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7.77 KB
- 文档页数:8
【新教材】粤教科技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每课知识点)详解第一单元土壤第1课身边的土壤1、哪里有土壤:山坡,田野,河边,公园、、、、、、2、到处都有土壤,土壤分布广泛。
3、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又好像是地球的皮肤。
4、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土壤是动植物生长的基础。
第2课土壤的组成1、将土块儿放入水杯中,会看到气泡从土壤中冒出: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
通过实验我发现:土壤中不仅有水空气,还有石块,沙粒,黏粒,腐植质等多种物质。
2、根据大小颗粒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3、使用沉降法将土壤分开。
4、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沙质土。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第3课土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3、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小麦适合生长在壤土中,水稻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中。
第4课百变的土壤。
1、泥碗的制作材料:土壤,水,拉胚机。
(泥碗是用黏质土制的)。
2、为什么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做建筑材料?答:1、制造需要大量的黏土,会让土壤资源大量减少。
2、烧制会放出一氧化硫和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3、百变的土壤学习收获:土壤可以用来捏泥人、做陶瓷、砖块儿等有千变万化;4、土壤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它。
第5课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丰富。
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差别很大。
有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紫土地等。
2、地球的皮肤——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表层,就像地球的皮肤,但这层皮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据估算形成一米厚的土壤需要上万年的时间。
3.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水,空气,有机质等组成。
4.土壤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来源。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第6课我们需要食物1.我们为什么需要食物呢?答:为人的身体生长和发育提供营养,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粤教粤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的生长1.播种方法:(1)松土:用铲子铲松土壤。
(2)播种:在花盆中按压一个小穴,将种子放入小穴中。
(3)铺土:在种子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
(4)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2.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保持植物良好长势。
种子发芽后,适当浇水。
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要适当施肥。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4.在做种子萌发这个实验时,要将种子塞到杯壁与纸巾之间,保持纸巾湿润。
5.不同种子的萌发时间不同。
一般来讲绿豆、黄豆、黑豆的萌发时间比花生的快。
绿豆萌发是最快的。
6.常见的测量仪器有直尺、三角尺、软尺等。
7.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8.测量方法:测量物体时,直尺必须紧靠被测量的物体,零刻度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9.测量蕃茄茎的周长应借助较细的棉线进行测量。
由于蕃茄茎较细,用软尺较难测量,我们可以用棉线绕番茄茎底部一周,在棉线上做好标记再用直尺测量棉线的长度,该长度就是蕃茄茎的周长了。
10.番茄幼苗形状不规则,我们要选取土壤和蕃茄茎的交界处作为起点,植株的顶芽为终点,两人合作完成测量任务。
11.番茄花的颜色变化:绿色——淡黄色——鲜黄色——枯黄色。
12.番茄花朵的变化:出现花蕾——花蕾张开——花朵盛开。
13.植物的开花过程:首先由芽分化成花芽,在植物的花蕾发育成熟后,花渐渐张开。
14.番茄变化:花枯萎了——长出圆圆的部分(果子)——果子很小、绿色——果子慢慢变大、红色。
15.植物的生长通常经过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
16.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蚕卵的形状: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一端稍尖,一端略钝。
蚕卵的颜色:蚕卵的颜色有淡黄色的还有赤色、紫灰色的。
卵壳一般无色透明,表面布满通气道。
17.从卵孵出来的蚁蚕,是幼虫阶段的开始。
刚孵出来的蚕要用切碎的桑叶喂养。
桑叶要新鲜、干净,洗过的桑叶要晾干。
18.从蚁蚕到五龄蚕,蚕宝宝一共蜕皮4次。
三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土壤为植物扎根立足提供条件。
土壤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为动物提供藏身之所。
土壤间接地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其中大部分是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
土壤有哪些主要成分。
水分、空气、大小不同的颗粒、腐殖质等。
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沙质土疏松程度较高,比较适合花生生长不同土壤适宜不同植物的生长。
沙质土适合耐旱的植物生长;黏质土适合耐涝的植物生长;一般来说,大多数的植物适合在壤土中生长。
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基础。
土壤为植物扎根提供了条件,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营养。
土壤也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为动物提供藏身之所。
土壤间接地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人类的衣食住行也同样离不开土壤。
所以,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好土壤资源。
我国各地的土壤有多种多样的颜色,除常见的黑色和黄色外,还有红、白、棕、灰等颜色。
土壤颜色的不同与其组成成分的差异以及各成分含量的不同有关。
比如土壤中含水较多时颜色就会变深,含水较少时颜色就会变浅。
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例如制作砖、陶瓷、泥塑、水泥等物品,红砖烧制需要大量的黏土,消耗大量土地,会让土地资源大量减少。
饺子皮是由面粉和水调和而成,其中面粉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饺子馅可由各种肉类、蔬菜、鸡蛋和食用油等调配而成。
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
食用油含有丰富的脂肪等。
食物原料里含有的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
牛奶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等。
如何才能知道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当黄褐色的碘液遇到食物中的淀粉,会变成蓝紫色。
2023-2024学年度粤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第1课《身边的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分布广泛,存在于田野里、马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地方。
2、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众多动物的栖息地,是人类的衣食住行的来源。
所以说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3、土壤上不仅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还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蚂蚱、蟋蟀、蚯蚓等。
还有腐烂的树叶、虫子的卵、冬眠的虫子、昆虫的尸体等。
4、接触土壤后注意洗手。
5、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壤。
第2课《土壤的组成》1、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其主要成分包括:水、空气、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大小不同的颗粒(黏土、沙)等。
2、往土壤中加入水后,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把土块放入水中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水面上漂浮着许多动植物残体,土壤沉淀物出现分层,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和大小不同的颗粒。
4、将土壤放入烧杯中,盖上培养皿,把装置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发现烧杯内壁和培养皿上出现很多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5、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第3课《土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3、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不同。
4、比较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的特性。
构5、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6、沙质土宜种生长期短,要求土壤疏松,排水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等作物。
7、粘质土宜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
8、壤土保水保肥较好,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第4课《百变的土壤》1、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等。
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姓名:1 定位置1、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也就是说,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就要知道它在另一个物体的什么方位,距离有多远。
2、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地图名称)、(方位)、(图例)、(比例尺)。
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辨方向1、人们用“东”、“南”、“西”、“北”来表示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2、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背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面是西,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3、一天里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8时,太阳在东;10时,太阳在东南;12时,太阳在南;14时,太阳在西南;16时,太阳在西。
4、太阳的位置与影子的方向正好相反。
如:太阳在东,影子就在西;太阳在东南,影子就会在西北。
5、太阳越高,影子就越短,太阳越低,影子就越长。
12时,物体的影子最短,早晨和傍晚时物体的影子长些。
6、辨别方向的方法有哪些?(看太阳辨方向;利用指南针辨方向;利用北极星辨方向等)3 看地图1、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地图名称、方位、图例和比例尺。
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人们用符号表示建筑、道路、河流等,这叫做图例,图例一般放在地图的边角上。
2、为什么一幅小小的地图能表示很大的一个地方?(答:因为地图是根据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的图形,所以能表示很大的一个地方。
)3、地图有什么用途?(答:地图广泛地应用于军事、旅游、探险、交通等方面。
利用地图可以找到最合理的行动路线。
)4、古代地图较简易,不够准确;现代地图更加准确!掌上电脑的电子地图,是最先进的电子地图,地球仪也是一种特殊的地图。
4 物体的特征1、物体都是由材料组成的。
橡胶、塑料、陶瓷、玻璃、化学纤维、动物毛皮等等,都是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农业生产用品的常用材料。
2、杯子可以按用途起名字,如茶杯、酒杯等;也可以按材料起名字,如纸杯、塑料杯、玻璃杯、金属杯等。
小学科学粤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单元知识点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土壤科学1、身边的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2、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蚂蚱、蟋蟀、蚯蚓)等。
4、接触土壤后注意洗手。
5. 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壤。
2、土壤的组成1、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2、土壤中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殊质)等。
3、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城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3、土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3、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不同。
4、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5、沙质土宜种生长期短,要求土壤疏松,排水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等作物。
6、粘质土宜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
7、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校慢,保水保肥较好,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4、百变的土壤1、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等。
2、最适合做陶器的是(黏质土),除了陶瓷,生活中还有许多工艺品是以土为原料制成的。
3、因为红砖的制作原料是(黏质土),使用红砖就避免不了大量地消耗土地。
粘土属于耕地,为了保护珍稀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材料。
5、土壤的颜色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丰富)。
2、黑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紫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
第三单元植物的“身体”11、《一株番茄》1、(番茄)是一种被广泛栽培的植物,它的果实(营养丰富),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蔬菜。
2、一株番茄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3、(成熟的番茄)内部有无数种子。
4、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5、番茄的花为黄色、星形,成熟的果实为红色、圆形,种子为白色酢(cù)浆草的花为黄色,果实细长,叶子分三片,种子为黑褐色小颗粒12、《植物的叶》1、(叶)是植物的一种主要器官。
叶的形态千姿百态,各具特点。
2、叶片上通常具有明显的(叶脉)。
有的叶脉(密布呈网状),有的叶脉(相互平行排列)。
3、叶子由(叶柄)、(叶片)和(叶脉)组成。
4、叶脉的作用:叶脉主要分布在叶片中,为植物的生长传递养分,起到输导和支持的作用。
叶脉还有维持叶子形状的作用。
5、叶脉主要有两种:网状脉(白兰叶、紫苏叶、羊蹄甲叶、无花果叶等)平行脉(竹叶、玉米叶、芭蕉叶、银杏叶等)6、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理特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所以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形状,更具体的说,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的叶脉结构。
13、《植物的茎》1、(茎)是植物的一种主要器官。
茎把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2、不同植物的茎形态各异,如木棉、松树的茎挺拔,豌豆,草莓的茎细长柔软。
3、茎的分类:★直立茎:杨树、竹子等。
★匍匐茎:草莓、西瓜等。
★缠绕茎:牵牛花、马兜铃、茑(niǎo)萝松等。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豌豆、百香果等。
4、茎的作用:★支撑叶、花和果实。
★向上输送水分和养料。
★向下输送叶子制造的营养。
★有的茎还有光合作用、贮藏养分和繁殖的功能。
6、豌豆利用茎上的卷须攀附在其他物体上,豌豆的茎属于攀缘茎。
14、《植物的根》1、植物的(根)通常生活在(土壤)里,它也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葱的根长短、粗细相近,看上去像一把小胡子,属于须根系。
第一单元土壤第1课身边的土壤1.哪里有土壤:山坡,田野,河边,公园......2.到处都有土壤,土壤分布广泛。
3.地球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又好像是地球的皮肤。
4.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土壤是动植物生长的基础。
第2课土壤的组成1.将土块儿放入水杯中,会看到气泡从土壤中冒出:实验结论土壤中含有空气。
通过实验我发现:土壤中不仅有水空气,还有石块,沙粒,黏粒,腐植质等多种物质。
2.根据大小颗粒含量不同,可以把土壤分为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
3.使用沉降法将土壤分开。
4.含黏粒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沙粒多的土壤叫沙质土。
沙粒和黏粒的含量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第3课土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3.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小麦适合生长在壤土中,水稻适合种植在黏质土中。
第4课.百变的土壤。
1.泥碗的制作材料:土壤,水,拉胚机。
(泥碗是用黏质土制的)。
2.为什么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做建筑材料?答:1.制造需要大量的黏土,会让土壤资源大量减少。
2.烧制会放出一氧化硫和二氧化硫污染环境。
3.百变的土壤学习收获:土壤可以用来捏泥人、做陶瓷、砖块儿等有千变万化;二土壤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它。
第5课网上学习——土壤的颜色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丰富。
不同地区的土壤颜色差别很大。
有黑土地,黄土地,红土地紫土地等。
2.地球的皮肤——土壤。
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表层,就像地球的皮肤,但这层皮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据估算形成一米厚的土壤需要上万年的时间。
3.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水,空气,有机质等组成。
4.土壤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来源。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第6课我们需要食物1.我们为什么需要食物呢?答:为人的身体生长和发育提供营养,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三年级科学粤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三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生活、自然和环境的知识。
现在,让我们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一个归纳总结。
1. 植物的生长- 植物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组成。
- 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养分,为植物提供稳定的支撑。
- 茎连接着根和叶,它们可以帮助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其他部分。
- 叶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为植物生长提供能量。
- 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它们可以通过传粉来繁殖。
- 植物通过果实来传播种子,确保下一代的生长。
2. 动物的分类- 动物可以分为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
- 哺乳动物一般都有毛发和乳腺,能够哺育幼崽。
- 鸟类有羽毛和喙,它们可以飞行。
- 鱼类生活在水中,有鳞片和鳍,通过鳃呼吸。
- 两栖类指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如青蛙。
- 爬行类有鳞片,身体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和尾巴。
3. 天气和季节- 天气是指一天内的自然现象,如阳光、雨水、风等。
- 季节是指地球公转周期中,由于地球自转和倾斜度不同造成的气候变化。
- 春天气温逐渐回暖,植物开始生长,动物苏醒。
- 夏天气温炎热,雨水较多,适合生长。
-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植物开始凋谢,动物开始储备食物。
- 冬天气温寒冷,大部分植物休眠,动物蛰伏。
4. 环境保护- 我们应该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栖息地。
- 减少垃圾的产生,进行垃圾分类。
- 节约用水,合理使用水资源。
- 种树造林,增加绿化覆盖率。
- 爱护动物,不买卖濒危物种。
5. 健康生活- 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注意运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 定期体检,及时处理身体不适的问题。
- 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通过三年级科学学习,我们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特点、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以及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我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生活中,保护环境,远离疾病,享受快乐和健康的生活。
三年级粤教版必备科学精品讲义正文: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力与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特为大家准备了这份《三年级粤教版必备科学精品讲义》。
本讲义内容丰富,针对每个科学单元进行了详细说明,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自然世界的望远镜,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
一、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a. 物质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成分,常见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b. 物质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质感、透明度等,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了解物质的性质。
2. 能量与它的转化a. 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的能力,可以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电能等形式。
b. 了解能量的转化有助于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例如水沸腾、电灯亮起等。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1.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与分类a. 动物有呼吸、运动、感受等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特征可以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b. 植物有光合作用、根茎叶等基本特征,根据不同特征可以将植物分为绿色植物和非绿色植物。
2. 生物的繁殖与生长a. 动物通过生殖器官进行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b. 植物通过传播种子或者其他器官进行繁殖,同时也需要光、水和养分等条件才能生长。
三、环境与资源1. 生活环境与人类生活a.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空气、食物等环境要素的支持。
b. 学习如何保护环境是每个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 能源与环境a. 能源是支持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b. 探索新能源的利用方式,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有着重要作用。
四、科学实践1. 观察与实验a. 观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规律和现象。
b. 实验是验证观察结果的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科学规律的理解。
2. 科学活动a. 参加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b. 科学活动可以开拓视野,拓宽学生对科学的认知。
结语:《三年级粤教版必备科学精品讲义》是一份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资料,通过本讲义的学习,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粤教粤科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
哎呀呀,说起三年级的粤教粤科版科学,那可真是有趣极啦!
就先说我们学的植物吧!你知道吗?植物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工厂”,它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呢!它们会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就像我们用嘴巴吃饭一样。
叶子呢,就像一个超级神奇的“太阳能板”,能把阳光变成植物生长需要的能量。
你想想看,这难道不神奇吗?
再说说动物。
动物们的世界那叫一个丰富多彩!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的翅膀就像飞机的机翼,带着它们到处游玩。
小鱼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的尾巴一摆一摆的,不就像一把灵活的小扇子嘛!
还有我们学的关于物体的运动。
你看,操场上同学们跑步,那速度有的快,有的慢。
快的同学像一阵风似的,嗖地一下就跑过去了;慢的同学呢,就像小蜗牛在慢慢爬。
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还有观察天气,这可太重要啦!晴天的时候,太阳公公笑得可灿烂啦,天空蓝得像一块巨大的宝石。
下雨天呢,雨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地往下掉。
在科学课上,老师还会带着我们做实验。
有一次,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溶解的实验,把盐放到水里,看着盐一点点消失,我们都惊讶得合不拢嘴,这难道不是很神奇吗?
科学课上,同学们也会七嘴八舌地讨论。
“这个植物为什么会长成这样?”“那种动物的习性好奇怪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我觉得呀,科学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宝藏,里面有无数的宝贝等着我们去发现。
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能找到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
我们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探索科学的机会,要不然,那些神奇的知识可就溜走啦!。
粤教粤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学问点第一课身边的土壤1.土壤存在于田野里、大路底下、房子底下、小河边等地方.2.土壤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陆地外表大局部掩盖着土壤,土壤土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土壤,土壤是我们的生存的根本。
4.不仅植物的生长在土壤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生物存在于土壤中。
5.土壤里有腐烂的树叶、虫子的卵、冬眠的虫子、昆虫的尸体等.6.土壤是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物质。
拓展学问:1.我们身边普遍存在土壤,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土壤。
2.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局部疏松的表层,是很多动物和植物生活的家。
3.土壤中生活着狐狸、蜘蛛、蜈蚣、野兔、田鼠等动物,也生活着月季、玫瑰、大豆、番茄等植物。
其次课土壤的组成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沃土,土壤里有大有小的颗位,把一些水倒入装有土壤的杯子,可以把大大小小的颗粒分开。
2.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分别是沙砾、黏土、沙、空气、水、腐殖质等。
〔土壤是由土壤颗粒〔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殖物〕、水、空气等组成〉3.把小土块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土壤按颗粒大小沉积下来,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说明土壤中有空气、沙砾等。
4.在烧杯中加半杯水,放入一些土壤进展观看,然后充分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觉察漂移在水面上的是植物残体;上面的是黏土层,秘滑、细腻;中间的土壤颗粒小,是沙层;下面的土壤颗粒大,有许多石于沉积,上沙砾层,越到底下颗粒越粗。
5.另取一个烧杯,放入一些土壤,盖上盖子,将其放在阳光下晒一晒,觉察烧杯盖上有水珠,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
6.依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7.沙粒含量较多的是沙土;沙粒、粉粒、黏粒含量差不多的是壤土;黏粒含量较多的是黏土。
8.在种花生的地里找到了沙质土;大树底下的地里找到了黏土;在种玉米的地里找到了壤土。
第三课土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2.沙质土格外疏松,最适合种植花生。
三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土壤科学1、身边的土壤1、(土壤)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资源。
2、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各种植物。
3、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小动物,如(蚂蚱、蟋蟀、蚯蚓)等。
4、接触土壤后注意洗手。
5.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壤。
2、土壤的组成1、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
2、土壤中有(水、空气、沙、黏土、腐殊质)等。
3、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城分成(沙质土)、(壤土)和(黏质土)三类。
3、土壤与植物1、花生是一种(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
花落后长出的(果针)要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果实。
2、(沙质土)更适合种花生,因为它更疏松。
3、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它们在保水、透气、保肥等方面的特性也不同。
4、植物的生长一般都离不开(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5、沙质土宜种生长期短,要求土壤疏松,排水好的作物,如薯类、花生、芝麻、西瓜等作物。
6、粘质土宜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豆类等。
7、壤土土质松细适中,春季升温校慢,保水保肥较好,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4、百变的土壤1、土是常见的(天然材料),用途广泛,人们常以土为原料制作器物,例如陶器、瓷器等。
2、最适合做陶器的是(黏质土),除了陶瓷,生活中还有许多工艺品是以土为原料制成的。
3、因为红砖的制作原料是(黏质土),使用红砖就避免不了大量地消耗土地。
粘土属于耕地,为了保护珍稀的土地资源,保护耕地,我国很多地方禁止使用红砖做建筑材料。
5、土壤的颜色1、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多样,土壤颜色也很(丰富)。
2、黑土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区:黄土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紫土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
四川盆地是紫土分布最为集中的地方。
3.(土壤)是地球表面的疏松表层,就像地球的“皮肤” ,但这层“皮肤”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据估算,形成1 米厚的土壤,要上万年的时间。
4.土壤主要由(矿物质、水、空气、有机质)等组成。
5.土壤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和(物质来源)。
就像空气、水和阳光一样,土壤对于人类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6、我们需要食物1、食物为人的身体生长和发育(提供营养),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2、饺子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饺子由(皮)和(馅)组成。
3、不同食物里的营养成分(不一样)。
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等(糖类),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等。
4、(糖类)既是生物体重要的机构物质,也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来源。
食物:馒头、红薯、土豆等。
5、(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
食物:肉类、鱼类等。
6、(脂肪)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7、(维生素)也是一种有机物。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食物:蔬菜、水果等。
8、用(碘液)可以测试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黄褐色的碘液遇到淀粉会变成蓝紫色。
9、“平衡膳食宝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人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每天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三餐分配要合理,食物要多样,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
7、食物的消化1、食物进人人体后,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
经过(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才会被人体吸收。
2、食物在(口腔)中初步消化后,会经过(食道、胃)、(小肠)、(大肠)等一系列消化器官。
3、(口腔)咀嚼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4、(胃)通过蠕动,使食物与胃分泌的消化液充分混合,初步消化蛋白质。
5、(小肠)通过蠕动,促进大部分食物的消化,并吸收大部分营养物质。
6、(大肠)通过蠕动,吸收一部分水和无机盐。
食物残渣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8、我们离不开呼吸1、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离不开(呼吸)。
人体通过(呼吸)过程来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空气。
2、呼吸时,外界空气进入肺的正确途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3、(肺)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
4、(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5、吸气时,胸廓(扩大),腔内气压(减小),气流(进入)肺部;呼气时,胸廓(缩小),腔内气压(增大),气流(离开)肺部。
9、设计与制作:简易肺活量计1、(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2、通常,肺活量越大,肺功能越强。
3、利用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用(塑料袋)搜集或者(气球)搜集。
4、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水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容器中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时,水就会被排出容器。
通过测量被排出水的体积或者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就可以知道呼出气体的体积。
10、健康生活1、(健康生活)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嘴好讲究卫生讲科学不迷信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有益健康的各种活动3、(身体健康)是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保证。
4、当身体处于(良好状态)时,我们才有精力完成每天的活动。
5、怎样能做到才健康呢?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经常参加运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远离吸烟等不良环境第三单元植物的“身体”11、一株番茄1、(番茄)是一种被广泛栽培的植物,它的果实(营养丰富),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蔬菜。
2、一株番茄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3、(成熟的番茄)内部有无数种子。
4、不同的植物的“身体”结构可能不一样。
12、植物的叶1、(叶)是植物的一种主要器官。
叶的形态千姿百态,各具特点。
2、叶片上通常具有明显的(叶脉)。
有的叶脉(密布呈网状),有的叶脉(相互平行排列)。
3、叶子由(叶柄)、(叶片)和(叶脉)组成。
4、叶的作用:输导水分和养料,传送到各个部分。
支撑叶子,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5、植物的叶子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理特点、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所以这三个因素也不尽相同。
而这三个因素反映到具体的一片叶片上,就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形状,更具体的说,是每一种叶片都有其独特的叶脉结构。
13、植物的茎1、(茎)是植物的一种主要器官。
茎把各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2、不同植物的茎形态各异,如木棉、松树的茎挺拔,豌豆,草莓的茎细长柔软。
3、茎的分类:直立茎:杨树、竹子等。
匍匐茎:草莓、西瓜等。
缠绕茎:牵牛花、马兜铃等。
攀缘茎:葡萄、爬山虎等。
4、茎的作用:支撑叶和花。
向上输送水分和养料。
向下输送叶子制造的营养。
14、植物的根1、植物的(根)通常生活在(土壤)里,它也是植物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葱的根长短、粗细相近,看上去像一把小胡子。
3、大豆的根中间有明显的主根,周围有许多分支。
4、模拟根的生长形态。
用报纸卷成“树干”。
顶端剪开成细长条衣作为树冠。
想办法让“模拟植物”牢固地固定在地面或土壤。
5、观察根的分布把一株植物的根完整地挖出来,洗去根上的泥土。
用尺子测量根的长度和宽度,并记录数据。
观察这种植物的根是怎样分布的。
6、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吸收养分贮藏营养物质少数植物的根还有繁殖的作用。
15、植物的花1、自然界中的(花)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2、在科学研究中,生物学家常常使用(解剖的方法)来了解植物体的组成部分3、(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除此之外,由(花瓣)组成的花冠和由萼片组成的(花萼)也是花的组成部分。
4、油菜花这样由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四部分组成的花叫作完全花;像黄瓜花这样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作不完全花。
5、花的作用:花是一些植物的重要生殖器官,担负着繁殖后代的重任。
16、果实和种子1、植物的果实大小不同,形态各异。
2、桃子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3、基本上植物的种子外面都有果皮。
4、种子的作用:种子担负着延续物种,孕育新生命的任务。
17、脂肪贮藏在哪里1、植物体内贮藏着许多(营养物质),如脂肪、淀粉和蛋白质等,以供植物生长、繁殖所需。
2、花生体内的脂肪贮藏在种子花生里面。
3、(绿色植物)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
我们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如脂肪、蛋白质、淀粉等,大都直接或间接来自植物。
4、(叶)是植物体制造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植物的茎将绿叶制造的营养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供植物生长、繁殖等所需。
5、不同的植物贮藏营养的方式不同。
大多数植物的种子里贮藏大量的营养物质有些植物的果实肥厚多汁,也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还有些植物的根、茎或叶也能贮藏营养物质。
第四单元天气、气候和我们18、关心天气1、(刮风)、(下雨)、(晴天)、(多云)等都是常见的天气现象。
不同的天气现象有不同的特征。
2、我们可以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天气。
3、(云量的多少)是区分阴晴天气的重要依据。
4、晴天:有零星的云或无云(太阳总能看见)多云:云量较多(太阳时常可见)阴天: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
19、风的观测1、在生活中,我们常会感到风从(不同的方向)吹来。
有时候风从东方吹过来,有时候风从南方吹过来,风吹来的方向就是风向。
2、风向一般分为8 个: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3、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当前的风向。
4、风既有(方向),又有(大小)。
一般来说,风速越大,风力也越大。
5、风力等级:零级烟柱直冲天,一级轻烟随风偏。
二级轻风吹脸面,三级叶动红旗展。
四级风吹飞纸片,五级小树随风摇。
六级举伞有困难,七级迎风走不便。
八级风吹树枝断,九级屋顶瓦片飞。
十级拔树又倒屋,十一二级陆少见。
6、风的形成风是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地面的空气受热上升。
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又会逐渐冷却变重而下降。
这样空气就发生了流动,形成了风。
20、小小气象员1、(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帮助我们(提前了解天气的变化)。
2、了解天气信息的途径:手机、电视、电脑、报纸、收音机等等。
3、由于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天气预报极为重要。
天气预报的数据一般来自(气象站)。
4、(百叶窗)里有气温计和湿度计,可以测气温和湿度。
5、雨量计:记录降雨量;风向标: 测风向;风力计: 测风速。
21、天气与生活1、天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例如,晴天人们可以晾晒粮食,大雾天气会影响我们的出行。
2、晴天:可以进行户外活动。
3、雨天:打伞,穿雨衣,很多户外活动不能进行。
4、雪天:打雪仗、堆雪人。
5、我们会选择无风的天气到户外打羽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