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物理与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417.50 KB
- 文档页数:19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常见的酸(导学案)WM一、目标导学:1、认识紫色石蕊、无色酚酞两种酸碱指示剂,并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3、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二、探究酸、碱与指示剂作用ﻫ1.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2、变色规律: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遇碱性溶液变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遇碱性溶液变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D.变紫色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 B.NH3 C.H2SO4 D.NaOH讨论: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然后再涂上3%——5%的溶液。
三、合作探究(—):1、下图是稀释浓硫酸的示意图(1)写出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____ _ _______(2)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________(填“水”或“浓硫酸,)。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______________【联系与拓展】据媒体报道,2007年5月有一村民在家里误将装在酒瓶中的稀硫酸当成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严重损伤,这是因为稀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浓盐酸和浓硫酸,请你设计出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来鉴别他们,并要求两种方案的实验现象不同。
项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方案1 分别打开瓶盖有白雾出现的是,无明显现象的是方案2分别取少量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有热量放出的是,无明显现象的是3、将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种试剂瓶敞口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填写发生的变化:物质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特性浓硫酸浓盐酸故:浓盐酸和浓硫酸都必须保存。
阶段检测(六) 第十单元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L形导线通以恒定电流I,放置在磁场中。
已知ab边长为2l,与磁场方向垂直,bc边长为l,与磁场方向平行。
该导线受到的安培力为( )A.0B.BIlC.2BIlD.√5BIl2.从太阳和其他星体发射出的高能粒子流,在射向地球时,地磁场会改变其运动方向,对地球起到保护作用。
地磁场的示意图(虚线,方向未标出)如图所示,赤道上方的磁场可看作与地面平行,若有来自宇宙的一束粒子流,其中含有α(He的原子核)射线、β(电子)射线、γ(光子)射线以及质子,沿与地球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向赤道上空,则在地磁场的作用下( )A.α射线沿直线射向赤道B.β射线向西偏转C.γ射线向东偏转D.质子向北偏转3.如图所示,一光滑绝缘的圆柱体固定在水平面上。
导体棒AB可绕过其中点的转轴在圆柱体的上表面内自由转动,导体棒CD固定在圆柱体的下底面。
开始时,两棒相互垂直并静止,两棒中点O1、O2连线与圆柱体的中轴线重合。
现对两棒同时通入图示方向(A到B、C到D)的电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电后,AB棒仍将保持静止B.通电后,AB棒将逆时针转动(俯视)C.通电后,AB棒将顺时针转动(俯视)D.通电瞬间,线段O1O2上存在磁感应强度为零的位置4.电流天平如图所示,可以用来测量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它的右臂挂有一个矩形线圈,匝数为N,底边长为L,下部悬在匀强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垂直。
当线圈中通有图示方向的电流I时,调节砝码使两臂达到平衡;然后使电流反向、大小不变,这时需要在左盘中增加质量为m的砝码,才能使两臂达到新的平衡。
所测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为( )A.mg2NIL B.2mgNILC.NIL2mgD.2NILmg5.粗糙绝缘水平面上垂直穿过两根长直导线,两根导线中通有相同的电流,电流方向竖直向上。
第十单元浮力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 会利用浮力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利用求浮力的四种方法计算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浮力的应用课时分配第一节、浮力 2课时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2 课时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2课时复习和总结 2课时第十单元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教师:ranlinxi 上课教师:课题:浮力教学:目的1、了解浮力。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单位。
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影响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初步掌握利用探究性实验研究物理问题,并归纳出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形成初步的分析排除、归纳整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懂得实验是探究物理知识,验证科学原理的方法。
3、通过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结合作精神,通过探究性实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树立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科学的精神。
通过研讨与实验提高观察自然现象,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关键:认识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启发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的科学方法正确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尽管对物理现象有很高的好奇心,但对现象的认识很多是感性认识,而且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感性认识有许多是片面的和错误的前概念,要把有关浮力的认识从感性提高到理性,又要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如力的测量、重力、二力平衡、三力的合成、密度、压力、压强等知识,并通过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归纳获得新知识,对初二学生是较难的。
本节课侧重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法学法实验法、分析归纳法教学器材大木块、小铜块、水、水槽、细线、弹簧测力计、实心物体步骤:师生双边活动二次备课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大家听说过古老的死海不死的故事吗?是不是神灵拯救了哪些俘虏?如果不是又是谁呢?我们再来看几幅画面:人可以非常惬意地躺在死海的海面上看书,万吨巨轮可以浮在海面上,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空,放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会浮在水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思维链接:力和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思考:这些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受力如何?施力物体是谁?【学情预设】:人和轮船浮在海面静止不动,是平衡状态,必然受到一个方向竖直向上与重力平衡的力。
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科目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2.认识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探讨物理学对社会进步的贡献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内容1.物理学的定义和特点;2.物理学的发展历程;3.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照片,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提出以下问题:这些现代科技产品是否与物理学有关?为什么?2.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物理学在解释自然现象、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3.发展历程(25分钟)简要概述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希波克拉底原子论到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重点强调了牛顿力学和电磁学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重要性。
4.讨论活动(30分钟)分小组进行讨论,就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
每个小组列举3个或以上的物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阐述其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5.应用领域(2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介绍物理学在工程、医学、环境保护、通信技术、能源开发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物理学应用的理解。
6.总结与评价(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物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对物理学的看法和问题。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合作与交流能力;2.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应用案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 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科目教案 -七、作业布置请学生以物理学在某个领域的应用为主题,撰写一篇有关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短文。
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有答案(人教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梳理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3)说明: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 V排/V)·ρ液=2/3ρ液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相同: F浮 = G不同:悬浮ρ液 =ρ物;V排=V物漂浮ρ液 >ρ物;V排<V物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6.漂浮问题“五规律”: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单元试题学校___年级____姓名____一.选择题1.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等都绕着地球转,这种思想的实质是A、A.地心说B.日心说C.哥白尼的观点D.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2.下列尺度最大的是A、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总星系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B、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C、原子的核式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D、原子是由核子和中子组成的4.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是A、中子B.原子C.分子D.电子5.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环绕速度,其大小为A、A.7.9㎞/s B.9.7㎞/s C.11.2㎞/sD.16.7㎞/s6.一滴油在水面上散开后,会形成一层油膜,油膜的厚度约为A、A.1mm B.1μm C.1nm D.0.1nm7.世界上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是A、美国人B.苏联人C.中国人D.印度人8.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室内打开酒精瓶盖,过一会,整个室内都有酒精味,这是酒精分子运动引起的B、固体分子作用力大,故固体分子是静止的C、用锉刀锉铁件时,得到很多细小的铁粉,每一粒铁粉就是一个铁分子D、分子间作用力要么只有引力,要么只有斥力9..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A、分子间有引力 B 、分子间有斥力B、分子间无空隙D、分子有一定的体积10..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不搅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变成红色,这表明()A、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B、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C、墨水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水在不停地对流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手捏面包,面包的体积缩小了,证实分子间有间隔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证实分子间有斥力C、打开香水瓶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证实分子在不停运动D、煤堆在墙角的时间久了,墙内也变黑了,证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12..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有较大的引力B、液体很轻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C、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主要原因是液体分子间只有斥力D、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其分子作用力大13..下列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室内扫地时,在阳光下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B、晒衣服时,水蒸发,衣服变干C、卫生球放在箱里,过几天整个箱子布满了樟脑味D、把一块方糖投入一杯开水中,隔一会整杯水变甜了14..平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A、物体的原子内没有电荷B、原子核内所带正电荷与中子带的负电荷数相等C、原子核内中子不带电造成的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的负电数相等15..“哥白尼”提出了()A、“地心说”B、“日心说”C、“大爆炸说”D、“星云说”二.填空1.物质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它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米。
九年级物理第十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的第十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电和磁的基本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电路基础知识电路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的路径。
一个基本的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元件组成。
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电源提供电流,导线传输电流,电器元件如电灯、电动工具等将电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二、电流和电压电流指电荷通过导体的速率,单位为安培(A)。
电压是电荷在电路中的势能差,也称为电位差,单位为伏特(V)。
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由欧姆定律描述,即I=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压,R为电阻。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指将电器依次连接在同一电路上,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器。
串联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电压按电器的电阻分配。
并联电路是指将电器并排连接在同一电路上,电流同时通过每个电器。
并联电路中,电流按电器的电阻分配,电压保持不变。
四、电阻和电阻率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受到的阻碍,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取决于导体的电阻大小。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率是描述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特性的物理量,单位是欧姆·米(Ω·m)。
五、伏安特性和电灯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是描述电器元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特性曲线。
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是一条直线,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电灯泡的伏安特性则是一个曲线,当电压升高时,电流也随之增加,但增加速度逐渐减缓。
六、电功率和功率单位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转化的电能,单位为瓦特(W)。
电功率可以通过P=IV计算得到,其中P为电功率,I为电流,V为电压。
功率单位还有千瓦特(kW)和兆瓦特(MW)等。
七、静电和静电场静电是指物体所带电荷的问题。
当物体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时,它们之间会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力作用。
静电场是指在空间中存在的电场,它是由电荷产生的。
八、磁场和磁感线磁场是一种物理场,根据洛仑兹力,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