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井坊的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主动要约收购案例
主动要约收购的案例包括帝亚吉欧对水井坊的要约收购和楚恒投资对ST梦
舟的要约收购。
在帝亚吉欧对水井坊的要约收购中,帝亚吉欧在受让水井坊母公司全兴集团的股份后,对全兴集团的持股从49%变成了53%,从而形成了控制,间接
持有了全兴集团持有的水井坊的%的股份。
由于持股比例超过30%,触发了全面要约收购义务。
然而,在收购期间,股价持续高于要约价格,最后一天股价突然下跌,离要约价只有3分钱的差距。
最后只有3154股接受了要约,相当于0%。
在楚恒投资对ST梦舟的要约收购中,楚恒投资为协助ST梦舟梳理业务、
实现脱困自愿发起部分要约收购,预定收购股份数量为224,712,982股,
占ST梦舟总股份的%。
然而,收购期满,实际预受股数未满足先决条件,
本次要约收购以失败告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
并购案例案例一水井坊为何执意“下嫁”受业界高度关注的“外资控股中国高端白酒第一案”,终于敲槌落幕。
号称“中国白酒第一坊”的水井坊,以不菲的价格“下嫁”给洋了老板3月2日,水井坊发布公告,称帝亚吉欧与全兴集团中方股东——成都盈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DHHBV受让盈盛投资所持全兴集团4%的股权。
此项股权转让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DHHBV最终将持有全兴集团53%的股权,并间接控制全兴集团持有的水井坊39.71%股权。
专家对此分析认为,水井坊被全球最大的洋酒公司收购,犹如在中国传统白酒业的中心区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由此可能引发一轮外资并购中国白酒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撼动看似“固若金汤”的中国白酒行业格局。
四年股权渗透,“抱得美人归”早在上世纪90年代,洋酒就开始进入中国。
随着多年的品牌培育、文化灌输和资金强势注入,洋酒开始在国内显山露水、攻城略地,抢占国内酒类消费市场。
但中国特有的历史积淀和饮食文化传统、尤其是中国白酒这个全球稀缺资源,二十多年来总是让洋酒望而兴叹,难以取代。
中国的白酒业,成为改革开放后外资在中国几乎没有涉足的最后一个产业。
因此,加速收购中国高端白酒品牌,利用其成熟的渠道和品牌影响力,在中国酒行业进行“中原逐鹿”,成为国际资本角逐中国白酒市场的新谋略。
帝亚吉欧虽是全球最大烈酒公司,进入中国多年,但市场业绩一直不理想,无法超越其在中国老对手保乐力加。
因此,要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必须从高成长、高利润、且资源稀缺、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白酒业下手,才能加快对中国白酒行业的深度介入和战略布局。
资本并购,成为帝亚吉欧欲在中国超常规发展的重要途径。
帝亚吉欧的中国并购之路,并非一路坦途,虽是“好事”,却遇“多磨”。
早在2005年底,帝亚吉欧就为其在中国并购的投石问路,瞄上了“馨香四溢”的水井坊,开始以股权收购方式进行渗透;2006年12月,帝亚吉欧甩出巨资,以5.7亿元收购了水井坊第一大股东全兴集团43%股份,从而间接持有水井坊16.87%的股份,成为水井坊第二大股东,开启了外资收购中国白酒的先河;2008年下半年,帝亚吉欧又买入全兴工会所持有的全兴集团6%股权,增持全兴集团股份至49%,离控制水井坊仅一步之遥;2009年9月,坊间纷传帝亚吉欧将继续收购全兴集团2%~4%的股权,以达到进一步控股。
水井坊自身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水井坊自身分析一、经营目标作为中国白酒第一坊,创造卓越品牌,引领中国高档白酒的发展方向。
二、目标市场(一)、目标消费群特征1.目标消费群体集中在25-44岁,收入越高的阶层饮用白酒的消费者比率越大。
2.偏向于理性消费,较注重商品价格及质量。
3.善于交际,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消费行为习惯特征1.消费者总体上对白酒的需求下降,白酒送礼市场大于自饮市场。
自饮市场主要集中在中低档,送礼市场主要集中在中高档,两者都有向上拓展的空间:消费者购买考虑的因素蛀牙是口味、价格、品牌等,其中口味越来越受消费者关注。
2.饮用白酒的场合上,消费者家庭饮用与交际饮用之比约为4:3,中的度的白酒较受消费者青睐,高度酒市场容量有限。
3.消费者购买考虑因素主要是口味,价格、品牌等。
总体上39—55度的白酒最受消费者青睐(三)、目标市场细分元以上的高档酒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酒店,以名酒专卖店、连锁超市、大商场名酒柜台销售为主,多为送礼消费、集团消费及高收入阶层消费。
—100元中档酒多集中在城镇饭店及家庭消费,以工薪阶层为主。
元以下特别10元以下的白酒最受有饮酒习惯的农民欢迎,其中以家庭消费为主。
(四)、目标市场战略体验营销和非传统市场开拓凸现公司的差异化经营策略不断开拓市场蓝海是公司管理层一直奉行的经营战略。
公司是第一个将白酒与体育完美结合,也是白酒高档化的首倡者,并由此获得两次经营上的飞跃。
未来公司将会以“高尚生活元素”为核心来推动高端生活体验式营销,并与Diageo合作重点开发夜场和海外等非传统市场,来实现与对手的差异化竞争。
三、市场定位水井坊自身分析一、经营目标作为中国白酒第一坊,创造卓越品牌,引领中国高档白酒的发展方向。
二、目标市场(一)、目标消费群特征1.目标消费群体集中在25-44岁,收入越高的阶层饮用白酒的消费者比率越大。
2010 03·财务与会计·理财版31Finance & Accounting案例分析MBO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时间,我国也曾掀起一股“MBO 热”,但MBO 公司所产生的种种问题使得国资委于2005年4月出台文件禁止了国有上市公司实施MBO。
在国资委出台文件之前已完成MBO 的公司便成为一类独特的群体在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其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其MBO 公司的身份,更体现在一些异于寻常的经营活动和股利政策上,水井坊(600779)就是其中之一。
2008年5月,水井坊每10股派发5.3元现金分红的行为使其再度成为各方关注和质疑的焦点。
本文拟通过对水井坊案例的分析,研究其MBO 后的现金股利分红政策及原因,并分析该股利政策对公司成长性与业绩的影响。
一、水井坊MBO前后分红情况介绍1999年,水井坊成功实现IPO,其第一大股东为四川省国资委下属的全兴集团。
2003年,经四川省国资委批准,由全兴集团管理层自筹资金设立的盈盛投资、全兴股份工会和深圳矢量投资分别受让全兴集团67.7%、12.3%和20%的国有股,盈盛投资成为水井坊的实际控制人,水井坊由此成功实现MBO。
之后,水井坊在分红政策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从表1不难看出,MBO 前水井坊仅有过两次微薄的分红,自MBO 之MBO上市公司高现金分红行为分析黄韦华 刘秀春 裘益政—以水井坊为例后,水井坊每年的现金分红力度不断增强,2008年竟实施了每10股派现金红利5.3元(含税)的高红利利润分配方案。
2004~2008年,水井坊的净利润总额为7.64亿元,共分红6.33亿元,总分红率高达82.9%。
事实上,在MBO 之后有高分红行为的远不止水井坊一家,在已经完成MBO 的国有公司中,宇通客车、鄂尔多斯、张裕A MBO 后的分红率较之前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年平均分红率均高达50%以上。
这种具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说明,MBO 与高现金分红行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
案例回顾,让你秒懂如何借助传统文化进行跨界营销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拥有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在文化传承的历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很多古老的文化变得越来越鲜为人知,用现代的科技手段,可以让文化更加完好地保留和更为快速广泛地进行传播,而借助商业化营销手段,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
文化自信提升,传统文化越来越有存在感随着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人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也更加显著,近几年兴起的“传统文化热”,足以证明,传统文化的存在感越来越强,人们对于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也日渐浓厚,同时,这些文化也用不同的全新方式走入大众的视野和生活。
首先,相关的综艺大热,带起了探索、了解、宣传传统文化的风潮。
《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最近几年的文化综艺节目异常火爆,可以说正是这些节目正式揭开了传统文化热潮的序幕,丰富多彩的不同类型的综艺,让人能够毫无门槛地欣赏到传统文化的美和内涵。
其次,传播方式与时俱进,严肃古老的文化走下神坛,变得亲切、接地气。
通过电视网络,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文化、文物的出镜和展现,用年轻人更为接受和有趣的形式,赋予文化更多的现代性和活力,让大众看到,这些文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充满美感、乐趣与韵味。
还有,很多传统文化联合知名大牌进行营销,将古典与时尚、生活进一步融合。
让传统文化拥有新的内涵和色彩,和商业品牌进行联名不仅可以激发出更多创意,还得以进一步进入人们的个人生活,让文化的内涵更加深入人心。
借助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营销,有哪些常见形式和案例?如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营销中去,目前较为流行和有效的方式是品牌联名。
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本身就是一个“大IP”,商业品牌与之进行跨界联合,既可以在通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特殊情感来提升对品牌的注意和好感,同时也可以借助商业化、生活化品牌将文化更好地传播和弘扬,总之,结合营销内容和传播方式,这是一个将传统文化年轻化,并能够直接体现其现代价值的一种好方法。
MBO, M&A and Performance ----A Case Study of
Shuijingfang Company
作者: 唐雨虹[1,2];袁晓星[3]
作者机构: [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北京100029;[2]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藏拉萨850000;[3]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出版物刊名: 财经理论与实践
页码: 50-54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3期
主题词: MBO;企业并购;公司业绩;水井坊
摘要:通过对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发现其在MBO之前存在向下的盈余管理,以便管理层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公司股份;MBO之后存在向上的盈余管理,为分配高额的现金股利提供基础。
同时,MBO后上市公司发放高额现金股利,该股利政策较大地影响了公司成长性与业绩。
后MBO公司水井坊高现金分红摘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MBO)改变了公司治理结构,并对公司的股利攻策产生显著影响。
本案例通过观察上市公司水井坊MBO前后的分红行为的显著变化,分析了MBO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的经济后果。
本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影响过程,提升对上布公司现实股利政策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水井坊后MBO 高现金股利一、引言MBO即“管理层收购”,在国外已有20多年的历史,中国MBO 产生至今虽不足10年,但也曾掀起一股“MBO热"。
此后,MBO 公司所产生的种种问题迫使国资委于2005年4月出台文件禁止国有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活动也因此于2005年停止。
但是,已经完成收购的公司不应该因争论暂时平息而被忽视,不少MBO公司已经运营了六七年,作为一类独待的群体在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生活中存在着。
它们的独特性不仅体现在后MBO公司的身份上,更体现在一些异于寻常的经营活动和股利政策上。
水井坊(60079)就是其中一家因高现金分红而备受瞩目的公司。
2008年5月,水井坊以每10股派发53元红利再度大比例现金分红。
在MBO后连续派发高现金红利的第5个年头,水井坊的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从而再度成为各方关注和质疑的焦点。
二、相关背景水井街酒坊起自元末明初,发展至今,经过历朝历代不断增修重建,前后连续使用600余年,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白酒第一坊”称号。
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井坊)的前身是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整体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四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也更名为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白酒类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79,其第一大胶东为四川省国资委下属的全兴集团。
2003年,经四川国资委批准,全兴集团管理层自筹资金设立的盈盛投资、全兴股份工会和深圳矢量投资分别受让原全兴国有股67.7%、12.3%和20%,水井坊成功实行MBO。
经理日报/2004年/08月/21日/成功铺货八例王振雄铺货的难处在于,并不是你想铺就能把货顺利铺下去。
铺货难在哪里?就难在铺货过程中所遇到的来自于渠道环节的种种阻力。
实践中,运用各种策略,成功减少铺货阻力的案例并不少。
案例一:康师傅 坎级促销康师傅PET新品上市时,针对经销商实行坎级促销。
坎级第一阶段:1999年5月20日~6月30日,其坎级分别为300箱、500箱、1000箱,依坎级不同奖励为0.7元每箱、1元每箱和1.5元每箱。
该阶段将坎级设定较低,但奖励幅度较大,主要是考虑到新品知名度的提升会走由城区向外埠扩散的形式,在上市初期要广泛照顾到小经销商的利益,而小经销商多分布在城区。
此后,又进行了坎级第二、第三阶段的促销,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针对零售店开展 返箱皮折现金活动。
康师傅于1999年5月20日~6月30日针对零售店进行 返箱皮折现金活动,每个PET箱皮可折返现金2元,此项举措为饮品常见之促销政策,推出前一周内,市场反应一般,但由于受经销商的宣传及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提升,零售店对康师傅瓶装清凉饮品系列的接受度直线上升,到6月中旬,康师傅瓶装系列在零售店铺货率达到70%。
针对零售店推出 财神专案活动。
康师傅于1999年7月~9月推出 财神专案,其目的在于增加零售店内产品陈列面、增加产品曝光度和铺货率。
即规定奖励的条件,达到奖励条件的每陈列2瓶指定产品即送清凉饮品系列一瓶,此项促销政策一经推出即受到零售店的一致认同。
这是快速消费品市场比较成功的一个关于铺货奖励策略的案例。
案例二:金霸王 避实就虚面对铺货阻力,企业也可以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另辟蹊径,往往也能大大提高铺货速度。
比如,可以在铺货渠道上避开竞争,注意被大家所忽视的渠道盲点,挖掘新的终端网点,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这样既能避开同类品牌的竞争,又能减少铺货阻力,提高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
当年金霸王进入重庆市场时,刚开始也是以重庆各区(县)常规的零售店作为铺货的重点。
水井坊---品牌文化营销的经典案例水井坊自2000年上市以来,成功地构建了其中国高档白酒品牌的崇高地位,年销售额更是达到20多亿,成为白酒行业的一个传奇。
水井坊之所以能够取如此辉煌的成功业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从一开始就致力于以品牌文化为核心,充分利用天时、地理、人和的文化优势,成功地将水井坊打造成为“中国高档生活元素”。
水井坊的文化核心就是以其悠久的历史为元素,正如其广告语所诉求的那样:“穿越历史见证文明---水井坊,真正的酒”。
具体而言,其所提炼和塑造的品牌文化包括以下三个内容:一是川酒文化。
四川自古就是中国的酒都,名酒层出不穷,赫赫有名的川酒六朵金花(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沱牌曲酒、全兴大曲和剑南春等),这也印证了人们自古以来对中国白酒的基本评价与总结“好酒在西南”。
水井坊坐落于酒都的中心地带成都,使其与生俱来地享有极大优势的川酒文化。
二是窖址文化。
水井酒坊的窖址号称是“中国最古老的酒坊”、“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一部无字史书”、“中国白酒行业的'秦始皇兵马俑'”、“中国白酒第一坊”,由于其填补了我国酒坊遗址专题考古的空白,被国家文物局授予“1999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是原产地域文化。
水井坊是中国第一个浓香型白酒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酿酒文化、酿酒工艺和优质品质。
水井坊将上述三个文化内容予以聚合并加以聚焦传播,使水井坊以其独特而丰厚的文化作为支撑,在现实的市场操作中,不求短期的市场回报,而是以文化诉求为市场的启动点,以长期品牌建设为发展目的,力求获得长期的市场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
在此营销与传播思路的规范下,水井坊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就迅速在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中强势崛起,成为中国白酒文化的代言人。
关于水井坊的案例分析
一、怎样建立高端消费群体与水井坊产品的相关性
1、品牌打造
水井坊起初就把“高、精、尖”确定为核心战略,坚定不移的走品牌发展道路。
“水井坊——中国白酒第一坊”,水井坊打出的广告就极具霸气,结合深厚的白酒文化渊源,将其打造成为自己独特的品牌内涵,在高档酒行列迅猛发展。
2、文化传播
水井坊不仅在国内渲染浓厚的酒文化,它还把这中华酒文化带到了国际大舞台。
其中水井坊到法国弘扬中华酒文化,搭建了中法酒文化交流的平台。
在汲取西方酒文化精华的同时也向世界传播了中华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了中华酒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提高了自身的品质。
3、产量及时尚
在口号上,水井坊高举“中国高尚生活元素”的大旗,彪炳水井坊的高品位,中国第一个受国家原产地保护的浓香型白酒产品,它限量的生产无时无刻不从各方面彰显自己的高贵与时尚,水井坊第一条广告片《醒狮篇》,既寓意了水井坊让中国白酒过去的历史文化重焕新颜,也抒发了现在的成功人士心中的豪情。
4、质量及价格
利用传统的酿造技术,严格把关酒质量,酿造出一流的酒。
在不同品种的白酒上制定了不同的价位,并且都在500RMB以上的高端价位,体现了卓越的品质、更高的价值感和尊贵感。
二、影响水井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体因素及如何提高营销效益
这些个体因素包括消费者的需求个性、态度、经济因素、生理因素及生活方式。
就需求而言,水井坊应该针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社会需要及尊重需要,增进各种高层次的社交场合、感情交流和建立各种社会联系,使水井坊成为这些的衍生消费。
此外,高度与成功一般是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于想要实现自我价值或者体现自身成功的人是水井坊的潜在客户,发挥水井坊文化丰厚的特点,让此类消费者在消费同档次产品时,考虑到文化享受的层面更趋向于选择水井坊。
态度方面,人们对于品牌的信念、评估高端品牌及对产品的购买意向已经在水井坊的各种宣传中有了一定的定位和行动,所以这方面只需坚持公司本来发展规划即可,宜静不宜动。
经济方面,水井坊被誉为奢侈品,其自身定位也如此,它所面的的消费群体必然是高收入高地位的人群,但他们毕竟是少数,所以水井坊还可以避开个人消费,面向高层次的政坛或者公司企业的集体消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它在可控范围内应适当提价。
生理方面只有一部分消费者是对酒精过敏或者酒精中毒的不给予考虑,它应该注重年龄各阶层的健康调查,做出不同层次的酒品或者进入保健酒行列。
生活方式方面,中国是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拥有很大的市场,水井坊作为高端酒类消费品要继续加强自身文化宣传,让自己在同类产品中脱引而出,留住老客户发展潜在消费者,避开低消费群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