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烟草花叶病毒重组实验.ppt
- 格式:ppt
- 大小:886.55 KB
- 文档页数:15
烟草花叶病毒的研究2019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简单提到,烟草花叶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那么,烟草花叶病毒是什么?如何证明它的遗传物质是RNA?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种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这就是烟草花叶病毒(TMV)。
烟草花叶病毒结构包含单链RNA,约6400个核苷酸,外壳蛋白有2130个亚基,每个亚基有158个氨基酸,绕RNA分子螺旋状排列。
无论是病毒的发现,还是后来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烟草花叶病毒都是病毒学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对象,起着与众不同的作用。
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花叶病毒的发现1886年,在荷兰工作的德国人麦尔(Mayer)把患有花叶病的烟草植株的叶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注射到健康烟草的叶脉中,能引起花叶病,证明这种病是可以传染的。
通过对叶子和土壤的分析,麦尔指出烟草花叶病是由细菌引起的。
1892年,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Ivanovski)重复了麦尔的试验,证实了麦尔所看到的现象,而且进一步发现,患病烟草植株的叶片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还能引发健康的烟草植株发生花叶病。
这种现象起码可以说明,治病的病原不是细菌,但伊万诺夫斯基将其解释为是由于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
生活在巴斯德的细菌致病说的极盛时代,伊万诺夫斯基未能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错失了一次获得重大发现的机会。
1898年,荷兰细菌学家贝杰林克(Beijerinck)同样证实了麦尔的观察结果,并同伊万诺夫斯基一样,发现烟草花叶病病原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
但贝杰林克想得更深入。
他把烟草花叶病株的汁液置于琼脂凝胶块的表面,发现感染烟草花叶病的物质在凝胶中以适度的速度扩散,而细菌仍滞留于琼脂的表面。
从这些实验结果,贝杰林克指出,引起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有三个特点:(1)能通过细菌过滤器;(2)仅能在感染的细胞内繁殖;(3)在体外非生命物质中不能生长。
根据这几个特点,他提出这种致病因子不是细菌,而是一种新的物质,称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质”,并取名为病毒,拉丁名叫“Virus”。
烟草叶片的组织培养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配制3种不同的培养基来实现烟草种子苗叶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从而深刻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学习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
由于其拥有占地少、繁殖系数大等特点,现以在全世界的园林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种苗繁育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着重介绍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原理、操作过程、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核算等方面的内容,使大家对组织培养在园林植物尤其是花卉的种苗繁育的应用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实际操作提供依据。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主要目标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形态发生,使一个离体的细胞、一块组织或一个器官的细胞,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植物体。
从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起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
培养基配方设计是组培法育苗中的关键步骤。
根据理论与实际经验,对不同种类的花卉及不同的取材部位,需设计出相适应的配方,并从中筛选出最佳者。
继代芽增殖培养:很多花卉植物经过2-6 周的培养即可分化出大量的不定芽。
根据情况可以将这些增殖了大量新芽的外植体重新分割进行几代培养,以扩大繁殖规模直至满足繁殖需要为止。
三、实验材料植物材料:烟草植株药品:激素(2,4-D、NAA、6-BA浓度均可)、1N NaOH、1N HCl 蒸馏水、 70%酒精、 0.01%升汞仪器:1 玻璃杯、1玻璃棒、1pH试纸(5.5-9.0) 1瓶无菌水、1个无菌烧杯、1包无菌滤纸、 1个无菌白瓷板、培养瓶若干移液器、微波炉、灭菌器、超净工作台、酒精灯、解剖刀、镊子四、实验方法与步骤4.1 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注意:1.大量元素按照使用时高10倍的数值称取,分别将各种化合物称量后,除CaCl2·2H2O 单独配制外,其余化合物混合在500ml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促溶,倒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置小口瓶中保存,贴上标签注明化合物名称(或编号),浓缩倍数,配制日期和配制者姓名,CaCl2·2H2O配制同上置于另一小口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