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品管圈新
- 格式:ppt
- 大小:3.54 MB
- 文档页数:44
应用品管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品管圈的方法确立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主题,并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进行调查,查找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的原因,找出对策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结果经过为期4个月的QCC活动,医护人员洗手指征明确,能熟练运用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依从性大大提高。
结论QCC活动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培养大家团队精神,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标签: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品管圈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已在国内各大医院逐步开展起来,医院内感染已成为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的因素之一。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医务人员手上携带的病原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1]。
美国一项研究证实,1/3的医院内感染能通过手部卫生预防[2]。
有调查显示,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45.7%[3]。
卫生部于2009年4月1日颁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将手卫生作为一项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措施。
本院于2014年9—12月开展QCC活动,对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16个临床病区的医生、护士、保洁员,每个病区10人,共计160人。
医生52人,护士84人,保洁员24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6人,初级职称(师)50人,初级职称(士)62人,工人24人;中专32人,大专118人,本科10人。
1.2 方法1.2.1 成立QCC小组以自愿报名方式产生3名医生与5名护士共8人,组成一个QCC小组,小组遵循PDCA原则开展活动,感染科、护理部给予大力支持,院感科科长为辅导员,护理部干事为圈长。
选定主题: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选题理由:医院内感染控制在医疗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利于医院内感染的控制。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品管圈在医疗环境中,手卫生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基本、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措施之一。
然而,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往往不尽如人意。
为了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我们成立了品管圈小组,旨在通过团队的努力,找出问题所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目标。
一、品管圈小组的组建我们的品管圈小组由来自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组成,包括医生、护士和感染控制专员。
小组成员通过自愿报名和科室推荐的方式产生,确保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专业性。
在小组组建初期,我们进行了团队建设活动,让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熟悉,明确了团队的目标和任务。
二、现状把握为了准确了解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我们首先制定了详细的观察方案。
观察对象涵盖了各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实习医生和实习护士。
观察内容包括接触患者前、接触患者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以及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等五个关键环节的手卫生执行情况。
通过为期两周的观察,我们发现手卫生依从性总体较低,仅为 50%左右。
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繁忙时,医护人员容易忽视手卫生。
2、部分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3、手卫生设施配备不足,如洗手池数量不够、洗手液和擦手纸供应不及时等。
4、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对不执行手卫生的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
三、原因分析针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运用头脑风暴法,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
1、人员方面部分医护人员缺乏手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时机掌握不够准确。
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导致医护人员为了尽快完成工作而忽略手卫生。
个人习惯和意识问题,有些医护人员没有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设备方面洗手池位置设置不合理,不方便医护人员使用。
洗手液和擦手纸质量不佳,使用体验差。
干手设备故障或损坏,影响手卫生的执行。
3、环境方面科室工作量大,患者周转快,医护人员容易在忙碌中忘记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