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成语辨析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易混淆四字成语辨析1. 别具匠心别出心裁别具匠心——指文学或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别出心裁——侧重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1)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古寺,那别具匠心的建筑,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2) 这间利用宝特瓶盖成的休闲屋,以它别出心裁的设计夺得金牌。
2.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强调色彩鲜艳,样式繁多。
五彩缤纷——强调色彩的繁多艳丽。
(1) 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会场上的展品五光十色,琳琅满目。
(2) 五彩缤纷的灯挂满树梢,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3. 随心所欲随机应变随心所欲——强调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随机应变——突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灵活应对。
(1) 我们不能时时都随心所欲,要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控制自己的情绪。
(2) 由于发言人临时缺席会议,会长就随机应变换了个话题。
4. 侃侃而谈夸夸其谈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时神态从容不迫。
夸夸其谈——指说话的内容不切合实际。
(1) 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2) 夸夸其谈之人总是行动最少之人。
5. 变化多端变化无常变幻莫测变化多端——突出变化的多而大。
变化无常——强调变化的无规律性。
变幻莫测——突出不可预料性。
(1)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羽毛,有的像绵羊,有的像鱼鳞,还有的像高耸的宝塔。
(2) 他这人总是变化无常,一会生气,一会开心。
(3) 国际风云变幻莫测,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6. 融会贯通融为一体融会贯通——侧重指把知识、道理融合了之后还能够从中有所领悟。
融为一体——指事物融合为一个整体,彼此不分。
(1) 案例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2) 湖面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一片,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流连忘返。
7. 风餐露宿风尘仆仆风雪载途风餐露宿——形容野外工作生活的艰辛。
风尘仆仆——指人经长途跋涉后劳累的样子。
易错的成语归类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从长计议、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18.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19.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
20.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1.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22.海外奇谈: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
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23.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
才有多少时候。
指没过多久。
24.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25.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26.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7.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补充1.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专项提分卷(四) 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一、词语(含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2分)1.(2018·巴中)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张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她________个体心灵、________民族精神、________民众心智,________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振奋启迪引领B.启迪引领安顿振奋C.安顿引领振奋启迪D.启迪安顿振奋引领2.(2018·孝感)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A)(2分)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
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焦躁豁然开朗困惑蕴藏B.焦虑豁然开朗疑惑蕴含C.焦躁茅塞顿开困惑蕴含D.焦虑茅塞顿开疑惑蕴藏3.(2018·沈阳)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2分)“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_______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______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期盼“崇尚英雄”________,光荣永远________,英雄永不独行。
A.尽管勉励蔚为大观传递B.无论激励蔚然成风传承C.尽管激励蔚为大观传递D.无论勉励蔚然成风传承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2分)A.在治安不好的年代,火车站人流量大,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B.广场上音乐响起,老人们翩翩起舞,沉浸在天伦之乐....的喜悦中。
C.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辨析1.声明——①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如:声明立场。
②声明的文告。
如:发表联合声明。
申明——郑重说明。
如:申明理由。
2.时势——某一时期的客观形势。
如:时势造英雄。
时事——最近一段时间的国内外大事。
如:时事政治。
3.施行——指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
如:《广告法》从即日起施行。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
如:实行责任制。
4.实验——实地验证。
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试验——试探观察。
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5.不和——不和睦,侧重于关系处理得不好。
如:夫妻不和、家庭不和。
不合——合不来,侧重于性情不相投,不能相处。
如:我俩脾气不合。
6.查访——侧重于通过打听进行调查,其对象一般是与案情有关的人,其目的是弄清案情,为断案结案做准备。
如:查访有关人证物证。
察访——调查手段除访问之外,还有观察,也不限于对案情的调查,其调查对象自然要广泛得多。
如:经过长期察访,终于弄清了这一事件的真相。
7.处世——泛指人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
如:人心不古,处世不易。
处事——处理事务的意思,一般是指对具体事务的处理。
如:他处事不力。
8.出生——胎儿从母体中分离出来。
如:甲子年出生。
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家庭经济情况属于(某阶层);指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经济情况所决定的身份。
如:工人出身。
9.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
如:对本报告内容或外观的窜改属非法行为。
10.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如:度过美好的春天(青春时代、岁月)。
渡过——常用于通过江河等,或通过困难、难关、危机等,侧重于空间方面。
如:渡过难关。
11.恶运——侧重指坏的、带有凶险的运气。
如:交了恶运。
厄运——侧重指不幸的遭遇。
如:想不到他中年丧妻,遭此厄运。
12.遏制——侧重于“制”,压制住、控制住,不使发作,对象通常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中考真题专项练习——成语运用及辨析(一)容易用错对象1.(2019重庆B卷)夜幕下,城市的霓虹灯照亮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也照亮了鳞次栉比....的街道。
()2.(2019淄博)一根竹签,一撮麦芽糖,轻轻一吹,便化出惟妙惟肖....的糖人;笔走龙蛇、翰墨飘香,一个个“福”字跃然纸上……春节将至,浓浓的年味充盈着大街小巷。
()3.(2019丹东)《经典咏流传》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4.(2019呼伦贝尔)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
()5.(2019成都)峨眉山的猴子,或相依相偎,或交头接耳,或追逐嬉戏,情态各异,栩栩如...生.。
()6.(2019乐山)这些草花长势泼辣,花期一到,就像疯了一样,络绎不绝....地开出一朵朵色彩斑斓的花,把乡土气息浓郁的篱笆装扮得美不胜收。
()7.(2019永州)新春伊始,祁阳县浯溪公园内一片生机盎然,前来游园和探访神秘碑林的人络绎不绝....。
()8.(2019天水)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巧夺天工....。
()9.(2019齐齐哈尔)冬天到来,匠师们精心打磨的冰雕作品晶莹剔透、美轮美奂,真可谓是巧夺天工....。
()10.(2019呼伦贝尔)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11.(2019北部湾经济区)纪录片《超级工程》中的工匠们,无不对技术精益求精....,其精神令观众深受感动。
()12. 这高耸的山峰,淙淙的流水,都是大自然精益求精....的结果啊!()13.(2019青岛)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14.(2019营口)夜晚,我悠闲地漫步在花园中,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
()15.(2018遵义)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16.(2019咸宁)近年来,咸宁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鹤立鸡群....,蔚为壮观。
易错的成语归类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13.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
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
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从长计议、用较长的时间慎重考虑、仔细商量。
18.耳提面命: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
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19.可圈可点:指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
形容出色,精彩,值得称道。
20.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1.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22.海外奇谈: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
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23.曾几何时: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
才有多少时候。
指没过多久。
24.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25.不忍卒读:卒:尽,完。
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26.危言危行: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7.如履薄冰:履:践、踩在上面。
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补充1.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班级:姓名:学号: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
也指靠小聪明占便宜。
进退维谷: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进退两难。
不期而遇:期: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宾至如归: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
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黯然失色: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
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
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
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一触即发:触:碰;即:就。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
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虚张声势:张:铺张,夸大。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
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
别出心裁:别:另外;裁:安排取舍;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筹划。
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
指想出的办法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忘乎所以:因过分得意、兴奋而忘记一切。
形容得意忘形。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惟妙惟肖:惟,助词。
妙:好。
肖:像,相似,逼真。
形容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或是雕刻得十分逼真。
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堂而皇之:堂皇:官署的大堂,引申为气势盛大的样子。
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
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铤而走险:铤:急走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处。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
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初中语文常用成语辨析总结常用成语辨析一、常见成语误用辨析1.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不能理解为“告别家乡,重新安居”。
2.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不能用来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3.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不能误用为“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4.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能力。
不能在其前面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不能用作动词。
5.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蔑意味)。
易和“不以为意”(指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无所谓)相混淆。
6.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或空洞。
它指的是说话人。
不能理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7.侧目而视:贬义词,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
不能理解为“目光轻蔑地看”“尊敬”。
8.曾几何时:表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
不能理解为“曾经”“不知何时”。
9.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不能理解为“令人不满意或不太满意”。
10.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不能用来形容人做事专心,没有听到。
11.处心积虑:贬义词,千方百计地盘算。
易和“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相混淆。
12.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不能理解为“进入”。
13.鼎力相助:敬辞,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不能用于“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14.独善其身:意思是做不上官,就搞好自身的修养。
现在也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
15.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长辈殷切地教导(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
不能用作贬义词。
16.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
不能用来形容田园生活。
17.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非自然)。
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与“巧夺天工”同义。
18.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成语辨析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B.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C.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面对黄石的飞速发展,我们岂能在心中无动于衷?
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B.趋之若鹜:本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
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
C.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属用错对象,是错误的;
D.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