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2 技术和设计2 第三章第一节 系统及其特性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3.1系统及其特性(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全书的地位及作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二个课时,它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既是对上一节内容系统的概念的深入,也是后面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之前,已经对系统及系统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系统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且也为以后系统的优化、系统的设计等教学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
(2)通过分析身边的具体例子,进一步理解系统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理论知识来分析相应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探索系统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整体性,相关性。
难点: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问题。
五、教学方法讲授、任务驱动、讨论。
六、教学过程温顾: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2)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导入: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从明亮的环境中突然进入暗处时,最初看不见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后,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能逐渐看见在暗处的物体,这种现象称为什么?反过来呢?这说明我们的视觉系统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这是系统的基本特性之一,它还有哪些性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系统的特性预习:请同学们自行阅读教材P67—P74的内容,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讲授:(三)系统的基本特性过渡:“盲人摸象”这个成语,现在通常用来形容什么现象?(1)整体性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功能之和。
3.1系统的结构教材:通用技术(必修2)文档内容:系统的结构章节: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第一节系统的结构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能对简单系统的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系统的含义,系统的构成三、教学难点:系统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辩论。
回忆所学过系统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教师总结→案例分析→复习巩固五、设计思想1.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集中了“系统、子系统、优化、系统分析、系统思维”等许多核心概念和“结构决定功能、系统优化”等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本单元分三节来组织教材内容,它们分别是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分析、系统的设计。
本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同学们学完本节后,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建立系统意识,学会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处理问题。
第一节系统的结构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
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
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用系统的结构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一是系统的结构可以从空间上架构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基本特性,涵盖本节的内容;二是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
2.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是系统。
因此,本节是系统教学的入门知识,学习系统的概念、含义及其特性,了解学习系统知识的价值。
而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是运用理论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
因此,如何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决有关问题是本节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并加以说明。
有条件时可让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系统的基本特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会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解释身边的系统问题,并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特性和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能对简单系统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系统,感受系统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技术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及良好的合作交流态度;树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系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难点: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和解释身边的系统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分组讨论。
四、设计思想1、教材分析这一节课讲系统的基本特性,是下一节“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在理解前面系统的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可以深入理解系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适应性,其中整体性是重点。
掌握系统的整体性后,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就容易理解了。
2、学情分析学生虽然知道了系统的概念,但对系统还是缺乏深入的理解,更不知道如何分析系统问题,为此就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系统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理解万事万物的相关和变化,学会用整体、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这节课偏重理论知识,涉及较多抽象概念,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在选取案例时应考虑学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难度要适中。
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系统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出系统的基本特性。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系统的特性,教师还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事例来强化概念的清晰度。
六、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由中国女排获得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金牌引入系统、引入系统的基本特性。
系统及其特性
【教材分析】
“系统及其特性”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中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的第一节内容,此节内容共计1课时,本节内容是“系统的基本特性”的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
系统的基本特性是系统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系统涵义的进一步说明,是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
掌握了系统的基本特性,有利于全面的系统分析,对系统的设计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理解了系统的涵义和系统的分类,在生活中也遇到过反映系统的基本特性的现象,但缺乏用系统的思路去解答这些现象。
因此,本节重在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系统的基本特性,能够用系统的思想去解答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通过综合实践体验系统的基本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对生活中反映的系统的基本特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整体的、互相联系的系统的观点看待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教学难点:应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问题;整体性和相关性的区别。
【教学策略】
1、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系统所反映的基本特性。
2、通过组装自行车让学生体验系统的基本特性。
本节课的整体思路是:通过观看“丁谓修复皇宫”的案例,巩固学生对系统的概念的掌握。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必须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
每个基本特性通过相应的问题引出,接着让学生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去解答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方案的构思方法》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姓名学段学科高中通用技术
教学题目系统及其特性
所选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版技术与设计2第3单元第1节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目标描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能够分析判断某一事物是否是系统。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过程与方法:
选取学生身边典型和容易理解的案例, 通过讨论,案例分析,使学生把握系统的特性和概念,掌握系统的基本特性,建构系统的基本思想,能对简单系统进行应用案例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大量的设计案例,对学生进行信息刺激,激发他们对系统及其特性的理解
通过积极参与课堂中的讨论活动,感受系统思想对设计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系统思想进行设计的思维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系统思考习惯。
2. 学习内容与重难点分析
第三单元以系统为研究对象,既是前两个单元内容的延伸和一定程度上的综合,又是最后一单元控制单元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为第三单元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类型和系统的基本特性三个部分。
系统及其特性是基础知识,是后面两节内容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知识铺垫,如果没有透彻理解系统本质含义与特性,将无法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这一节涉及到的概念和系统特性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应从系统的应用角度来理解系统的含义。
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简单案例来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并引导学生如何用系统的方法去进行设计分析。
项目内容应对措施
教学重点 1.系统的概念
2.系统的几种特性以简单的小活动引出系统概念,并以自行车为主案例,辅以其他案例说明系统的特性
教学难点 1.系统概念具体涵义的理解;
2.应用系统特性分析身边系统问题活动为引,案例讲解,辅以讨论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接触过系统,知道系统这个名词(如人体系统),但实际上并不知道什么系统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对系统的知识没有整体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大困难的。
在教学中应把概念含义的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景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再加上老师对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的剖析,容易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理解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性。
三、学习环境选择
1.学习环境选择( B )
A.简易多媒体教室
B.交互式电子白板
C.网络教室
D.移动学习环境
四、流程规划与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知识点
与教学
内容
呈现方
式(如图
片/视频
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与效果
活动导入设计与
系统的
关系
文字、图
片(逐页
PPT展
示)
阐明必修二的几种思想,说明
系统思想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思
想,有助于更好的进行设计分
析、构思。
【思考活动】
几种材料:棉花、矿泉水瓶、
A4打印纸、钉子、线等,任意
组合能够形成哪些作品?
【引入主主题】
上述过程即是一个简单的设计
过程;很多产品、事物都是由
若干部分组成,这些事物的部
分与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并且
服务于一个整体的目标。
应以
系统的思想进行分析去设计一
个完善的作品。
观看PPT,
进行思考活动;
认真听讲
让学生明
白系统对
于设计具
有很好的
指导作用。
是重要技
术思想之
一。
加强学生
重视,并引
出分析系
统概念的
案例——
风车
讲解新课一系统的
概念
文字、
图片
【案例分析】
风车案例分析,提问问题,并
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解析】
风车即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共
有三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
有自己相应的功能,并相互联
系在一起形成了风车的功能。
系统的概念:略。
指明元素和部分的含义。
案例思考
回答问题
听讲并思考系
统概念的内涵
以较为简
单的风车
为例来引
出系统的
概念,方便
易懂。
讲解新课二系统的
基本条
件
图片
文字
【案例分析】
分析思考活动中的参考案例,
说明系统的形成应具有一定的
条件。
【知识讲解】
三个条件的讲解。
观看案例图片,
听讲并思考
通过多个
简单的案
例讲解系
统的基本
条件
新课
讲解三子系统
文字
图片
【思考】
风车有三部分组成,其每个部
分是否可视为一个系统?为什
么?
【案例分析】
风车发电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能
否视为子系统?为什么?
【教师讲解】
系统有大有小,有复杂有简单。
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和比较复杂
的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可以
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案例分析】
多媒体录播教室系统的子系统
分析
观看PPT思考;
回答问题。
听讲,思考
回答问题
通过风车
案例检验
学生是否
掌握基本
条件知识,
并引入子
系统概念。
随后运用
小案例巩
固子系统
的理解
讲解新课四系统的
类型
图片
文字
【讲解】
系统普遍存在,根据需要可以
有不同的分类。
听讲
让学生了
解系统可
以进行分
类
讲解新课五系统的
特性
图片
文字
【总体介绍】
首先简单概括性的说明系统的
特性在设计中起到什么样的作
用,为什么分析它的特性。
应用系统的观点进行思考。
【特性讲解】
目标性、整体性、相关性、动
态性、环境适应性
采用案例的方式,以自行车为
听讲,思
考
并大致理
解系统特
性
先让学生明白系
统的特性分析是
为了运用系统的
思想去进行设计
思考。
为了贴合设计的
思路,将目标性
提到前面讲解。
用自行车为主线
主线,逐一讲解每一个特性。
重点讲解:整体性、相关性,及其区别联系。
穿插一些其他案例讲解系统的特性。
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系统特性
课堂
总结
文字提示总结回答总结回顾知识
五、备注
1.因时间问题注意重难点的把握及时间分配。
2.在系统概念讲解时可进行讨论分析,深化讲解,为后面整体性、相关性做铺垫;在特性讲解时以教师讲解为主,调控时间以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