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美洲第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852.00 KB
- 文档页数:19
美洲》教案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中的第三节。
从内容上看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内容繁多,知识点也多。
注重对学生的读图、读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了解美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知道分析美洲自然地理特征需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入手,人文环境需从大洲的居民特点、国家分布、大洲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等方面进行。
因此学习时,应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列表比较等方式,化繁为简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应用,最后用对比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南、北美洲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及学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提高。
学生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对新鲜事物和地理知识充满好奇心,虽然能热情参与课堂活动,踊跃发言,能根据图片资料简单描述地理事物的特点,但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易过度“激动” ,不太懂得倾听与思考,加之对某些景观不熟悉,对某些现象不理解,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欠缺,所以听课、思考、潜心学习效果较差。
对于这节可的内容,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亚洲与欧洲,还有非洲,可以说有了一定学习大洲的能力,但是教师还是要认真挖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大陆的地理位置。
(包括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及其交通地位。
2.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以及这里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3.通过读图,分别了解两个大洲自然环境在地形方面的特征。
4. 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学会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地形的异同之处。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第三节最新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洲》教案⼀.教学⽬标1.运⽤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
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的居民的组成和语⾔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的差异。
2.利⽤南北美洲地形图和⽓候图,分别了解两⼤洲在地形和⽓候⽅⾯的特征,使学⽣逐步掌握对⽐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平是不平衡的。
4.进⼀步理解国际⽇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期,培养学⽣的地理换算能⼒。
5.组织学⽣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步培养学⽣的⾃学能⼒。
过程与⽅法本节内容的教学,要充分利⽤学⽣已有的知识、能⼒,多媒体课件引导学⽣充分利⽤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收集的资料,丰富学⽣的学习资源。
采取对⽐、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法并形成能⼒的⽬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提⾼学⽣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培养辩证思维的观点。
2.是学⽣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然环境特征。
难点北美洲地形对⽓候的影响和计算⽇界线两侧的⽇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展⽰课件,图⽚、资料分组讨论、课堂讨论。
四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教学设计流程第⼀课时时1.导⼊新课。
今天我想要带领同学们去西半球领略⼀下哪⾥的地理风情,请⼤家想⼀想:⼏乎全部在西半球上的⼤洲有那⼏个?(板书:第三节美洲)问:美洲的全称叫什么?为什么把他成为“新⼤陆”?(板书:⼀、“新⼤陆”)发现新⼤陆。
引导学⽣发表⾃⼰的观点。
2展⽰美洲地图,组织学⽣观察,问:美洲⼤陆的轮廓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中美地下多⽕⼭、地震?为什么中美地下⼀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中美洲有那七个国家?经济作物为主?中美洲有那七个国家?3.中美底峡最狭窄的部位⼈们开凿的⼀条运河叫什么?两侧的国家、沟通的海洋?4.利⽤美洲地图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
第三节美洲教学内容本课内容在教材第24-32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新大陆”、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移民与经济,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完成对大洲地理特征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说明美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分析巴拿马运河的交通地位,掌握拉丁美洲的概念及这里的居民组成和语言与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的差异。
2.利用南北美洲地形图和气候图,分别了解两大洲在地形和气候方面的特征,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会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并能理解分析北美洲地形对其气候的影响。
3.通过实例说明美洲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4.进一步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学会计算两侧的日期,培养学生的地理换算能力。
5.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美洲的居民组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地图、多媒体课件及课前搜集的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采取对比、探究、讨论、交流资料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完成教学,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并形成能力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认识,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和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突破“新大陆”部分可结合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二课“探索者的梦想”P8—P9,及地理课本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所经历的艰难漫长过程,并从中体会被称为“新大陆”的原因。
同时充分利用美洲地图组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掌握南北美洲的划分、拉丁美洲的概念及白令海峡、中美地峡、巴拿马运河和西印度群岛等的重要性的认识。
“学会计算日界线两侧的日期”这一难点可借助有趣的小故事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再利用简单的示意图加以说明来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