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提高用药安全性品管圈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34
60中国处方药 第18卷 第4期·医院药学·品管圈(QCC)活动是由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员组圈,针对所选定的部门内问题,运用各种品管手法,按照一定的流程,通过全体圈员的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并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品质管理方法[1-2]。
住院患者的安全用药,是评价临床医疗质量的关键性指标,中国医院协会已将住院患者的安全用药定为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3]。
药学部是承担药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主要部门,调剂差错直接影响着药学部工作质量[4],同时增加患者用药错误风险,降低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信任度和配合度,从而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
由于本院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事件时有发生,为此本院药学部中心药房于2018年7月~2019年1月开展了以“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件数”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获得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收集汇总2018年7月~2019年1月中心药房品管圈活动期间的针剂调剂差错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2方法2.1成立品管圈2018年6月本院中心药房成立品管圈小组,中心药房组长为圈长,药学部副主任为辅导员,圈员共9名,平均年龄30岁,其中副主任药师1人,主管药师4人,药师2名,药士2名。
通过脑力激荡法和圈员共同投票,最后选定圈名为同心圆,并设计圈徽。
圈徽以太阳形状为主体,圈内由不同颜色的同心圆组成。
圈名和圈徽代表着每一位圈员用心管理药房,散发着正能量,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2.2主题的选定采用评价法,召开圈会,列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再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重要性、圈能力进行打分评价,选定得分最高的“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剂差错件数”为活动主题,见表1。
2.3 拟定活动计划拟定降低中心药房针剂调配差错率甘特图制定活动计划,设计每个步骤时间长短,由专人负责。
圈长负责把握整个活动进程,随时调整计划实施中的变动进程,并加以记录。
2.4 现状把握召开品管圈圈会,列出针剂调剂的流程(见图1),设计改善前的调剂差错查检表,并进行为期3周的现场调查、数据收集。
品管圈在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药情况下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药物过敏、药物中毒、药物副作用等。
药品不良反应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治疗成本和法律风险。
建立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对于提高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在实际医疗实践中,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往往偏低,主要原因包括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重视不够、上报流程繁琐、责任不明确等。
为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需要在医疗机构内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药品管理体系。
1.2 问题提出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在医院药品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声誉。
目前在很多医院中,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仍然较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医务人员缺乏足够的意识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重要性。
由于医护人员的忙碌工作和高强度压力,很多时候他们更关注患者的病情治疗,而忽视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观察和上报。
这导致了很多药品不良反应被忽视或者延迟上报,影响了医院药品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医院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不畅也是造成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低的原因之一。
不同科室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传达和上报。
有些医务人员对上级领导和药事管理部门缺乏信任,导致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态度消极。
医院药品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也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低的一个关键问题。
缺乏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流程和规范,使得医务人员上报药品不良反应时存在困难和阻碍,降低了上报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应用,通过深入分析该方法的重要性、应用方法、案例分析以及其他应用领域,以期为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品管圈在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对医院药品管理的影响和作用,从而引起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重视和积极性。
品管圈在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中的应用作者:李宏郭艳丽赵梓欣宋玲玲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年第17期【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在提高老年眼科患者用药安全性方面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110例老年眼科患者,本次研究的时间为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1月7日,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品管圈组与常规护理组,品管圈组患者采用品管圈方法来对老年眼科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常规护理组患者则给予了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用药合格率进行比较。
结果:1)品管圈组患者的用药合格率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品管圈;老年眼科患者;用药安全;应用效果老年眼科患者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的药物种类繁多,与此同时,老年眼科患者的记忆力相对较差,身体机能也较为薄弱,对于不同药品的分辨能力往往较差,因此老年眼科患者在用药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出现误服、漏服、多服等不良现象。
这将会导致老年眼科患者的身体进一步恶化,为此有效的提高老年眼科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是必要的[1-3]。
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2月15日至2018年1月7日本院接收的110例老年眼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品管圈组与常规护理组,组间分布为品管圈组n=55,常规护理组n=55。
品管圈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5∶30,患者的年龄为60~78周岁,平均年龄为(62.14±2.25)周岁。
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4∶21,患者的年龄为61~83周岁,平均年龄为(62.28±0.33)周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晓了本次研究的全部内容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本次研究经过了本院的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认可。
排除标准:1)两组患者当中的一般资料不全者;2)拒绝加入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1.2.1 品管圈组针对品管圈组患者采用了品管圈来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处理和指导,具体的处理措施如下:1)针对低年资护士、新进人员、实习人员的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对药理学知识缺乏等情况,采取规范化的业务培训,每晚护理部主任发送微信学习材料和科室整理记录,利用每日空余的时间,科室组织全员学习、运用讨论和提问等方式,快速提升护士对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度。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品管圈是指由一组工作人员组成的小组,通过团队合作和集思广益来解决医院药学管理中的问题。
品管圈的核心思想是员工参与,管理改进,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在医院药学管理中,品管圈可以帮助识别和解决药品管理中的问题,提高药房工作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并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品管圈可以帮助改进医院药房的工作流程。
通过品管圈的小组讨论,可以发现并解决药房工作中的症结问题,如药品分发的准确性、药品储存的规范性、药品信息的及时性等。
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制定改进方案,通过试点和实施来验证其可行性,并持续监督和改进,最终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
品管圈可以帮助提升医院药物管理的安全性。
药品管理的过程极易出现失误,而这些失误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用药错误,进而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品管圈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药物管理标准操作规范,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责任意识,减少药品管理中的错误和失误发生。
品管圈可以帮助优化医院的药品库存管理。
药品库存管理是医院药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医院药品供应的及时性和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
品管圈可以帮助医院药房精确估计药物需求,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库存,从而节约医院的药品采购成本,并确保患者的用药需要得到满足。
品管圈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医院药学管理的绩效评估。
品管圈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医院药物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绩效评估。
通过绩效评估,医院可以了解到各个环节的问题和瓶颈,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品管圈的小组成员也可以通过参与绩效评估来增加对药品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品管圈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探索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医院药房工作中,品管圈可以帮助解决药品管理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药物管理的安全性,优化药品库存管理,并提高医院药学管理的绩效评估水平。
唯有充分发挥品管圈的优势,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提高医院药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品管圈在我科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体会(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湖北荆州434020)目的探讨品管圈在临床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方法通过圈内小组成员对我科安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达到减少护理安全用药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通过品管圈的活动,使科室安全用药的质量管理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标签:品管圈;护理安全用药;质量管理1加强科内静脉注射用药安全的规范与管理1.1首先圈内各成员须共同努力找出科内静脉安全用药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静脉药物不按照医院规定分类进行存放,高浓度、毒麻、限制、贵重、特殊药品没有单独存放加锁进行交班,急救药品使用后没有及时按数量进行补充,各类药物混装,没有按照药品的有效期来合理存放和使用,有过期药品出现。
按医嘱进行静脉注射时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导致使用过期或变质液体和药品、配错药物、配制药物剂量不准确、严重的甚至输错病人液体。
静脉输液时没有注意到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用药过程中不仔细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和异常情况的发生(如输液反应、过敏反应、静脉炎或者渗漏等),出现输液反应、配伍禁忌未及时登记上报护理部,对输液导致严重渗漏、静脉炎不及时处理或处理方法欠妥而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发生,新药物在第一次使用时不看使用说明错误用药,该做皮试的没有做,不按规定合理的调控输液滴速,输液巡视卡填写不规范。
1.2拟定静脉用药安全对策及规范并组织实施品管圈应安排圈内护理人员每周对科内药品进行一次大检查:包括药品是否按规定存放,各类特殊药品有无加锁交班,急救车内药品是否按规定基数存放,过期药品、液体有无及时清理补充。
科内静脉使用的药物一定要定点放置,药品标识清楚,定期派专人清理,切勿混装,按有效期来进行合理放置使用,在药盒上面标注过期时间,提醒使用者注意。
严格执行药品使用各个环节中的查对制度(包括抄写医嘱,摆药,配药,静脉输液等均要仔细核对至少两遍,无误方可执行),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巡视,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性质合理调控输液滴速,按规定正确填写输液巡视卡,发现严重输液渗漏和静脉炎等情况发生时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或护理责任组长及时采取正确妥善的方法进行处理,遇到发生输液反应或疑似输液反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配合抢救,并书面上报护理部与药剂科进行相关事宜的协商和处理。
品管圈在提升精神科口服用药安全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提高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安全、有效地执行口服药医嘱,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方法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主题,运用多种质量工具,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
结果改善前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为38.86%,改善中落实率为85%,改善后落实率为96%,进步幅度为148.8%,目标达标率为147.04%;无给药差错事件发生;将发药流程图纳入标准化。
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增加团队凝聚力及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品管圈精神疾病口服药发放查对落实率中图分类号:R749品管圈(QCC)是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一般由5~12人组成,每次QCC活动都会有一个明显的主题。
品管圈被推广用于各行各业,也逐渐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增强了医务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管理成本,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等[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运动方面的异常,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一般均有程度不同的自知力缺失,因此不承认自己有精神障碍,也不主动就医,甚至拒绝看病、服药、住院,这类患者主要通过口服药进行治疗[2]。
精神病药物具有较强的中枢抑制作用,一旦应用错误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口服药物发放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安全、有效地执行口服药物的医嘱[3],才能保证治疗有效实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我科2020年科室“安全用药管理质量”质控中最突出的问题为“给药后未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药名、剂量、浓度、给药时间及途径”,该问题占比76.19%,因此提高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12月21日~2021年1月18日抽查护士发放口服药共175人次为改善前组,2021年3月8日~2021年4月5日抽查护士发放口服药共175人次为改善后组,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浅析“品管圈”对临床用药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指导目的:研究分析品管圈在降低药房用药安全风险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在用药风险管理工作的应用。
方法: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本院的临床用藥安全风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临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开展管圈活动之后临床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为6.7%,概率显著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药房工作人员的热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药业开办后的专业精神、知识水平、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用药安全事故也大幅度的降低。
结论:品管圈在降低临床用药安全风险的中应用效果理想,能够有效降低用药安全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还能够加强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提高对用药的风险管理水平,应当在临床应用中推广这一做法。
标签:品管圈;用药安全;风险管理;应用效果品管圈(QCC)是由同一工作现场人组成的一个团队,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提升管理质量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深化质量管理,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
在医院工作中,对用药安全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另外,如果医院经常出现用药安全风险事件的话也会也会降低患者对医院的信心,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医疗纠纷,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医院应重视医院的用药安全管理工作,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模式,降低医院药房用药安全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对应用品管圈进行用药安全风险管理活动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17年全年间,我院未采用品管圈的用药风险管理工作模式,随机抽出120例用药事件,将此期间发生的用药安全风险事件资料记录整理成档案,2018年1-12月间,我院采用品管圈的用药风险管理工作模式,随机抽出120例用药事件,将此期间发生的用药安全风险事件资料记录整理成档案。
1.2 方法1.2.1建立品管圈风险管理小组,由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组成。
品管圈在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应用【摘要】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探讨了品管圈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作用及方法。
通过引入品管圈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
本文列举了品管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提高方面的成功案例,并分析了影响上报率的因素。
品管圈在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药品安全问题,提升医疗质量。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品管圈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持续提高。
品管圈将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品管圈、成功案例、影响因素、意义、未来发展、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药物引起的各种意外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院药物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目前我国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普遍较低,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医务人员对不良反应上报意识不强、报告流程繁琐复杂、上报数据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许多药品不良反应未能及时被发现和处理,进一步影响了患者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在当前医疗行业中,品管圈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作用日益凸显,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究品管圈在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应用,明确品管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分析、总结品管圈在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方法和成功案例,为医院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和实践经验。
通过研究品管圈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的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和品质控制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指导,进一步提高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可靠的药物治疗保障。
通过本研究,旨在挖掘品管圈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率中的应用潜力,为医院品质控制工作的持续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品管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的效果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药学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药学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和医疗质量。
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成为医院品管圈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从品管圈的角度出发,分析品管圈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的效果。
一、品管圈针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进行全面评估提高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满意度,首先需要了解当前服务状况,确定改进重点。
品管圈团队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医护人员对门诊药房的评价,同时也将对门诊药房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数据分析和现场观察,找出门诊药房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提高药学服务满意度制定合理的改进方案奠定基础。
二、制定改进方案,提高服务水平基于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评估结果,品管圈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方案,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配备和培训:门诊药房工作人员是直接面对患者的服务人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品管圈将加强对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同时也会合理调配工作人员,确保在就诊高峰期能够保障良好的服务质量。
2. 药品管理:门诊药房的药品质量和库存充足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满意度。
品管圈将加强对门诊药房药品的采购管理和质量检验,确保药品的质量和有效期;同时也会对库存情况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因药物短缺而影响患者的用药体验。
3. 服务流程优化: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是否合理顺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等待时间和用药便利性。
品管圈将对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简化取药流程,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用药便利性;同时也会积极采纳患者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服务细节,提升用药体验。
三、实施改进方案,持续监测效果品管圈团队将根据制定的改进方案,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进行全面改进。
实施过程中,品管圈将加强对改进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督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改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住院患者服药安全性的效果郑洋;范芸;杨屹珺【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6(020)014【总页数】2页(P161-162)【关键词】品管圈;住院患者;服药安全性【作者】郑洋;范芸;杨屹珺【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品管圈(QCC)是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主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
这种小组作为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活用各种统计方式,不断地进行落实及改善工作现场的活动称为品管圈活动[1]。
品管圈活动的运用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也是护理管理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优化的过程[2]。
药物治疗是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3],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是临床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
2014年1—3月本院呼吸科运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口服药给药流程进行了优化,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院呼吸科两个病区2014年1—3月就职护理人员33名,均具有执业资格,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2.10±7.75岁),其中,本科7人(21.21%),专科26人(78.79%);主管护师3名(9.10%),护师12名(36.36%),护士18名(54.55%)。
1.2 实施方法1.2.1 组建QCC小组:从2013年11月起,共2次对呼吸科两个病区护理人员进行QCC理论培训,第1次针对护士长和全体护理骨干,掌握QCC活动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
由具备领导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护士长担任圈长,其余护士均为圈员。
第2次针对全体其他护理人员,之后对于新进入科的护理人员均实行QCC理论培训,使临床护理人员掌握QCC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