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共住宅的历史作用及其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公共住宅的计划理论和
标准化的变迁
公共住宅所做的贡献,除了实现 了大量建设的规划技术和生产技术, 率先提出了保证技术和质量水准的手 段,也是其中重要内容。成立于1941 年的住宅营团,被称为公共住宅的黎 明。在这一时期,规划、生产方面发 生了变革,使低价格、大批量的住宅 供给成为了可能。同时,住宅营团还 在住宅综合建设的各个领域培养了大 量建筑技术人才,成为推动建筑技术 人员参与住宅建设的先驱。
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以大量建 设为前提的住宅部品开发也更上一层 楼。50年代中前期所没有的整体浴室 这一大型住宅部品,也开始了试生 产。曾应用于量产公营住宅和SPH之 中的内装的装配式工法,不但出现在 独户类型的工业化住宅中,还在其它 类型的住宅的建设中得到了应用。这 些多种多样的住宅部品,有很多都进 入了市场,不仅应用于公共住宅,也 普及到了民间住宅建设之中。为提高 住宅的水准,在住宅部品方面进行研 究开发、提高质量、保证品质,1973 年成立了住宅部品开发中心(现在的 Better Living,即BL日本优良住宅部品 中心)。
在本文中,将会以上述角度,根 据不同主题、不同领域,并综合相关 时代的情况,从政策、研究和实践等 综合观点,对日本的公共住宅所起到 的历史作用进行回顾,同时概述公共 住宅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体系轮廓,并 归纳出其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
2、战后日本住宅政策的特点
日本迄今为止的住宅政策主线,
很大程度上源于应对战后大量出现的 住宅不足时的理念。日本战后住宅政 策的特点,可以从“公营”、“公 库”和“公团”这三大支柱支撑下的 政策实施来获得线索。住宅政策起源 于战后重建,先出现的是战后立即实 施的应急住宅供给政策。其后,为了 解决420万户的住宅不足,作为永久 性住宅政策,以公营住宅为首的公共 住宅供给制度,以及通过公库融资推 动的自有住房政策,发挥了核心性作 用。特别是租赁住宅和共同住宅方 面,由于日本战后成为一片焦土,在 此种毁灭性状态之中,是无法依靠民 营市场提供住宅的,因此相关需求只 能通过公共住宅的直接供给来满足。 也就是说,与欧美常见的立足于居住 福利角度的住宅政策相比,日本的主 要目的促进住宅建设,而公共住宅则 作为其中先驱性的供给事业而开展 的。欧美很早就把对民营企业的支援 制度当作政策的基础,社会住宅等是 其社会保障的一环,在这一点上日本 和欧美相去甚远。
了大量的建设需求,为满足这些需求 就必须开展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而人 手本来就不足,因此当然需要减少人 工,去构建一种省力的生产方式。这 种方式就是整齐划一的生产方式,是 工业化必然的结果。
另一方面,50年代中前期确立 的、使用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来建设 工业化住宅的建设技术,在此时也得 到了广泛应用。在以建设省为中心、 住宅公团和地方政府合作的体制下, 诞生了通过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进行 的SPH标准设计系列,并推广到了全 国。SPH在日本的建筑工业和生产体 系开发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通 过SPH得到的技术,民间建筑工业化 工业也开始了技术研发。
此外,正如长达40年,一直延 续到2005年的“住宅建设五年计划” 所代表的那样,日本的住宅政策是建 立在由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行政指 令,也就是由中央的强力引导而开展 的。其结果,除了住宅政策层面,从 住宅的规划技术、设计技术到工业 化、零部件产业的各种开发和发展, 都与日本的公共住宅发展史息息相
放至各地。这些转变,促使住宅行业 开始追求品质的提高,而这之中的尝 试,一直持续至今,战后的规格型标 准设计也从此走向了末路(1975年至 今)。
4、公共住宅的技术先行和
住宅产业及部品化的发展
在公共住宅的标准化 时期,推动公共住宅的标准 化,对培育住宅产业及住宅 部品产业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从相反的角度来看,也可 以说正是由于这些产业的支 撑,公共住宅才实现了标准 化和大量供给。
本刊专题
编者按 保障性住房如何实现可持续建设模式,已成为当今我国保障性住 房建设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刘东卫先 生带领团队,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在多个保障房建设项目上对此进行了实 证性研究和创新性设计实践。本期刊登其部分研究和实践成果,以飨读者。
日本公共住宅的历史作用及其展望
第三个时期,是1966年到1975 年这10年。这一时期,为了应对大城 市中住宅绝对量的严重不足,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益
2011.08 / 15
本刊专题
完善的工业实力为基础,在公共住宅 主导的方针下,最有力地发展了量产 化和工业化。此外,由于大城市内部 的地价高涨,以及由城区工业的重新 配置而导致的住宅化,住宅领域的高 层、高密度化进一步凸显。同样在70 年代中前期,普及了高层住宅,完成 了高层住宅的设计标准化。公营住宅 的规格型标准设计为保证大量供给时
在这种背景之下,从1980年开 始,民营住宅产业和供应系统逐渐成 熟,同时由于在公共住宅事业中所开 展的、面向民营企业的技术转让,民 间开始成为住宅供给的主力。2000年 之后,包括民营住宅在内,日本开始 摸索以市场为重点的住宅政策改革。 近年来,以谋求民营住宅的合理化及 住宅市场的健全化为目的的《住宅品 质保证法》颁布实施,各种法律法规 随之日渐完备。随着民营产业的扩 大,公共住宅的定位和作用都发生了 变化,但由于公共住宅尚有大批旧房 存量,这些住宅和小区的活用,依然 是应对存量型社会的最重要的住宅政 策课题之一。
在住宅生产之中,不仅要做到结 构生产的工业化,住宅本身及各组成 部分的部品化也是课题之一。把住宅 部品拼接在一起构成住宅,方能带来 住宅生产的合理化。这种思路在1970 年前后10年间的大量生产时代成为主 流,在日本的住宅生产之中,也开始 引进通用部品制度。这些活动,都 在其后的CHS(百年住宅体系)和SI (采用结构支撑体和填充体完全分离 的住宅体系与工法)住宅的设计中得 到了继承。
川崎直宏
作者:日本市浦设计
1、前 言
目前,随着中国举世罕见的高 速经济增长,住宅存在着巨量需求, 而与住宅相关的政策和供给技术、规 划技术、设计技术、生产技术等多方 面技术的吸收及技术开发,也变得愈 发重要。面对这样的社会性需求,日 本在战后到经济高速增长期以公共住 宅为中心的集合住宅方面所做的规划 和技术工作,一定会起到很大的参考 作用。日本的公共住宅当然不可能十 全十美,但总体而言,在住宅政策层 面、住宅供给操作层面,以及住宅研 究方面,开展了有机的协作研究,这 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把这一过 程中所做过的讨论和研究、获得的经 验和教训等等,与当今中国的情况和 条件进行对照反思是很有参考价值 的,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些知识和 经验为基础的成功事例,也是应该加 以考察和借鉴的。
50年代中前期开始的量 产型公营住宅得以实现的背 景,固然有赖于经济高速增 长下建筑产业不断增强的技 术实力。但是,为了开展大 规模住宅建设而采用了标准设计,在 标准设计的规格设计引导下,必然会 开发出公共用标准型住宅部品,从而 带来生产成本的削减和质量的提高。 厨房的不锈钢水池、不锈钢窗框、木 制门窗隔扇等标准型部品的普及,也 是量产公营住宅获得成功的重要因 素。公团住宅也在量产化和削减成本 方面做了各种努力,完成了通过MF 工法(钢框架结构体系)、现场预制 吊装施工法进行的标准设计,而到了 1962年,在千叶县的小区建设之中, 首次大量使用大型预制混凝土构件建 设工业化住宅,奠定了其后日本工业 化住宅应用最多的SPH系列(Standard of Public Housing)的基础。 随后,在公营住宅中诞生了量 产型住宅,在公团中出现了中层住宅 的工业化,公共性的力量有力地催生 出以大量供给为前提的生产方式和组 织。到了50年代中前期,住宅的部品 产业也有了发展,打下了工业化的基 础,基于这种生产方式的标准设计化 也有了新的发展。经济高速增长带来
NPS住宅 1977年
期的技术、品质水平做出了贡献,但 还是在吸收了这一时期的生产方式 之后,才以SPH(Standard of Public Housing公共住宅设计标准)的形式得以 最终完成,并伴随着其后的社会经济 形势的变化,转向了新的方式(1965 ~1975年)。
在第四个时期,战后长期存在 的住宅供应不足,终于在此时得到了 解消。公共住宅的努力方向,也转向 了提高住宅的质量。进入70年代后半 期,经济方面也以70年代初的石油危 机为契机,转入稳定增长。同时,住 宅数量也较充裕,因此住宅建设量发 生了锐减,由70年代前半期的每年190 万套,降至后半期的每年120万套左 右。在这种形势之下,住宅消费者的 价值观也有了巨大变化。伴随着住宅 需求的多样化,对公营住宅标准设计 的思考方法,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在公共住宅中,设计标准开始转向N PS(NEW PLANNING SYSTEM新 性住宅设计体系)等松散的形式,统 一转向分散,政策的实施也由中央下
“这些建筑,面向的不是特定 的用户。所以我们必须科学地发现不 特定居住者的需求,确立住宅的‘类 型’,进而提供给用户”。“搞建 筑,不能仅仅是一名技术人员,同时
还应该成为参与住宅供给计划的经济 学者、社会学者、财政学者,以及政 治家”。这是当时担负研究工作的西 山卯三(后来成为京都大学教授)的 主张。而在住宅营团担负设计工作的 市浦健(其后创建了株式会社市浦住 宅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则这样说: “我第一次知道,建筑技术人员所要 面对的领域,竟是如此之广、如此困 难。不仅需要现在全力以赴地尽快解
第一个时期,是战后到1955年 的10年。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是 一个混乱的时代,而站在住宅产业的 角度,前半段则是采取应急措施的时 期。进入1950年,社会开始走向复 兴,在住宅方面,除了继续继承战前 的技术之外,以公营住宅法为首,新 的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住宅供给方针 和机构都得到了确立,住宅的设计方 针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公营住宅 的标准设计也是从这个时期起步的。 以公营住宅的51C型为代表的多层共 同住宅规格型标准设计为中心,在满 足住宅的紧迫需求的同时,这一时期 开始对新入住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同 时谋求新的结构形式,在构建公营住 宅的供给制度和体制的同时,也确立 了日本人追求生活现代化的住宅“类 型”。正是这一时期的标准设计, 为日后日本的公共住宅打下了基础 (1945~1955年)。
54C型住宅
54C型住宅标准平面 决眼前的问题,今后作为一个技术人 员,还应该在心态上和技术上尽最大 的努力,以促进变革”。这样的工作 态度,日后都体现到了公共住宅事业 的之中。
在考察日本公共住宅的变迁之 时,总要追溯到以住宅营团为代表的 战前时代。但回顾公共住宅深入普通 百姓生活的历史,我们其实可以从大 城市化为一片焦土、420万户住宅被付 之一炬的1945年开始,把其后的40年 区分为4个时代,分别来进行考察。
14 / 2011.08
本刊专题
关。尤其是在1980年之前,住宅领域 各种技术的开发,都是由公共住宅所 引导,伴随着公共住宅的供给而开展 的。特别是面向公营住宅大量供给的 标准化、工业化技术,以及能够实现 公团住宅整体性供给的大量生产的小 区计划、新城开发,设计、生产、施 工技术方面的各种研发等等,构成了 当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住宅技术和 小区规划技术的基础。
第二个时期,是1956年到1965 年这10年。这也是日本经济的复苏时 期。在这一阶段,消费生活水平超过 了战前,经过1960年之后的收入倍增 计划,日本经济迈入高速增长期。第 一产业比重下降,工商业有了发展, 同时大城市开始吸收劳动力,城市人 口逐步增加。正当大城市圈的住宅情 况将要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的 1955年,日本住宅公团应运而生。 日本住宅公团获得了以大城市为中 心的近、远郊的集合住宅建设用地, 在这些地带,住宅公团不仅进行住宅 建设,还开始提供附带有各种社区设 施的大规模小区。住宅不足作为大城 市深刻的社会问题受到关注,而其背 景则是核心家庭取代了过去的大家 族。为了解决住宅绝对量的不足,新 的解决方案开始出现,即以公营、公 团为核心,以规格标准设计为基础, 来保证足够的供给套数(1955~196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