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难点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26
《微观经济学》供求变动(一)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表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变动主体价格P 其他因素(I、P s、E、T)图形表现(图2-2)需求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 需求变动 D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需求量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上点A→B→C→D,表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即需求线上点沿着需求线向下移动表示需求量增加,而向上移动表示需求量的减少;需求的变动表现在图1中需求线d0→d2表示需求的增加,而d0→d1表示需求的减少,即需求线向右平移表示需求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需求减少。
图1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比较(二)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表2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变动的比较变动主体价格P 其他因素(P s、C、E、T)图形表现(图2-5)供给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d0 供给变动S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平移Note:供给量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上点A→B→C→D,表示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即供给线上点沿着供给线向上移动表示供给量增加,而向下移动表示供给量的减少;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2中供给线s0→s2表示供给的减少,而s0→s1表示供给的增加,即供给线向右平移表示供给的增加,而向左平移表示供给减少。
图2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比较一、市场均衡分析(一)市场均衡1、市场均衡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表示各位经济参与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不再有调整愿望或动力的状态。
2、分类——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一般均衡:一个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所处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1、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⑴含义均衡价格P: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Q: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⑵几何意义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点为该商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2100字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理论课,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比较抽象,枯燥乏味。
加之我们的学生在中学根本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对经济学的许多名词术语根本不了解,学好西方经济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传授基础知识,更要重视思维训练和研究、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改进一、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在教学中的主要存在以下四个主要问题;第一,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学生不容易消化。
与一些应用性学科,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从概念、特征、作用、性质方面理解问题,并其每一个理论都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形成的。
一旦假设条件放宽,理论有可能就不成立。
西方经济学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学生更是难以理解。
第二,西方经济学课时少内容多,教学质量和教学任务不相符。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基础性学科,财经类专业、信息专业和管理专等专业的学生都要学。
但对于本科学生来说,教学计划要求一学期108学时讲完宏微观两部分内容,最后的结果就会出现鱼和熊掌不能兼而得之的尴尬局面。
第三,学生对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到的数学工具比较陌生。
經济学是借助数学模型解析经济现象的一门科学。
但初学西方经济学时,学生很难把数学模型与文字描述联合起来理解。
第四,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目前,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是以外国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理论,缺乏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教师告诉学生模型的直观意义,由于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学生还是摸不着头脑,每一章都令人困惑,更不清楚下面将要学习什么内容,从而认为经济学是枯燥的、沉闷的。
二、改进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首先,把握核心,理清主线。
西方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价格决定”,主题是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主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法王㊀萍摘㊀要: 西方经济学 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工具性㊂因此,不仅要明确该课程的重要性,还应该注意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予充分的关注㊂文章首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深入观察,指出目前本科层次的 西方经济学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授课时间的安排不合理㊁授课教材的选择不规范㊁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合适和教学方式不科学等;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思路;最后,重点强调说明参与式教学法在 西方经济学 课程教学中的实施问题,以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重目标㊂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一㊁ 西方经济学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多年从事 西方经济学 课程教学的经历,可以归纳出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现简要地分析如下㊂(一)授课时间的安排不合理作为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很多学校的 西方经济学 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上下两学期㊂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 西方经济学 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㊂因此,如果该课程被安排在大一上㊁下两个学期授课,就会出现 西方经济学 课程与作为其基础的 高等数学 课程同时进行,显得不太合理,有违相关课程之间互为基础的关系㊂尤其是那些数学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受到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和困难,即使 西方经济学 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讲授部分相关的高等数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但其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㊂(二)授课教材的选择不规范西方经济学 课程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多,目前大部分的本科院校均选择高鸿业主编的宏微观经济学教材,但也有部分学校选择本校教师主编出版的教材或者其他较为简单的教材㊂虽然这些教材在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方面与主流教材基本一致,但受到教师能力以及个人喜好的影响,这些教材通常会选择删减㊁增加部分内容,或者对部分不太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不做解释㊂这往往容易导致那些使用该类教材的教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重新查阅相关资料,也使得学生在自学的时候感觉到明显的吃力,因为其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说明㊂(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合适传统的 西方经济学 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板书的方式,而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和运用,绝大多数教师也都开始转向使用多媒体教学㊂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学科都适合使用多媒体,多媒体的滥用也会产生副作用,反而影响教学的质量㊂二㊁ 西方经济学 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针对上述关于 西方经济学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特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思路㊂(一)合理地安排授课时间考虑到本科生的学制及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不同课程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实际教学计划中,应该适当调整 西方经济学 课程的授课时间,比如把课程排在大一的下学期和大二的上学期㊂一方面,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以及主动式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必要的 高等数学 课程,为 西方经济学 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课程的学习㊂(二)按主流方向选择教材当前,国内大学本科教材琳琅满目,教师经常收到很多出版社出版的各种试用新教材,但是基本内容相差不大㊂考虑到这一点,不妨建议 西方经济学 的教材还是选择主流的经济学院系使用的教材,比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㊂一方面节省了教师频繁更换和熟悉教材的时间㊁精力;另一方面主流的教材也符合那些要进一步升学深造的学生的学习需要㊂因此,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采用,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有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树立主体意识,并且在自我参与中提高信心;同时,参与式教学往往需要学生们组成小组并相互合作,这样十分有利于提高其合作意识㊂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参与式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也有助于促使任课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来激发其教学灵感㊂此外,通过任课教师适时㊁有效的引导,师生们在共同参与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既轻松又高效,有助于达到教与学双赢的良好效果㊂参考文献:[1]过增元.倡导参与式教学法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3,(20):25-26.[2]梁琳娜,樊峰岗.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时空,2009,(6):100-102.作者简介:王萍,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工商学院㊂931圆桌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重难点归纳引言金圣才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是中国经济学界享有盛誉的学者。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西方经济学方面。
本文将归纳金圣才对西方经济学重难点的研究成果,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经济学理论。
宏观经济学的重难点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金圣才对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西方学者的贡献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在对技术进步的研究中,金圣才提出了创新、外部溢出和人力资本等重要概念,对于解释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货膨胀理论和政策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中重要的挑战之一,对于控制通货膨胀和制定相应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通货膨胀理论方面,金圣才提出了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强调了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制约关系。
在通货膨胀政策方面,他提出了稳定物价水平和控制货币供应的重要性,并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金圣才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他关注了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等主要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强调了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利益分配的重要影响,并指出了保护主义的弊端。
微观经济学的重难点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金圣才对市场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归纳总结了垄断、寡头和完全竞争等不同市场结构的特征和效果,并对市场竞争机制和市场失败进行了分析。
金圣才还关注了市场结构与产业政策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价格理论价格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金圣才对价格理论进行了详细研究。
他论述了价格形成机制、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价格弹性等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变动具有重要意义。
金圣才还关注了价格歧视和价格战略等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生产成本理论生产成本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金圣才对生产成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李刚(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教材选择不当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用制定明确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材管理以及注重课程设置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理论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and Correctional MeasuresLI Gang(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Abstract: In the teaching of Western economics, problems that make a full understanding difficult include out-dated teaching methods, limited types of examination, and inappropriate textbooks. A number of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correct the problems: A well-defined education policy should be adopted, teachers’capabilities improved, teaching materials effectively managed, and curriculum better designed.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effect of teaching; theoretical system西方经济学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社会科学,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作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课。
第1章引论1.1知识结构导图1.2考点难点归纳考点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通常认为是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式是所谓经济体制问题。
迄今为止人类经济体制大体上经历了自给自足、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混合经济四种类型。
以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的对象来划分,西方经济理论大体上可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说明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分支说明理论分支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家庭、企业和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运用个量分析方法,研究单个经济资源配置问题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如何决定,研究这些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资源利用问题以及用什么政策改善资源的利用问题【名师点读】“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属于最基本知识点,是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认清要研究的问题才能更好和更深入地学习本门课程。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介绍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所涉及的资源配置的四种方式,考生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去理解市场经济机制在资源配置中效率较高的原因。
考点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可以通过表1-2来反映。
表1-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与联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区别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国民经济整体理论依据主要是新古典经济学主要是凯恩斯经济学中心理论供求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决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前提假设资源利用不成问题资源配置不成问题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化社会福利最大化联系①总量是由个量构成的,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②个量总是在一定的总量中运行的,只有了解宏观经济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微观经济学【名师点读】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的两个分支,所考查的对象和依据的理论等各不相同,考生应深刻理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以后经济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运用相关经济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西方经济学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经济类专业八门核心课程之一,是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数学方向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为一学期课程,主要内容为微观经济学。
该课程较全面地描述了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从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微观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方法、调控的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经济运行中所需的环境、条件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辨析经济理论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掌握: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效用论,生产论,成本论,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理解: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供给,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了解:一般均衡论、福利经济学。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手段拟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西方经济学》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金融学》等均有较密切的联系。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教学参考书:1、黎诣远主编,《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2、Friedman. 《Micro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New York》,McGraw-HillInc.,1984(弗里德曼.《微观经济政策分析,纽约》,麦格劳-希尔公司,1984年)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引论什么是西方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为什么学习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均衡理论之教学难点与方法分析'西方学均衡理论之教学难点与方法分析一、联盟西方经济学均衡理论的基本含义与均衡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各种理论得以统一的一般性理论和分析框架,所谓均衡,萨缪尔森作了如下解释:“在经济学中,其含义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化的经济力量处在一种均衡静止、不再变化的状态,其价格和数量使购买者和供应商达到愿望一致。
”[1]均衡理论可分为两种假说类型:一种是如何建立均衡状态,即获取经济函数处于极大(小)值时的条件,这种类型的均衡分析又称为“最优化”问题,例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成本最小化、厂商利润最大化等,一般使用数学进行说明,例如微积分的导数、线性函数等。
另一种是寻找经济变量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所经历的途径[2],它研究参数变动对均衡的影响,以及实现均衡的动态调整行为,例如当需求或供给发生变化时,如何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当消费者(企业及政府)行为变化时,国民收入如何变化等,一般使用图形和文字说明。
按照难易程度,这一类型的均衡分析是从单个的、一般的市场入手,通过“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3],也会对特殊市场进行解析,例如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最后是对整个市场体系的一般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在微观和宏观经济学中均有应用,其中消费者行为(效用最大化)、生产者行为(成本最小化)、厂商行为(利润最大化),以及均衡国民收入属于第一种类型;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均衡及变动属于第二种类型(见图1)。
二、西方经济学均衡理论的教学难点与效果(一)“教”的难点1.类型区分。
对于均衡的概念,学生的理解能力大都限于需求等于供给,但在不同的模型中,均衡的定义会有所区别,例如第一种类型的均衡分析,是从数理的观点求出极值条件而不仅仅是需求等于供给的简单理解,学生在区分类型方面缺乏,教师在定义诠释时的难度也就相应增加。
2.学法分歧。
西经济方学重难点分析微观部分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以下术语可能会考名词解释:但考试几率较小,不过这些概念都比较基本,所以掌握也比较容易。
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和需求的收入弹性;(p36,分别记忆其概念)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p48,分别记忆其概念)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表述就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需求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供给的概念与影响因素: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供求定理Ed ,Es(注意:转嫁与Ed,Es的关系)Ed与总收益应用题 Ed>1 P与TR成反比(TR)的关系 Ed=1 P与TR无关Ed<1 P与TR成正比完全无弹性:|E|=0需求供给相当缺乏弹性:|E|<0与均衡价格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相当富有弹性:|E|>1完全有弹性:|E|→∞替代品:Exy>0交叉弹性互补品:Exy<0独立品:Exy=0E M>1 则为奢侈品收入弹性正常商品:E M>00< E M <1则为必需品劣质品:E M<0 (如吉芬商品)均衡 Qd = Qs蛛网理论第三章效用论(重要)本章重要知识点较多。
西经济方学重难点分析一微观部分第一章引论这一章只是了解性的内容,考试时不会涉及。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给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基本概念即可。
以下术语可能会考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供给弹性,恩格尔定律,等等,但考试几率较小,不过这些概念都比较基本,所以掌握也比较容易。
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给弹性的因素。
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第三章效用论(重要)本章重要知识点较多。
(1)如下术语容易出名词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02年西经)消费者均衡(01年国贸)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01年)边际替代率(00年国经,经济思想史),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01年)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三个曲线(价格消费曲线(01年),收入消费曲线(00年西经),恩格尔曲线)[三个曲线容易出名词解释] 回答时要把曲线画出来,直观清晰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物品(04年)吉芬物品(99年,01年)(2)常见的问答题: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较(区别和联系)(00年初试,05年复试)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00年)需求曲线的推导(序数效用论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基数效用论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来推导)(01年西经,04年政经和网经)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05年初试涉及到)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00年西经,由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可知,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上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予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预算约束线的含义(03年,回答时要画曲线)注:回答名词解释时遇到有曲线的最好把曲线画出来!第四章生产论本章也比较重要,复习的时候要与下一章成本论结合起来,相互对照,相互比较。
(1) 重要概念: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TP, MP, AP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注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对照记忆)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02年西经,大家要学会比较对照记忆,把类似的概念对比记忆)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等斜线,扩展线(考试时最好把曲线画出来,清晰明了)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2)以下重要知识点容易出问答题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与利润最大化的关系(04年,02年西经),利润函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条件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二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期间)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原理对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见课本本章结束语)</P< p>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学会用图表分析,那书本上相联系的曲线都画出来,由曲线再联系到相关的原理,图表曲线可以把所学知识系统的串起来。
本章有可能与后几章结合出计算题(生产函数)第五章成本论本章与上一章应当联系起来看,总结比较一下两章的关系。
(1)本章重要的概念有: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性成本(97年,02年)六个曲线(总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要把六个曲线在图上都画出来,找出它们的关系。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又称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2)其他知识点:边际成本曲线先降后升的U型特征(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MC=w/MPL);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的关系(AVC=w/APL)长期平均成本线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注:本章有可能与生产论等结合出计算题(关于几个成本的计算)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重要)注:要注意总结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四种市场的比较,各种市场的特征,条件,需求曲线,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效率的比较等等。
(1)重要概念(名词解释):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结合看,再联系福利经济学)消费者统治(不太常见,在本章最后一节)(2)其他知识点: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四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原因</P< p>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MC)(要注意分析全面,当MR>MC时怎样,当MR<MC时又怎样,最后得出结论)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00年,根据供给曲线的定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厂商的平均变动成本以上的边际成本曲线。
这条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了厂商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对产量的利润最大化的选择。
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作用,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各种情况(AR>AC,AR=AC,AC>AR>AVC,AR=AVC,AR<AVC)及均衡条件(MR=SMC)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的形状(注意把图画出来再分析,书上的黑体字都要记下来,理解。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他表示了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更重要的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要掌握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的曲线图,用图分析什么情况下厂商进入,什么情况下退出,以及最后的利润情况)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三种情况: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
要掌握其形状,并理解为什么是这个形状)(3)本章可能会有关于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等的计算。
(01年)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重要)(1)名词解释自然垄断(01年)价格歧视(包括一级,二级,三级三种情况,在回答关于“价格歧视”的名词解释时,答完定以后,要把它包含的三种情况也提出来。
)納什均衡,占优策略均衡边际收益MR=P(1-1/ed)此公式在计算题中经常用到。
(重要)注:在答名词解释时,要考虑到其内涵和外延,不能只答其定义,要把其包含的情况,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列出来,有时还需举例说明。
(2)其他知识点注:要注意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的比较对照(比较其条件,效率,需求曲线的情况等,[只要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其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 )垄断厂商只有在MR=SMC的均衡点上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掌握其原因以及在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利润,也可以利润为零,也可以蒙受最小亏损)垄断厂商为什么没有供给曲线?(主要原因是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原则的,而且 P总是大于MR的,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价格和产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P< p>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厂商的需求曲线(注意有两条:d和D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短长期均衡条件以及利润情况(短期均衡条件::MR=SMC长期均衡条件:MR=LMC=SMC,AR=LAC=SAC;短期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长期利润为零)寡头市场的特征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的分析西方经济学重难点分析二第八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重要)(1)重要概念引致需求边际产品(MP),边际产品价值(04年)[注意与边际收益产品的比较记忆]边际收益产品(00年)VMP=MP*P(注意:这个P是产品的价格,不是要素的)MRP=MR*MPMR=Q*dP/dq + P(常用)卖方垄断(厂商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要素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注:书上虽是划星号,但仍需理解记忆];买方垄断(厂商在要素市场上是垄断者,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边际要素成本(MFC)MFC=W(L)+L*dw(L)/dl (重要)(回答时把公式写出来,并且在分析它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要素价格W(L),这是由于要素增加而引起的成本增加;二是乘积项,反映了由于增加使用要素而引起的要素价格的变动)(2)其他知识点: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利润最大化这个一般原则在要素使用问题上的具体化。
它可以简单的表述为: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收益”相等。
然后再分别阐述一下其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的概念及相关介绍,得出结论VMP=MP*P=W)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需求曲线是怎么得到的(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为一条线)?(02年)(要画出图进行分析,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L的需求函数反映的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L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W之间的关系。
在根据公式 P*MP(L)=W得到结论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厂商对要素的最佳使用量即需求量将下降。
从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单一要素的需求曲线将与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完全重合。
但同一条线在这两个场合的含义却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边际产品价值曲线,L表示要素使用量,自变量为L;而作为要素需求曲线,L是表示最优要素使用量或要素需求量,自变量是W)</P< p>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分析过程类似上边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结论为MRP=W=MR*MP)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分析同上,结论:VMP=MFC)买方垄断市场要素需求曲线不存在(了解其原因,类似于产品市场上垄断买方的产品供给理论)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1)重要概念价格扩展线 [ 先答其定义,然后画图表示,最后解释其反映了自有资源数量(以及要素收入)如何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反映了要素供给量如何随着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即要素供给曲线关系)租金准租金(画图表示,适用于短期分析)经济租金(画图表示,适用于长期分析,注意与准租金的对照分析,租金实际上是经济租金的一种特例,即当要素供给曲线垂直时的经济租金,而经济租金则是更为一般的概念)基尼系数(先把洛伦兹曲线画出来,解释其意义,然后G=A/(A+B),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现在已经超过0.45 )(2)其他知识点: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会向后弯曲?(01年,注意先画曲线,运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分析。
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使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小英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
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
消费者的总效用有收入和闲暇所提供。
详见教材原文)土地的供给曲线(图形表示)资本的供给曲线(了解)第十章一般均衡论(本章较难,一般考试不怎么涉及,了解)不过有两个概念需要掌握:局部均衡一般均衡(注意两者的对比分析,回答时要把两者区别联系答出来。
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取决于所有其它商品(如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的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