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冷却讲义水的控制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6
《自然界的水循环》讲义一、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简单来说,就是水在地球上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水从海洋、陆地、大气等不同的地方出发,通过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如蒸发、降水、渗透等,在这些区域之间不断流动和转换。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水球,水无处不在。
但这些水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持续的循环之中。
这个循环过程对于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气候稳定以及生命的存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蒸发蒸发是水循环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太阳的能量照射在海洋、湖泊、河流等水面上,使得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
同时,陆地上的土壤、植物等也会通过蒸腾作用向大气中释放水分。
2、水汽输送大气中的水汽会随着大气环流进行输送。
风带着这些水汽在全球范围内移动,从一个地区吹向另一个地区。
3、降水当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并且遇到适当的冷却条件时,水汽就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云。
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不断增大,当重力超过空气的浮力时,就会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
4、地表径流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形成地表径流。
这些水流沿着地表的地形,如河流、溪流等,汇聚到海洋、湖泊等水体中。
5、下渗和地下径流另一部分降水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会在地下岩层中流动,形成地下径流。
在一定条件下,地下径流也会涌出地表,成为泉水或补充到河流中。
三、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循环也称为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
降水一部分在地表形成径流,最终回归海洋;另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也可能最终流入海洋。
海陆间循环使得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2、陆地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在陆地内部进行的循环。
陆地上的降水、蒸发和蒸腾等过程构成了陆地内循环。
这种循环主要发生在大陆内部,对内陆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地球上的水水循环0102预习导学1.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指通过提升城镇建设规划管理方法,充分运用基本建设功效.公路和绿化.水体和其它生态体系消化吸收降水.有效管理雨水径流,完成当然累积.当然渗入.当然净化处理的城市发展模式。
合理的平面图和竖直设计方案不同类型的设备以及组成,综合性选用渗入.滞.蓄.净.用.最大程度地降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对绿色生态环境的作用。
统筹规划和融洽整体规划.排水管道.园林规划设计.路面.工程建筑.水文水利技术专业,海棉景观建筑社会治理.海棉路和城市广场.海绵公园绿化、排水管道、存储等有关基础设施建设,执行空调水系统保护与生态修复,提升大城市排涝水平。
简而言之,大城市在适应新环境改变和解决洪涝灾害层面具有较好的弹力,如同海绵垫一样。
下雨的时候,基础垫层可以有效吸湿.储水.渗漏.净化水,必要时适度释放出来和运用存放的水。
2.宁夏砂田西北干旱带是我国缺水的地区之一,植被类型以荒漠草原为主,土地沙化严重。
这条干旱带面积广阔,涉及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历史上有“十年八旱”的说法,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农业生产。
为发展“戈壁农业”,当地群众在裸露的沙地上铺一层10~15公分厚的碎石,终于成功在荒地上种出了庄稼。
时至今日,压砂种田已成为西北经典的旱地耕作方式,广受农户欢迎。
研究显示,压砂好处颇多:每年4~5月,压砂地的日平均地温比裸地高出1~1.5℃,种子出苗时间早;浅层土壤的含水量提高64.6%以上,水分蒸发量减少86.8%,保水能力突出。
另外,砂石层还减少了风蚀,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形成了特殊的砂田生态系统。
2002年以来,宁夏砂田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宝地”。
中卫市将砂田西瓜作为特色产业,掀起了砂田扩建的历史性高潮。
硒砂瓜又名“戈壁西瓜”、“沙漠里的西瓜”,因富含硒元素且种在砂田上而得名。
砂田耕作原本是一项伟大壮举,但瓜农的常年连作却招来了众多质疑,众多专家学者对其潜在危害进行了实地调研。
第1讲 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考纲导向 思维导图考情导引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水循环模式图考查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经常通过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区域图,考查河流补给形式、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考点一 水循环及其影响1. 水循环及其主要环节(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体在□1________、大气圈、生物圈和□2________之间连续不断的□3________。
其能量来自□4________。
(2)主要环节:水循环由□5________、植物蒸腾、□6________、□7________ 、地表径流、□8________和地下径流等环节组成。
江河湖泊属于□9________,夏季风、向岸信风、向岸西风和台风登陆都属于□10________环节(如下图所示)。
各环节中,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11________。
2. 水循环类型: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不同,水循环划分为□12________、□13________和海上内循环等,长江参与了□14________循环。
(如上图所示)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实现了能量转换,使人类得到了□15________。
(2)使陆地水资源得以□16________,使人类获得了□17________。
(3)维持地球上的□18________。
(4)塑造了地表形态。
命题角度一 水循环及其类型 [经典例题](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回答(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B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C )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D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山地为甲、乙河流□1________;山地植被恢复,河流径流年内波动□2________。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0讲水循环【基础知识梳理】一、水循环的种类和环节※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1、水循环含义水循环指水通过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作用,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作的过程。
2、三种水循环比较3、水循环按发生的领域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其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循环,参与环节最多的是海陆间大循环。
4、海陆间水循环的环节:蒸发(含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含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其中与人类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有关的环节是地表循环,植树造林会增加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
5、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①风力大小,风力大携带水汽就多②距海远近,距离海洋近携带水汽就多6、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①降水量,短时间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会增大②地表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多地表径流变小③流经地区的地貌,流经喀斯特地貌和沙质土壤区,河流易下渗严重地表径流小④人类活动,沿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使得水量变小。
二、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的主要纽带。
(2)环节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4)塑造了地表的形态。
三、河流的常考知识点1、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1)河流的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2)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长短,流向;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河网密度大小;河道曲折状况;落差2、河流含沙量分析影响河流含沙量大小因素:(1)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2)土质,土质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
(3)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
(4)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
专题13水循环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资源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区域认知: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树立科学的资源观。
人地协调观:结合图文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地理实践力:通过学习,增强学生探究知识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是有普遍联系、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辨证唯物观。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水循环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类型:3、意义:(1)联系四大圈层,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3)促进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4)塑造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
考点2.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1、陆地水:(1)概念:分布在陆地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2)分类:①地表水: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冰川、生物水等地表水体。
②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
2、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3、河流的补给类型:4、陆地水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自然环境制约了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自然环境陆地水体特征气候湿润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多冰川发育地势较低的地区易形成湖泊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的湖泊(2)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①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②冰川、河流等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3)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①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三、关键能力看拓展拓展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拓展2.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
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水循环与水资源》讲义一、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简单来说,就是水在地球上不断流动和变化的过程。
想象一下,水从海洋、湖泊、河流等地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然后遇冷变成云,云里的水滴聚集到一定程度,又变成雨、雪等降落到地面,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回海洋、湖泊等,如此循环往复。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巨大的“传送带”,不停地把水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维持着地球上水的平衡。
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蒸发蒸发是水循环的起点。
在太阳的照射下,海洋、湖泊、河流以及土壤中的水分会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中。
这就好比是水从液态变成了气态,准备开始它的“旅行”。
2、水汽输送蒸发形成的水蒸气并不会原地停留,而是会随着大气的运动被输送到不同的地方。
就像坐“顺风车”一样,水汽可以被风带到很远的地方。
3、降水当水汽在大气中遇到冷空气时,会凝结成小水滴或者小冰晶,当它们足够大时,就会形成降水,如雨、雪、冰雹等,重新回到地面。
4、地表径流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会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比如河流、小溪等。
这些地表径流会带着水流入海洋、湖泊等。
5、地下径流另一部分降水会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
地下水也会流动,形成地下径流,最终也可能汇入海洋或者湖泊。
三、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循环这是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它连接了海洋和陆地,使得水分在两者之间不断交换。
海洋中的水蒸发,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形成降水,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又流回海洋。
2、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
3、陆地内循环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进行。
陆地上的水蒸发,形成水汽,在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陆地表面。
四、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通过水循环,地球上的水不断地在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流动和交换,使得水的总量保持相对稳定。
2、塑造地表形态地表径流的冲刷和侵蚀可以形成各种地形地貌,如峡谷、冲积平原等。
第四节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识记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重点)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重难点)一、水循环1.概念:在自然界中,水在各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3.成因⎩⎨⎧内因:水在自然界中的三态变化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1.不断更新陆地水资源,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
2.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塑造地表形态。
(1)水循环是主要发生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运动。
()(2)南极的冰川不参与海陆间循环。
()(3)地表径流最终都会流入海洋。
()(4)大气环流是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
()(5)塔里木河河水主要参与的水循环是()A.海陆间循环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大循环[提示](1)×水循环运动是指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循环运动。
(2)×冰川是陆地上运动着的固态水体、南极冰川不断运动进入海洋也参与海陆间循环。
(3)×有些地表径流位于内流区域,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不一定最终流入海洋。
(4)√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主要是借助大气环流实现的。
(5)B[塔里木河位于内流区,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亚马孙河流域的水循环已经加剧,这导致更频繁的水文极端事件。
问题1(区域认知)亚马孙河流域的大气降水特点是什么?[提示]全年降水量大且较为均匀。
问题2(综合思维)亚马孙河主要参与哪种水循环?[提示]海陆间循环。
问题3(综合思维)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大面积被毁,对其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什么?[提示]蒸腾作用减弱,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少等。
[归纳总结]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1)联系的圈层不同。
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发生领域不同。
循环水冷却系统循环水冷却系统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冷却技术,通过循环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机器,以维持其正常运行温度。
这种系统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如钢铁冶炼、发电厂、化工厂等,能有效降低设备的工作温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寿命。
工作原理循环水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有效。
系统通过水泵将冷却水推送至设备或机器附近,水经过设备表面吸收热量后变热,然后通过冷却塔或换热器散热,变冷后再次循环使用。
这种循环过程持续进行,以确保设备不过热并保持在安全温度范围内。
组件组成一个典型的循环水冷却系统由多个关键组件组成:•水泵:用于将冷却水从水箱中抽送至需要冷却的设备。
•冷却塔:通过对空气传热来散热,将热水冷却为冷水,以便再次循环使用。
•水箱:用于存储和循环冷却水。
•管道系统:连接水泵、设备和冷却塔,构成完整的水循环路径。
•控制系统:用于监测和控制系统的运行,确保冷却效果和设备安全。
优点和应用循环水冷却系统具有以下优点:•高效节能:与其他冷却方式相比,水冷却系统能够更高效地散热,节省能源。
•稳定性好:可以稳定维持设备温度,避免过热引起的故障。
•操作简单: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维护。
这种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如冶金、发电、化工、制药等行业。
特别是在需要连续高负荷运行的设备中,循环水冷却系统表现出色,成为关键的散热装置。
总结循环水冷却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冷却技术,以其高效、稳定和简单的特点,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合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为工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