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 浙教版(2021年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章演化的自然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探究点一从地心说到日心说[情景展示1] 下面图片所示为托勒密的宇宙体系[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说出“地心说”的主要内容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地球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转,而恒星位于最外面的天球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在天空中转动。
[继续探究] 托勒密“地心说”的不利影响是什么?限于当时的科技认知水平,“地心说”的提出有没有价值呢?[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地心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吻合,得到了占统治地位的教廷的竭力支持。
“地心说”不仅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而且也阻碍了天文学的发展。
“地心说”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对自然现象的探索,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客观事实,只是限于当时的科技与认知水平,无法做到完全正确。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展示2] 下面图片所示为哥白尼的宇宙体系[问题探究] 结合图片内容,你能说出“日心说”的主要内容吗?[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动。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爆炸后,宇宙迅速膨胀,现在的宇宙比100亿年前增大了100多亿倍,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乔冶•伽莫夫和霍金的书籍。
课堂练习 1.宇宙起源的证据是( A )
A.哈勃定律
B.于约“创世纪”
C.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D.女娲补天的传说
2.星系的运动特点不包括( D )
A.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B.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C.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D.宇宙中的星系都以地球为中心向外运动
3.宇宙诞生于(D )
A.公元4004年以前
B.上下不过5000年
C.38亿年前
D.137亿年以前
4.关于大爆炸宇宙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一个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理论
B.一个比较合理的科学假说
C.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
D.一点现代科普作品的有趣的描写
5.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学生做练习通过练习达到巩
固本节课知识点
的目的。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宇宙的物质形态和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结构,了解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动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八大行星基本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
2.用科学宇宙观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探索精神,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学情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而说明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重点难点1.天体及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
宇宙包含了地理学研究的两大视角“空间”和“时间”。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从神话→地心说→日心说→星系2.人类对宇宙探索的发展,如我国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着陆等,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关注和兴趣。
然后转而衔接到宇宙与地球的关系上。
活动2【讲授】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板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板书】1.地球的宇宙环境——宇宙是物质的【讨论】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②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归纳】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
目前我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
《第 1 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天体的多样性、天体系统的层次性;2.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掌握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组成、分类、运动、小行星带、物理特征;4.知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自身条件);5.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解释说明法、推理分析法、归纳总结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二、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
三、教学难点1.建立宇宙中的空间概念;2.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四、教学准备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新课讲解:1.观测过程(1)古代:、地心说①天圆地方说:A.产生背景:古代的人由于活动范围很小,再加上没有先进的观测仪器,因此往往凭自己的直觉去认识世界。
如当人们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方的,就认为整个大地都是平的方的,并把天空看作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就有了“天圆地方”之说。
正如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说:“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错误原因:“天圆地方说”经历了十分漫长的过程,后来人们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实践,逐渐发现这个学说是错误的,它与许多实际情况不相符。
产生错误的原因可以用两句古诗来概括,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题西林壁》 )。
C.有力证据: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海边的观船情景、地球的卫星照片等,都有力证明了地球呈球形并不是方的,地不是方的同样天也不是圆的。
说明: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说”、西方的“上帝创造宇宙说” 、古巴比伦的“闭合箱子说” 。
②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2世纪在《天文学大全》中提出地心说。
A主要理论:该学说认为,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就是宇宙中心,所有天体均围绕地球运转。
B.错误原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1节宙的起源【教材分析】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作为本章的导入教材从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宇宙起源的证据、大爆炸宇宙论三方面介绍宇宙的起源。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
②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③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宇宙观,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教学准备】课件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器材【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在研究周围的自然界,希望知道自然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寻找自然界深化的演化的轨迹。
宇宙是怎样诞生的?最终是否会走向终结?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我国古代就有记载: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那宇宙到底是怎么样的呢?1.概念:宇宙中有上千亿的星系,平均每个星系又有上千亿的恒星和各类天体。
一、古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
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
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
ZJ版九下§1.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预学案姓名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一、知识点预习:1、中国古代神话中有________开天辟地的传说。
欧洲神话中,________创造了宇宙以及其中的万物,天体的运行也是上帝安排好的。
2、“地心说”是提出的;它认为: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等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转,而位于最外面的天球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同时作为一个整体在天空中转动。
3、16世纪,用自制的简陋仪器经过20年的天文观测与研究,建立了“说”。
它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做圆周运动的,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动,而最外层是恒星天球。
他否定了是宇宙的中心。
4、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差不多经过一个世纪才被人们接受。
其间,利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发现了可以支持日心说的新的天文现象,日心说才逐渐得到认可。
5、20世纪10~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哈勃等人致力于旋涡星云的测量。
1929年,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分析了24个星系的速度和距离,发现。
即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它的退行速度;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6、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一直在,一直在,宇宙在不断地。
7、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是;这种宇宙论认为,大约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那时的宇宙极小、极热,又有极大的密度,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中诞生的。
爆炸引起的宇宙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延续下去。
二、知识点运用:1、中国古代流传着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对该神话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个科学假说B.能科学地解释宇宙的起源C.今天看来,它其实是一种宇宙膨胀观点D.是神话,没有任何价值2、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形成了许多有关宇宙创始的神话传说。
中国古代有关宇宙起源的传说是()A.盘古开天辟地B.愚公移山C.嫦娥奔月D.精卫填海3、下列关于“地心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不正确的宇宙观B.其观点与当时基督教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吻合,得到了当时教廷的竭力支持C.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其他天体都围绕地球运转D.大大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4、北京时间2015 年2 月12 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来自遥远天体的引力波信号,这个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探索宇宙的诞生和发展。
第一章演化的自然第一节宇宙的起源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科学思考】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最终又会走向哪里?【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操作“气球膨胀和黑点运动”的实验,尝试建立大爆炸宇宙论的假说。
【情感与态度】促使学生形成科学宇宙观,宇宙起源学说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和完善的。
要点扫描【课标解读】介绍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科学史发展过程、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知道宇宙是均匀的、无边的、膨胀的、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依据相应的证据演绎推理科学假说的能力。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教科书第1~5页。
教科书首先介绍有关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导入本章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接着介绍哈勃对星系光谱研究的成果,建立星系运动模型。
教科书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实验——“气球膨胀和黑点运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星系运动特点,最后根据这些证据建立大爆炸宇宙论的宇宙起源学说。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根据星系运动的特点建立星系运动模型。
【学情分析】学生在宇宙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很缺乏的,教学过程中也很难找到直观的实验和真实的模型支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同时学生对未知的宇宙充满了好奇。
这节课开始带领学生进入神秘的宇宙,为学生发展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法点拨】1、学生在课前应阅读有关宇宙的书籍,如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和《时间简史》等,了解一些关于宇宙的信息,激发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同时为课堂的发言和提问做好准备。
2、学生通过交流了解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小组讨论,认识到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是和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3、做好“气球膨胀和黑点运动”实验有助于学生对星系运动的正确理解,如果学生讨论后没有的结论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建立假说——大爆炸宇宙论。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前期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
教材中从久远到现代为线索,介绍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科学史发展过程、宇宙的起源。
但是对于现代宇宙学说内容的理解,学生不可能有感性认识,应让学生运用科学家获得的星系运动特点作为证据,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解释,这种理解和解释过程需要建立一个星系运动的模型。
对学生来说,参照课本的提示建立一个星系运动模型(假说)并不很难,难点在于如何用该模型解释星系运动特点。
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安排中,用简单易懂的具体模型解释抽象的天文现象是关键。
通过气球膨胀实验、橡皮筋实验、气球放气实验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对星系运动的特点建立认知理解。
本节课的思想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料,并补充一些课外资料,运用读图、观看视频、阅读分析资料和讨论等方法,有利于掌握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正确的思想观念教育,学习科学家顽强的毅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2.知道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演化的;3.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建立星系运动的模型,体验、感受并学习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2.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训练学生运用资料、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图解法、类比法、放大法,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5.学会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探测的发展,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2.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索宇宙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哈勃发现的关于星系的运动特点。
难点:知道宇宙是膨胀的、演化的。
【教学器材准备】巨型气球、充气泵、KT板、白板笔、直尺、橡皮筋、图钉【教学过程】【视频】课前播放霍金2002年被浙江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的视频一、视频引入,开启课堂之旅【视频】老师播放星空视频,带同学们看星空师:不局限于这个视频,打开你的视野,关于宇宙,你已经有哪些认识?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了解学生对宇宙已有的认识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设计意图】安排两段视频的意图:1、通过霍金2002年被浙江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的视频,拉近科学家与学生的距离;2、通过星空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浩渺,对了解宇宙产生兴趣。
九年级科学下册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新版)浙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科学下册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科学下册1.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2、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
3、尝试根据证据建立假说
4、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宇宙大爆炸的主要观点
教学建议:
1、尽可能多的学习宇宙学的知识掌握更多的证据与理论
给人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虽然这个观点已受到批判,认为是注入式的教学。
但在第一单元1——3节的教学中,教师最缺乏的是背景知识,如果只有课本的知识(只了解支持大爆炸理论的红移现象,根本无法应对学生的质疑,所以教师教学之前必须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要帮助学生认可宇宙大爆炸的观点,教师还需了解;(1)星系红移现象
(2)宇宙微波背景辐射(3)古老天体的时标(4)宇宙中氦元素的丰度(5)宇宙大爆炸后的演化(6)宇宙的将来
2、尽可能多的运用视频、动画与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如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与演示)
3、尽可能的降低知识的难度;教学目标中强调只要知道宇宙膨胀的现象和证据;了解大爆炸宇宙论的主要观点,因此教学后只要学生认可宇宙是由爆炸产生,宇宙在膨胀,能够复述大爆炸的主要观点即可.
4、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允许学生建立各种模型.如对于宇宙的过去与将来,学生认为黑洞是通向另一个宇宙通道;另一个宇宙从黑洞的大爆炸开始.或者有的学生受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影响,更为虚无的认为人类永远无法认识宇宙,直到有一天人类跳出宇宙才能较准
确的认识宇宙也可。
教学过程:
一、关于宇宙起源的传说
1、盘古开天辟地说(中国古代神话)
2、宇宙稳态理论:宇宙是无边无际的,除了一些细微部分外,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宇宙不需要一个开端或结束。
物质总是以恰当的速度不断创生着,这一创生速度刚好与因膨胀而使物质变稀的效果相平衡,从而使宇宙中的物质密度维持不变。
这种状态从无限久远的过去一直存在至今,并将永远地继续下去。
(托马斯。
戈尔德;赫尔曼。
邦迪;弗雷德。
霍伊尔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3、宇宙大爆炸理论
学生也会提出来。
但学生往往无法说出大爆炸理论的证据。
因此,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大爆炸理论的形成与证据。
二、宇宙的演化
既然宇宙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则大爆炸在什么时候发生,大爆炸后又发生了什么,今天的宇宙是怎样的.
宇宙既然有过去就一定会有将业。
宇宙的将来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中物质的多少--正确地说是由现在观测到的宇宙密度决定的。
宇宙密度越大,宇宙的引力就越强.如果宇宙密度大于4。
5×10—27kg·m-3(大约每立方米三个中子或质子),宇宙的膨胀会由于引力的作用而停下来,转而开始收缩,最终回到高温高密的状态。
如果宇宙密度小于或等于4.5×10-27kg·m-3,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宇宙的温度也将越来越低,最终消亡在接近绝对零度的冷寂世界中。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科学家还无法给出宇宙密度的确切数值。
现在观测到的宇宙密度虽然不大,但是宇宙中还存在我们无法看见的各种各样暗物质,所以宇宙密度的数值可以比目前测量值大。
不过,在20世纪的最后两年里,科学家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是在加速膨胀,因此
宇宙很有可能永远膨胀下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