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案029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6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
【不良反应】
1 •胃肠反应:主要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口苦、金属味等,饭后服可
减轻,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2 •乳酸血症:因促进糖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尤其在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可危及生命。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四、a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及餐时血糖调节药
阿卡波糖通过在小肠竞争性抑制水解碳水化合物的a -葡萄糖苷酶,减慢水解及产
生葡萄糖的速度,延缓吸收。
可降低餐后血糖。
临床用于轻、中度U型糖尿病人。
主要副
5分钟
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提高疗效。
瑞格列奈非磺酰脲类的口服降糖药。
通过促胰岛素分泌而降糖,作用比格列本脲强3~5倍。
其最大优点是促进储存的胰岛素类似生理性分泌,并对功能受损的胰岛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适用于U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和肥胖患者与双胍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小结:
5分钟
教案末页。
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课程教案2006 ~ 2007 学年第 1 学期课程名称药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教材名称药理学适用专业(方向)临床医学 (2004级) 学生类别内招生开课单位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授课教师吕俊华聂红职称教授副教授暨南大学教务处制二00 六年二月《暨南大学全日制本科课程教案》填写说明一、用宋体、5号字填写,每项页面大小可按照规定格式自行添减。
二、一次课为一份教案(不包括封面)。
三、“课程性质”填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或公共选修课;“学生类别”填内招生,外招生或内、外招生;公共选修课的“适用专业(方向)”填写“全校各专业”。
四、“开课单位”填学院、学系和教研室(无教研室只填学院和学系)。
五、授课类型指理论课、讨论课、实验、社会实践、实习或见习课、其他等。
六、“教学内容”应具体,而不应只填写教材章节名称或讲授主题的题目。
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药理学课程教案备注:第17周相应课时由学生自己复习,在第18周相应课老师答疑。
第19-20周为准备考试时间。
药理学教案教案标题:药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药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3. 常见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4.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5.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药理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与日常生活中的药物使用联系起来。
第二步: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通过讲解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药物的分类,让学生对药理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步:介绍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20分钟)详细介绍不同类别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抗高血压药等)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让学生对药物的特点和用途有所了解。
第四步: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问题,强调合理用药和避免滥用药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药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第五步:介绍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10分钟)介绍不同的药物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和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不同给药方式及其适用情况。
第六步:讲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10分钟)讲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让学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方式,以及对药物剂量和用药频率的影响。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对药理学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药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3. 药物样品和剂型展示。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学生小组或个人展示关于某种药物的研究报告。
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一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拓展活动:安排实验室参观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药物研究的分享,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药物研究的现状和前沿。
课程名称:药理学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2. 药物作用机制3. 药物代谢动力学4. 药物效应动力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药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其在临床医学、药品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2. 介绍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药理学概述1. 药物的定义、分类、作用特点。
2.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3.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三、药物作用机制1. 药物作用机制的概述。
2. 药物作用靶点的分类。
3. 药物作用机制的具体实例分析。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研究方法。
2.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3. 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因素的分析。
五、药物效应动力学1.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定义、研究方法。
2. 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 药物效应动力学实例分析。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药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药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完成速度等。
3. 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药理学》电子教案《药理学》电子教案药理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等方面。
在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中,药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本文将介绍《药理学》电子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知识。
一、电子教案的构成《药理学》电子教案包括以下几部分:1、课程简介:对药理学的定义、作用、意义等进行简要介绍。
2、课程大纲:列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各系统药物、肿瘤药物、免疫药物等。
3、知识点列表:将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
4、授课PPT:详细的PPT讲解,涵盖课程的所有内容。
5、实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的应用。
6、复习题:针对各章节的难点和重点设置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期刊、网络资源等,便于学生深入学习。
二、电子教案的特点《药理学》电子教案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涵盖了药理学的各个方面,既包括总论,也包括各系统药物、肿瘤药物、免疫药物等。
2、重点突出:通过对知识点列表的分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
3、结合实际: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的应用。
4、互动性强:在PPT中设置问题、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5、更新及时:随着新药研发、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电子教案会及时更新,以保证内容的时效性。
三、电子教案的使用《药理学》电子教案的使用方法如下:1、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可通过下载或在线观看的方式获取电子教案,进行预习和复习。
2、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PPT进行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解决问题和讨论。
3、在课后,学生可通过电子教案中的复习题和实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参考电子教案中的参考资料,深入学习和探索药理学相关知识。
四、总结《药理学》电子教案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教学工具,它不仅涵盖了药理学的各个方面,还具有重点突出、结合实际、互动性强等特点。
完整word版药理学药理学教案x•药理学概述与教学目标•药物效应动力学基础•药物代谢动力学基础•常见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目录•临床合理用药原则与实践•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培养药理学概述与教学目标药理学定义及研究内容药理学定义研究内容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类药物的分类、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药理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严谨的学术态度,增强医德医风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操作理论讲授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多媒体教学课程安排与时间分配课程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点的全面覆盖和重点突出。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理论讲授、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教学环节的时间,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自学和复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药物效应动力学基础受体机制酶促机制细胞膜离子通道机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01020304量效关系最小有效量最大效应效能药物相互作用及影响因素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药物效应发生改变的现象。
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环境因素等均可影响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效应增强。
两种药物同时使用时,效应减弱或消失。
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要增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有药效的现象。
耐受性依赖性停药反应合理用药原则长期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生理性或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
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突然停药或减量时出现的反跳现象或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
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滥用药物。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药物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
2.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口服吸收、生物膜透过机制、药物分布的规律。
3.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时效曲线。
5. 常见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抗生素、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药物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4. 实践操作法:进行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药物治疗的案例设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的掌握。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药理学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材或相关医学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药理学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
4. 实验材料: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实验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与药物吸收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口服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生物膜透过机制的研究2. 第七周:药物分布与代谢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基本过程药物代谢与排泄的临床意义3. 第八周:药效学原理与应用剂量与效应关系的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解析药物时效曲线的解读与应用4. 第九周:常见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抗生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性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与作用5. 第十周:药理学实验与实践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实验操作药物剂量计算的实际案例药物治疗的临床案例设计讨论七、教学活动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讲解、药物吸收的课堂讨论、药物吸收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药理学》电子教案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通过对《药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3、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三、课程内容1、总论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3、药物的分类和剂型4、药品管理和法律法规2、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镇痛药等3、心血管系统药物1、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等4、内分泌系统药物1、抗糖尿病药、抗甲状腺药、抗肾上腺药等5、抗感染药物1、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6、抗肿瘤药物1、细胞毒药物、抗肿瘤抗生素等7、其他类药物1、解热镇痛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动画演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3、自学指导: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维持机制。
3、熟悉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调节机制。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细胞生理学基础2、组织生理学基础3、器官生理学基础4、系统生理学5、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生理学6、生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7、生理学前沿进展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