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神圣的一票1学习目标:1、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明白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和选举的一般程序。
学习过程和指导:一、揭示目标并自学指导: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十一课第1节:(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朗读)学习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大家认真、细致的自学,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出示自学指导:(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及目标思考题)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默读教材P77-79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答案。
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是什么?2、我国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是什么?3、选举的程序是什么?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进行紧张的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做适当点拨。
三、学生讨论、回答思考题,教师点拨、更正和补充。
方法:学生举手回答,当出现个别不会的,让会的帮助不会的,当出现多数不会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思考题1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是依法有序的参与选举。
思考题2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公民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年满18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利;具有中国国籍。
思考题3教师问:会的请举手?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选举的程序是:选民登记;推荐候选人;候选人产生;代表选举。
四、当堂背诵:思考题1、2、3五、当堂作业:(屏幕显示习题)六、教学反思:。
《神圣的一票》说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以公民的名义》当中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当前我国的小学生民主意识比较淡薄,实践民主生活的机会往往被忽略。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准上来看,孩子们对学校集体生活中民主的意义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有进一步了解社会的迫切需要。
但是视野不够开阔,公民意识淡薄,对于公民的权利和社会责任了解不多。
所以,针对上述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权利。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体验自己的公民权利和责任,树立和强化公民意识。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过程中,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图片等,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民主权利。
还可多引导学生注重相关新闻和报道等,让学生听到公民当家作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建议、民主监督的声音。
同时还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去体验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树立和强化公民意识三、设计思路本课旨在协助学生了解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生活以及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协助学生知道“我也是国家公民”。
“我”有相对应的权利和义务。
所以,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指导。
同时,我挖掘学生生活,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补充教材,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晰权利和义务。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初步养成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公民的民主权利,知道民主选举、参政议政等公民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知道小学生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权利。
理解社会是人民在当家作主人。
水平目标:探究公民权利的意义。
培养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水平。
综合使用知识水平,以及使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水平。
五、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权利。
六、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民主权利伴随着社会责任。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选举具备的条件;知道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理解选票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方法】讲授法与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展示两张图片:选民证和选举投票;教师:图片共同说明了什么?(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第一个框节“选票的分量”。
引入课题:选票的分量教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大哥哥,他的名字叫李强。
李强今天特别高兴。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遇到了什么高兴事?多媒体展示:李强刚过十八周岁,那股子高兴劲还没过去呢,就接到了一张通知单。
原来,区人大要换届选举了。
年满十八周岁的李强接到了去投票的选民通知。
李强非常兴奋,他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自己愉快的心情。
今天我们就与李强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选举的知识。
板书:选票的分量环节一:神秘的选票李强拿着通知单兴高采烈地给爷爷看。
没想到,爷爷也告诉他,1953年爷爷也是在十八周岁的时候拿到了第一张选票。
从此以后爷爷都按时参加了各类选举,认真行使着自己的权利。
教师:李强和爷爷都享有什么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师:你们有没发现,不管是李强还是爷爷,在参加选举这件事上有一点是共同的?(李强和爷爷都是在十八岁开始参加选举的。
)教师:我国的宪法规定:“公民不分性别种族年龄地位,凡年满十八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都有选举与被选举的资格。
”所以,爷爷也好,李强也好,都必须到十八周岁的时候才能行使这项权利。
归纳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具备的三个条件:1、具有中国国籍;2、年满十八周岁;3、依法享有政治权利。
环节二:神圣的权利多媒体展示:李强了解了爷爷作为普通选民珍惜自己权利的故事,心中充满期待。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教案第十一:神圣的一票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能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选民证的展示和有关选举新闻的阅读,从而明白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2)通过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的回顾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培养主人翁意识。
二、知识点1、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
3、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五、教学时:共1时六、教学设计过程1、展示选民证图片或者有关选举投票的新闻。
提问: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选民证?它有什么作用?(选民证是参加选举的凭证,有了选民证才有资格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选民证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依法有序地参加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下面听一听选民对自己权利的看法。
“今天是我第13次参加人大换届投票!”86岁的缪秀芳老人对194年投票选举第一届区人大代表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她今天是身着过年的服装参加投票的。
像缪秀芳老人一样,广大选民深深了解手中的选票的分量。
学生交流讨论: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规定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者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被选举权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3、教师讲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统称“选举的权利”。
选举的权利是我国公民首要的政治权利。
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组织国家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神圣的一票》教案教材分析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通过选举产生,选举的方式就是投票。
由此可见,投票是民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分析“选票”分量,引导学生认识民主的真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了解基层民主的内涵和基本形式。
(知识)2、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能力)3、认识民主的真谛,积极参与民主。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课时安排安排为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如何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的?”以此谈话引出课题“神圣的一票”。
二、新课教学1、展示图片,让学生看P.77《我当了一回选民》,教师提出问题: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什么?行使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选举的过程包含哪些程序?学生谈话后,教师通过课件(一张幻灯片)给予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2、让学生看资料:有人投票时发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有些人根本不在乎,随便就画个勾就把票扔到投票箱里;更有甚者把选票扔掉甩手就走了;还有的人不分青红皂白全填了弃权。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行使选举权呢?选举对公民有什么重要性呢?学生谈话后,教师通过课件(两张幻灯片)给予指点,再勾画相应语句。
3、让学生看资料:李强第一次参加选举,认真地看着候选人资料。
这时,有些人在议论:“这一票该投给谁呢?”“这神圣一票该投给谁呢?”选民有各自不同的想法。
A.候选人甲热心为大家服务,承诺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都是我最关注的。
B.候选人乙社会关系广,办事能力强,他所做的承诺,能给我带来实惠。
C.候选人丙曾经向我承诺,如果投他的票,他当选后会特别关照我。
D.候选人丁为人正直,办事出自公心、不谋私利,不怕得罪人。
教师提出问题:在上述各种想法中,你比较认同哪一种或哪几种想法?学生谈话后,教师通过课件(一张幻灯片)给予指点,再介绍选举方式(两张幻灯片)。
4、让学生看图片(两张幻灯片),教师提出问题:我国的基层民主形式有哪些?学生谈话后,教师给予指点。
第11课课题:神圣的一票一、目标导学知识目标: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是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
了解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
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到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是难点。
能力目标:能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通过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的回顾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培养主人翁意识和关注国家政治生活的价值取向。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选票代表着一种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二、学习过程㈠自主学习导入:请看选民证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选民证?它有什么作用?教学环节一:选票的分量选举权是公民首要的民主权利,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依法有序地参加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下面听一听选民对自己权利的看法。
“今天是我第13次参加人大换届投票!”86岁的缪秀芳老人对1954年投票选举第一届区人大代表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她今天是身着过年的服装来参加投票的。
像缪秀芳老人一样,广大选民深深了解手中的选票的分量。
1.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统称“选举的权利”。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选举权多数是指选举权而不是被选举权。
选举方式不同级别的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不同是由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1.选举的两种方式。
直接选举: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间接选举: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县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各级国家公职人员,如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也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两种选举方式的优势和缺陷。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教学要求1.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认识选举所反映出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发展。
2.对基层民主的内涵和基本形式有基本的了解。
知识要点1.珍视民主权利。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年满18周岁时,我们就拥有了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们可以参加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珍视民主权利,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选出能够替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当家人”,既是对来之不易的政治权利的珍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具体行动。
(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选票的分量也将越来越重。
2.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状况和意义。
(1)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
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我国基层民主基本状况: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定了村民委员会的直接选举制度,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纳入了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
每个农民都能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开展自治活动,这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城市,居民委员会选举中已广泛采用直接提名候选人、差额选举、匿名投票……这些新颖的形式,成为加强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企业、矿山、工厂,厂务公开制度普遍推行,重大决策必须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职工代表大会作为企业职工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在积极支持职工当家做主、尊重并保证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健全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
它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民主生活,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基层民主政治搞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就有坚实的基础。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神圣的一票》说课教案东安河小学江小波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以公民的名义》当中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当前我国的小学生民主意识比较淡薄,实践民主生活的机会往往被忽略。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来看,孩子们对学校集体生活中民主的意义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有进一步了解社会的迫切需要。
但是视野不够开阔,公民意识淡薄,对于公民的权利和社会责任了解不多。
因此,针对上述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权利。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体验自己的公民权利和责任,树立和强化公民意识。
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过程中,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图片等,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情况,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民主权利。
还可多引导学生关注有关新闻和报道等,让学生听到公民当家作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建议、民主监督的声音。
同时还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去体验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树立和强化公民意识三、设计思路本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生活以及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学生知道“我也是国家公民”。
“我”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前资料的收集指导。
同时,我挖掘学生生活,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补充教材,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晰权利和义务。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初步养成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知识目标:了解社会公民的民主权利,知道民主选举、参政议政等公民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知道小学生是公民,也有自己的民主权利。
理解社会是人民在当家作主人。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神圣的一票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1.教学内容分析: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做主,是我们的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也是依法治国的基本精神。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了解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包括村民委员会的选举和职工代表大会,让学生了解健全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
2.学情分析:中学生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等知识了解不多,但对国家大事比较关心,对村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3.重、难点的确立:教学重点是选举权对公民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是基层民主的内涵。
4.教学资源的取舍:(1)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
(2)对基层民主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5.教法、学法的选择:(1)讨论法。
(2)问答法。
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
(3)阅读法。
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
(4)笔记法。
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
(5)探究法。
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
(6)讲解法。
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思想;培养正确的民主观念。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知识:认识到平等地行使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对于一个公民的重要性。
基本了解我国基层民主的内涵和基本形式。
五、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能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
4、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培养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学过程
1、展示选民证图片或者有关选举投票的新闻。
提问: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选民证?它有什么作用?(选民证是参加选举的凭证,有了选民证才有资格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选民证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体现)
2、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依法有序地参加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
下面听一听选民对自己权利的看法。
“今天是我第13次参加人大换届投票!”86岁的缪秀芳老人对1954年投票选举第一届区人大代表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她今天是身着过年的服装来参加投票的。
像缪秀芳老人一样,广大选民深深了解手中的选票的分量。
学生交流讨论: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规定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者国家机关领导人的权利。
被选举权指的是公民按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的代表或国家公职人员的权利。
3、教师讲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统称“选举的权利”。
选举的权利是我国公民首要的政治权利。
它是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组织国家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4、学生讨论:
(1)选举的方式包括哪几种?(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2)哪一种选举方式更能体现民主?(直接选举)
(3)为什么我国的选举不能只采用直接选举这一种方式?(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地广人多,人民的文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交通、通讯等物质条件也有待改善。
即使像美国自我标榜是“最民主的国家”,也没有全部实行直接选举)
5、教师提问: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首要政治权利。
那么,哪些人具有选举权?
请学生分析,最后总结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B、已满18周岁的人。
C、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6、了解我国的选举程序。
7、中国有近80%的人口在农村,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
我国的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历经了几个过程,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举手表决—匿名投票;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宣布结果—现场开票。
学生思考:上述变化有何意义?(表明基层民主的发展与进步)
8、调查所在村或社区基层民主建设的情况。
例如: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民主制度、村民或者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情况等。
综合调查情况完成下面两个内容:
(1)健全基层民主的重要意义?
(2)提出加强和改进民主建设的建议。
学生进行交流并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