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IVI仪器驱动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943.00 KB
- 文档页数:31
计算机虚拟仪器图形编程LabVIEW实验教材北京中科泛华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目录第一课LABVIE W概述 (4)第一节虚拟仪器(VI)的概念 (4)第二节L AB VIEW的操作模板 (6)工具模板(Tools Palette) (6)控制模板(Controls Palette) (7)功能模板(Functions Palette) (8)第三节创建一个VI程序 (10)1. 前面板 (10)框图程序 (11)从框图程序窗口创建前面板对象 (12)4. 数据流编程 (12)第四节程序调试技术 (13)1. 找出语法错误 (13)2. 设置执行程序高亮 (13)3. 断点与单步执行 (13)4. 探针 (14)第五节练习1-1 (14)第六节把一个VI程序作为子VI程序调用 (17)第七节练习1-2 (18)第八节练习1-3 (20)第九节练习1-4 (22)第十节练习1-5 (24)第二课数据采集 (27)第一节概述 (27)第二节数据采集VI程序的调用方法 (29)第三节模拟输入与输出 (30)练习2-1 (31)第四节波形的采集与产生 (34)练习2-2 (35)第五节扫描多个模拟输入通道 (36)练习2-3 (36)第六节连续数据采集 (37)练习2-4 (38)第三课仪器控制 (40)第一节概述 (40)第二节串行通讯 (40)第三节IEEE488(GPIB)概述 (41)练习3-1 (43)第四节VISA编程 (44)练习3-2 (46)第五节用L AB VIEW编写仪器驱动程序 (47)第六节验证仪器驱动软件 (48)练习3-3 (49)第四课分析软件 (52)第一节概述 (52)第二节、高级分析功能程序 (52)第三节信号产生 (53)练习4-1 (53)第四节信号处理 (55)练习4-2 (55)第五节数字滤波器 (56)练习4-3 (57)第六节曲线拟合 (58)练习4-4 (59)练习4-5 (60)第五课实用工具软件包 (63)第一节概述 (63)第二节常用软件工具箱 (63)第三节分析工具软件 (65)第一课LabVIEW概述第一节虚拟仪器(VI)的概念使用LabVIEW开发平台编制的程序称为虚拟仪器程序,简称为VI。
实用仪器分析第四版课程设计课程概述实用仪器分析是一门探究分析化学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仪器方法的学科。
本门课程主要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仪器及其操作方法,以及仪器分析在生物医药、环境科学、化学工艺等领域的应用。
本课程同时注重实际操作,学生将实地进行仪器操作,并学习如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独立进行一些简单的仪器分析实验。
具体目标包括:1.熟悉常见仪器及其操作方法;2.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3.理解仪器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4.了解主要仪器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5.培养分析思维和实验技能。
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仪器分析基础本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仪器分析的基本理论、仪器的分类及其特点、仪器的操作方法、仪器分析实验设计、仪器分析误差分析等。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课时内容第1-2课仪器分析基础概述第3-4课光谱分析仪器第5-6课色谱分析仪器第7-8课质谱分析仪器第9-10课电化学分析仪器第11-12课其他仪器及应用第二部分:仪器分析实验本部分内容主要是针对仪器分析实验的设计及实际操作,学生将实地进行仪器操作,并学习如何处理、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具体课程安排如下:课时内容第13-14课实验1:气相色谱分析第15-16课实验2:液相色谱分析第17-18课实验3:原子吸收分析课时内容第19-20课实验4:光度计测定淀粉含量第21-22课实验5:荧光光谱分析课程评估课程评估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质量等,占总成绩的40%;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
实用价值本门课程涉及到的仪器分析技术在生物医药、环境科学、食品工艺等多个领域应用广泛,了解仪器分析基本理论及其实际操作方法,对学生将来从事有关行业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1.贺丹. 仪器分析实验教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2.陈洪涛. 仪器分析[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3.王丽媛. 实用仪器分析实验指导[M]. 科学出版社, 2017.。
IVI仪器驱动测试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邱田华
【期刊名称】《科技视界》
【年(卷),期】2017(0)5
【摘要】在比较和分析了IVI仪器驱动测试常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TestCenter构建IVI仪器驱动测试软件的开发方法,实现非编码式的仪器驱动测试用例的开发和执行.该方法不仅能降低测试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和工作量,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开发效率和测试质量.该软件已成功应用于中国电科第四十一研究所某频谱分析仪的驱动测试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总页数】2页(P289-290)
【作者】邱田华
【作者单位】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5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VXIplug&play仪器驱动器及其在测试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J], 赵永辉;邓樱
2."VXI总线测试平台”仪器驱动器设计与实现 [J], 陈大港;陈光礻禹
3.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的IVI仪器驱动器中自定义函数的设计与实现 [J], 燕爱利;张亮;王建林
4.基于VISA及IVI技术的仪器仪表自动测试系统软件设计 [J], 黄娟;李文臻
5.NI公司继续推动 IVI仪器驱动软件的开发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1IVI技术规范及其工作原理1.1.1IVI技术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可互换性和测试代码的可重用性,降低系统升级的难度和成本,由NI公司、GEC马可尼公司、朗讯技术公司、GDE系统公司等十几家仪器生产厂商成立了IVI基金会并发布了IVI 技术规范。
IVI技术规范是IVI基金会在VPP规范的基础上定义仪器的标准接口、通用结构和实现方法,用于开发一种可互换、高性能、更易于开发维护的仪器的编程模型。
IVI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仪器的可互换性,节省测试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费用IVI技术提升了仪器驱动器的标准化程度,使仪器驱动器从基本的互操作性提升到了仪器类的互操作性。
通过为各仪器类定义明确的API,测试系统开发者在编写软件时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与硬件无关,当替换过时的仪器或采用更高性能的新仪器进行系统升级时,测试程序源代码可以不用做任何更改或重新编译,这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同时也缩短了测试系统开发周期以及系统维护费用。
2)通过状态缓存,改善测试性能IVI引入了属性管理机制,其模型中的IVI引擎可实现状态存储功能。
VPP驱动程序总是假设仪器状态是未知的,因此,每个测量函数在进行测量操作之前都要对仪器进行设置,而不管仪器在此之前是否被配置过。
而IVI驱动器通过状态缓存能自动存储仪器的当前状态。
一个IVI仪器驱动程序函数只有在仪器当前设置和函数所要求的值不一致时,才执行I/O操作,而不是每次都对仪器的所有参数进行重新配置,这样IVI引擎可以避免发送冗余的仪器配置命令,从而优化程序运行时的性能,极大的缩短测试时间。
3)通过仿真,使测试开发更容易、更经济利用IVI仪器驱动器的仿真功能,用户可以在仪器还不能用的条件下,使用驱动程序建立应用程序,这种情况下,驱动程序不执行仪器I/O而仅利用软拷贝来进行处理,它检查输入参数并且产生仿真的输出结果。
有了这些仿真数据,开发者在没有仪器硬件的情况下也能为仪器开发应用程序代码。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基于IVI-COM的可互换仪器驱动架构研究王伟(北京航天测控技术开发公司,北京 100037)摘要:文章介绍了IVI仪器驱动的体系结构,说明了IVI-COM驱动程序的工作原理,并以VXI数字万用表AMC2301和开关模块AMC2616为典型实例,简要说明了在VC环境下实现IVI-COM仪器类接口操作具体仪器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IVI-COM;仪器驱动程序;类接口1 IVI仪器驱动软件是虚拟仪器的灵魂,而仪器驱动又是虚拟仪器软件的核心,它以高级的抽象的仪器映像方式将用户界面与仪器的硬件联系起来。
长期以来,出于设备废行、升级而引起的硬件设备的变更常常迫使系统人员对现有测试系统软件进行重复的修改和编译工作,系统的稳定性很差,仪器的互换能力很弱。
1998年8月,为了进一步提高仪器驱动程序的执行性能,达到真正的仪器互换,由九个公司成立IVI(Interchangeable Virtual Instrumentation)基金会,在VPP的基础上为仪器驱动程序制定新的编程结构标准,使应用程序可以实现完成独立于硬件,而不管其是何种总线接口,并增加了仪器仿真、状态缓存等机制,进而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执行效率。
1.1 IVI仪器驱动程序的结构Array图1是IVI仪器驱动程序的结构模型,该模型同VPP模型相比较,其主要区别在于:(1)函数体中增加了一组具有标准应用程序接口的属性函数和与属性相对应的回调函数;(2)引入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属性管理机制,增加了一个对各属性进行管理的IVI引擎。
IVI引擎常以动态连接库的形式提供,其运行对用户是透明图1 IVI仪器驱动程序的结构模型的。
所有用于创建仪器驱动程序的函数以IVI库或者IVI引擎导出函数的形式提供给仪器驱动程序开发者,同时函数库也提供给用户应用层用于分析和显示仪器驱动程序信息函数。
1.1IVI技术规范及其工作原理1.1.1IVI技术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仪器的可互换性和测试代码的可重用性,降低系统升级的难度和成本,由NI公司、GEC马可尼公司、朗讯技术公司、GDE系统公司等十几家仪器生产厂商成立了IVI基金会并发布了IVI 技术规范。
IVI技术规范是IVI基金会在VPP规范的基础上定义仪器的标准接口、通用结构和实现方法,用于开发一种可互换、高性能、更易于开发维护的仪器的编程模型。
IVI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通过仪器的可互换性,节省测试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费用IVI技术提升了仪器驱动器的标准化程度,使仪器驱动器从基本的互操作性提升到了仪器类的互操作性。
通过为各仪器类定义明确的API,测试系统开发者在编写软件时可以做到最大程度的与硬件无关,当替换过时的仪器或采用更高性能的新仪器进行系统升级时,测试程序源代码可以不用做任何更改或重新编译,这大大提高了代码的可重用性,同时也缩短了测试系统开发周期以及系统维护费用。
2)通过状态缓存,改善测试性能IVI引入了属性管理机制,其模型中的IVI引擎可实现状态存储功能。
VPP驱动程序总是假设仪器状态是未知的,因此,每个测量函数在进行测量操作之前都要对仪器进行设置,而不管仪器在此之前是否被配置过。
而IVI驱动器通过状态缓存能自动存储仪器的当前状态。
一个IVI仪器驱动程序函数只有在仪器当前设置和函数所要求的值不一致时,才执行I/O操作,而不是每次都对仪器的所有参数进行重新配置,这样IVI 引擎可以避免发送冗余的仪器配置命令,从而优化程序运行时的性能,极大的缩短测试时间。
3)通过仿真,使测试开发更容易、更经济利用IVI仪器驱动器的仿真功能,用户可以在仪器还不能用的条件下,使用驱动程序建立应用程序,这种情况下,驱动程序不执行仪器I/O而仅利用软拷贝来进行处理,它检查输入参数并且产生仿真的输出结果。
有了这些仿真数据,开发者在没有仪器硬件的情况下也能为仪器开发应用程序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