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儿童慎用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儿童慎用喹诺酮类药物原因。
文章标题:儿童慎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原因一、引言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常见的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然而,对于儿童来说,慎用喹诺酮类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为什么儿童需要慎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原因。
二、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和风险喹诺酮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泌尿道、消化系统等部位的感染。
它们通过抑制细菌DNA代谢,达到杀菌的作用。
然而,喹诺酮类药物也存在一些严重的副作用。
长期使用或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严重时可能引发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毒性等。
三、儿童对药物的生理特点儿童在生理上与成人有很大不同,他们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代谢酶系统也不够健全。
与成人相比,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较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更容易积累,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儿童的骨骼、关节等在生长发育中,药物可能对骨骼和软组织产生潜在影响。
四、喹诺酮类药物在儿童中的应用限制鉴于喹诺酮类药物的风险和儿童的生理特点,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普遍建议,儿童慎用喹诺酮类药物。
在儿科临床实践中,医生们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更安全、更适合儿童的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
五、结论通过本文的深度探讨,我们了解到儿童慎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原因是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清除能力较低、生长发育中的生理特点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的潜在风险。
医生、家长和社会都应当高度重视儿童用药安全,并遵循专业的医嘱,避免儿童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以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
个人观点: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我深切认识到儿童在用药方面的特殊性。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必须坚持儿童用药的原则,避免不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保障儿童的健康。
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科学研究,完善儿童用药的规范和指导,以满足儿童治疗需求的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带来的潜在风险。
通过深度探讨,我们认识到儿童慎用喹诺酮类药物的重要性,并明白了背后的科学道理。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为儿童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儿童慎用或禁用的抗菌药
第一类是喹诺酮类药物,例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等,这类抗菌药由于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口服吸收良好,因此临床应用较广。
但经动物实验太临床观察发现,此类药物可引起儿童关节软骨损伤,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因此,不宜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
第二类是四环素类药物,例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该类药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和血液中磷酸钙结合,沉积在生长阶段的骨骼和牙齿上,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在牙釉质沉积,牙齿会变黄,所以孩子应忌服这类药物。
第三类是氨基糖苷类药物,例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
这类药物主要对听神经和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耳聋和肾脏损伤,尤其在长期大剂量用药时更容易发生。
第四类磺胺类药物,例如磺胺嘧啶和复方新诺明等。
这类药物主要经肾脏排泄,对肾脏具有一定的刺激和毒性作用,如果在服用这类药物期间,不注意多喝水,可在尿路
中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损伤肾脏,因此,孩子在服用这类药物时要多喝水。
喹诺酮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最早上市的品种是萘啶酸,于1962年人工合成,自1978年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问世后,在其母核4-喹酮上引如了不同的活性基团,合成了系列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氟洛沙星、氨氟沙星、莫西沙星、司帕沙星等,其中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是国际公认的较好品种。
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较高、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其作用机制为抑制DNA螺旋酶,与其它抗生素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无明显的交叉耐药性,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喹诺酮类药物自问世以来优势显而易见,有关的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由于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反应的严重程度与合并用药、滥用药物、患者生理状况都有密切的因果关系,未能引起临床医师足够重视,特别在偏远山区医疗单位和诊所滥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有发生,为此,笔者把近年来报道的喹诺酮类药物严重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1 对骨关节的损害动物实验已证明,该类药物对未成年动物的主要骨关节可造成软骨水泡样变性,关节腔出现渗出,严重者可导致软骨基质腐解,其损害程度随着动物年龄减小而增大。
儿童常规用量是否发生骨关节损伤。
尚缺乏确切的证据。
但国内有研究表明:孕妇服用环丙沙星后可引起胎儿软骨损伤。
为此,专家仍然主张16岁以下的儿童应慎用这类药物,同时,在该类药品说明书中已警示禁用于儿童及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但是滥用现象仍然存在。
王增信报道小儿服环丙沙星致关节疼痛20例分析。
患儿女9例,男11例,年龄4~15岁,口服环丙沙星为0.8g/例,1.0~1.6g4例,1.8~2.4g 8例,72.4g 6例。
分别于服药的第四天、第七天和7天以上出现关节疼痛,经影像学检查,关节腔有轻度渗出的6例,有明显渗出的3例,无改良的11例。
上述病例在发现症状时停药,引起局部热蹩,加服维生素C、补钙等常规治疗,结果恢复正常。
儿童禁用或慎用药物一、氨基糖苷类: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二、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 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三、林可霉素 1 月龄以下的新生儿禁用。
四、氯霉素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儿童慎用,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征,肝功能衰竭。
五、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禁用于幼儿,未成年儿童慎用,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六、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8 岁以下小儿禁用,引起呕吐、腹泻、牙釉质发育不全及黄染,并有终生不退的可能,骨骼生长迟缓,小婴儿还会产生脑水肿。
七、磺胺类:复方新诺明(SMZ-TMP) 新生儿忌用,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为缺氧性全身发紫;新生儿黄疸,2岁以上医生指导使用。
甲氧苄啶(TMP) 早产儿、新生儿避免使用。
八、其它:呋喃妥因、呋喃唑酮(痢特灵):婴儿忌用,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炎,表现为手、足、皮肤麻、胀、痛感或蚁行感,并逐渐向躯干伸延,严重时手拿不住东西,足背抬不起来,感觉全部消失,皮肤粗糙、冰凉、不出汗;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咪康唑:(1 岁以下儿童禁用)。
嗪类驱虫药:(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苯达唑(肠虫清):2 岁以下小儿禁用。
呋塞米(速尿):儿童慎用,用药量宜少,间隔适当延长,忌与氨基糖苷类合用。
肼苯哒嗪婴儿、新生儿忌用,可致红斑性狼疮综合征。
氯丙嗪:新生儿忌用,可致麻痹性肠梗阻,新生儿黄疸。
异丙嗪:早产儿、新生儿禁用,儿童慎用。
孕妇临产禁用。
氯雷他定:儿童慎用,2 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
儿童禁用和慎用药许多药品都有使用禁忌,在说明书上列出该药品不能应用的各种情况,使用的主要字眼有三个:“慎用”“忌用”和“禁用”。
三个词语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不相同。
慎用:不是说不能使用,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提醒服药的人使用该药时要小心谨慎。
提醒对象通常为小儿、老人、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忌用:较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
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
禁用:是最严厉的警告,表示禁止使用,若使用会带来严重后果。
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应禁用青霉素。
下面我们列举一些常见儿童禁用和慎用药物。
消化系统类药物莫沙必利: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的药物。
儿童及青少年慎用。
(无临床使用经验)解热镇痛类美洛昔康:骨关节炎症状加重时的短期症状治疗。
15岁以下儿童禁用。
(无临床使用经验)塞来昔布:用于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缓解成人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和体征、治疗成人急性疼痛。
18岁以下禁用。
目前尚无关于18岁以下儿童应用塞来昔布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资料。
尼美舒利:可用于慢性关节炎症(如骨关节炎等),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
12岁以下儿童禁用,会对儿童的中枢神经及肝脏造成损伤。
吲哚美辛:用于缓解疼痛和高热的对症解热。
14岁以下儿童禁用等,原因是儿童对本品敏感,有用本品后因激发潜在性感染而死亡的报道。
抗生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主要用于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
如庆大霉素,阿卡米星等6岁以下儿童禁用,6岁以上慎用,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一、二代头孢原则上不应与氨基甙类的合用,因其肾毒性较强,与氨基甙类的合用可加重对肾的损害,三、四代的基本上都可以合用。
呼吸道,医治呼吸道感染儿童慎用三大类药品
气温骤降,儿童发病率上升。
医学专家日前向家长建议,儿童须慎重使用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喹诺酮类三大类药品,以免因用药不当导致儿童脏器损伤,影响发育,甚至致死。
北京市儿童医院门诊部熊教授介绍,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尤其各种器官、免疫系统发育不全,属于低免疫人群。
儿童易患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疾病,比如正常情况下儿童患呼吸道感染每年约两三次,有时高达七八次。
但孩子一旦生病,有的家长便自作主张给孩子吃什么药。
专家提醒家长,儿童各脏器功能不成熟,易受损伤,对三大类药品须慎用或禁用:
一是氨基糖苷类,卫生部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这类药品。
比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等,这些药可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二是氯霉素类。
这类药现在临床使用很少,儿童使用这类药可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灰婴综合症,使肝功能严重衰竭;
三是喹诺酮类药。
氟诺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成人药物,建议儿童基本不用或慎用,目前已有实验数据表明,这类药可导致软骨发育障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30种儿童禁用药儿童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在用药过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谨慎,这样才能既帮助孩子早日康复,又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氨基糖苷类:常见: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卡那霉素、小诺米星、大观霉素、新霉素等禁忌:6 岁以下儿童禁止使用,6岁以上慎用,原因:使用过量会导致听力下降,严重者可使听神经发生变性和萎缩,从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耳聋、耳鸣。
禁止与速尿合用,可加强耳毒性;禁止与头孢菌素合用,可致肾功能衰竭。
2、阿司匹林及其复方制剂禁忌:3个月以下儿童,以及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或青少年禁用。
原因:儿童患者,尤其有发热及脱水时,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现毒性反应;急性发热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一种常见的急性脑部疾病,病死率高达50%)。
3、萘普生、双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罗昔康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萘普生;12岁以下儿童禁用尼美舒利;14岁以下儿童禁用双氯芬酸;15岁以下儿童禁用美洛昔康;儿童禁用吡罗昔康。
原因:非甾体抗炎药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肾损害、胃肠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无症状的、致命的肝损害;吡罗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严重皮肤反应的风险高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物。
4、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无味红霉素禁忌:2 个月以内尽可能避免使用,2个月以上慎用或医生密切监护使用。
原因:严重者导致儿童肝脏损伤、肝功能衰竭、药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5、复方地芬诺酯(地芬诺酯、阿托品)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
原因:①地芬诺酯为哌替啶的衍生物,有与吗啡相同的基本结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时可产生依赖性;②复方地芬诺酯极易导致小儿中毒,早期主要有发热、皮肤潮红、兴奋易激惹等阿托品样中毒表现;后期主要有呼吸抑制、中枢抑制、瞳孔缩小等阿片样中毒表现。
6、阿苯达唑、哌嗪、噻嘧啶、左旋咪唑禁忌:2岁以下儿童禁用阿苯达唑;1岁以下儿童禁用哌嗪、噻嘧啶;儿童禁用左旋咪唑。
婴幼儿这些药物要禁用(一)婴幼儿是指出生后28天~3周岁的小儿。
这一时期的小儿,正处于其生长发育承上启下的阶段,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药物在体内容易蓄积。
因此,对婴幼儿的用药要特别小心。
“禁用”有绝对禁止的含义,如果使用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1.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皮试阳性或既往有过敏史的婴幼儿,应禁用。
2.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造成牙齿黄染,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8岁以下的儿童应禁用。
3.喹诺酮类:如临床上常见的氟哌酸等,此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应禁用。
4.乙胺丁醇:此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球后视神经炎是其最重要的毒性反应,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缩小,出现周围及中央盲点。
婴幼儿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应禁用。
5.滴鼻净:又名鼻眼净(萘唑林)。
局部应用有强烈而持久的收缩血管作用,常用0.1%浓度的溶液滴鼻用于成人的充血性鼻炎。
婴幼儿鼻粘膜娇嫩,血管丰富,对药物吸收迅速而完全,如果应用滴鼻净,进入血液循环后作用于心脏、全身血管等器官会引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会危及生命。
因此,3岁以下的婴幼儿禁用滴鼻净。
同类药物如羟甲唑林也应禁用。
6.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婴幼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血,应禁用。
另外,婴幼儿如果在初次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了过敏反应,在下次就医时一定要告诉医师,如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对于有的婴幼儿可出现致命性的全身剥脱性皮炎。
武汉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宋新文徐华(二)新生儿是指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婴幼儿是指生后28天~3周岁的小儿。
这一时期的小儿,正处于其生长发育承上启下的阶段,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药物在体内容易蓄积,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用药要特别小心,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喹诺酮类(沙星类):如目前常见的氟哌酸(诺氟沙星)等,此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的软骨发育,应禁用。
14种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欧阳光明(2021.03.07)1、镇静、催眠与抗癫痫药哌醋甲酯:6岁以下避免使用氨甲丙二酯:6岁以下不用苯妥英钠:癫痫持续状态,小儿不作首选地西泮:6月以内的婴儿慎用苯海索:4岁以下儿童不用或慎用2、麻醉药相关丙泊酚:诱导麻醉2~2.5mg/kg;维持麻醉 0.1~0.2mg/kg;3岁以下不宜使用利多卡因:早产儿半衰期延长慎用泮库溴铵:对新生儿、未成熟儿作用时间长,使用警惕过量吗啡:1岁以内不用氨酚待因:7岁以下不宜使用3、呼吸系统溴己新:多用于年长儿(>6岁)喷托维林:一般用于5岁以上右美沙芬:2岁以下要遵医嘱福莫特罗:<4岁要遵医嘱丙卡特罗:早产儿、新生儿、年幼儿慎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4岁应慎用,遵医嘱孟鲁司特钠:2岁国外有颗粒剂,但需遵医嘱4、消化系统用药胶体次枸橼酸铋:年幼儿一般不宜服用本品雷尼替丁:8岁以下禁用奥美拉唑:婴儿慎用比沙可啶:6岁以下禁用酚酞:婴幼儿禁用活性炭:小于3岁如伴长期腹泻腹胀禁用消旋卡多曲:不推荐1月以下儿童使用东莨菪碱:乳幼儿、婴儿慎用多潘立酮:1岁以内应特别慎用西沙比利:早产新生儿不建议使用磷脂酰胆碱: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注射液柳氮磺吡啶: 2岁以下小儿禁用5、泌尿系统螺内酯:小于2岁应用应遵医嘱6、内分泌系统二甲双胍: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使用7、抗微生物药物头孢呋辛酯:药品不可嚼碎服用,5岁以下不宜用头孢孟多:早产儿、新生儿不推荐使用头孢丙烯:小于6月婴儿不推荐使用头孢哌酮:早产儿和新生儿应慎用头孢克肟:小于6月婴儿慎用头孢泊肟酯: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未确立头孢吡肟:小于2月小儿安全性及疗效未确定美罗培南:小于3月暂不推荐使用氯霉素: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乙酰螺旋霉素:小于6月安全性尚不清楚克拉霉素:小于6月的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清楚阿奇霉素:6月以下小儿口服用药安全性及小于16岁儿童静脉注射安全性均不清楚(新增加)氨基糖苷类:药典小于6岁慎用,浙江省版抗生素应用指导为禁用多粘菌素B:不推荐小于2岁小儿使用克林霉素:小于1月新生儿不宜应用,(某些药品说明书中为4岁以下慎用)去甲万古霉素:新生儿禁用磺胺嘧啶:小于2月婴儿禁用甲氧嘧啶:小于2月婴儿禁用呋喃妥因:新生儿禁用喹诺酮类:一般不用于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如病情需要,应完善知情告知。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化学合成药物,为临床上常⽤的抗菌药物之⼀。
该药对⾰兰⽒阴性杆菌,包括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对⾰兰⽒阳性球菌也有⼀定的抗菌作⽤,临床上常⽤于泌尿系统和肠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不错,现在使⽤较为⼴泛。
该类药物主要包括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笔者发现,某些农村的基层卫⽣所将该药普遍⽤于⼉童,这是不合适的。
今年国庆节期间,笔者⾛访了农村⽼家周边⼏个基层诊所,发现诺氟沙星与氧氟沙星使⽤频率较⾼。
⼉童因拉肚⼦就诊,诊所的医⽣基本上考,试⼤收集整理都是使⽤诺氟沙星与氧氟沙星为其治疗,这两种药在基层诊所⽤于治疗其他感染的频率也很⾼。
询问原因,是因为青霉素、头孢菌素前⼏年使⽤较多,容易出现耐药性,⽽且青霉素使⽤时还需要做⽪试,不仅⿇烦,还容易过敏,所以基层诊所便喜好使⽤喹诺酮类药物。
当笔者问起⼉童是否可以使⽤喹诺酮类药物时,有的基层诊所医⽣称不知道,有的认为⽆所谓。
其实,18岁以下的⼉童是不宜应⽤喹诺酮类药物的。
研究证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年幼者的软⾻有危害,可抑制软⾻的⽣长。
18岁以下的⼉童软⾻正处于⽣长发育期,使⽤该类药物弊⼤于利,应该禁⽌,⽽这在基层诊所却没有得到⾜够重视。
同样的道理,孕妇也应禁⽤该类药物。
⼉童若使⽤喹诺酮类药物时,应该做到以下⼏点:能不⽤尽量不⽤;有替代药物的,⾸选替代药物;必须使⽤时,应该权衡利弊。
儿童慎用四类抗生素作者:王敏来源:《家庭医学》2024年第05期说起抗生素,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孩子生病,特别是在夜间去医院急诊,医生时常会让孩子使用抗生素,平时家中也常备一些退烧抗生素……但同时也存在抗生素滥用问题。
儿童身体发育尚不成熟,许多脏器、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一些成人可以用的抗生素,对儿童来说却有非常严重的副作用。
一是会扰乱正常菌落群分布,形成耐药性,为今后用药治疗带来隐患。
二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二重感染、真菌感染、诱发湿疹、哮喘等疾病。
更严重的是,三岁以下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期间,一些器官和组织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旺盛,吸收也较快,滥用抗生素很可能破坏儿童体内的免疫力。
那么,哪些抗生素儿童要慎用呢?1.氨基糖苷类国家卫健委已明确规定,6岁以下儿童应禁止使用这类药品。
比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小诺米星、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这些药物容易导致儿童耳聋,还可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损坏第8对脑神经,包括前庭和耳蜗,对患儿造成听力损伤,且常常是不可逆的,又称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
另外,氨基糖苷类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起先天性耳聋。
因此,孕妇应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哺乳期患者应避免使用或用药期间停止哺乳。
2.四环素类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着色变黄和骨生长抑制,因此,8岁以下儿童禁用。
这类药物有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胍甲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儿童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后形成的牙齿,称为“四环素牙”。
不但影响美观,还影响牙齿的坚固度,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
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也要慎用四环素类,否则可使出生后的幼儿乳牙染成黄色,还能抑制胎儿蛋白质合成,使胎儿手指和肢体短小,严重者可致畸,甚至死胎。
3.氯霉素类氯霉素类抗生素因为抗菌作用较强,曾广泛使用于各类敏感菌导致的感染,但因其存在一定毒副作用,目前已多不采用。
龙源期刊网
喹诺酮类药物:儿童慎用
作者:苏新民
来源:《大众健康》2014年第06期
李女士前几天牙龈又肿又痛,便到附近医药超市买了盒环丙沙星。
没想到连续服药后不但症状没有减轻,还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大片红斑及风团样皮疹,并伴有心慌、轻度憋气等症状。
经检查,医生称是因多次服用环丙沙星造成的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已成为临床重要的一类抗感染药物,临床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口服易吸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价格较低等特点,广泛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与呼吸系统感染等疾病的治疗,在防治多种细菌感染中显示了非凡的作用。
但服喹诺酮类药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儿童用药需谨慎
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对多种幼龄动物负重关节的软骨有损伤作用。
其毒性与年龄、药物剂量相关,即年龄越小,用药后出现关节损伤表现越快、越重;剂量越大,软骨毒性发生率越高。
有些诺氟沙星胶囊使用说明书中说,婴幼儿及18岁以下青少年应避免使用,氧氟沙星片使用说明书中则写明儿童禁用。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其关节疼痛的副作用特别敏感,主要表现为关节痛及关节病、腕踝关节痛、骨损害、肌肉疼痛、肌张力障碍、腱鞘炎、跟腱断裂、胎儿畸形、生长发育迟缓等,多发生于用药最初两天内,呈双侧性。
大多数专家主张对16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骨骼处于生长期的婴幼儿宜谨慎应用这类药物,以免发生骨、关节病变及骨生成受阻所致矮小等情况。
联合应用防耐药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应减少诱导耐药产生。
比如,喹诺酮类药物与抗酸药(例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合用可减少吸收;与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合用可使神经兴奋阈值降低,引起抽搐,增加神经系统毒性;与咖啡及茶碱合用时,可减慢咖啡及茶碱从体内清除,从而引起茶碱毒性反应;与含有铝、镁、锌、钙等的药物同服可使药物吸收率下降。
不良反应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