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
- 格式:pptx
- 大小:8.33 MB
- 文档页数:26
技能认证采气专业考试(习题卷1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重力式分离器主要有立式重力式分离器和( )。
A)卧式重力式分离器B)旋风式分离器C)干式除尘器D)过滤分离器答案:A解析:2.[单选题]电动潜油泵的中间部分是( )。
A)接线盒B)配电箱C)电动机D)动力电缆答案:D解析:3.[单选题]抽稀后的井网必须保证主力油层平面上的注采关系是( )。
A)注大于采B)注采协调C)有注无采D)有采无注答案:B解析:4.[单选题]由于螺杆泵定子橡胶的磨损量与转速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在高含砂油井,螺杆泵不宜( )运转。
A)高速B)中速C)低速D)变速答案:A解析:5.[单选题]192.当冲程为2.5~3.0m时,抽油机驴头对中井口的偏差要求不超过( )。
A)16mmB)18mmC)20mmD)22mm答案:D解析:6.[单选题]计量间水阀组主要由中压、( )闸板阀和管路组成。
答案:B解析:7.[单选题]计量间内压力表要有(),并在量程范围内使用。
A)合理量程范围线B)压力范围线C)最大量程线D)最小量程线答案:A解析:8.[单选题]基底胶结的孔隙度( )。
A)没有B)中等C)很高D)很低答案:D解析:9.[单选题]斜层理的( )代表流水方向。
A)倾斜方向B)直线方向C)交错方向D)曲线形状方向答案:A解析:10.[单选题]143.三元驱采油属于( )次采油。
A)一B)三C)三D)四答案:C解析:11.[单选题]零件各部分的真实大小及相对位置,靠( )来确定。
A)标注尺寸B)尺寸界线C)技术要求D)标题栏答案:A解析:12.[单选题]在( )驱动方式下,孔隙内原曲的饱和度一般不发生变化,A)弹性B)气压C)重力13.[单选题]149.聚合物驱油生产全过程大致分为:未见效阶段、含水下降阶段、( )稳定阶段、含水回升阶段、后续水驱阶段。
A)高含水B)中含水C)低含水D)高产量答案:C解析:14.[单选题]充填在( )孔隙中的矿物质将松散的颗粒粘结在一起的作用称为胶结作用。
一种管理抽油机井的动态控制图
王玉
【期刊名称】《石油机械》
【年(卷),期】1990(000)008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51)
【作者】王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在工况管理中的应用 [J], 邓卫东
2.抽油机井能耗动态控制图在油井用电管理中的应用 [J], 朱益飞
3.一种抽油机井井下功图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 [J], 张志坚;赵倩倩;颜井波
4.绘制抽油机井工况管理图的新方法 [J], 王一平;李明忠;薛广鹏
5.抽油机井工况管理图绘制软件的设计与应用 [J], 韩林;王海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抽油机系统合理动态控制图研究X袁 月(黑龙江省科学院大庆分院榆树林油田,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 要:从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出发,推导出动态控制图数学模型、边界条件,结合各区块原油物性及地质条件,细化了各区域边界,分别绘制出各类区块的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
对泵效实行分区管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控制图中不合理井。
关键词:抽油机;泵效;各类区块;控制图 中图分类号:T E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10—0003—02 以往在计算和管理抽油机井泵效时,全油田统一用一个动态控制图模板,其边界条件已不能有效反映抽油机井的实际工作状态。
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动态控制图,结合油田各个区块原油物性及地质条件,2011年重新分区块对抽油机井建立动态控制图边界,对泵效进行分区管理。
根据计算发现二类区块、三类区块、稠油区块和注气区块四个区块数值差别较大,从而绘制出四种动态控制图,以便对问题井重点分析研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泵效。
1 泵效的计算影响泵效的因素有冲程损失、泵充满程度、漏失量以及余隙体积等。
即G 泵效=G 冲程损失G 充满程度G 漏失量G余隙体积(1)G 冲程损失=1-DQ L 2Es 〔1D +1d〕×10-1(2)将油田原油溶解系数R =2.0m 3/(m 3MPa )和气液比C =Q K (1-f w )代入上式有:G 充满程度=P 沉(1-0.1R)P 沉+0.1Q K(1-f w )(3)G 泵漏失=(1-G 间隙漏)(1-G凡尔漏)油田所采用的抽油泵大多为U 32的二级泵,下泵深度取1700m 计算,得出G 间隙漏=0.012,G 凡尔漏=0.05。
1.4 余隙体积对泵效的影响G 余隙体积=1-(1-f w )(K-K g )B g h/s (4)将(2)、(3)、(4)式代入(1)式,得油田泵效理论表达式:G 泵效=[1-DQ L 2E s〔1D+1d〕×10-1] [P 沉(1-0.1R)P 沉+0.1Q K(1-f w )] [1-(1-f w )(K -K g )B g h/s]G 间隙漏G凡尔漏(5)油井泵吸入口压力即沉没压力表达式:P 沉=P 套+h 沉×[1×f w +(1-f w )×0.8581]×0.0098(6)[参考文献][1] 张振华等.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保护方法[J].钻井液与完井液,1999,(5).[2] 顾军等.裂缝性储层保护技术与钻井完井液[J ].油田化学,2007,(1).[3] 李克向.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技术[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4] 蒋海军,鄢捷年.裂缝性储集层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0.[5] 崔迎春,等.裂缝性油气储层保护技术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3,(12).[6] 虞海法,等.水平井无固相甲酸盐保护储层钻井完井液技术[J ].钻井液与完井液,2008,(5).Technology of Dr illing Fluids f or For mation Protectionof fr actured reservoirT ANG Qing-ming 1,LIAN G Da-chuan 1,YAN G Li 2,WEI Feng -juan1(1.Southwest Petr oleum U niversity,Xindu in Sichuan;2.T 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Southwest Petroleum Branch,Deyang in Sichuan)Abstr act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application suggest that the invasion of liquid and solid of dr illing fluids into fractures are the main factors for damage to fractur ed reservoir .T 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damage for fractured reservoir and various drilling fluids used for formation protection ar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in this ar ticle .K y F ;F ;D f 3 2012年第10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X收稿日期作者简介袁月(—),女,汉族,黑龙江绥化人,本科,主要从事采油工程机采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