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定义

第一章:总论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技术:有形的物质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智能方法

二、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三、电化教育的定义:

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之中的一部分内容。

四、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

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

五、教育技术发展的三种来源:

视听教育、个别化学习和系统方法。

七、列出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导97—98)

美国媒体教育家戴尔(Dale E)提出,它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形状,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

言语信号

视觉符号

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

电影

教育电视台

参观展览

学习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八、程序教学法定义及其特点:(教材6指导27)

程序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的需要。特点: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调和低错率

九、教育科学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特点:(教材11)

1.在文献和实验研究中发现问题

2.追求教育过程的原理,诊断教育现象发生的原因

3.追求原理,调查已经过去的教育现象,分析教育现状

4.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十、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特点:(教材11)

1.在教育的现场发现问题

2.追求教育问题的改善方法,提供改善的处方

3.构造式研究,创造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4..改变未来的教育,提出改善方案

5.探讨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

十二、阐述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教材11)

1. 以现代学与教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探求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理论与实践。

2. 迎接挑战、发展信息时代教育的教育改革(1)(2)(3)

十四、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指导17)

1.一项教学活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教学)

2.形成教育技术综合应用的实践与研究领域

3.发展为一门专业和学科

十五、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指导思想(指导19)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三种理念和实践的整合应用。

十六、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操作过程

分为六个步骤:鉴定、设计、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改与推广。

十六、教育技术的知识体系定义

由五部分组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过程和资源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章: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一、说明教育媒体的概念:

教育媒体又称教学媒体,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承载、传递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载体或中介,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二、列举教学传播过程中的五个基本要素:(指导49)

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三、列举媒体的类型,说出媒体的功能。(教材23)

按其产生的时代划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

按其呈现信息的形态和特点划分:印刷媒体、非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按其传递信息的流向划分:单向媒体和双向(交互)媒体

按其媒体组合的方式划分:单项媒体和多项媒体或多媒体组合系统按其作用于人的不同感官划分: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综合媒体四、媒体与教学媒体的一般特性:(教材24)

工具性、从属性、能动性、可替换性

固定性、扩散性、重复性和组合性

五、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功能:(教材24)

1.传播和获取信息

2.积累和存储信息

六、录音机在教学中使用的几种方法:(指导59)

1.示范模仿法

2.情景展示法

3.配画放音法

七、举例说明光学投影类教学媒体的优缺点:(教材38,42)

幻灯机的优缺点:

可展示较大、清晰、彩色画面

可按需要的进度和节奏自动放映

集体和个别学习均可

制作方便

易于收集编目、保存和管理

非活动画面,配音麻烦

框架不符合标准

对放映环境有一定要求

高温时易变形

投影仪的优缺点:

室内常光下可使用

画面文字放大清晰

可灵活使用

可自行制作

师生正面交流

携带方便,操作简单

不能连续展示

适合大班,不适合个别学习

不能投影不透明的胶片

投影仪易遮挡学生视线

八、举例说明电视、录像教学的特点:(教材54)

信息传播实时、迅速、远距离、大范围

具有视觉图象功能,使信息更清晰、更具体、更容易理解、更具有情感色彩

电视优缺点:

利用电视演示实验时,可使学生比在实际的实验室中更清楚地观察实验过程;可浓缩实验演示过程,节省学生时间;可重复使用、节省大量实验材料

电视可以把教学的程序与学生的认知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能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可感知的形象来表述概念和表达思想,引起学生注意、加强学生记忆。电视能为抽象的概念提供具体模型,能用立体模型来表示概念。可向学生提供适当形象的替代物,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电视能以独特的结构和风格组织教学内容。

传播信息是单向的,师生之间不能及时反馈信息

学习者不能在行为上参与教学活动,比较被动和消极

电视在固定的时间里以固定的速度播放,学生不能按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速度。

录像的优缺点:

可以记录、储存和重放电视节目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需要自定时间、自定进度进行学习

可以反复使用

学生可以控制设备,便利学习

适用于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习技能。

缺点:规格、形式、种类太多,不利于交流;质量与数量不能满足需要

九、计算机教学媒体的定义与特点:(教材77-88)

计算机多媒体就是把声音、文本、图象、动画、活动图象等多种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集成处理、加工、编辑、存储和展示的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主要包括三部分:信息输入部分、信息管理部分、信息输出部分。

特点:

信息采集、处理和传递多样化。

配合智能化学习软件的使用可以实现人机交互,使学习者主动参与,自觉学习。

有利于开展各种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使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自然方便,各种媒体的交互界面趋于合理、逼真,有利于集中学习者注意力,提高学习者兴趣。

使过去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开发和表现的现象和相互关系得到比较理想的展示和交互的学习环境。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资源更加丰富,扩大了师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实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十、写出远程教学四种教学系统的名称:

教育教学电视传播系统

远距离会议系统

图文电视系统

信息高速公路

十一、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材25)

1.使教学传递更标准化

2.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3.使各种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得到更有效的运用

4.方式灵活,广泛实用

5.使教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6.对不能在指定时间地点学习的人提供有效的帮助

十二、教师自制教材原因与意义(教材26,28)

原因: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学过程的重要元素;学科内容的专家;

意义:提高教育教学软件质量和数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十三、教学软件的选题原则和编制要求(教材28)

1.选题原则

价值性原则:针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声象性原则:适用现代教学媒体表现

可行性原则:技术经费有能力承担

经济性原则:不重复开发

2。编制要求

教育性要求

科学性要求

艺术性要求

技术性要求

经济性要求

整体性要求

第三章:教学设计

一、阐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定义(教材105)

教学设计——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二、说明教学设计的含义与一般特性(指导108)

含义:教学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宗旨的一门新兴的教学科学,是教育技术学科的重要分支。

一般特性:

1.教学的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上的,其中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是它们的核心。

2.教学目的的确定建立在对学习需要的分析上,即从需要分析中确定问题,形成教学目的。

3.使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描述学习目标。

4.教学设计以人为本,把对学习者的了解和研究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和依据。

5.教学设计研究和工作的重点在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体材料的选择和开发上,即重点在实施成功的教学。

6.评价是设计和修改过程的一部分。

三、教学设计的前提:(指导104)

1.必须以帮助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

2.必须运用系统方法

3.系统设计的教学应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的发展

4.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

5.教学设计层次的选择

6.评价和修改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四个基本要素,并说明各个要素的含义(指导91)

学生:学习者的情况是教学设计中分析教学对象的依据;

目标:学习目标是按照学习层次划分的、可操作的学习任务的明确表述,为设计教与学的学习经验提供的依据;

策略:是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等的一体化规划、组合;

评价:是通过对教学设计成果,即教学效果的检验,发现问题,提供反馈修正的依据,促进教学的进一步优化。

五、述并画出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图:

见《学习指导》P91

六、叙述学习内容分析的目的

一是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二是揭示这些学习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然后确定总的教学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七、列举加涅的知识分类结果,并且写出各类概念的基本含义。

加涅的知识分类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大类

1. 言语信息:是记忆和陈述知识的能力,是培养智力技能的基础。

2. 智力技能:是一种认识和思考客观世界并运用符号去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它能使学生理解概念、规则,并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则进行逻辑推理,去解决问题。

智力技能包括从简单到复杂的四个类别:辨别能力、概念形成、规则应用、高级规则应用。

3. 认知策略:是学生用来指导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是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核心部分,它也是一种智力技能。

4. 动作技能:表现在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中,它是一种必须反复练习才能学到的能力。

5. 态度: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

八、应用加涅的知识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分析学习内容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 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

第一步把总的教学目标分成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利用学习结果的分类方法来确定这些具体目标的类型。

2. 教学目标的信息加工分析和确定学习内容

运用信息加工的分析方法或先决技能的分析方法,逆向或正向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相互联系和组成。

确定学习内容的依据是学生要达到这些目标所经过的全部心理操作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所需要的知识或技能的准备。

学生的心理操作过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所需要的全部思维过程。

分析先决技能是把学生学习时的心理操作过程的每个步骤都作为一个目标,然后具体分析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掌握哪些从属的先决技能。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这个先决技能,那么它便成了一个目标。这时应继续分析这个子目标又需要什么样的先决技能……如此分析下去,从属的先决技能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直到它们是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止。学生已经掌握的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教学的起点,学生尚未掌握的先决技能构成了学习内容的一部分。

先决技能又分为基本先决技能和辅助先决技能。

基本先决技能是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必要条件,学生必须实现掌握:而辅助先决技能只对学习产生辅助影响。

3. 学习内容的组织或安排

是依据确定学习内容中具体知识技能的逻辑结构和学习理论,对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和组

合。

从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周详的原则。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应从学生已知的知识或具体的事实入手,做到由前入深、由易到难,形成一个有层次、有关联的体系。

由整体到部分,由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的原则。在安排学习内容时,应该首先给出最一般的观点,然后再讲解其中的具体内容和特殊要点。

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安排学习内容的原则。

安排学习内容的横向练习的原则。

4. 进行初步评价

对被选定的学习内容的效度检验和为调整修改提供帮助。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评价可以论证学习内容的有效性和必要性,考察学习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情况,最重要的是可以保持学习需要、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一致性。

初步评价包括用总的教学目标检查所选定的学习内容,删除重复的部分及与教学目标武官的部分,再考虑是否还需要补充一些其它的内容;学习内容的顺序是否与该学科的逻辑顺序相符,能否反映基本的知识结构;学习内容及学习内容的结构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结构。

九、举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具体内容(教材118)

学生特征可以概括为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两个方面。学习风格是指对学生感知不同刺激、并对不同刺激作出反应产生影响的所有心理特征。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在学习新知识时,促进或妨碍学生进行学习的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生特征分析应从三方面进行:了解一般特征、确定初始能力和测定学习风格。

(一)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

(二)确定学生的初始的能力

确定初始能力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教学起点,有助于我们正确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 初始能力分析

初始能力包括技能和态度两个方面,而技能又分为预备技能与目标技能。初始能力分析:预备技能分析、目标技能分析及学习态度分析。

2. 确定初始能力的方法

(1)一般性了解

(2)预测

(三)测定学生的学习风格

1. 学习风格

(1)信息加工方式:指学生获取、处理、储存或提取所接受的信息的方式。

(2)学习的条件:指影响学生注意力及接受、记忆信息能力的一组内外因素。

(3)认知方式:指学生在干支、记忆和思维的过程中岁偏爱的态度和方式。①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②沉思型和冲动型

(4)个性意识倾向性因素: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①控制点:学生对影响自己学习的某些因素的看法。它存在两种倾向性,即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②焦虑水平:有临考紧张和对考试不在乎两种表现

(5)生理类型:左右大脑半球的脑功能发展不均衡。

2. 测定学习风格的方法。

十、述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及情感领域目标分类的基本内容(教材127--130)

(一)认知领域目标分类

1. 知道: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一种识记能力,所需要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2.领会:是理解知识所包含的意义,并将它们整理成自己的思想,然后表达出来的能力。

3.运用:是把已经知道和领会的抽象概念、原理或方法应用到新情景的一种能力。

4.分析:是把复杂的知识分解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并找出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能力。

5.综合:是将所学的各部分知识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

6.评价: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或已给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和鉴赏的能力。

(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分类

1. 知觉:学生运用感官得知有关动作技能的知识、性质和作用等信息。

2.准备:学生从心理、生理和情绪等方面做好学习的准备。

3.有指导的反应:

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

6.适应:

7.创新:

(三)情感领域目标分类

1. 注意

2. 反应

3. 价值判断

4. 组织

5.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十一、ABCD学习目标编写方法。(教材131)

ABCD法(适合编写动作技能领域和认知学习领域的目标)

这种方法包含了四个要素:即教学对象(audience)、行为(behavior)、条件(condition)和标准(degree),故成ABCD法。

十二、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教材137--138)

教学策略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产生式教学策略和替代式教学策略

1. 产生式教学策略:

是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

2. 替代式教学策略:

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

十三、叙述加涅的九部件教学策略(又称教与学活动的一般过程)(教材143--146)

1. 引起注意:

2. 告诉学生目标

3. 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

4. 显示刺激材料

5. 提供学习指导

6. 诱引行为

7. 提供反馈

8. 评定行为

9. 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

十四、应用教学媒体的选择程序,选择媒体。(教材165—166)

选择教学媒体的步骤可以分为三步:

先描述对媒体的要求,然后用选择媒体的模型进行初选,最后通过矩阵表找出最佳媒体。

十五、说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教材183)

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一种评价。它侧重于检查前一阶段的工作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标准,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是一种伴随的关系。

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一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为了对教学活动的成果作出全面鉴定而进行的一种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与学的结果,并以此来判断整个教学方案的有效性。

十六、解释集体教学、个别化教学、小组学习的优缺点。(教材147--151)(一)集体授课

1. 优点:

(1)师生习惯上容易接受

(2)教师熟悉,备课容易

(3)受益面广,规模效应

(4)及时反馈信息,有利调整方法

(5)可随机调整教学内容和改变教学策略

2. 缺点:

(1)教师鼓励教学活动的精确度低。

(2)消极听讲,学习被动。

(3)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4)难以获得学生准确的反馈信息。

(5)学生的注意力随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

(6)不适宜完成动作技能目标

3. 适用的情况

(二)自学(或个别学习)

1. 优点:

(1)允许程度各异的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

(2)有利于培养自主精神和责任感。

(3)允许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4)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空间了。

2. 缺点

3. 使用要点

(三)小组教学

1. 优点

2. 缺点

3. 使用要点

十七、写出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意义(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功能)。(指导146)

诊断功能: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通常可以发现对象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

改进与形成性功能:评价不仅能发现问题,而且对有效的教学计划、课程方案,或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材、教具等的设计、改进和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

激励功能:

导向功能:

十八、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基本步骤:(指导99)

制定评价计划

选择评价方法

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

归纳分析资料

报告评价结果

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的定义 ?媒体—工具论:这种观点主要存在于教育技术发展的早期,认为教育技术是用于教 学的各种媒体和工具。代表媒体—工具论的典型定义如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AECT)1970年定义和Lumsdaine.A.A的1964年定义。 ?手段—方法论:这种观点认为教育技术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总和,以系统方法 为核心更有效地发挥教育手段的作用。比较典型的定义如AECT1972年定义、尹俊华等的1996年定义和南国农的1997年定义。 ?理论—实践论:这种观点是伴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美国教育技术协会1994 年定义的提出而逐渐为人们接受和认可的。理论—实践论认为教育技术由教育技术学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两个部分组成。关于这种理论和实践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为指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相关的技术和 方法,通过对教学(学习)过程和教学(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优化教学、实现有意义学习、促进人的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任务是在系统科学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实施并给予评价和修改,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习者的更良好发展,实质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 ?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建构和探索新型教学(学习)模式;建设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现代教材体系,开发各类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实验,建立现代教学理论体系;加强培训,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创造条件,逐步建立现代化的教育网络系统。 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 ——促进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成为具有全面文化基础(特别是信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能力)、高尚道德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实现有意义学习是达到最终目标的主要途径。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基本原则: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活动的导 演者; ?学生地位的转变:学生要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 ?媒体作用的转变:把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识工具; ?教学过程的转变:把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过程,转变为让学生通过发现 问题、探究问题和意义建构过程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当前教育技术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旧的教学模式加上新的技术手段,没有从根本上对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没有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与学习,没有转变教育观念,尚未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过程和人的发展的深刻影响。 育技术的应用必须紧扣现代教五个环节

第一章 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第一章教育技术定义的演变 第一节教育技术早期的定义 教育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多种定义。首先为其定义的是美国教育协会技术开发工程。定义如下: ?视听传播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应用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它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 作为教育技术的第一个正式的定义,这个定义与以往那些认为教育技术是面向媒体的定义有很大的区别。学,第一次取代教,成为教学中的焦点。之后的将近十年中,这个定义被认为是这个领域的正式定义。直到1970年才有新的定义出现。 1970年,美国教学技术董事委员会给出教学技术的两个定义: ?教学技术可以从两方面来定义:从普遍的意义上讲,它是指从传播革命中诞生的以教学为目的的一种传播媒介,与教师、课本和黑板一同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第二个定义从不普遍的意义上讲,教学技术并非只是一种特定的媒介或手段。教学技术是根据以人类学习和传播研究为基础的特定目标而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过程,并且使用人力与非人力资源相结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一套系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4第一种定义重申了教育技术是一种媒介并且包含了视听传播的含义,第二种定义将教学技术描述为一个过程,介绍了一系列以前正规定义中从未出现过的定义,如:有系统的,目标和评价。 1972年,考虑到这个领域中发生的一些变化,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其前身为视听教学部DA VI)重新下了定义: ?教学技术是指通过系统化地定义、开发、组织和利用一系列的学习资源以及对这一过程进行管理,从而促进人类更有效地学习的一个领域。 (AECT,1972,p.36) 五年后,1977年,AECT给出另一个定义。该定义是对1972年的定义精心修改的结果。 ?教育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的涉及人、程序、想法、设施和组织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为了分析人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解决问题的方案。(AECT,1977,P.1). 除了上述定义外,在这个时期内,一些专家提出个人的一些定义,其中一些颇有影响。 1970,希尔伯, 后来的AECT定义与术语委员会主席主张: ?教学技术是用系统化的方式对教学系统组成部分(包括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和环境)的开发(包括研究,设计,生产,评价,支持—供给和利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 ECT)对教育技术做出如下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这一定义通常被称为AE CT’94定义,其概念框架可以用下图说明。 1、什么是学习 小活动 什么是学习?如果认真考虑的话,这也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考虑下面这三个例子,它们是学习的例子吗? 1、一个幼儿迈出了她的第一步。 2、当儿童看医生拿着针筒走过来时,他感到害怕。 3、一个女孩在学会如何做乘法后发现,乘以5的另一种方式是:用2 除后再乘以10(如,428*5可以表示如下:428/2*10=214*10=2140)。(点击查看活动提示) 学习通常被定义为因经验而导致的个体的改变。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改变(如变得越来越高)不是学习的例子。个体在出生时表现出来的特性(如

对饥饿或疼痛的反射和反应)也不是学习。然而,人类从出生那天(或许 更早)起就开始了学习,以至于很难将学习和发展截然分开。 ——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人 民邮电出版社,2004.7,p104 2、什么是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现象的一些思考,严格地说,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习实质、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都对学习理论有所贡献,所以学习理论也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的态势。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四种对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什么是教学设计? 小活动 您认为什么是教学设计,在您的教学活动中,您对哪些方面进行过精心设计?请拿出笔记本,将您设计过的方面记录下来,然后请与下面介绍的 教学设计概念进行对比。 形象地说,教学设计是为老师们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科学。 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 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

教育技术概论概念总结

第三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 1、教育的涵义: 现代教育学对教育给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教育(广义)——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 教育(狭义)——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通常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根本特征: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三个:(1) 教育者(2)受教育者(3) 教育设施 2、解释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的涵义及其关系 技术——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教育技术—— 广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包括有形(物化形态)和无形(智能形态)两大类。 狭义的理解:教育技术指的是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中所运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 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学科。 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的区别: 1、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2、教育技术学是教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 3、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 3、说出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过程 4、阐述A ECT94定义——学科性定义 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有关的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研究对象是过程和资源,基本内容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它是按系统方法应用过程的阶段特点来阐述它们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 5、归纳教育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实践原则和操作程序

教育技术的几个重要定义

1、AECT05定义的翻译及从教育技术定义的发展来理解05定义 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以下简称AECT)发布的94定义至今有10年了,在我国也讨论了近十年。它不仅作为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定义被许多教育技术类教科书广泛引用,而且还是教师讲授教育技术课程的基本出发点和教师制作教学课件的基本原理,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思路。2004年7月,美国AECT定义术语委员会主席巴巴拉·西尔斯教授在参加中国·长春2004年教育技术国际沦坛会议上,首次提出了AECT05教育技术新定义。因为AECT协会将于2005年5月正式发表新的教育技术定义,所以,准确地说,新定义应该被称为AECT2005定义。新定义的发布不可避免的会掀起国内外的同行(包括专家、老师和同学)对它的一番激烈讨论,对它的理解也会略有不同。新定义的原文表述是: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讨论中对它的翻译也有所不同。 彭绍东教授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与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老师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绩效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的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刘志波博士把其翻译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便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为目的的合乎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和实践。 上述翻译中,主要内容的意思都差不多,只是个别用词有所差异,本人比较赞同彭绍东教授的翻译。然而新定义会给我国的教育技术带来什么影响呢?我们从新定义中又能获得什么启示和思考呢?要想明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新定义有深刻的理解。新定义是在94定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94定义又是在以前定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育技术定义是个连

教育技术学

一、填空(10×1’=10) 1、评价是对一个事物的价值的确定。 2、教育技术网络化的最明显标志是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 3、微格教室一般由一个主控室和若干个微型教师组成。 4、课件点播系统其实就是一个适用于教学的视频点播系统。 5、Authorware是基于设计图标和流程图结构的编辑平台,具有丰富的函数和程序控制功能有丰富的交互方式。 6、Flash是一款二维动画软件,可模仿动作轨迹,通过其动作语言语言能够制作出复杂的交互性课件。 7、最常用的媒体开发工具是PPT。 8、当前输入文本最方便的工具是语音,输入文本最规范最熟练的是手写。 9、Flash的功能:绘图,创建动画(逐帧、补间),交互功能,视频处理。 10、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11、在多媒体中,操作最频繁的是电脑,常用的是投影仪。 12、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二、选择(10×2’=20) 1、P118,四种分析方法。 2、P119,教学目标的分类。 3、P120,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ABCD. 4、P134,自主学习的设计方式。 5、P217,五类媒体。 6、P110,三种实施模式。 三、判断(10×1’=10) 1.在上课之后,为了延长电脑、投影仪等的使用寿命,应当马上断电。(×) 2.上课之后,教师应当马上关闭投影仪。(√)【投影仪在使用后不能马上断电】 3、微格教室上课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四、名词解释(4×3’=12) 1、教育技术 AECT94定义: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对有关的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AECT2005定义: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3、信息素养:是指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能够精准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且具备以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在信息社会中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将这些信息技能运用于信息问题的解决并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的信息能力。 4、信息化教学环境: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基础上,是在现代教育理论

AECT教育技术学定义

AECT教育技术学定义 年美国AECT关于教育技术的演变: 1963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s is that branch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and use of messages which control the learning process. It undertakes: (a) the study of the unique and relativ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both pictorial and nonrepresentational messages which may be employ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for any reason; and (b) the structuring and systematizing of messages by men and instruments in an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se undertaking include planning, production, selec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oth components and entire instructional systems. Its practical goal is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every method and medium of communication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arners' full potential.

教育技术学04定义和94定义的比较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and the similarities of the two versions of definition:94’ and 04’ Answer: (1)differences: 94: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04: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促进)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instructional 改为了educational *study 替代了theory *在practice 前面加了限定词ethical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替代了for learning *教育技术的范畴从五个转化为三个(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evaluation)(creating, using, managing) (2)similarities: *They both include practice *They have the same goal which is facilitating learning. *They both include managing. 2012214126黄宇筝

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基本概念 现行的"教育技术"定义中,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在1994 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影响很大。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编辑本段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做借鉴,英国、美国可作为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 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 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 Dale)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另外,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技术学的特性 教育技术概念由“教育”和“技术”两个术语组成,它基本揭示了该事物的特质:把科学技术作为促进人类教育的手段,用科技手段来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它也大致反映了教育技术学科的特质:探讨科学技术与人类教育的关系,探讨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效率的规律、原理和方法。显然,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条件本身,而是科技条件如何通过教育现象的特点折射出来。因此,教育技术学主要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教育技术学具有下述几点特性。 (1)分类上的应用性内容扩展 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促使其门类越来越多,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三大分支学科群体,即理论的、历史的和应用的教育科学。教育技术面向实际问题,旨在对教育技术规律的认识,提出教育技术操作上应该遵循的原理和要求,并藉此推动教育实践,所以属于应用性分支。它同其他分支的教育科学,特别是同理论教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受理论教育科学的指导。 (2)跨学科的综合性内容扩展 教育技术学看上去是技术学运用于教育领域的结果,而实际上是综合运用许多学科而形成的,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理学、心理学、传播学、物理学、电子学、数学、文学艺术、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它既具有自然科学属性,也具有社会科学属性。换言之,教育技术学既不是传统的理科,也不是传统的文科,而是熔两者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3) 全方位作用的整体性内容扩展 教育技术学可以作用于教育的各个层次,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也可以作用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从教材教具到教学策略,从课程教学到思想政治教育,从行政管理到图书资料管理。可以说,教育的一切领域都是教育技术学的用武之地。 (4)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高度融合性内容扩展 教育技术学由关于“硬件”、“软件”和“潜件”三方面的知识子集构成,是物理科技、教育心理学、文学艺术等相结合的产物。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相互交融,在这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这学科既有科学的说服力,又有艺术的感染力,还有技术上的实用性。

何克抗对2005教育技术定义的分析

键词:教育技术学定义AECT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科的定义 (1)AECT94定义是学科定义还是领域定义 当然,为了促进教育技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为了使非专业人员易于理解与应用教育技术,另外制定一个较通俗的、面向应用领域的教育技术定义也是必要的。由于应用领域的定义要求通俗易懂,但是作为定义又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我们认为,最好采用前面提到的教育技术的本质规定性,作为面向应用领域的教育技术定义。其具体表述为:“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技术来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 这里的“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物化技术中又分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括传统的技术。 (2)对94定义应如何翻译才忠实于原文 尽管AECT94定义介绍到我国已有十多年,但是对它的中文译法,一直有争议,这对于正确了解AECT94定义的真实内涵是不利的。目前流行最广的一种译法,并未能完全忠实于原文,对于这种译法,早在两年多以前我就曾在“开放教育研究”杂志对我所做专访中发表过意见。两年多过去了,在我国教育技术的主要刊物及有关会议上,当人们引用94定义时,基本上仍是采用上述未能完全忠实于原文的译法。由于94定义对我国教育技术界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此不得不将这个问题重新提出来,以正视听。 94定义的英文表述本来很清楚,原文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关键是for learning的for如何理解?目前国内关于94定义主要有两种不同译法:一种是我们赞成的——“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另一种是广泛流传,但我们感觉有些问题的——“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查遍各种版本的英语词典,了解到for的含义有20多种,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介词,另一类做并列连词。for做介词时,含义比较多,有“因为,为了,作为,关于,对于,鉴于,适合于,有利于,代替,代表……”;当for为介词却具有某种动作含义时,其前面必有相关的动词,比如look for(寻找),going for(去往)。可见,若for之前没有动词,for 本身没有动作方面的含义。翻译的原则是是要忠实于原文。for learning若翻成“为了促进学习”,显然与原文意思不符,因为“促进”是动词,在英语中具有这一含义的动词包括promote, foster, facilitate, advance等,怎么能够在for learning中人为地加入这个原本没有的动词呢? 应当指出,这两种不同译法,并非只是对一个英语单词理解的差异,而是两种不同教育思想的体现。美国教育历来比较强调“学”,我们传统教育则比较强调“教”。“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这两种教育思想的不同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体现。94定义体现的是西方文化和西方的教育思想,for learning的直接含义就是“为了学习”,为了学习而进行的过程和为了学习而开发的资源是什么样的过程和资源呢?不就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吗?如果在“为了学习”中增加“促进”一词,其含义就大不一样了。如前所述,教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促进学,所以插入“促进”,就把“教”的意思加了进去——和促进学习有关的过程和资源就不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而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了。但是,这样一来,94定义也就不再是由美国人起草的AECT的94定义,而成了中国人自己创造或发展的定义了。

教育技术的定义

第一章:总论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 技术:有形的物质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智能方法 二、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就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三、电化教育的定义: 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的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之中的一部分内容。 四、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 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 五、教育技术发展的三种来源: 视听教育、个别化学习和系统方法。 七、列出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内容:(指导97—98) 美国媒体教育家戴尔(Dale E)提出,它将媒体提供的学习经验进行排列,形成金字塔形状,由下而上分为11种层次。“塔”的最低层的内容提供的学习经验最直观、具体,逐层上升直接感觉的程度越来越下降,趋向抽象的程度越来越高。 言语信号 视觉符号 录音无线电静止画面 电影

教育电视台 参观展览 学习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直接有目的的经验 八、程序教学法定义及其特点:(教材6指导27) 程序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的需要。特点: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即时反馈、自定步调和低错率 九、教育科学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特点:(教材11) 1.在文献和实验研究中发现问题 2.追求教育过程的原理,诊断教育现象发生的原因 3.追求原理,调查已经过去的教育现象,分析教育现状 4.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十、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特点:(教材11) 1.在教育的现场发现问题 2.追求教育问题的改善方法,提供改善的处方 3.构造式研究,创造出提高教学效果的具体方法。 4..改变未来的教育,提出改善方案 5.探讨如何分析、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 十二、阐述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教材11)

教育技术定义的观点综述

教育技术定义的观点综述 贺雄英hexiongying@https://www.doczj.com/doc/4610113092.html,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几个重要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归纳、比较,通过教学系统中要素多样性和教育技术理论基础多样性与技术本身含义的不确定性等方面来分析造成目前国内外教育技 术定义多样性的原因后,从教育技术学科高度来分析对待教育技术定义的态度与方法。 【关键词】教育技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后现代主义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和领域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教育技术作为术语是于70年代在正式文件中出现,它是在视听教学、程序教学和系统设计科学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学科的一门科兴分支学科。教育技术从起源发展至今,各类定义、术语层出不穷,以致形成一种众说纷纭的状况,从1963年到1994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定义。而我国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学者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当中,对教育技术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新兴技术和传统技术的结合,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一)、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分析与比较: 国外的几个重要定义:[1] 1. AECT 1963年定义 “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对控制学习过程的信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包括:(1)研究在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图像信息和非表征性信息的独特的相对的优缺点;(2)在教育环境中利用人员和设备将信息结构化、系统化。这些任务包括对整个教学系统及其组成部分的计划、制作、选择、管理和应用。它的实际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一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 2.教育技术委员会1970年定义 “‘教学技术’是一种根据特定目标来设计、实施与评价整个教与学的过程的系统方法。它以对人的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有效的教学目的。” 3.AECT 1972年定义 “教育技术是这样一个领域,它通过对所有学习资源的系统化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利于人类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和 ()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所谓学习资源,是指一切___________的来源。其中,___________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3、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4、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在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的促进下兴起的。 5、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方面。 6、现代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理论可以为专业课程的调整服务。 7、模象直观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更为优越。

8、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_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二、选择题 1.在学习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 A.家长 B.教师 C.教材 D.教学经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和() A.视觉教育的发展 B.视听教育的发展 C.教学机器的发展 D.小组学习的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能() A.提供更好的实物直观 B.使视学教育正规化

C.使课堂教学正规化 D.使远距离教学正规化 5.在教学中出示实物的直观方式是属于()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学习资源 3.教育规模 4.模象直观 5.实物直观 6.语言直观 四、简答题 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应注意哪几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现代教育技术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一、填空题

教育技术定义

浅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与实践 芦台一中张志杰

浅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与实践 人类社会步入了二十一世纪,也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信息时代。面对信息时代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必定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上,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这是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目前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已经不再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论学习上,大部分老师能结合自己的学科,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位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者,在通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中,我对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些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认知与实践。 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电化教育间的关系 当前在很多教育教学文献中,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这三者或混为一谈,或相互排斥。这造成很多教师认识上的混乱,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正确运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弄清它们三者间的联系与区别。 1、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是西方国家界定的概念和建立的学科,美国AECT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从1989年历时5年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范围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最后于1994年给出了新定义,即:教育技术是关于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西方的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技术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广泛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而形成的。 现代教育技术是我国学者在对我国电化教育的反思中,借鉴西方的教育技术的概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可表述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系统方法促进教育效果优化的实践活动。 (1)现代教育技术它包含了两个要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方法,两者缺一不可。 (2)现代教育思想包括现代教育观,学习观和人才观;现代教育理论包括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3)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它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和分析、评价的知识和技能;系统方法是指系统科学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它的代表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2、现代教育技术和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在我国把现代科技成果同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和西方的视听教育几乎同时产生,也是跟教育技术相对应的。电化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人们特别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也没有产生电教理论工作者所预期的效果。回顾我国的电教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电教重新开展

教育技术学定义

教育技术的定义小组成员:崔鸿刚米玛石达贾璀珍王佳丽薛春霞候霖 经过我组成员对《教育技术学导论》中教育技术的定义的认真研读,和对相关书籍的阅读以及在网上查阅大量资料后综合讨论,我们认为: 教育技术: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创设、使用、管理和评价合适的技术过程和学习资源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改进学习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教育技术的内容: 1.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主要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软件、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 2.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将音像技术、电于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3.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调对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规化,以保证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4.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5.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既要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为此应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参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定量的测量与比较。 参考书籍: (1)《教育技术学导论》—黄荣怀沙景荣彭绍 东主编。 负责人:薛春霞 教育技术的目的: 教育技术学具有双重目的:促进学习(facilitating learning)和改善绩效(improving performance)。促进学习强调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 效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改进。效益的体现是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效率的体现是用较少的时间来达到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善绩效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能力。 参考书籍:

一AECT1994年的定义(名词解释):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

一AECT1994年的定义(名词解释):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填空): 思路一:美国:视听设备与技术,程序教学理论与技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及运用,个别化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远距离通讯技术与运用,计算机辅助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网络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实践。 中国:视听技术阶段,计算机辅助教育阶段,网络教育阶段。(缺乏系统设计及个别化教学等实践环节及相关经验的积累。(重点) 思路二. 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关注媒体-关注学习资源与过程) 三条历史演化进程 ①早期的个别化教育-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②直观教学-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 ③经验型的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方法-教学系统开发和设计 三:经验之塔(简答) 戴尔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1)“做”的经验: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验。 (2)“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见习旅行;参观展览;电影和电视;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片。 (3)“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语言符号。 四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名词解释) 1、产生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批评):(1)主要借助于厌恶的刺激来控制学生的行为

(2)对学生的行为没有给予及时强化(3)缺乏连续的强化方案(4)强化太少 2、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 (1)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2)强化理论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积极强化:是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消极强化: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 3、程序教学的原则: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五建构主义学习观(名词解释) 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皮亚杰 ①核心观点: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 六几个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填空) 1、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2、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 3、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 4、加涅针对学习条件的指导教学模 5、克拉夫基的范例教学 6、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7、多元智能理论(MI理论) 系统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七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名词解释) 拉斯韦尔“五W”模式是从过程组成要素来分析传播过程的,其五大要素为:教师、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学生、教学效果;: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八教育传播效果优化原理(填空) 一共同经验原理,二抽象层次原理,三重复作用原理,四信息来源原理 九系统方法(简答) 定义:运用系统理论的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C系统方法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最优化 十教学媒体的分类(填空) 1.按存在的形态可分为两大件 硬件(器材):与传递现代教育信息相关的各种“机器”。 软件(教材):已录制承载现代教育信息的各种片、带、盘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汇总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现代教育技术是对()和()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所谓学习资源,是指一切___________的来源。其中,___________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3、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等等。 4、国外现代教育技术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促进下兴起的。 5、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有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一切方面。 6、现代教育技术的___________理论可以为专业课程的调整服务。 7、模象直观主要利用模型、图像等,它比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更为优越。 8、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将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主要___________,学生从单纯地接收知识变为主要依靠自学。 二、选择题 1.在学习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 A.家长 B.教师 C.教材 D.教学经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和() A.视觉教育的发展 B.视听教育的发展 C.教学机器的发展 D.小组学习的发展 3.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能() A.提供更好的实物直观 B.使视学教育正规化

C.使课堂教学正规化 D.使远距离教学正规化 5.在教学中出示实物的直观方式是属于()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语言直观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教育技术 2.学习资源 3.教育规模 4.模象直观 5.实物直观 6.语言直观 四、简答题 1.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应注意哪几点? 2.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主要阶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现代教育技术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