原则 a.根据需求,划分有效及⽆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统⼀编号,⽆效等价类统⼀编号 b.设计⼀个新的测试⽤例时,使其尽可能覆盖所有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 c.设计⼀个新的测试⽤例时,使其仅覆盖⼀个⽆效等价类,直到所有的⽆效等价类都被覆盖等价类划分的本质 等价类划分的本质在于对被测对象输⼊域的识别和对等价类的划分案例栗⼦1,某个⽹站的⽤户名注册有如下要求,1)⽤户名由数字,字母,下划线组成2)⽤户名字符长度在6~183)⽤户名以字母开头。
这是⼀个简化版的注册,只有⼀个输⼊框(⽤来填写⽤户名)和⼀个注册按钮,暂时不考虑密码。
⽤等价类划分设计测试⽤例。
等价类测试用例
等价类测试是一种软件测试方法,用于确定软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是否符合预期。
以下是一个使用等价类测试的示例:
假设我们正在测试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登录功能。
该登录功能接受用户名和密码作为输入,并验证用户的身份。
我们可以定义两个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包含有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这些组合应该能够通过登录验证。
无效等价类:包含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这些组合应该无法通过登录验证。
然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测试用例来覆盖这些等价类:
1. 有效等价类测试用例:
- 正确的用户名和正确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成功。
- 正确的用户名和错误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错误的用户名和正确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2. 无效等价类测试用例:
- 空的用户名和空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空的用户名和正确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空的密码和正确的用户名,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错误的用户名和空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错误的用户名和错误的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 超长的用户名或密码,预期结果:登录失败,显示错误消息。
通过执行这些测试用例,我们可以验证登录功能是否正确处理了有效和无效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并确保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符合预期。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的等价类测试可能需要根据被测试的软件系统的具体需求和功能进行调整和扩展。
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用例举例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系统中的错误和问题。
在进行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时,需要将输入值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并选择边界值进行测试。
下面将以某个电子商务网站的注册功能为例,列举10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用例。
1. 等价类测试用例:用户名- 等价类1: 用户名为空- 等价类2: 用户名长度小于3个字符- 等价类3: 用户名长度大于20个字符- 等价类4: 用户名包含非法字符(如特殊符号、空格等)- 等价类5: 用户名已存在2. 边界值测试用例:用户名- 边界值1: 用户名长度等于3个字符- 边界值2: 用户名长度等于20个字符- 边界值3: 用户名长度大于3个字符,小于20个字符3. 等价类测试用例:密码- 等价类1: 密码为空- 等价类2: 密码长度小于6个字符- 等价类3: 密码长度大于16个字符- 等价类4: 密码包含非法字符(如特殊符号、空格等)4. 边界值测试用例:密码- 边界值1: 密码长度等于6个字符- 边界值2: 密码长度等于16个字符- 边界值3: 密码长度大于6个字符,小于16个字符5. 等价类测试用例:邮箱- 等价类1: 邮箱为空- 等价类2: 邮箱格式不正确(缺少@或后缀不正确)- 等价类3: 邮箱已存在6. 边界值测试用例:邮箱- 边界值1: 邮箱长度等于5个字符- 边界值2: 邮箱长度等于254个字符- 边界值3: 邮箱长度大于5个字符,小于254个字符7. 等价类测试用例:手机号码- 等价类1: 手机号码为空- 等价类2: 手机号码格式不正确(长度不为11位或不以1开头) - 等价类3: 手机号码已存在8. 边界值测试用例:手机号码- 边界值1: 手机号码长度等于10位- 边界值2: 手机号码长度等于11位- 边界值3: 手机号码长度大于10位,小于11位9. 等价类测试用例:验证码- 等价类1: 验证码为空- 等价类2: 验证码不正确10. 边界值测试用例:验证码- 边界值1: 验证码长度等于3个字符- 边界值2: 验证码长度等于6个字符- 边界值3: 验证码长度大于3个字符,小于6个字符通过以上的等价类和边界值测试用例,可以覆盖到各种可能的输入情况,包括空值、边界值、非法字符等。
任务名称:等价类表和测试用例表1. 简介等价类表和测试用例表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工具,用于帮助测试人员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通过合理地划分输入数据的等价类别,可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等价类表和测试用例表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 等价类表的概念等价类表是一种将输入数据按照其特性划分为不同等价类别的工具。
等价类是指具有相同功能和行为的输入值的集合。
通过将输入数据划分为等价类别,可以简化测试用例的设计和执行,提高测试效率。
3. 等价类表的作用等价类表在软件测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通过合理地划分等价类别,可以将大量的可能输入数据归为同一类别,从而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
例如,对于一个要求输入年龄的输入框,可以将年龄划分为三个等价类别:小于18岁、18到60岁、大于60岁。
这样,我们只需要选择每个等价类别中的一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就可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输入情况。
3.2 提高测试效率由于测试用例的数量减少了,测试人员可以更快地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提高测试效率。
3.3 增强测试覆盖率通过合理地划分等价类别,可以确保测试用例能够覆盖到各个等价类别中的典型值和边界值。
这样可以增强测试的覆盖率,减少遗漏测试情况的风险。
4. 等价类表的使用方法使用等价类表设计测试用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4.1 确定输入数据首先,需要明确要测试的功能或模块所需要的输入数据。
这些输入数据可以是用户输入、外部数据源、系统状态等。
4.2 划分等价类别根据输入数据的特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别。
等价类别应该具有相同的功能和行为,即属于同一类别的输入数据应该具有相同的测试结果。
划分等价类别时,应考虑典型值、边界值和异常值等情况。
4.3 选择测试用例从每个等价类别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测试用例应该能够覆盖到等价类别中的典型值和边界值,以及可能引起异常情况的异常值。
三角形问题的等价类测试用例四种可能出现的输出:非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可以使用这些输出标识如下所示的输出(值域)等价类:R1={〈a,b,c〉:有三条边a、b和c的等边三角形}R2={〈a,b,c〉:有三条边a、b和c的等腰三角形}R3={〈a,b,c〉:有三条边a、b和c的不等边三角形}R4={〈a,b,c〉:三条边a、b和c不构成三角形}四个弱一般等价类测试用例是:·测试用例 a b c 预期输出WN1 5 5 5 等边三角形WN2 2 2 3 等腰三角形WN3 3 4 5 不等边三角形WN4 4 1 2 非三角形由于变量a、b和c没有有效区间,则强一般等价类测试用例与弱一般等价类测试用例相同。
考虑a、b和c的无效值产生的以下额外弱健壮等价类测试用例:[测试用例 a b c 预期输出WR1 -1 5 5 a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WR2 5 -1 5 b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WR3 5 5 -1 c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WR4 201 5 5 a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WR5 5 201 5 b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WR6 5 5 201 c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以下是额外强健壮性等价类测试用例三维立方的一个“角”:测试用例 a b c 预期输出SR1 -1 5 5 a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SR2 5 -1 5 b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SR3 5 5 -1 c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SR4 -1 -1 5 a、b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SR5 5 -1 -1 b、c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SR6 -1 5 -1 a、c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SR7 -1 -1 -1 a、b、c取值不在所允许的取值值域内。
实验一黑盒测试法——等价类划分法实验目的:1.掌握等价类划分的方法2.掌握按等价类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实验内容:1、请用等价类划分法为三角形问题划分等价类,并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测试下面三角形问题程序,找出缺陷并改正,给出缺陷报告。
#include "iostream.h"void main(){int a,b,c;cout<<"请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界于1-100之间)"<<endl;cin>>a>>b>>c;if(a<=1||a>=100)cout<<"a的值超过允许的范围!";if(b<=1||b>=100)cout<<"b的值超过允许的范围!";if(c<=1||c>=100)cout<<"c的值超过允许的范围!";if(a+b>c||a+c>b||b+c>a)cout<<"a,b,c的值不能构成三角形!";if(a==b&&b==c)cout<<"是等边三角形!";if(a==b||b==c||a==c)cout<<"是等边三角形!";if(a<>b&&b<>c&&c<>a)cout<<"一般三角形!";三角形问题:划分等价类测试用例:1、覆盖有效等价类的测试用例2、覆盖无效等价类的测试用例缺陷报告:输入数据如图所示:以下部分由BUG修改人填写输入数据如图所以:以下部分由BUG修改人填写以下部分由BUG修改人填写以下部分由BUG修改人填写以下部分由BUG修改人填写2、某城市电话号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1)地区码:以0开头的三位或者四位数字(包括0);2)电话号码:以非0、非1开头的七位或者八位数字。
三角形等价类划分法测试用例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角形可真是个有趣的小家伙。
它那三条边、一堆角,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去研究一下。
咱们今天就聊聊三角形等价类划分法。
别看这名字听起来有点复杂,其实它就像是把三角形按形状和大小分门别类。
就像你去商店挑衣服,大小合适的、颜色漂亮的,都是你的心头好。
三角形也一样,按照边的长度和角的大小,分成不同的“家族”。
我们得知道三角形有哪几种。
你可能说,三角形不就三种嘛:等边、等腰和不等边。
对!等边三角形,嘿,那三条边可真是兄弟情深,长度完全一样。
再来就是等腰,至少有两条边是“情投意合”的。
而不等边,就像那种感情复杂的关系,三条边各有各的特点,谁也不想妥协。
把这些小家伙们分类,就好比在宴会上安排座位,谁跟谁坐一块,得讲究。
我们就可以“深入探讨”这些三角形的特点了。
等边三角形就像是那种完美的生活,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模一样的,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
等腰三角形有点像情侣,两边长得差不多,中间的角则代表着它们的亲密。
而不等边三角形就显得有些张扬,每一边都有自己的主张,谁也不愿意妥协。
想象一下,如果让这三种三角形来参加一场比赛,等边三角形肯定是“稳如老狗”,因为它无论怎么转,都不会变。
等腰三角形在比赛中会努力展现自己的魅力,试图吸引更多目光。
而不等边三角形呢,嘿,绝对是个搞笑角色,可能会因为奇怪的形状而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些个性让三角形的世界充满了乐趣。
怎么用这个三角形等价类划分法来测试呢?你可以想象一下,给每一种三角形设定一些规则。
比如说,等边三角形能否通过一些公式来计算面积,看看它是否符合预期。
如果算出来的面积和实际测量的完全一样,那就说明它是个“乖孩子”,完全符合要求。
等腰三角形呢,可以测试它的对称性,看看左右两边是否真的如你所愿。
而不等边三角形则更考验你,因为它的变化多端,想要确保每个角度和边都符合要求,那可得细心一些。
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它让我们能轻松识别出三角形的特点,简直是“一目了然”。
等价类划分练习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它通过将输入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等价类,从而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下面是一个等价类划分练习的例子,以用户登录功能为例。
一、需求分析用户登录功能的需求如下:1.用户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
2.用户名和密码不得少于6个字符。
3.密码必须包含至少一个数字、一个大写字母和一个小写字母。
4.用户名和密码不得包含特殊字符。
二、等价类划分根据需求分析,可以列出以下等价类:1.用户名长度不足6个字符:输入长度为1、2、3、4、5个字符的字符串,验证系统是否提示用户名长度不足。
2.密码长度不足6个字符:输入长度为1、2、3、4、5个字符的字符串,验证系统是否提示密码长度不足。
3.密码不满足要求:输入没有数字、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字符串,验证系统是否提示密码必须满足要求。
4.用户名或密码包含特殊字符:输入包含空格、@、#、$、%、^、&、*等特殊字符的字符串,验证系统是否提示用户名和密码不得包含特殊字符。
5.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输入符合要求的用户名和密码,验证系统是否允许登录。
三、测试用例设计根据等价类划分,可以设计以下测试用例:1.测试用户名长度不足6个字符的情况,例如:输入长度为1、2、3、4、5个字符的字符串。
2.测试密码长度不足6个字符的情况,例如:输入长度为1、2、3、4、5个字符的字符串。
3.测试密码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例如:输入没有数字、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字符串。
4.测试用户名或密码包含特殊字符的情况,例如:输入包含空格、@、#、$、%、^、&、*等特殊字符的字符串。
5.测试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情况,例如:输入符合要求的用户名和密码。
四、总结通过等价类划分练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全面、更高效的测试用例,同时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软件需求和功能来进行等价类划分,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并对每个等价类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等价类表和测试用例表等价类表(Equivalence Class Table)和测试用例表(Test Case Table)是软件测试中常用的工具,用于设计和管理测试用例。
1. 等价类表(Equivalence Class Table):等价类表根据对于输入数据或条件划分出的等价类进行组织。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测试设计技术,根据相同特性和行为的输入数据或条件将其分成不同的等价类。
等价类表将这些等价类列在表格中,以帮助测试人员设计测试用例,确保在每个等价类中都得到适当的测试覆盖。
等价类表通常包括以下内容:等价类编号:标识不同的等价类。
等价类描述:描述每个等价类的特点或条件。
有效的测试输入:列出代表该等价类的有效输入数据或条件的示例。
无效的测试输入:列出代表该等价类的无效输入数据或条件的示例。
2. 测试用例表(Test Case Table):测试用例表是一个表格,包含了针对特定测试目标的不同测试用例。
它提供了测试人员需要执行的具体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以确定软件的功能是否按预期工作。
测试用例表通常包括以下列:测试用例编号:用于标识不同的测试用例。
测试目标:描述该测试用例的测试目标或功能点。
输入数据:指定用于该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或条件。
预期结果:指定在给定输入后预期的输出结果或行为。
实际结果:用于记录实际执行测试后的结果。
在使用等价类表时,可以根据等价类的特性设计测试用例,将每个等价类的有效和无效输入数据或条件都覆盖到测试用例中。
测试用例表则可以帮助记录和组织这些测试用例,这样测试人员可以根据表中的信息进行测试执行和结果记录。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试目标、软件或系统的要求来设计并填充等价类表和测试用例表,以确保测试覆盖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