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必修二思维导图
- 格式:docx
- 大小:510.15 KB
- 文档页数:4
通用技术必修一知识点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一、技术的价值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技术与人: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技术与社会: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技术与自然:1、人类依靠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2、应把握尺度,合理发展,注意对自然的保护,技术对自然产生负影响,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发利用自然。
P8二、技术的性质 P11 技术的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的两面性;技术的专利性1.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创新推动技术的发展。
2.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改进)、技术发明(创造)。
技术的综合性:电学、光学、声学、机械学、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科学是发现规律并对其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对大自然的改造。
P14侧重:科学发现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怎么办;过程:科学用实验证明理论规律;技术用试验验证可行、合理性联系: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发展促进科学的应用。
技术的两面性:技术既有实用性又有功利性。
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 P15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专利不能自动取得。
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发明技术可以提出申请。
并有年限:1 0年(改进)、20年(发明)申请专利6步: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授权阶段 P18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要理性看待。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1)设计是推动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技术的创新、技术产品的更替、工艺的改进都需要设计。
(2)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3)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制约着设计的发展。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如:高茎和矮茎;圆粒和皱粒人工传粉过程 人工去雄→套袋隔离→人工授粉→再套袋隔离相关符号意义P :亲本; F 1:子一代; F 2:子二代;♀ :母本;♂:父本;×: 杂交; 性状 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双眼皮) 、生理特征( B 型血)和行为方式(左撇子)①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基因)是成对存在的③ 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基因)中的一个结 论 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证明了萨顿假说的正确性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隐性性状(如豌豆的矮茎)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显性基因 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隐形基因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 或 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 dd纯合子 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 、 dd 、YYRR 、 yyrr杂合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 、YyRr 、Yyrr 、yyRr 显性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分为相关概念实验过程及现象P 高茎×矮茎→F 1(全为高茎);F 1自交→F 2(高茎:矮茎 =3:1)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豌豆的特点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解释(提出假说)遗传因子 的发现分离定律的发现 过程及其内容自由组合定律的 发现过程及其内容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摩尔根关于果蝇 的实验证据验证(演绎推理)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设计测交实验: F 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推测后代高茎:矮茎 =1:1 实验验证:在得到的 64株后代中, 30株是高茎, 34株是矮茎,比例接 近 1:1,验证了以上解释的正确性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离定律内容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实验过程及现象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 1(全为黄色圆粒);F 1自交→F 2实验过程及现象(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9:3:3:1)①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成分别是 YYRR 和yyrr,F 1 的基因型是 YyRr解释(提出假说)验证(演绎推理)自由组合定律内容②F 1形成配子时,每对基因彼此分离,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
通用技术必修二思维导图
《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
1、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2、影响稳定性:重心位置的高低、支撑面的大小、结构的形状
3、影响强度:结构的形状、材料、连接方式。
1、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就是时序。
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在这种先后关系中,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可以颠倒的。
如:先切种→再布种→后掩种(种土豆)
2、环节:完成某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称为环节。
任何流程都反映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
3、工序: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
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并行投入较大。
4、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
流程的优化:在流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对流程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期取得最佳效果的过程。
流程优化的意义或者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2)流程优化的条件:
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
比如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
⑵外部条件: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或完善。
比如,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
⑶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1、组成条件:
①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
②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
③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2、基本特性:
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1)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2)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3)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
对于复杂的系统,目标有多个,往往用一个指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目标。
(4)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5)环境适应性:系统只有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3、系统优化的目的:
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最小的成本——最大的利润;最短的工期——更多的工程量;最少的能耗——更多的产品;单位面积土地——更高的农业产量。
(案例:农业间作套种,家具利润问题等)
4、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
指对系统的目标函数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认为调节的因素。
优化目标;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不能人为调节);影响因素(可以人为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