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阅读展示课
- 格式:pptx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12
《西游记》名著导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一、导言《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
作者吴承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西游记》的深入解读,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作者简介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著名小说家。
他博学多才,精通诗词歌赋,尤其擅长小说创作。
《西游记》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的心血之作。
三、作品背景《西游记》创作于明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吴承恩以佛教传说为背景,通过讲述唐僧师徒取经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故事梗概《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为求取真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唐僧,法名玄奘,是唐朝的一位高僧。
孙悟空,石猴化身,拥有神通广大的能力。
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犯错被贬下凡。
沙僧,原是卷帘大将,同样因犯错被贬下凡。
他们四人性格各异,共同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取经的使命。
五、人物形象分析1.唐僧:唐僧是取经团队的核心人物,他信仰坚定,慈悲为怀,勇往直前。
在取经过程中,他屡遭磨难,但始终不忘初心,带领徒弟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真经。
2.孙悟空:孙悟空是唐僧的大徒弟,他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忠诚护主。
在取经过程中,他多次拯救唐僧于危难之中,为取经团队立下赫赫战功。
3.猪八戒:猪八戒是唐僧的二徒弟,他性格憨厚,力气过人,但贪吃懒惰,时常给取经团队带来麻烦。
然而,在关键时刻,他也能挺身而出,为取经事业贡献力量。
4.沙僧:沙僧是唐僧的三徒弟,他性格沉稳,忠诚老实。
在取经过程中,他默默无闻地承担起行李重任,为取经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六、作品艺术特色1.寓言性质:《西游记》通过一系列富有寓言意义的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传达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2.神话色彩:作品中的神仙、妖怪、鬼魅等形象,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展现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品味〈西游记〉》阅读交流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生动的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作品的语言魅力,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
课前学习:阅读青少版《西游记》,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你们非常熟悉的歌曲,想不想听一听?(想)好![听歌]喜欢这首歌吗?这就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曲。
《西游记》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本书,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以说男女老少无人不晓。
前段时间老师和你们一起认真阅读了这本青少版的《西游记》,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好好地回味一下吧。
首先让我们进入品味的第一环节:请你谈一谈。
二、整体感知,品位一:请你谈一谈师:看过《西游记》这本书后,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请大家谈一谈。
学生分别回答:师:嗯,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
看来,大家对《西游记》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品味的第二环节:请你讲一讲。
三、品味二:请你讲一讲:(出示投影)师:《西游记》讲述了一个个惊险刺激、生动有趣的故事,大家已经熟读了这本书,对其中的故事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播放两个视频片段,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描写的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播放视频1:大闹天宫师:这是哪个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大闹天宫)那谁(你)能讲一讲吗?(请同学讲故事)师:讲的怎么样?谁能帮他评价一下?(同学自评)好!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第二个视频。
播放视频2:真假美猴王(请同学讲故事,评价、补充步骤同上)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问题答得好,故事讲得棒,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以上只是《西游记》中的两个故事片段,书中还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哪个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呢?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
(给学生准备的时间,教师巡回指导)师:好,哪个小组先来说??(各小组分别汇报)师:好,同学们说的太棒了!!读《西游记》,大家不仅欣赏了故事,沐浴了好词美句,还得到了启示。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展示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著导读《西游记》展示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西游记》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必读名著。
它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被誉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
学情分析因为《西游记》深受人们喜爱,它被制成了动画片,绘成了连环画,拍成了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电影,所以学生对它并不陌生。
但是,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和连环画所了解的《西游记》,仅仅停留在对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大体了解上,对整本书的思想内涵认识不够深刻,因此,在阅读时老师要引导他们进一步阅读和欣赏,由此促进孩子们的精神成长,实现利用经典名著濡染孩子们思想的作用。
素养目标1.小组合作,展示本组的作品;2.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加深学生对名著相关情节及人物的认识;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加深学生对名著相关情节及人物的认识;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展示教学工具:希沃课件教学过程任务一:展示阅读任务,制定评分标准《西游记》阅读----精读与跳读(一)阅读提示:1.《西游记》中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既独立成段,又环环相扣。
结构相似,读懂了一个故事,其他的都可以用相似的方式阅读(但要注意故事的连续性)。
2.了解作者吴承恩,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知人论世,了解时代背景)。
3.看目录。
根据整本书的目录制定一个可行的读书计划。
4.书中人物众多,语言优美,大量使用诗词歌赋,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
积累优美词句是本书阅读的重点。
(二)阅读第一至二十二回,完成阅读任务单(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由选择篇数。
)(三)西游记之跳读明路线选择章节跳读,完成对全书的浏览。
1.小组接力读原著:分配每人读多少回,并且批注取经路上获得的启示。
《西游记》整书阅读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吴承恩及其创作《西游记》的背景。
分析《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及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
运用互动法,让学生分享对《西游记》的了解和兴趣。
1.4 教学活动教师简要介绍吴承恩及其创作《西游记》的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及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探讨各人物在取经途中的作用和成长变化。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变化。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各人物的看法和理解。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西游记》中各主要人物的故事情节。
学生分组讨论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用。
第三章:情节梳理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
培养学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探讨故事情节中的寓意和启示。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主要故事情节。
运用互动法,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3.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西游记》中主要故事情节的片段。
学生分组讨论情节内容及其寓意。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对作品进行主题探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西游记》所传递的主题思想,如修行、团结、坚持等。
探讨作品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运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西游记》中体现主题思想的片段。
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主题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西游记》阅读展示课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脍炙人口,经典不衰。
五年级学生在读《西游记》的时候,更主要的是被其中魔仙鬼怪、神幻莫测的曲折故事所吸引,这种阅读是狭窄的、零碎的。
所以,他们对《西游记》这样的长篇章回小说,缺乏对故事原型、故事梗概、故事结构的整体把握,对于人物的性格特点、书的思想内涵的探索更是微乎其微。
鉴于此,通过本堂阅读展示课的交流、指导和学习,让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有一个整体认识的提高和质的飞跃,最终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提高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展示阅读成果----七嘴八舌说《西游》2、探索故事原型,挖掘小说形成基础。
3、挖掘人物性格,辨别人性特点优劣。
4、感悟小说内涵,知晓名著社会价值。
三、教学重点挖掘人物性格,辨别人性特点优劣。
四、教学难点感悟小说内涵,知晓名著社会价值五、教学过程1、展示阅读成果----七嘴八舌说《西游》①《西游记》作者是谁?是哪个朝代的?②《西游记》的主角是谁?他们都叫什么名字?③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④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⑤在取经路上遇到了无数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妖精,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妖魔鬼怪呢?⑥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难?……2、探索故事原型(学生说,老师补充)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
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
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
这是小说《西游记》的现实基础。
3、挖掘人物性格,辨证看待人性特点优劣小组交流,指名反馈,全班评议。
A、谈孙悟空;嫉恶如仇,B、谈猪八戒;C、谈沙僧;D、谈唐僧:心地善良,信念坚定。
《西游记》阅读展示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西游记》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游记》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品味其人物形象。
3,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感知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2,思考分析作品的现实意义和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从能够独自阅读到现在,你们应该读了不少名著吧,阅读经典名著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
这个学期,我们阅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其想象之新奇,可以说是到达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里面的人物个性极其鲜明,悟空顽皮机智,八戒功利憨厚,唐僧懦弱执着,沙僧忠心耿耿,就连妖怪的喜怒哀乐也都近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
是谁写出了这样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啊------吴承恩。
今天,吴承恩先生穿越时空,来到了我们一1班教室,和我们一起聊聊他的生平他的作品,大家欢迎二、作者自我介绍一男生扮演吴承恩自我介绍《西游记》是我的呕心沥血之作,尤其是书中的各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花费了我很多的心血,大家想认识他们吗?看,他们来了三、课本剧表演《圣僧恨逐美猴王》四个男生扮师徒四人,一个女生扮白骨精《西游记》主题曲引入主持人:山中的白骨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迷惑唐僧,悟空打死妖精,唐僧大怒,要逐走悟空。
后来师徒四人因误会分道扬镳,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也充分的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大家来评说一下,在《西游记》的诸多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主持人:好的,现在同学意见不一,我们来进行一场辩论赛吧!四、评说人物性格唐僧八戒人物形象辩论赛经过辩论获得在评价人物时的启示引出书中的不可忽视的人物------各种妖精五、戏说妖怪各种妖精的结局是有背景的都能活,无背景的无本事的都死了。
这也是对当时统治者的讽刺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揭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