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技术(少学时) 第3版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58
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张南主编课后练习答案第二章(末)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张南主编课后练习答案第二章(末)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2.1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正弦量的特性,尤其是RMS、初始相位和相位差。
(2)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复数形式。
(4)掌握三个单参数(R、l、c)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关系。
(5)能够分析计算一般的单相交流电路,熟练运用相量图和复数法。
(6)深刻认识提高功率因数的重要性。
(7)了解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和谐振电路。
2.2基本内容2.2.1基本概念1.正弦量的三要素(1)振幅(um,EM,IM),瞬时值(U,e,I),有效值(U,e,I)。
注:有效值与振幅的关系为:有效值?振幅2。
(2)频率(f)、角频率(?)、周期(t)。
注:三者的关系是??2?f?2?。
t(3)相位(?t??)、初相角(?)、相位差(?1??2)。
注:相位差是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
2.正弦量的表示方法(1)函数式表示法:Uumsin(?t×u);Eemsin(?t??e);我波形表示法:例如,u的波形如图2-1-1(a)所示。
(3)相量(图)表示:使相量的长度等于正弦量的幅值(或有效值);使相量和横轴正方向的夹角等于正弦量的初相角;使相量旋转的角速度等于正弦量的角速度。
uuum?U我我0我?TU(b) ??u78。
78图2-1-1(a)图2-1-1(b)25.65?U注:① 绘制实际相量时,主要使用有效值,忽略水平轴,?11也节省了油漆,没有零参考相量(只有方向,.22没有尺寸)。
图2-1-1(b)是u和I的相量图。
64.36② 相同性质(相同频率)正弦量的加减可以用相量图来解决?UI2-1图2-6(b)示例u1?62sin(?t?30o)v,u2?42sin(?t?60o)v。
求u1?u2解:因为同频率同性质的正弦量相加后仍为正弦量,故u1?u2乐队?Uu2sin(?t??),只有你和我?一2问题解决了。
第十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10.1 基本要求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功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
2.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的构成条件及其电压传输特性。
3.能熟练地运用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条基本特征分析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线性电路。
4.掌握比例、加法、减法、微分和积分等运算放大器基本应用电路的工作原理。
5.掌握电压比较器等工作在非线性状态的运算放大器电路。
10.2 基本内容 1.运算放大器是具有高开环电压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的多级直接耦合集成放大电路。
其结构上的特点主要是(1)采用差分放大电路作为输入级以提高输入电阻和抑制零点漂移;(2)采用射极输出器或互补对称电路作为输出级以减小输出电阻,提高带负载能力;(3)采用各放大级直接耦合方式以改善电路的频率响应。
2.电路图中的运算放大器通常只有三个引脚,即同相输入端、反相输入端和输出端。
由于与分析和设计应用电路无关,其它引脚通常不画出来。
但应该记住运算放大器还有电源(正、负)引脚,有的还有调零端,这些在实际应用中是必须考虑的。
3.集成运算放大器既可以工作在线性区,也可以工作在非线性区(饱和区)由于开环电压放大倍数非常高,必须引入深度负反馈才能使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
即运算放大器必须是闭环的。
一旦运算放大器工作在饱和区,则它必然是开环的。
4.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模型可以大大简化运算放大器的分析。
其构成条件是(1)开环电压放大倍数∞→uo A ;(2)输入电阻∞→i r ;(3)输出电阻0→o r ;(4)共模抑制比∞→CMRR K 。
由此可得出工作在线性区时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基本特征:(1)两个输入端之间的电压等于零,o ()()u ()u u u A +-=-⋅,因为u A ∞→ o()()u 0o u u u u A +--==≈∞故()()u u +-≈ (2)两输入端的输入电流等于零,i()i()()()0r r i i -+=⇒∞∴-=+⇒这两个基本特征是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基本分析手段,必须能熟练地应用。
[工学]电工学少学时第三版课后答案全第一章习题 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B、C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6I,,1.5mA解:图(a)中,电流 , 各点电位 V= 0 C 2,2V= 2×1.5 = 3V BV= (2+2)×1.5 = 6V A6I,,1mA 图(b)中,电流,各点电位 V= 0 B 4,2V= 4×1 = 4V AV =, 2×1 = ,2V C图(c)中,因S断开,电流I = 0,各点电位 V = 6V AV = 6V BV = 0 C12I,,2mA 图(d)中,电流,各点电位V = 2×(4+2) =12V A2,4V = 2×2 = 4V BV= 0 C图(e)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6,6I,,1mA 电流, 4,2各点电位 V = E= 6V A1V = (,1×4)+6 = 2V BV= ,6V C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产生功率为10W,则电流I应为多少? 解:由图1,2可知电压U和电流I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因为U,10V, 所以电流I,,1A图 1,2 题 1,2 的电路1,3 额定值为1W、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P12根据功率P = I R I,,,0.316AR10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的额定值都是6V、50mA,试问哪个电珠能正常发光,图 1,3 题 1,4 的电路解:图(a)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电压加在电珠EL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6R,,0.12K,,120,图(b)电路电珠的电阻,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50 电珠EL的电压为6V,可以正常工作。
图(c)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60,12,4V珠两端的电压为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上篇: 电工技术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分析方法 1.1.1:基本要求(1) 正确理解电压、电流正方向的意义。
(2) 在正确理解电位意义的基础上,求解电路各点电位。
(3) 加强电压源的概念,建立电流源的概念。
(4) 了解电路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的状态,强化额定值概念。
(5) 熟悉电路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之。
(6) 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 1.1.2: 基本内容 1.1.2.1基本概念 1 电压、电流的正方向在分析计算电路之前,首先在电路图上标注各元件的未知电流和电压的正方向(这些假设的方向,又名参考方向),如图1-1-1所示。
3R I图1-1-1根据这些正方向,应用电路的定理、定律列写方程(方程组),求解后若为正值..,说明假设的方向与实际的方向相同;求解后若为负值..,说明假设的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对于电路中的某个(些)已知的方向,有两种可能,其一是实际的方向,其二也是正方向,这要看题目本身的说明。
2 电路中的电位计算求解电路某点的电位,必须首先确定参考点,令该点电位为零,记为“⊥”, 电路其余各点与之比较,高者为正(电位),低者为负(电位),如图1-1-2所示:U图 1-1-2设C 为参考点,则:c 点的电位: V C =0(V) a 点的电位: V a = +6 (V) b 点的电位: V b =-9 (V)ab 两点间的电压:U ab = V a - V b = (+6)-(-9) =15(V)注·电位具有单值性(参考点一旦设定,某点的电位是唯一的)。
·电位具有相对性(参考点选择不同,某点的电位也不同)。
·任意两点间的电位差叫电压,例如U ab = V a - V b ,显然电压具有单值性和绝对性(与参考点选择无关) 1.1.2.2基本定律 1 欧姆定律(1)一段无源支路(元件)的欧姆定律。
在图1-1-3中,U ab = R ·I (取关联正方向)。
第三章 三相交流电路3.1基本要求(1)掌握对称三相电源及其相电压、线电压的表示方法。
(2)能计算三相负载星形接法电路。
(3)能计算三相负载三角形接法电路。
(4)掌握三相功率的计算。
3.2基本内容3.2.1 对称三相电源(通常都为星型接法,如图3-1-1所示。
)对称三相电源是由三个同频率、等幅值、初相角依次落后120º的正弦电压构成。
三相电源的表示:瞬时值表达,波形表达,相量图表示,相量式表示,计算中常用的是相量图表示和相量式表示:1. 相电压:对称三相电源的相电压常以U P 表示:oo1100P U U U =∠=∠22120120P U U U =∠-︒=∠-︒24024033-∠=-∠=pUU U注: V 的单下标代表某点的电位,U 的双下标代表 图3-1-1 两点的电压,这里的1U 实质是电压1N U ,因为省略N ,故写作1U 。
2. 线电压:对称三相电源的线电压常以U L 表示:由相量图或复数可以证明:线电压U L 等于相电压P U 的3倍,且超前于相应相电压30º。
121211300333030P L U U U U =-=∠︒=∠⋅∠=⋅∠=∠,23232.........3090LU U U U =-==∠︒=∠-3131330......210LU U U U =-=∠︒==∠- 3.2.2 三相负载三相负载接入电源之前,首先核对每相负载的首端与尾端,每相负载在电路中施加的电压应符合本身的额定电压。
1. 三相负载的星形接法三相负载的首端分别接在三相电源上,其三个尾端的连结点N '接电源中线N 。
(1)若Z 1=Z 2=Z 3(大小相等,性质相同)是对称三相负载,以U U I I z Z==或求出各相电流,相量图求解或复数求解的结果,中线电流等于零( 1230NL L L I I I I =++= ),可以省去中线,变成三相三线制。
注:尽管中线省去,但每相负载两端电压依然等于电源相电压U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