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板蓝根性状鉴别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932.50 KB
- 文档页数:16
板蓝根(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板蓝根拼音Bǎn Lán Gēn别名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
出处《纲目》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篮和草大青的根;或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
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原形态①菘蓝(《唐本草》),又名:大蓝(《救荒本草》)。
二年生草本。
主根深长,直径5~8毫米,外皮灰黄色。
茎直立,高40~90厘米。
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
阔总状花序:花小,直径3~4毫米,无苞,花梗细长;花萼4,绿色;花瓣4,黄色,倒卵形;雄蕊6,4强;雌蕊1,长圆形。
长角果长圆形,扁平翅状,具中肋。
种子1枚。
花期5月。
果期6月。
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贵州等地,常为栽培。
②草大青与上种极相似,所不同者,本种的叶基部耳圆形,果实顶端钝圆而凹块,或全截形。
花期5月。
果期6月。
分布于长江流域,江苏、甘肃等地有栽培。
③马蓝(《本草图经》),又名:葴(《尔雅》),大叶冬蓝(《尔雅》郭璞注),大蓝(刘禹锡《传信方》),青蓝(《履巉岩本草》),板蓝(《纲目》),山蓝。
多年生草本,灌木状。
茎直立,高达1米许,茎节显明,有钝棱。
叶对生;叶柄长1~2厘米;叫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6厘米,宽2.5~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浅锯齿。
穗状花序顶生;苞片叶状,长1~2厘米,早落;萼5全裂,其中4裂线形,另1片较大;花冠漏斗形,淡紫色,5裂,裂片短阔;雄蕊4,2强,着生于花冠筒的上方;子房上位,花柱细长。
蒴果,内含种子4枚。
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
野生或栽培。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板蓝根颗粒
拼音名:Banlangen Keli
英文名: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490
本品为板蓝根经加工制成的颗粒。
【制法】取板蓝根1400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 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
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50℃),加乙醇使含醇量为60%,静置使沉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适量。
取稠膏,加入适量的蔗糖和糊精,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取稠膏,加入适量的糊精和甜味剂,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0g(无糖型),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色或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或味微苦(无糖型)。
【鉴别】 (1) 取本品0.5g(含糖型)或0.3g(无糖型),加水5ml 使溶解,静置,
取上清液点于滤纸上,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观察,斑点显蓝紫色。
(2) 取本品0.5g(含糖型)或0.3g(无糖型),加水10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
加茚三酮试液0.5ml,置水浴中加热数分钟,溶液显蓝紫色。
【检查】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C)。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消肿。
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扁桃腺炎、
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g~10g(含糖型),或一次3~6g(无糖型),一
日3~4 次。
【规格】含糖型:每袋装 (1) 5g (2) 10g
无糖型:每袋装3g
【贮藏】密封。
【草药名】:板蓝根,叶互生;基生叶较大,具柄,叶片长圆状椭圆形;茎生叶长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在下部的叶较大,渐上渐小,长3.5~11厘米,宽0.5~3厘米,先端钝尖,基部箭形,半抱茎,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细锯齿。
【采集】初冬采挖,除去茎叶,洗净晒干。
【药材】①板蓝根又名:大蓝根。
为植物菘蓝或草大青的干燥根。
呈细长圆柱形,长约10~20~30厘米,直径3~8毫米。
表面浅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横斑痕,并有支根痕,根头部略膨大,顶端有一凹窝,周边有暗绿色的叶柄残基,较粗的根并现密集的疣状突起及轮状排列的灰棕色的叶柄痕。
质坚实而脆,断面皮部黄白色至浅棕色,木质部黄色。
气微弱,味微甘。
以根平直粗壮、坚实、粉性大者为佳。
【药理作用】①抗菌抗病毒作用菘蓝根对多种细菌有作用。
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痢疾(志贺氏、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法)。
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
板蓝根、大青叶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靛甙。
实验证明,靛甙在体内外皆无抗菌作用;体外抗病毒作用亦不突出;在体内排泄又快,故认为它无明显生理和抗菌的活性作用。
其有效成分尚待研究。
②抗钩端螺旋体作用1:100以上的板蓝根或大青叶,在试管内均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③解毒作用据报道,犬用板蓝根、黄连粉与藜芦同服(各2.0克/公斤),能解藜芦毒,降低死亡率;若藜芦中毒后再用之,则无效;分别单用板蓝根粉或黄连粉,效果亦不好。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苦,寒。
【归经】《本草便读》:入肝、胃血分。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凉血。
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衄,咽肿,痄腮,火眼,疮疹,舌绛紫暗,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痈肿;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板蓝根味苦,性寒,属寒凉药范畴。
主要有清热凉血、解毒利咽的作用。
常用于大头瘟、时疫斑疹、咽喉肿痛情况,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板蓝根作为寒凉药的具体功效。
1、大头瘟:风热瘟毒,侵入血分而致头部红肿、发热、咽喉肿痛,甚至神昏谵语,可用板蓝根降心火、清胃热、凉血、解瘟毒。
常与黄连、牛蒡子、元参、连翘、黄芩、柴胡、马勃等配伍同用。
2、时疫斑疹:时疫(流行性、传染性、季节性热病)传染,瘟毒入血,营血热炽,出现身热、烦躁、口渴、头痛、咽痛、鼻衄、出疹、发斑、舌绛紫暗等症。
可用板蓝根配合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元参、生地、丹皮、生石膏、广犀角等同用。
3、咽喉肿痛:风热毒火上犯咽喉而致头痛、发热、口渴、便秘、咽喉红肿热痛、单双乳娥(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等症,可用板蓝根清热、凉血、解毒。
常与黄芩、栀子、生地、元参、薄荷、牛蒡子、射干、锦灯笼、连翘、银花、生大黄等同用。
大青叶、板蓝根均能清热、凉血、解毒,但大青叶凉血、解毒、化斑的作用胜于板蓝根;板蓝根利咽喉,治大头瘟(温毒的一种,又称“大头风”或“大头伤寒”。
是由于感受风温时毒,入侵肺胃而发病,以头面红肿或咽喉肿痛为特征)的作用胜于大青叶。
用量一般一钱半至三、四钱。
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据实验研究及临床报导,板蓝根对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良好效果(每次用生药粉或压成片8-10克,温开水送服,每日四小时一次,连用三、四天);用板蓝根二至三钱煎服,每两小时一次,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取得满意效果;对流感及麻疹均有疗效;板蓝根注射液用于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效果。
板蓝根【中文名】板蓝根【英文名】Indigowoad Root, Root of Indigowoad【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satis indigotica Fort【别名】⑴靛青根(《本草便读》),蓝靛根(《分类草药性》),靛根(《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菘蓝(《唐本草》),大蓝(《救荒本草》、刘禹锡《传信方》),马蓝(《本草图经》),板蓝(《本草纲目》) ,大青根(《全国中草药汇编》)【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习称“北板蓝根”。
【功效】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①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②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现代应用: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传染性肝炎,咽喉肿痛等症。
【产地及销售】主产河北安国,江苏如皋,南通等地,销至华东及长江以北地区。
此外安徽,河南亦产。
浙江,广西,山东,黑龙江,陕西,内蒙古,甘肃等地均有引种栽培,多为自产自销。
【栽培技术】一、整地施肥:因板蓝根为深根植物,宜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沙壤土。
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堆肥或厩肥2000~30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深翻40厘米以上,再浅耕1次,耙细整平,做成宽1~1.5米的平畦,播种前要浇水造墒。
二、播种分春播和夏播。
春播在4月上中旬,夏播在5月下旬。
春播不宜过早,因种子出苗后受早春寒影响,会经过春化阶段,提前抽薹开花,当年完成生育期而无效。
播种前将种子用30℃~40℃温水浸泡4小时。
捞出晾干。
条播和穴播均可,多采用条播法,在畦内按行距20~30厘米开沟,沟深1.5~2厘米,将种子拌细砂土均匀撒入沟内,覆土0.5~1厘米后镇压,保持畦土湿润,气温18℃~20℃时,7~10天可出苗;穴播的穴行株距均可25厘米;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为70%,每亩用种子1.5~2公斤。
三、田间管理1.间苗。
苗高5~7厘米时间苗,苗高10~15厘米时定苗,间苗及定苗要去弱留强,及时补苗,该阶段要保持土壤湿润。
板蓝根2020药典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板蓝根2020药典标准》板蓝根,又称为蓝材、草枣、蔓荆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咽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炎等疾病。
为了保证板蓝根药材的质量和疗效,药典标准被制定为评价板蓝根质量的依据。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板蓝根2020药典标准】。
一、外观特征:1.药材为板状或加工成条状,表面黄蓝色、略有光泽,有裂纹和破碎。
2.断面呈纤维状,横切面为黄白色,纵切面为黄蓝色。
3.气微香,味微苦。
二、质量标准:1.含水量:不得超过12%。
2.不完全枝茎:不得超过3%。
3.不同异物:不得超过0.5%。
4.硫酸铜试验:合格。
5.挥发油:不少于0.3%。
6.水溶性提取物:不少于15%。
7.总灰分:不得超过9%。
三、理化指标:1.重金属:铅不得超过10ppm,砷不得超过3ppm。
2.农药残留:呋喃丙烷腈不得超过0.2ppm,残留溴氰菊酯不得超过0.5ppm。
3.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不得少于0.3%。
4.挥发性成分:味甘草酸和刺毛栲醇含量不得低于15%。
四、微生物指标:1.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cfu/g。
2.霉菌和酵母菌不得超过100cfu/g。
3.大肠菌群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
4.霉菌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0ppb。
五、贮存和包装:1.板蓝根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处,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
2.包装应采用内衬塑料袋,外套复合袋或纸箱,防潮、防虫。
【板蓝根2020药典标准】对板蓝根药材的质量要求严格,涵盖了外观、质量、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板蓝根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消费者在购买板蓝根药材时,可以根据药典标准进行鉴别,选择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以保证药效的最大化和安全性的保障。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板蓝根药典标准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板蓝根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蓝素、蓝甙、蓝花苷、薯蓝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