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每天十分钟
- 格式:ppt
- 大小:3.44 MB
- 文档页数:28
简介静电(ESD)是在物体之间发生的静电放电现象,会造成电子设备损坏和数据丢失。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ESD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介绍一些ESD静电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帮助人们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1. ESD静电产生的原因静电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摩擦: 当两种不同材料之间发生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例如,当硬质塑料袋与羊毛衣物摩擦时,会产生大量的静电。
•电子设备: 电子设备本身是ESD的主要来源。
当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产生静电。
此外,在组装和维修电子设备时,也容易引发ESD问题。
2. ESD静电问题的影响ESD静电问题会对电子设备和数据产生严重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设备损坏: 静电放电会损坏电子设备内部电子元件,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完全失效。
•数据丢失: 静电放电会导致数据传输中断和数据丢失,使得重要数据无法恢复。
•成本损失: 静电问题会导致电子设备的损坏和维修费用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
3. ESD静电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ESD静电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建立ESD安全意识建立ESD安全意识是解决ESD问题的第一步。
通过培训和教育,向员工普及ESD的概念、影响和解决方案,提高员工对ESD的认识和防范水平。
3.2 使用防静电设备使用防静电设备是防止ESD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例如,对工作台面和工作区域进行静电防护,使用防静电垫子和腕带等防静电设备,降低静电的产生和传导。
3.3 控制湿度湿度的控制是减少ESD静电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适当的湿度能够减少空气中的静电积聚,降低静电放电的几率。
通过使用加湿器或空调设备来控制湿度,可以有效防止静电问题的发生。
3.4 地线接地地线接地是减少ESD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将设备和工作台等金属部件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导入地面,避免积聚和放电。
3.5 接地静电放电器在特定环境中,可以使用接地静电放电器来安全释放电荷。
ESD知识为了提高成品率及最终产品的长期可靠性,电子制造商们需要对生产工艺中各个关键部分的性能参数实行密切控制,而采用自动闭环反馈方式对工艺条件漂移(如印刷机或贴片机的性能漂移)进行实时监控,能在产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纠正措施。
随着ESD设备的不断发展,现在已可以把静电感应仪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闭合的监控网络,使制造商能对传统上“看不见的”ESD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过程控制。
有一种现象每一家电子制造商都遇到过,不论规模大小,同时一直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测量和控制,这就是静电放电(ESD)。
当一个带静电荷的绝缘体靠近一个静电电势较低的导体(如PCB上的一个元件)时,就会引起ESD,任何一个带电物体都要吸引相等的异性电荷来中和自身,它利用空气中的带电离子在两个物体之间进行传导形成电流,出现小型雪崩效应。
这股电流非常强烈,一般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完全熔化掉半导体芯片的内部电路;更糟糕的是这种损伤只有十分之一会在终测前使整个元件失效,其余90%只造成电路部分损坏,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终测,使得缺陷完全被忽略,而在发货给客户之后导致出现早期现场失效。
ESD在现代制造环境下为什么一直难以控制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ESD破坏电子元件是完全感觉不到的,要产生能听到“啪啪”声的放电需要约2,000V这么大的电荷积累,3,000V电荷可以感到像一次小的电击,5,000V才可看到火花。
普通电路如CMOS或EPROM芯片分别受到250V和100V的ESD电势即可能受到损伤,而越来越多的现代电路器件包括奔腾处理器只要5V的电势就能使之瘫痪。
其次,产生ESD损伤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来自于生产员工每天的普通行为。
工作台边工人的自然动作摩擦会形成400~600V电势,如果他们在打开或包装泡沫衬底纸箱或气泡塑料袋中的PCB过程中一直接触的都是绝缘体,其身体表面上的净电荷积累可能达到约26,000V。
虽然这根本不是ESD本身的问题,但是如果生产线上的员工没有严格遵守ESD控制制度,或者他们在处理PCB或元件时使用有故障、安装不当或没有足够保护的ESD屏蔽设备,很快就会出现问题。
ESD靜電問題終極解決方案靜電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自然現象。
靜電的許多功能已經應用到軍工或民用産品中,如靜電除塵、靜電噴塗、靜電分離、靜電複印等。
然而,靜電放電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卻又成爲電子産品和設備的一種危害,造成電子産品和設備的功能紊亂甚至部件損壞。
現代半導體器件的規模越來越大,工作電壓越來越低,導致了半導體器件對外界電磁騷擾敏感程度也大大提高。
ESD對於電路引起的干擾、對元器件、CMOS電路及介面電路造成的破壞等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電子設備的ESD也開始作爲電磁相容性測試的一項重要內容寫入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
1.靜電成因及其危害靜電是兩種介電係數不同的物質磨擦時,正負極性的電荷分別積累在兩個特體上而形成。
當兩個物體接觸時,其中一個趨從於另一個吸引電子,因而二者會形成不同的充電電位。
就人體而言,衣服與皮膚之間的磨擦發生的靜電是人體帶電的主要因之一。
靜電源與其他物體接觸時,依據電荷中和的機理存在著電荷流動,傳送足夠的電量以抵消電壓。
在高速電量的傳送過程中,將産生潛在的破壞電壓、電流以及電磁場,嚴重時將其中物體擊毀,這就是靜電放電。
國家標準中定義:靜電放電是具有不同靜電電位的特體互相靠近或直接接觸引起的電荷轉移(GB/T4365-1995),一般用ESD表示。
ESD會導致電子設備嚴重損壞或操作失常。
靜電對器件造成的損壞有顯性和隱性兩種。
隱性損壞在當時看不出來,但器件變得更脆弱,在過壓、高溫等條件下極易損壞。
ESD兩種主要的破壞機制是:由ESD電流産生熱量導致設備的熱失效;由ESD感應出過高電壓導致絕緣擊穿。
兩種破壞可能在一個設備中同時發生,例如,絕緣擊穿可能激發大的電流,這又進一步導致熱失效。
除容易造成電路損害外,靜電放電也極易對電子電路造成干擾。
靜電放電對電子電路的干擾有二種方式。
一種是傳導干擾,另一種是輻射干擾。
2.數碼産品的構造及其ESD問題現在各類數碼産品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而電路板卻越來越小,集成度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