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版图设计准则
- 格式:ppt
- 大小:2.63 MB
- 文档页数:72
LCD外形及版图绘制规范文件编号:版号: 01 总页数: 15 页拟制:审核:会签:批准:生效日期:文件名称:LCD外形及版图绘制规范文件编号:版号:01 文件类型:检验标准总页数:15更改页状态更改日期更改内容申请人审批人页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版次 A A A A A A B A A A A A A A A A A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晶显示器外形图和版图绘制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句容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STN液晶显示器件外形图和版图设计。
2.引用标准GB4457〃1-5─1987机械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剖面符号 GB4458〃4-1984尺寸标注法GB6250-1986 液晶显示器件名词术语3.绘制内容3.1外形绘制3.1.1基本原则3.1.1.1目的外形绘制的目的在满足本标准对关键尺寸、公差及走线逻辑有关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客户对外形尺寸、内部图形形状及尺寸等项目要求,绘制出外形图纸及逻辑表(或逻辑走线)。
3.1.1.2视图法:采用第三视图法,即主视图、右视图、仰视图。
3.1.1.3单位一般采用毫米(mm)为单位。
当客户原始资料以英制为单位时,采用公制毫米(mm)为单位绘制,器件外形图尺寸、视区尺寸在尺寸标注时可附注英制尺寸。
3.1.1.4比例:按1:1比例绘制,图纸以归一化(F/T)方式,即有效图界充满图纸方式输出。
3.1.2单片器件外形尺寸标准 : 各尺寸( 见附图)定义如下 :代码定义代码定义L1 宽片长度W1 宽片宽度L2 窄片长度W2 窄片宽度L3 偏光片长度W3 偏光片宽度L4 显示区长度W4 显示区宽度L5 图形区长度W5 图形区宽度L6 封口长度W6 封口宽度L7 可视区距玻璃边的长度W7 台阶宽度L8 点阵区距玻璃边的长度W8 可视区距玻璃边宽度L9 电极中心距玻璃边的长度W9 点阵区距玻璃边的宽度L10 偏光片距玻璃边的长度W10 偏光片距玻璃边的宽度H1 单片玻璃的厚度W11 封口定位H2 显示屏整体的厚度P1 单个电极宽度R 显示区圆角半径P2 电极的PITCH值P3 电极的整体PITCH值3.1.3外形图的层命名及颜色图层名图层代号颜色图形0 White标注 B GreenCOM走线 C YellowSEG走线S Red交点 D Magenta丝印0D Cyan3.1.4单片器件外形绘制要求如下:3.1.4.1图形精度要求如下:图案最细线宽为0.05mm,最细线隙为0.02mm,图案的对位余量为0.10mm;图形极小时,图案的对位余量可以采用最小为0.03mm的极限数值。
版图设计规则操作说明一.边和多边形的逻辑操作1.[destLayer = ] geomAnd(layer1 layer2)将layer1和layer2层内的边或多边形相与的结果存放到destLayer层。
若layer1或layer2中有一层为边,则执行边的逻辑操作,反之执行多边形的逻辑操作。
layer1和layer2可以为原始版图中的某一层,在版图层名称两侧添加引号如“POL Y”。
2.[destLayer = ] geomAndNot(layer1 layer2)在layer1层边或多边形中减去layer2层边或多边形,结果存放到destLayer层。
若layer1或layer2中有一层为边,则执行边的逻辑操作,反之执行多边形的逻辑操作。
layer1和layer2可以为原始版图中的某一层,在版图层名称两侧添加引号如“POL Y”。
3.[destLayer = ] geomXor(layer1 layer2)将layer1和layer2层内的边或多边形异或的结果存放到destLayer层。
若layer1或layer2中有一层为边,则执行边的逻辑操作,反之执行多边形的逻辑操作。
layer1和layer2可以为原始版图中的某一层,在版图层名称两侧添加引号如“POL Y”。
4.[destLayer = ] geomOr(layer1 [layer2 layer3…])将一层或者多层边或者多边形相或后的结果存放到destLayer层。
若layer1或layer2中有一层为边,则执行边的逻辑操作,反之执行多边形的逻辑操作。
layer1和layer2可以为原始版图中的某一层,在版图层名称两侧添加引号如“POL Y”。
二.边的获取1.[destLayer = ] geomGetEdge(layer1 relation layer2)将layer1层中与layer2中的边满足指定关系的边存放到destLayer层中,relation可以为butting、coincident、outside、inside、not_over、over。
第一章基本概念(1)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缩写ICIC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电感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的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一种器件。
(2)特征尺寸定义为器件中最小线条宽度(对MOS器件而言,通常指器件栅电极所决定的沟道几何长度),也可定义为最小线条宽度与线条间距之和的一半。
(3)就设计方法而言,设计集成电路的方法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全定制(Full-Custom Design Approach)半定制(Semi-Custom Design Approach)(标准单元、积木块、门阵列、门海)可编程IC (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ROM 、GAL 、PLA、PAL、PLD 、FPGA )(4)☆☆积木块法(BB)与标准单元法(sc)不同之处是:第一,它既不要求每个单元(或称积木块)等高,也不要求等宽。
每个单元可根据最合理的情况单独进行版图设计,因而可获得最佳性能。
设计好的单元存入库中备调用。
第二,它没有统一的布线通道,而是根据需要加以分配。
(5)☆☆门阵列方法与门海方法的比较门阵列方法的设计特点:设计周期短,设计成本低,适合设计适当规模、中等性能、要求设计时间短、数量相对较少的电路。
不足:设计灵活性较低;门利用率低;芯片面积浪费。
门海方法的设计特点:门利用率高,集成密度大,布线灵活,保证布线布通率。
不足:仍有布线通道,增加通道是单元高度的整数倍,布线通道下的晶体管不可用。
(6)集成电路设计:根据电路功能和性能要求,在正确选择系统配置、电路形式、器件结构、工艺方案和设计规则的情况下,尽量减小芯片面积,降低设计成本,缩短设计周期以保证全局优化,设计出满足需求的集成电路。
其最终的输出结果是掩膜版图,通过制版和工艺流片可以得到所需的集成电路。
版图设计需要的知识点在进行版图设计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确保设计出整洁美观、功能合理的版图。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版图设计知识点。
一、版图设计的基本原则1. 对齐原则:确保版面上的元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保持对齐,使版面看起来整齐有序。
2. 平衡原则:在版面上合理分布内容,避免让某些部分显得过于空旷或过于拥挤。
3. 留白原则:适当运用留白,使版面更加清晰和易读,也能凸显出重要信息。
4. 重点突出原则:通过字体、颜色、大小等手段,突出版面中的重点内容,引导读者关注。
二、版图设计的基本要素1. 标题:标题应该简洁明了,具有吸引力,能够准确传达信息。
2. 副标题:副标题可以补充主标题的内容,增加版面的丰富度。
3. 正文:正文的排版要求清晰易读,段落之间要有适当的间距,字体大小要一致,文字要有层次感。
4. 图片和插图:图片和插图的使用可以使版面更加生动有趣,但要注意与正文的配合,避免过于拥挤。
5. 表格和图表:表格和图表的使用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但要保持简洁明了,避免信息过多造成混乱。
6. 色彩和字体:选择合适的色彩和字体可以增加版面的美观度,但要注意搭配的和谐性和统一性。
三、版图设计的流程1. 确定需求:根据设计的目的,明确版图所要传达的信息和目标群体。
2. 规划布局:根据版图的内容和要求,合理规划版面,确定各部分的位置和大小比例。
3. 设计元素:根据布局确定的位置和大小比例,安排标题、副标题、正文、图片等元素的分布。
4. 调整细节:对版面的各个部分进行微调,使之更符合设计要求和审美标准。
5. 审核修改:对设计的版图进行审核,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以确保版面的质量和可读性。
6. 最终呈现:将设计好的版图输出为相应的格式,准备用于印刷或网络发布。
四、版图设计的软件工具1. Adobe InDesign:广泛应用于版面设计,具有丰富的功能和灵活的排版方式。
2. Adobe Photoshop:用于图像处理和编辑,可用于调整图片大小、裁剪、色彩处理等。
版图课程设计规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XX技能,如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使其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熟悉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基本科研能力;(3)学会查阅文献、整理资料、撰写科研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3)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
2.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XX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通过介绍相关历史事件和前沿动态,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发展脉络。
4.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病例,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论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课件、视频等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