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井动态控制图的应用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809.50 KB
- 文档页数:44
应用“油井动态分析‘查、摆’图”实现油井精细化管理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田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油井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全面落实厂党委“六项工程”和厂“十七项降本增效举措”,面对生产成本压缩的困难,为减少检泵井次,节约检泵费用,我们从油井生产实际出发,在油井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开展以油井動态分析“查、摆”图为载体工作,坚持将油井查摆图应用做到全员化、常态化,使所有员工及时了解所管油井生产状态,并有针对性的实施维护措施,实现深入挖掘油井稳产潜力,争创单位最佳效益目的。
标签:动态分析;油井精细化管理1 应用“油井动态分析’查、摆’图”实现油井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我们立足于简单易懂,化繁为简的思路,“查、摆”图的思路就是由采油队将生产井在指定时间内进行一次动态分析,将有变化的正常生产井转变为不正常生产井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小队分析制定措施,采油站执行措施,不见效上报作业区做工作,直到使不正常井变正常的一个油井动态分析的“二三一一”闭环式管理法。
2 应用“油井动态分析‘查、摆’图”实现油井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油井动态分析“查、摆”图管理法建立、建全了油井动态分析所需的各项资料,明确了分析时间,对油井的维护性措施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实施措施的部门及先后顺序,做到了油井分析及时到位,采取的措施有针对性,措施有效率高,能够实现深入挖掘油井稳产潜力,争创单井最佳效益的目地。
2.1 确定油井动态分析“查、摆”图的二大区域利用油井动态分析“查、摆”图,确定油井动态分析“查、摆”图两大区域。
第一大区域:生产井区,分为正常生产井区和不正常生产井区。
采油队指定技术员通过两天报表对比,把所有生产井分成正常和不正常分别先放入正常生产井和不正常生产井区,这样第一步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第二大区域:措施区,分为采油队措施区和作业区措施区,根据不正常生产井的不同特点,首先由采油队分析制定措施,采油站执行已定措施,小队措施主要有:碰泵、调参、控套、热(自)洗、憋压、挤油、收(替)油、间开等。
简答题:1、什么叫油气藏?油气藏的类型有哪几种?答:当圈闭之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
油气藏分为四种类型,即:构造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2、沉积相分为哪几类?具体内容是什么?答:沉积相可划分为海相和陆相两大类。
海相包括:滨海相、浅相、半深海相、深海相。
陆相包括:洪积相、河流相、湖泊相、沼泽相。
3、什么叫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其重要性质指的是什么?答:能够储集石油与天然气的岩层叫做储集层。
储集层能够储集石油与天然气是因为它具备了两个重要性质:孔隙性,渗透性。
孔隙性的好坏,决定了油气的储量,渗透性的好坏决定了油气的产量。
4、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分哪几类?答:⑴层间非均质性;⑵平面非均质性;⑶层内非均质性;⑷孔隙非均质性。
5、能够形成油层所具备的两个条件指的是什么?答:储藏石油的岩石就是油层。
能够形成油层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孔隙、裂缝或孔洞等石油储存的场所;二是孔隙之间、裂缝之间或孔洞之间相互连通,构成石油流动的通道。
6、判断油层是否连通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⑴井间干扰:相邻井若存在相互干扰现象,说明油层是连通的。
⑵油气的性质:当两个油层的油、气相对密度,粘度及组分等性质完全不相同时,油层是不连通的。
反之,则有可能连通但不能肯定,因为不同油层的油源可能是相同的。
⑶注水分析:在两相邻的油层中,一油层注水后,附近的另一油层中的井见到效益,则两油层可能是连通的;若产能无变化,可能是不连通的。
7、什么叫相渗透率?什么叫相对渗透率?答: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渗流时,某一相流体渗透率叫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又叫相渗透率。
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油层)中渗流时,其中某一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与该介质(油层)的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叫相对渗透率。
8、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有哪些用途?答: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有三个方面作用:(1)确定油、水在油层中的分布和润湿性。
其中包括确定含油饱和度下限、存油区、产水区、油层的润湿性。
抽油井示功图应用实例与调整效果分析抽油井示功图是用来分析油井的产能和工况的工具。
下面将通过一个抽油井示功图的应用实例来分析其调整效果。
某油田的抽油井在一段时间内产量逐渐下降,经过初步分析,发现井底流压逐渐增大,不过自喷点的流压却一直没有变化。
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决定进行抽油井示功图的分析。
工程师收集了相关数据,包括井口压力、液面高度、冲程、曲轴转速等,并画成了抽油井示功图。
通过分析示功图,工程师发现泵冲程和曲轴转速都没有明显的周期变化,且泵冲程基本上保持在最大冲程,曲轴转速也基本上保持在额定转速,因此可以排除这两个因素导致的产量下降问题。
然后,工程师看到示功图中的油轮廓线不规则、振荡较大,这表明井内可能发生了液压冲击现象。
进一步分析示功图,工程师发现油轮廓线上升的速度较快,但下降的速度却较慢,说明油井的下泵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观察示功图中的油泵曲线和注(吸)气泵曲线,工程师发现注(吸)气泵曲线在注入空气的过程中上升的速度很快,而在放气的过程中下降的速度却很慢,说明井内存在泄漏。
为了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泄漏问题,工程师继续观察了注(吸)气泵的工况。
经过观察发现,注(吸)气泵工作时,冲程中的一部分液体会被压缩气体冲出,这部分液体通过压缩气体泄漏到油井内部,导致井内产生液压冲击现象。
为了解决泄漏问题,工程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 更换注(吸)气泵,选择更合适的型号和技术参数,以降低泵的泄漏率;2. 检查气液分离器和消声器的工作情况,保证其正常运行;3. 优化油井的工况参数,如减小注入空气的量,降低油井内的液压冲击。
随后,工程师对调整后的抽油井进行了示功图分析,并与调整前的示功图进行对比。
通过比较两次示功图,可以看到调整后的示功图中油轮廓线的振荡幅度明显减小,而且上升和下降速度变得更均匀,这表明泄漏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抽油井的产量也有所恢复,井底流压也开始慢慢下降,这说明通过示功图分析和相应的调整措施,成功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了产能下降的问题。
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的应用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是指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对油井的实时监测,获取的有关油井生产、注水、裂缝、压力等方面的数据信息。
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井底动态监测、油层动态分析和田间管理三个方面来阐述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井底动态监测是指通过井下传感器监测井底的动态情况,包括油井生产情况、油层压力变化、井底温度变化等。
这些监测资料对于优化生产方案、选取合适的注水量和排水量等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井底动态监测资料,可以实时了解油井的生产情况,及时发现生产异常,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通过监测油井的油层压力变化,可以判断油层的产能状态,以便合理安排注水量和排水量,进一步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
通过监测井底温度变化,可以了解井底油层的温度分布情况,为优化注采井布局和调整井筒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油层动态分析是指通过对油井动态监测资料的分析,进一步了解油层的开发状况和水驱效果。
通过分析油井生产曲线、油井排液曲线和含水曲线等,可以对油井的产能状态、注排水情况和油层含水分布进行综合评判。
在油层动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产能指数法、动态物质平衡法和动态压裂评价等。
通过油层动态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油田的开发问题和潜在风险,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油田的稳定开发。
田间管理是指通过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对整个油田进行综合管理和决策支持。
通过监测井群生产情况、井底、油层和井筒状态等,可以及时发现油田的问题和隐患,提前预警,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分析油井动态监测资料,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其制定合理的生产方案和管理策略,提高油田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的应用十分重要。
通过井底动态监测、油层动态分析和田间管理,可以实现对油田的全程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为油田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可以帮助油田开发人员实时了解井口的生产情况。
通过监测井口
的动态数据,可以得知井口产量、压力、温度等信息,从而及时了解井口的生产状况。
这
对于管理油田开发的生产进度,调整井口的生产参数,以及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都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
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还可以用于预测和预警。
通过对井口动态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
以及时发现井口的异常现象,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问题。
这对于防止井口的事故和故障,保证油田开发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油水井动态监测资料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井口动态数据的监
测和分析,可以实时了解井口的生产情况,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和预警,优化调控油田开发,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动态区间管理在抽油机井的应用摘要:介绍了动态区间管理方法,即把原来固定的加药、热洗周期改变为随机调整;把单一的由职能部门管理改变为全矿采油员工管理,把静态管理模式改变为动态管理模式。
收集第一手资料,及时分析、调整,进一步确定加药、热洗周期及变化规律。
同时,开发了一套区间管理网络流程,覆盖全矿各采油工区,大大减少了卡泵井、问题井的出现,实现了井筒管理由职能部门管理转变为动态区间管理和网络化管理。
关键词:加药热洗动态区间管理井筒管理网络化动态区间管理是根据矿加药、热洗周期来确定每一个动态区间,并把每一个区间分为绿区、黄区、红区,收集各采油工区每天动态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每一口井在每一个区间的动态变化情况和规律,使加药、热洗周期更趋于合理性。
将以前定期分析加药、热洗周期改变为随机分析,调整加药、热洗周期;对重点井及时处理,减少了因加药、热洗不及时可造成的卡泵井、问题井,提高了机采井井筒的管理水平。
一、区间管理划分(1)0-70%为绿区。
该井处在绿区时为安全区,各井组由井长确定停机检修。
(2)70%-90%为黄区。
该井处在黄区时为警示区,抽油机需停机时应和采油工区技术人员或其他领导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停机操作。
(3)大于90%为红区。
该井处在红区时各采油工区尽量减少停机,如果必须停机作业时各工区技术员必须与矿井筒管理组取得联系,确定该井是否应该加药或热洗。
(4)根据不同药量、热洗周期确定区间(见表1)。
二、区间管理特点(1)把单井加药、热洗周期分为绿区、黄区和红区,同时设定了每一个区间的管理要求。
(2)编制出一套区间管理的软件流程,施行区间管理网络化。
(3)提升机采井管理水平,对加药、热洗周期准确性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也是实行区间管理的基础,解决了停机随意性,减少了卡泵井和问题井。
(4)区间管理带动了日常资料录取的准确性,提高了采油工的工作责任感,使每名采油工对资料录取­——加药、热洗周期——如何停机——区间管理工作流程进一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