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用药安全性品管圈共35页
- 格式:ppt
- 大小:4.61 MB
- 文档页数:35
60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4期·医院药学·品管圈(QCC)活动是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员组圈,针对所选定的部门内问题,运用各种品管手法,按照一定的流程,通过全体圈员的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品质管理方法[1-2]。
住院患者的安全用药,是评价临床医疗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中国医院协会已将住院患者的安全用药定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3]。
药学部是承担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主要部门,调剂差错直接影响着药学部工作质量[4],同时增加患者用药错误风险,降低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和配合度,从而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
由于本院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本院药学部中心药房于2018年7月~2019年1月开展了以“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件数”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获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收集汇总2018年7月~2019年1月中心药房品管圈活动期间的针剂调剂差错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方法2.1成立品管圈2018年6月本院中心药房成立品管圈小组,中心药房组长为圈长,药学部副主任为辅导员,圈员共9名,平均年龄30岁,其中副主任药师1人,主管药师4人,药师2名,药士2名。
通过脑力激荡法和圈员共同投票,最后选定圈名为同心圆,并设计圈徽。
圈徽以太阳形状为主体,圈内由不同颜色的同心圆组成。
圈名和圈徽代表着每一位圈员用心管理药房,散发着正能量,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2.2主题的选定采用评价法,召开圈会,列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重要性、圈能力进行打分评价,选定得分最高的“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件数”为活动主题,见表1。
2.3 拟定活动计划拟定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配差错率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每个步骤时间长短,由专人负责。
圈长负责把握整个活动进程,随时调整计划实施中的变动进程,并加以记录。
2.4 现状把握召开品管圈圈会,列出针剂调剂的流程(见图1),设计改善前的调剂差错查检表,并进行为期3周的现场调查、数据收集。
品管圈在我科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湖北荆州434020)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圈内小组成员对我科安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达到减少护理安全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使科室安全用药的质量管理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标签:品管圈;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1加强科内静脉注射用药安全的规范与管理1.1首先圈内各成员须共同努力找出科内静脉安全用药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静脉药物不按照医院规定分类进行存放,高浓度、毒麻、限制、贵重、特殊药品没有单独存放加锁进行交班,急救药品使用后没有及时按数量进行补充,各类药物混装,没有按照药品的有效期来合理存放和使用,有过期药品出现。
按医嘱进行静脉注射时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使用过期或变质液体和药品、配错药物、配制药物剂量不准确、严重的甚至输错病人液体。
静脉输液时没有注意到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用药过程中不仔细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如输液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或者渗漏等),出现输液反应、配伍禁忌未及时登记上报护理部,对输液导致严重渗漏、静脉炎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欠妥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发生,新药物在第一次使用时不看使用说明错误用药,该做皮试的没有做,不按规定合理的调控输液滴速,输液巡视卡填写不规范。
1.2拟定静脉用药安全对策及规范并组织实施品管圈应安排圈内护理人员每周对科内药品进行一次大检查:包括药品是否按规定存放,各类特殊药品有无加锁交班,急救车内药品是否按规定基数存放,过期药品、液体有无及时清理补充。
科内静脉使用的药物一定要定点放置,药品标识清楚,定期派专人清理,切勿混装,按有效期来进行合理放置使用,在药盒上面标注过期时间,提醒使用者注意。
严格执行药品使用各个环节中的查对制度(包括抄写医嘱,摆药,配药,静脉输液等均要仔细核对至少两遍,无误方可执行),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巡视,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性质合理调控输液滴速,按规定正确填写输液巡视卡,发现严重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等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或护理责任组长及时采取正确妥善的方法进行处理,遇到发生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并书面上报护理部与药剂科进行相关事宜的协商和处理。
品管圈在提升精神科口服用药安全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提高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安全、有效地执行口服药医嘱,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主题,运用多种质量工具,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
结果改善前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为38.86%,改善中落实率为85%,改善后落实率为96%,进步幅度为148.8%,目标达标率为147.04%;无给药差错事件发生;将发药流程图纳入标准化。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增加团队凝聚力及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精神疾病口服药发放查对落实率中图分类号:R749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一般由5~12人组成,每次QCC活动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主题。
品管圈被推广用于各行各业,也逐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增强了医务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管理成本,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等[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这类患者主要通过口服药进行治疗[2]。
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一旦应用错误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口服药物发放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安全、有效地执行口服药物的医嘱[3],才能保证治疗有效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我科2020年科室“安全用药管理质量”质控中最突出的问题为“给药后未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药名、剂量、浓度、给药时间及途径”,该问题占比76.19%,因此提高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12月21日~2021年1月18日抽查护士发放口服药共175人次为改善前组,2021年3月8日~2021年4月5日抽查护士发放口服药共175人次为改善后组,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浅析“品管圈”对临床用药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指导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降低药房用药安全风险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在用药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
方法: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本院的临床用藥安全风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临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开展管圈活动之后临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为6.7%,概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药房工作人员的热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药业开办后的专业精神、知识水平、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用药安全事故也大幅度的降低。
结论:品管圈在降低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中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降低用药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能够加强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提高对用药的风险管理水平,应当在临床应用中推广这一做法。
标签:品管圈;用药安全;风险管理;应用效果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现场人组成的一个团队,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提升管理质量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深化质量管理,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
在医院工作中,对用药安全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另外,如果医院经常出现用药安全风险事件的话也会也会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心,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医院应重视医院的用药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模式,降低医院药房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对应用品管圈进行用药安全风险管理活动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全年间,我院未采用品管圈的用药风险管理工作模式,随机抽出120例用药事件,将此期间发生的用药安全风险事件资料记录整理成档案,2018年1-12月间,我院采用品管圈的用药风险管理工作模式,随机抽出120例用药事件,将此期间发生的用药安全风险事件资料记录整理成档案。
1.2 方法1.2.1建立品管圈风险管理小组,由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