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 格式:doc
- 大小:40.89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1-4章基础知识点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3.异花传粉的过程(4步):去雄→ 套袋→人工授粉→套袋。
去雄的对象是母本,去雄的时间是花蕾期,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4.(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5.(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2)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甲、乙小桶内的彩球数一定相同吗?不相同。
(3)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的数量一定相同吗?一定相同。
(4)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6.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曾用山柳菊作材料结果却一无所获,主要原因:(1)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2)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3)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实验。
7.孟德尔提出并验证遗传规律用到的思想方法是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8.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是对1对遗传因子来说的。
9.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对两对或两对以上遗传因子来说的。
章末总结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体细胞内每对遗传因子组成相同,杂合子体细胞内至少有一对遗传因子组成不同。
4.纯合子自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5.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必修2 遗传与进化基础知识归纳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 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2)纯合子: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DD ×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等测交:F 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 ×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4.分离定律 实质..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 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F 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2.常见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 ×AaBBC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3)表现型问题 如:AaBbCc ×AabbCc ,后代表现型数为多少? 3.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
知识梳理
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
(1)实验过程及现象
(2)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
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1.(科学思维)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及核酸类型与组成的归纳
2.(科学探究)遗传物质探索的思路与方法总结
(1)探究思路
①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②若探究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利用酶的专一性。
(2)探究方法
①分离提纯法:艾弗里及其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100%。
②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方法:分别标记两者的特有元素;将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目的: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
③病毒重组法: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验证实验。
方法:将一种病毒的遗传物质与另一种病毒的蛋白质外壳重新组合,得到杂种病毒,用杂种病毒去感染宿主细胞。
④酶解法:利用酶的专一性,如加入DNA水解酶,将DNA水解,观察起控制作用的物质是否还有控制作用,若“是”其遗传物质不是DNA,若“否”其遗传物质可能是DNA。
高中生物病毒相关知识总结一、病毒共性: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构成,必需寄生在活细胞体内。
所以获取更多的病毒应该用它所能寄生的活细胞进行培养,不能用培养基进行培养。
病毒增殖时只有把内部的遗传物质注入到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胞,然后利用注入的病毒遗传物质的信息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及复制其自身的遗传物质,而后把蛋白质外壳与新复制的遗传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在这过程中用到合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原料、酶、细胞器都来自病毒所寄生的宿主细胞。
二、病毒分类:1、根据其寄生的细胞分: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也称噬菌体)2、根据其遗传物质分(病毒只含有DNA和RNA中的一种核酸):DNA病毒(如T2噬菌体,天花病毒)、RNA病毒(如HIV、烟草花叶病毒,SARS 病毒、流感病毒)三、病毒地位: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因其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体内,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最低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由病毒的结构可以知道,病毒只有1种核酸——4种核苷酸——1种的五碳糖和4种的含氮碱基。
四、课本中病毒应用实例:1、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完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验证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2、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和RNA,只有提取的RNA可以使烟草感染病毒的实验,得到RNA是烟草花叶病毒遗传物质的结论。
(所有细胞生物都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只有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在免疫调节中,如果病毒作为病原体侵入到靶细胞中,除了需要细胞免疫外还要有体液免疫参与,因为细胞免疫只会暴露病原体。
4、基因工程中除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外,病毒也可以作为运载体。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大全(完整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考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B)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的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考点2、配子的形成过程(一)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B)1、精子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场所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a)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换(交叉互换)。
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都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b)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场所卵巢小结:动物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卵细胞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原始生殖细胞动物:精原细胞动物:卵原细胞细胞质分裂情况减Ⅰ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Ⅱ的次级精母细胞都是均等分裂。
减Ⅰ的初级卵母细胞和减Ⅱ的次级卵母细胞都是不均等分裂。
(但:减Ⅱ过程中第一极体是均等分裂)分裂结果1精原细胞→4精细胞(生殖细胞)1卵原细胞→1卵细胞+ 3极体(生殖细胞)(消失)是否变形变形不需变形相同点①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
②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4个,且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二)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B)考点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B)【特别提示】(1)同源染色体条件: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2024年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最全总结(1500字)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殖、遗传、自我调节等3. 细胞器官的功能:线粒体负责供能、内质网负责合成与分泌、高尔基体负责物质转运、溶酶体负责分解等二、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1.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源于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中期、分裂等阶段2. 无丝分裂:涉及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染色质凝集等三、遗传与变异1. 染色体与基因:染色体结构、基因位点、等位基因2. 遗传规律:韦尔斯特定律、孟德尔定律、迪哈-孟德尔定律、染色体理论、伴性遗传等3. 变异:基因突变、体细胞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等4. 遗传性疾病: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等四、生物的生殖、发育和生长1. 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2. 发育过程: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胎儿营养、胚芽成长、幼体发育等3. 生长:细胞分裂、细胞扩大、分化等五、地理分布与生态系统1. 生物地理分布:陆生生物区系、水生生物区系、气候和地形对分布的影响、赤道和高纬度区域的生物分布等2. 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关系、物种多样性、生态圈、生命周期等六、进化与适应1. 进化理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遗传突变、种群遗传结构等2. 进化因素:突变、基因流、随机漂移、非随机交配、适应等3. 适应: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适应战略等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控制1. 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冲动、神经递质等2. 内分泌系统:激素的分泌、激素的作用、负反馈调节等3. 免疫系统:免疫的过程、免疫的种类、免疫系统的损伤等八、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1.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物种保护等2.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物种灭绝、生态破坏、污染等3. 生物资源的利用:食物、药物、材料等九、生物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1. 基因工程:DNA技术、基因组学等2. 细胞工程:细胞培养、细胞治疗等3. 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综上所述,以上为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最全总结,涵盖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遗传与变异、生物的生殖、发育和生长、地理分布与生态系统、进化与适应、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控制、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活动、生物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知识梳理1.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1)实验过程及结果(2)结果分析与结论:重组病毒产生的子代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的病毒类型。
3.探索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部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1.判断关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说法的正误(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2)烟草花叶病毒有T型和H型,将T型病毒的RNA与H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到一起,组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有T型的蛋白质和T型的RNA(√)(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可发生图中的④①②③过程(×)(4)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2.判断关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说法的正误(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2)细胞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3)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4)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考向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分析(1)探究思路①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②若探究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利用酶的专一性。
(2)探究方法①分离提纯法:艾弗里及其同事做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缺点是物质纯度不能保证100%。
②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方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有元素;将病毒的化学物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目的:把DNA与蛋白质区分开。
2021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一一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及遗传物质 知识梳理1 .烟草花叶病毒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一蛋白质霁胡苴叶不出现癖包一 RNA 烟阿I •出现病琏 -RNA + RMA 两三;如I 卓叶不出现树斑(2)实验结论: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2 .病毒重建及其对烟草叶细胞的感染(1)实验过程及结果出现HKV 的谪斑 出现TM 串的病班HR*, * 病毒后代第强 -TMV(2)结果分析与结论:重组病毒产生的子代病毒类型取决于提供RNA 的病毒类型。
3 .探索结论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只有少部分生物 的遗传物质是RNA 。
[正误辨析1 .判断关于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说法的正误(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X )(2)烟草花叶病毒有T 型和H 型,将T 型病毒的RNA 与H 型病毒的蛋白质结合到一起,组 成一个新品系,用这个病毒感染烟草,则在烟草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有T 型的蛋白质和T 型 的 RNA( V )(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后可发生图中的④①②③过程(X )—mKNA⑤1A . ■ ■白质(4)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X )2 .判断关于DNA 是主要遗传物质说法的正误烟草花握取叶病毒一[MV HRV|林腺|降解 分别感染烟耳叶片.叶片上出现病国(1)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X )(2)细胞生物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甘酸或核糖核甘醐X )(3)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X )(4)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X )・考向逐一突破预测考向总结方法考向探究遗传物质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剖析」生物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分析(1)探究思路①若探究哪种物质是遗传物质一设法将物质分开,单独看作用。
第36卷第4期2020 年中学生物学Middle School BiologyVol.36 No.42020文件编号:1003 - 7586(2020 )004 - 0003 - 03关于“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的几个疑惑点探析盛国跃(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金华321017)摘要主要以 Fraenkel-Conrat H,Williams R C于 1955 年发表的《Reconstitution of active tobacco mo-saic virus from Its inactive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components》(《活性烟草花叶病毒活性蛋白及核酸成 分的重组》)及 Fraenke卜C onrat H,Singer B于1957年发表的《Virus reconstitution:I bination of pro-tein and nucleic acid from different strains》(《病毒重组:I I来自不同品系的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两篇 论文为依据,对学生在学习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过程中经常产生的三个疑惑点进行探析。
关键词烟草花叶病毒病毒感染病毒重建中图分类号Q-49 文献标志码E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是证明核酸是遗 传物质的证据链中关键的一环。
学生在学习时,经常 会对该实验中的几个操作产生疑惑。
其原因有:①在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及2019年初审 通过的各个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这一实验的介 绍都很少,如人教版只是简单地说明了实验的结论,苏教版只以“知识海洋”的方式做了简介,浙科版对这 一实验的着墨相对较多,但也基本没有提及具体的操 作过程。
②与生物学教学相关的杂志中,这方面的相 关论文也极少,在中国知网上以烟草花叶病毒为关键 词,以生物学通报为文献来源进行检索,只搜到3篇论 文。
生物遗传物质综合判断1.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①烟草花叶病毒――→感染正常烟草――→被感染产生花叶病(对照组);②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正常烟草――→被感染产生花叶病(实验组);③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感染正常烟草――→不被感染不产生花叶病(实验组)实验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科学家通过广泛的实验探索,得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种类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下列内容为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分别对应的结论是什么?提示①~⑥内容依次为:①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②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③DNA是遗传物质④RNA 是遗传物质⑤DNA是遗传物质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不同生物的核酸种类及遗传物质的比较,请填写相应内容:生物类型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体内核酸种类DNA或RNA DNA和RNA DNA和RNA体内碱基种类4种5种5种体内核苷酸种类4种8种8种遗传物质DNA或RNA DNA DNA1.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
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 与甲种一致2 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 与甲种一致4 与乙种一致A.1、3B.1、4C.2、3D.2、4解析因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所以组成成分为甲的DNA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DNA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答案 B2.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D.RNA是TMV的主要遗传物质解析从图示分析,TMV放入水和苯酚中后,RNA和蛋白质分离,A正确;通过接种的方式,TMV的蛋白质可以进入烟草细胞中,B错误;此实验不能看出TMV的RNA在烟草细胞中进行了逆转录过程,C错误;此实验说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同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没有主次之分,D错误。
2020届高考生物总复习同步练习专题6.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烟草花叶病毒有多种株系,把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开,分别去感染烟草,得到的实验结果是:S株系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生病,S株系的RNA能使烟草生病且叶片出现Ⅰ型病斑;HR株系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生病,HR株系的RNA能使烟草生病且叶片出现Ⅱ型病斑。
为了验证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把HR株系的蛋白质与S株系的RNA组装后再感染烟草,预期出现的结果是( )A.叶片未出现病斑,未分离出子代病毒B.叶片出现Ⅱ型病斑,未分离出子代病毒C.叶片出现Ⅰ型病斑,分离出的子病毒含S株系的蛋白质D.叶片出现Ⅰ型病斑,分离出的子病毒含HR株系的RNA2、艾弗里将R型肺炎双球菌培养在含S型菌DNA的培养基中,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歯,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R型菌转化成S型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B.R型菌转化为S型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将S型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菌3、格里菲斯曾推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有某种“转化因子”。
科学研究表明,“转化因子”为加热杀死的S型菌释放的一段约含15 个基因的DNA片段。
“转化因子”经过一定变化后能进入R型活细菌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使之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 型细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转化因子”整合到R型细菌DNA分子中,改变了其嘌呤碱基的比例B.“转化因子”中含有多个起始密码,有多个RNA 聚合酶的结合位点C.“转化因子”中的基因的表达产物中不含有荚膜多糖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利用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热处理的S型菌进行分离提纯获得的物质分别与R型菌混合,接种到培养基上,观察到表面光滑的菌落。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通过菌落特征鉴别S型菌和R型菌B.提纯后的物质诱发R型菌发生了基因突变C.荚膜多糖进入R型菌导致表面光滑的菌落出现D.R型菌转化成S型菌后DNA中嘌呤的比例发生了改变5、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过程中,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有DNA→DNA、DNA→RNA→蛋白质B.不同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的遗传信息不同,但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基因表达的过程就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D.遗传信息传递发生在生物大分子之间6、如图是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A代表噬菌体侵染细菌、B代表噬菌体空壳、C代表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