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 土壤与植物 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26.91 KB
- 文档页数:4
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土壤与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土壤与植物》。
本节课主要讲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以及土壤对植物的生长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土壤的组成和作用,以及不同土壤对植物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2)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土壤的组成和作用。
(2)认识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如何让学生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三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的分类、结构和生长等。
因此,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土壤的认识和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补充和扩展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1)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看看这些植物在哪里生长,为什么能生长得那么好。
比如,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片绿油油的麦田,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子能在这里生长得那么好。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能在这里生长得那么好呢?比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麦子能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得那么好呢?2. 新课讲解(1)介绍土壤的组成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土壤是由石头、矿物质、有机物和空气、水组成的。
比如,让学生看一些土壤的样本,让他们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气味,从中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土壤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植物需要土壤。
比如,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土壤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水分和空气等。
三年级下册第3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土壤与植物》是《科学》三年级下册“土壤”单元的第三课。
本课以土壤疏松程度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究土壤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教科书选用花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所以花生适合种植在通透性好,比较疏松的土壤中。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找出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类型。
有了活动1的感受,教科书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土壤在其他方面是否也有不同的特性,以及这些差异是否会影响植物的生长。
限于条件,学生主要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保水性差异。
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提供的条件不同,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二、学情分析一般情况下,在学生原有的概念中,他们知道植物生长的好坏与肥料、水有关,很少会考虑土壤种类的差异。
在没有仪器的帮助下,学生通过活动1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不一定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但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的差异是可以感受到的,所以结合学生的直观感受与花生的结果实特点,是比较容易理解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会有影响。
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一问题,通过接下来的土壤保水性对比实验,以及科学的实验结果会让学生对三种土壤的差异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2.能通过实验探究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保水性的差异。
3.体验运用科学方法发现事物特征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教学难点:比通过实验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保水性差异。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沙质土、黏质土、壤土、小棒、烧杯、塑料杯(有小孔)、水壶、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不同土壤适宜种植不同植物的资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琪琪和妍妍在拔花生,琪琪发现结了好多的花生(花生长得好)。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哪里有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出示土壤的图片2.提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呢?3.引领学生交流展示:我们从哪里找到的土壤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图片,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土壤存在于很多地方。
4.引领学生做好记录,填写相关的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卡片二.土壤资源1.老师介绍: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
2.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之一(1)出示树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到了什么?3.展示自我:(1)我在玉米地里发现了土壤(2)我在树林里发现的土壤(3)我从小河边到小河底发现都有土壤(4)我见过盖房子的过程,房子底下有土壤......4.做一做,展示交流:1.感受土壤存在的广泛性,逐步知道土壤是随处存在的2.说一说,观察土壤中各种生长的生物逐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大树的根长在土壤里,大树才能生长(2)我们发现了我们吃的玉米是长在土壤里的,小麦也是在土壤里发芽的,土壤是他们的生长环境(3)出示谷子和水稻的图片(4)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总结: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因此土壤使我们食物来源的基础。
(5)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这种植物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总结:土壤与我们的穿衣有直接的关系(6)供我们欣赏的花卉是长在哪里呢?(7)不仅如此,下面这两幅图片也是土壤的功劳总结:从以上大家观察讨论发现土壤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可见它和水一样重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3.采集土壤、观察、记录记住老师的提示:接触土壤后要洗手展示交流:发现的内容是什么?(1):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2)土壤里发现了虫子的尸体(3)还发现了,有虫子的卵,还有冬眠的虫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活动1:土壤的主要成分1.出示图片土壤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哪里有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出示土壤的图片2.提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呢?3.引领学生交流展示:我们从哪里找到的土壤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图片,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土壤存在于很多地方。
4.引领学生做好记录,填写相关的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卡片二.土壤资源1.老师介绍: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
2.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之一(1)出示树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到了什么?3.展示自我:(1)我在玉米地里发现了土壤(2)我在树林里发现的土壤(3)我从小河边到小河底发现都有土壤(4)我见过盖房子的过程,房子底下有土壤......4.做一做,展示交流:1.感受土壤存在的广泛性,逐步知道土壤是随处存在的2.说一说,观察土壤中各种生长的生物逐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大树的根长在土壤里,大树才能生长(2)我们发现了我们吃的玉米是长在土壤里的,小麦也是在土壤里发芽的,土壤是他们的生长环境(3)出示谷子和水稻的图片(4)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总结:从刚才的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因此土壤使我们食物来源的基础。
(5)出示图片,提问:你认识这种植物吗?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总结:土壤与我们的穿衣有直接的关系(6)供我们欣赏的花卉是长在哪里呢?(7)不仅如此,下面这两幅图片也是土壤的功劳总结:从以上大家观察讨论发现土壤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可见它和水一样重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3.采集土壤、观察、记录记住老师的提示:接触土壤后要洗手展示交流:发现的内容是什么?(1):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2)土壤里发现了虫子的尸体(3)还发现了,有虫子的卵,还有冬眠的虫子......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教学设计活动1:土壤的主要成分1.出示图片土壤是有多种物质组成的。
新粤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目录第1单元土壤 (2)1 身边的土壤 (2)2 土壤的组成 (6)3 土壤与植物 (10)4 百变的土壤 (15)5 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 (21)第2单元消化和呼吸 (25)6 我们需要食物 (25)7 食物的消化 (30)8 我们离不开呼吸 (34)9 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 (38)10 健康生活 (42)第3单元植物的“身体” (45)12 植物的叶 (47)13 植物的茎 (50)14 植物的根 (54)15 植物的花 (56)16 果实和种子 (61)17 专题探究:脂肪贮藏在哪里 (64)第1单元土壤1 身边的土壤一、教学目标1.认识土壤,知道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的存在。
2.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
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4.通过举例观察、发现总结,进而能够准确的表达土壤的重要性.5.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激发爱护土地资源的情感。
6.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
认识土壤一种重要的资源。
难点:认识到土壤是一种资源,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土壤记录单、土壤样本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林林去萌萌家玩,看见萌萌家阳台的花盆里种植了一盆小西红柿,特别喜欢,萌萌说她家还有种子,她们可以再种植一盆送给林林。
于是她们找到了种子、花盆和小铲子。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样能种植西红柿吗?还缺少什么呢?【预设】土壤。
【过渡】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土壤。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哪里有土壤【展示】展示土壤。
【提问】哪里能找到土壤呢?【预设】小河边,公园里……。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土壤与植物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科学探究:1.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2.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2.能坚持实验,并能树立知识来源于生活,培养善于观察,动手、总结的科学态度。
重点 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图片中的花生生长的不同。
提出问题:这种想象和土壤有关系吗?花生适合什么样的土壤呢?提示:有的同学见过花生长在黄河边的沙土地里观察图片找不同,说出自己的发现。
(1)这一片花生长得真好,粒大又饱满(2)这块地里的花生长得又小又瘪和同桌探讨花生生长的不同结果与土壤有没有关系。
通过找不同、联系生活的环节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讲授新课活动1:哪种土壤更疏松1.科学介绍花生的生长习性:(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2)花生开花后,根部长出的果针要深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1.读一读,记一记。
联系生活想一想自己是否见过花生的生长过程。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2.提出问题:花生的生长好坏和土壤的是否松软有关系花生生长的好坏到底与土壤的类型有没有关系呢?3.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验证三种土壤的疏松度(1)认识实验的物品(2)知道学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做一做,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辅导温馨提示:杯中盛有的不同土壤的量应该一样多。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身边的土壤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认识土壤,知道身边哪些地方有土壤的存在。
2.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科学探究:1.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2.通过举例观察、发现总结,进而能够准确的表达土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的快乐。
2.使学生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激发爱护土地资源的情感。
重点会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认识土壤的重要性,认识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难点认识到土壤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树立爱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情景出示:林林去文文家玩:发现一盆生长旺盛的西红柿,林林也想亲手种植一盆这样的西红柿呢?文文和她的同学林林找到了西红柿种子、花盆、小铲子同学们你认为这样能不能种植西红柿了呢?走进情景学习同学们看到这些准备后发现没有土壤,就发出了疑问,去哪里弄些土壤呢?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的探究欲讲授新课一.哪里有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出示土壤的图片2.提问:从哪里可以找到土壤呢?1.观察图片认识土壤,并能想一想身边的土壤是什么样的2.说一说:向小组内的小伙伴介绍自己从哪里找到的土壤图文结合,联系身边的情景认识土壤3.引领学生交流展示:我们从哪里找到的土壤学生边介绍,老师边出示图片,帮助更多的学生认识土壤存在于很多地方。
4.引领学生做好记录,填写相关的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卡片二.土壤资源1.老师介绍: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在我们地球上有29%的是陆地,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
2.土壤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是植物生长必须的条件之一(1)出示树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到了什么?3.展示自我:(1)我在玉米地里发现了土壤(2)我在树林里发现的土壤(3)我从小河边到小河底发现都有土壤(4)我见过盖房子的过程,房子底下有土壤......4.做一做,展示交流:1.感受土壤存在的广泛性,逐步知道土壤是随处存在的2.说一说,观察土壤中各种生长的生物逐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1)大树的根长在土壤里,大树才能生长(2)我们发现了我们吃的玉米是长在土壤里的,小麦也是在土壤里发芽的,土壤是他们的生长环境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交流表达促使学生打开思维,让学习更深入让学生在做中集中精力,在展示中获得自信、自豪感分类观察,更深入的体会土壤的重要性。
3 土壤与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
2.能准确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保水性的大小。
3.能准确判断三种不同土壤适合生长的植物。
4.能通过动手感受三种是土壤的疏松程度,并能准确判断适合花生生长的土壤。
5.能正确的使用研究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6.能根据土壤的特性。
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沙质土、黏质土、壤土的疏松程度和保水性的大小。
难点:能根据土壤的特性,说出某种植物生长适合的土壤。
三、教学用具
为学生准备:三种不同的土壤、烧杯、量筒、木棒、纱布、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等实验材料。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
【知识解析】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mp4、【知识解析】土壤类型及它们适合种植的植物.pptx。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讲述】这片花生长的真好,粒大又饱满。
【展示】展示两幅对比图。
【讲述】这块地里的花生长的又小又瘪。
【过渡】同样的花生为什么长势不一样呢?和这里的土壤有关系吗?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土壤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新知讲解】
知识点一:哪种土壤更疏松
【展示】展示花生。
【讲述】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提问】花生的生长和土壤的疏松有关系吗?土壤的疏松程度和土壤颗粒大小有关系吗?
【展示】展示实验所需材料和工具(三个塑料杯、三种土壤、1根玻璃棒)。
【组织活动】尝试用木棒戳一戳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比较它们的疏松程度,说说哪种土壤更适合种植花生。
【展示】展示活动步骤。
a.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杯中,数量一样多。
b.尝试用木棒分别戳一戳三个杯中的土壤。
c.比较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并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进行活动。
【教师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与指导和纠正。
【展示】展示表格。
【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填写实验表格。
【提问】还有谁记得上一节课我们学习过的三种土壤成分的颗粒大小吗?
【总结】
【提问】对比这两个表格,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总结】沙质土壤颗粒间孔隙大,小孔隙少,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
花生适宜生长在气候温暖,雨量适中的沙质土地区。
知识点二: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特性
【讲述】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是不同的。
【展示】展示实验器材和工具(三种土壤、塑料过滤器、烧杯、水、纱布、量筒)。
【过渡】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三种土壤的保水性。
【展示】展示实验步骤:
a.将纱布固定在过滤器的正确位置。
b.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三个塑料过滤器中,要求数量一样多。
c.分别用烧杯量取150 毫升水加入装有土壤的过滤器,注意加相同量的水。
d.静置一段时间,用量筒量取下面杯中的水。
【组织活动】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
【提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说一说结论。
【总结】沙质土滤水快,保水性差: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与保水性居中。
【过渡】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视频,来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
【展示】【知识解析】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渗水性.mp4。
【讲述】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提问】水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食物之一,请同学们根据它的特性猜一猜,它适合生长在哪种土壤里呢?
【预设】黏质土。
【讲述】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的环境,所以应种植在黏质土中。
【展示】展示不同土壤适合种植的植物。
【讲述】老师这里整理了一份有关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了解。
【展示】展示资料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沙质土疏松性更好,黏质土疏松性最差,壤土居中;三种土壤的特性不同,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的保水性好,所以三种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七、板书设计
疏松程度: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特性:沙质土的渗水性好,黏质土的保水性好。
壤土的保水性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