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实例---降低病区备用药管理缺陷发病率
- 格式:pptx
- 大小:464.75 KB
- 文档页数:16
运用品管圈手法降低用药错误发生率摘要] 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手法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方法:按选定圈徽、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11个步骤实施活动,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
结果:骨科病区用药错误率由改善前13.4%降至改善后3.8%,下降幅度为71%,目标达成率107%。
结论:开展品管圈,不仅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都有了提高。
[关键词] 品管圈降低用药错误率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5-12人)为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绩效,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圈,然后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应用QCC的手法工具,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
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s,ME)指由医务人员、病人或药品销售者所致的有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或造成伤害的可预防性事件。
用药错误按环节可分为医嘱错误、配药错误、给药错误。
它的衡量指标是每100例实际用药中用药错误发生例数。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6年8月15日-8月28日本科病区实际用药人数612例,其中用药错误82例,错误发生率是13.4%。
经本科的用药错误原因分析调查错误原因包括药物管理不规范、环境影响、护士医嘱处理错误、给药流程错误、医生开立医嘱错误、仪器设备故障和其他错误等。
1.2 方法1.2.1组圈2016年8月成立QQC小组,组员8人,科护士长为辅导员。
圈名定位:携手圈,圈徽由两个绿色的手掌组成,绿色代表生命与希望,手掌象征搀扶与陪伴;两只绿色的手掌合起来也像一双绿色的翅膀,寓意托起生命的重量,帮助患者飞过绝望,看到希望! QCC其主要内容是4个阶段、8个步骤。
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8个步骤:现况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
品管圈在降低我院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本院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保证用药安全。
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改进。
分析造成发药差错的各种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有形成果(发药差错率)和无形成果(圈能力)。
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西药房的发药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6‰下降到改善后的1.9‰,圈员在发掘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
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降低本院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是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广应用。
标签:品管圈;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台湾地区开展以来效果显著。
其是由工作在同一环境、工作性质类似的人员,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方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形成的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持续改善机制[1]。
门诊西药房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窗口,其服务质量的提升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而降低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则是门诊西药房全体药师提高工作质量的核心[2]。
2013年12月-2014年5月本院门诊西药房开展了以降低发药差错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
笔者很高兴能有机会作为圈员参与其中,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收集本院门诊西药房品管圈活动改善前(2013年12月)、改善后(2014年1-2月)药品调配差错登记资料并统计有关数据,同时对于活动开展前后参与药师在发掘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无形成果进行评价[3]。
2 方法2.1 组圈及选题12名圈员主要由工作在门诊西药房第一线的药师秉着自愿的原则经报名组成,在圈活动的初期,圈员们通过头脑风暴投票确定了圈名为“太阳圈”,设计了圈徽,选出了圈长,并从院部要求、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四个方面考虑,利用评价法最终确定以“降低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为本次活动的主题[4]。
品管圈主题QCC常见改善主题C QCC 常见的改善主题医疗临床改善主题降低病历缺陷率降低医嘱书写差错率减少第一台手术的迟到时间降低Ⅰ类手术伤口抗生素使用率降低门诊药品比例提高产房医务人员洗手依从率减少住院患者流失率降低桡动脉术后疼痛指数提高小儿疝气临床路径达标率缩短住院择期手术病人等待手术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降低妇科肿瘤病人院内感染率提高 CAP 患者 24 小时内病原学采集率提高中医诊疗操作的使用率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临床护理改善主题提高药品盘点账物相符率降低血压漏测率提高备用药品管理的正确率降低入院处置不完整率提高药品现配现用率降低感染科陪护率提高门诊病人挂号预约率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漏报率提高住院病人口腔清洁度降低病房噪音量提高术后病人即刻护理完整率降低骨科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提高进出产房人员感控执行率降低鼻胃管非计划自拔率提高呼吸内科患者痰培养标本及时送检率减少手术医疗垃圾重量提高在预防DVT发生中护理干预的正确执行率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提高入院宣教的知晓率缩短复诊病人候诊时间提高出院患者 PICC 管维护之遵循率降低住院病人静脉重注率提升患者(家属)住院期间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降低病人口服药漏服次数提升肿瘤患者有计划住院之比率提高急诊护理人员使用仪器设备合格率提高眼科病人眼药水使用正确率减少住院病人收费材料漏收率提高住院病历书写完整率降低留置针非预期拔管率提升五官科患者瞳孔测量准确率降低病人分诊环节错误率提高患者对肺结核防治的知晓率降低消化内科护理人员锐器损伤发生率提高胸科病人术后肺功能锻炼的依从率减低术后低体温发生率提高首次眼药水应用及时率缩短颅脑急诊手术病人准备时间提高术前访视病人的成功率降低住院患儿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率提升病人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晓率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提高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降低偏瘫患者两肢摆放不合格率提高股骨骨折早起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缩短医保病人出院结算时间降低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一次性耗材漏收率缩短接台手术的等候时间缩短术前用物准备时间提高患者口服药服用时间的准确率提高病房的整洁度提高病人对入院宣教的满意度提高护士对病人的巡视力度提高门诊窗口满意度减少急诊漏收费率提高新病人入院接待满意度降低新生儿腕带滑脱率提高人群对我院高端体检的认识度和满意度降低门诊静脉输液重注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提高住院患者卫生合格率提高出院病人随访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提高护士交接班完整率降低终末处理的漏失率提高患者候诊满意度降低开放病房安定类药物使用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减少病区收费差错率提高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到位率降低病房白班呼叫铃的响铃次数降低颈部临时血透导管出口感染发生率提高住院病人的复诊率提高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住院患者对健康宣教的知晓率提高对放疗病人监管率提高护士对病人病情的掌握率提高住院患者医疗步行的依从性提高雾化氧喷医嘱执行率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正确率提高老年患者对术前心理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手术室医疗垃圾重量提高新入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提高输液病人巡视率提高标本送检流程规范的执行率降低疝气病人术后护理缺失次数降低器械清洗不合格率降低门诊患者 PICC 贴膜异常现象发生率提高单踝置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率提高入院评估表的书写准确率提高危重患者晨间床边交接班完整率医技部门改善主题(药剂部门、检查检验部门)缩短石蜡切片的出片时间提高药品周转率提高住院病人检查的及时率减少住院药房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常见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减少门诊血常规发报告时间延迟件数提高羊水细胞培养成功率降低超声报告出错率缩短患者等待CT 检查时间降低标本漏做率缩短放射病人候诊时间降低门诊西药房调配差错率降低检验危急值的漏报率降低 PIVAS 出药错误件数降低门诊病人取报告等待时间提升门诊病人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缩短胎儿三维 B 超检查表的候诊时间缩短中药房高峰期病人候诊时间降低检体退件次数降低门诊生化检验报告延迟率降低免疫室检验结果的差错率提高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颈动脉彩超检查合格率缩短生化样本的周转时间缩短门诊病人肝、肾功能检验周期提高胸片甲级片率降低体检报告单位时间后勤相关改善主题降低急诊仪器的维护保养缺失率提高中央空调系统规范维护率提高水电班组维修服务的满意度降低医用耗材比例提高洗衣房满意度提高病区保洁服务满意度提高病区办公电脑闲时关机率缩短固定资产申报报告院内流转时间减少全院保修次数缩短高峰时段收费排队等候时间提高门诊就诊预约率对策整合表真因原始对策整合对策负责人四查十对未对数量学习四查十对,不定期考核对策一:安排调剂培训,调剂竞赛建立积分制度陈 xx 对药品规格不熟悉不定期举办调配考试四查十对未对数量处方数量标签加粗对策二:修改处方模式唐 xx 对药品规格不熟悉处方上显示药品定位码处方页码不全、手写用法处方上显示标签用法,如每日几次,每次几粒打印机运作噪声大、人员不足针式打印机换成激光打印机对策三:新增标签打印机取代手写用法更换针式打印机为激光打印机唐 xx 人工分装药品新增调配零散药物的数药辅助工具对策四:新增调配零散药物的数药辅助工具吴 xx。
品管圈在降低产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我院产科高危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降低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率,促进用药安全的持续改进。
方法:以“降低产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 个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
结果:4个月的品管圈活动中,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例数从活动前50例降至活动后的10例,下降率为80%。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降低产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率,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关键词:品管圈高危药品管理品管圈(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问题。
本研究主要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本院产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1.1 一般资料2015年6 月,本院产科二病区正式成立了品管圈活动小组,共有成员8名,年龄集中在24 到32 岁之间,年龄的平均值为26.5岁,平均工作年限为5.5年。
小组开展的品管圈活动为期4个月,病区护士长为管理小组组长。
确定活动的主题正式开展活动之前,依据存在问题的可行性与紧迫性来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由组员根据科室的具情况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分析和投票,确定本期主题为“降低产科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缺陷率”。
主要理由如下:高危药品的药理作用有着特殊性,及高危药品的领取、存放、使用均有各种限制和严格的要求,而我们科室高危药品种类繁多,使用频繁,只有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才能降低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率,从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2.现状调查与对策方法2.1现状调查 2015 年6 月1日~2015 年6 月30日以现场检查记录的方式检查高危药品的使用、存放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如下:共发现高危药品管理缺陷例数共50例,具体如表1.表1 活动前高危药品管理缺陷表2.2对策方法通过现状把握,找出本次活动的改善重点,根据圈能力设定了目标,充分运用头脑风暴,集体智慧,通过鱼骨图进行分析和冰山图进行真因验证,找出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差错率中的作用分析目的探索医院门诊药房中采用品管圈活动对于降低药品管理差错率的作用。
方法该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自2015年1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将2014年1—12月的管理工作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将2015年1—12月的管理工作设为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活动,就2组的药品管理差错率等指标展开对比研究。
结果观察组的药品管理差错率为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4%(P <0.05);且观察组药师的职业素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医院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采用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药品管理差错率,提高药师的职业素养,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品管圈;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差错率品管圈是指工作人员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品质管理的活动,在自我启发以及相互启发中灵活运用多种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质量[1]。
在医院的门诊药房管理中,药品管理差错率是评价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该研究选取2014年1—12月及2015年1—12月的管理工作进行对比探讨采用品管圈活动后,对于降低药品管理差错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门诊处方,其中2014年1—12月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为观察组。
对照组中共有19 540张处方,观察组中共有20 110张处方。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药房管理,观察组则采用品管圈活动,具体措施为:(1)成立品管圈,遵循自愿原则,由该院门诊药房的10名药师自发组成品管圈,通过投票方式选出一名圈长,在圈员的讨论下确定圈名、圈徽。
(2)选定主题和制定目标。
每个圈员就当前门诊药房管理问题以及改善措施展开讨论,并进行投票打分,最后确定主题为“降低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差错率”。
2014年共出现145件药品管理差错事件,差错率为0.74%(145/19 540),设定目标值为差错率降低一半,也即0.37%。
全科护理2016年12月第14卷第35期• 3743 •得到处理,减少对病人病情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护士工作质量和职业成就感。
血管活性药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是由于护士原因或仪器原因造成的血压、心率异常波动,特别是对血管活性药敏感的病人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临床此类病人除本身病情因素以外,可能与血管活性药使用过程中的换栗操作、载体液速度的改变、三通旋转错误、注射泵延迟启动、阻塞报警延迟等因素有关,观察组针对这些原因进一步规范并优化护士的技术操作,强化注射泵相关知识培训,落实各种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使此类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确保了病人安全。
另外本研究中浅静脉血管活性药外渗事件发生例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与病人人I C U后为满足治疗和监测的需要都会进行深静脉置管,浅静脉置管主要用于输注血制品及一般药物的静脉注射,从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的概率较小有关。
参考文献:[]漏建美.血管活性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C7C10) :60 961.[]张宝玲IC U常用微量泵泵入药物彩色标签的设计与应用护理学报,2029(2A):76 77.[]赵琳,刘聪聪,郭兵妹,等.IC U护士主导型安全镇静管理方案的研究现状[].护理学杂志,2015,30(23) :5 99.[]郭京,王欣然,韩斌如.血管活性药输注异常的护理风险防范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 :4 -6.[5] de Barbieri I.Frigo AC.Zampieron A.Quick change versus doublepump while changing the infusion of inotropes:an experimental study[J].N uts Crit Care,2009,14(4):200 - 206.[]罗跃全,王庆梅,郭继卫,等IC 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42 444.[7]余燕梅,刘利华,蒋玉芳,等IC U护理风险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丄6,26(3):695 697.[]陈静,张振香,谢红.医护合作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 :1136 1139.(收稿日期:20丄6 08 17)(本文编辑卫竹翠)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的效果付秀荣,张彩虹,李娟文,张利,薛谦,赵晓东摘要:[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器械准备缺陷率的效果。
降低病房护士静脉用药缺陷率品管圈加强护士静脉用药管理降低病房护士静脉用药缺陷率品管圈加强护士静脉用药管理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学与护理服务相结合工作模式,增强护士静脉用药质量管理意识,提高临床用药的科学性。
方法:通过临床药师查房应用药动学、药效学以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临床静脉输液应用进行药学服务指导。
结果: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论:临床护士需要不断的学习药物新知识,严格工作流程,加强静脉用药管理提供正确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临床护士临床药师静脉输液用药管理静脉药物配置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用药安全,我们对两家医疗机构静脉用药管理及给药途径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加强护理人员药学知识,提高护士静脉用药管理意识随着医药科技迅猛发展,许多新药、特药不断涌现,护士原有的药物知识难以满足目前临床的需要,对护士的用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学习掌握更丰富的药学知识,才能为病人提供优良的服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静脉用药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因此临床药师对护理人员要进行药学知识培训。
提高静脉给药配伍溶媒选择的准确性:通过对护士培训,督查、监控,让大家真正做到准确选择配伍溶媒。
一旦出现不合理医嘱,药疗护士会咨询临床药师或提醒医生更改,不盲目执行。
熟练掌握静脉给药配伍禁忌:临床药疗护士因缺乏药物配伍知识而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现象。
调查还发现护士把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用电解质溶液配制迅速引起浑浊不良事件,违反药品说明书规定混配,通过临床药师培训、教育使全体护士在临床静脉给药配伍禁忌方面有新的认识并得以提高。
护士在配制输注药品需注意问题配制药物安全问题:针对护士溶药时间过早,不能规范各种药物的配制程序,临床药师强调现配现用,减少用药失误。
严格要求输入速度,有些药物刺激性大,需慢慢输入;有些药物需要快速输入以达到治疗所需的高浓度。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对心外血管损害主要为静脉炎,因胺碘酮注射液pH值偏低,呈酸性,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因此易引起静脉炎[1]。
运用品管圈降低急救物品药品缺失率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救物品药品缺失率中的应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缺陷率”的活动主题,运用 PDCA 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效果检查等。
结果急救物品药品缺失率由实施前的 30% 降低至实施后的 9.2%。
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急诊科急救物品药品缺失率,发挥团队成员的创新意识,提高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共同协作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急救物品药品;缺失率[中图分类号] R8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5)11-183-01 品管圈指的是由工作场所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为了解决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组织的一个小团体,按照特定的科学程序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并进行全面持续的质量管理改进[1]。
我院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地,抢救室内所有物品(包括急救药品、急救相关物品)其完好率必需达到 100%。
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急救物品的管理并未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2],仍然有遗漏或执行不规范的现象。
我科 2015 年 4 ~ 9月开展品管圈管理,对急诊科急救物品进行为期 6个月的质量管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全科人员通过自愿报名的方法于 2015 年 4 月成立以急救物品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绿翼圈,旨在急诊科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给人以生的希望!绿翼圈又名绿色之翼,寓义我们拥有一双绿色的翅膀,用护士的双手去救护每一位病患。
努力去发现问题必需及时解决,只有形成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质量管理才能达到精益求精、完美无缺的管理效果。
小组成员 8 名,设立圈长 1 名,由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圈组成员 11 名,其中主任护师1 名,主管护师 2 名,护师5名,护士3名。
品管圈中每个人分工明确,小组遵循 PDCA原则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