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贫血
- 格式:ppt
- 大小:215.04 KB
- 文档页数:57
透析病人为什么要持续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尿毒症病人都会出现贫血,随着进入尿毒症的时间延长,贫血会越来越重,这种情况在慢性透析的患者中也存在,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长期下去就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最后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慢性透析患者的贫血必须进行治疗。
要治疗贫血,首先要明白尿毒症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贫血。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肾脏衰竭后不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促红素是一种糖蛋白,由16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30000道尔顿,大部分由肾脏产生,另有10%—15%由肝脏产生。
正常人血中促红素的浓度约为5pmol/L 。
促红素的作用是促进骨髓中的红系祖细胞生成前驱细胞,使网织红细胞增生,从而转化为红细胞。
引起尿毒症病人贫血的原因还有:尿毒症致使胃肠功能障碍,使营养物质包括铁、叶酸等吸收障碍,造成造血原料缺乏;尿毒素直接作用于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增加;此外做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透析膜生物相溶性问题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增加,进一步加重贫血。
所以治疗尿毒症患者贫血的重点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
现在临床上所用的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类促红素基因移植到中国田鼠卵巢细胞中大量生产出来,最早于1985年由美国Amgen 公司开发出来。
临床使用时可以皮下或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的半衰期约一天(12—28小时),约为静脉注射的两倍,生血效果也以皮下注射较好。
一般来说,透析患者经过持续注射促红素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将血色素提升到正常水平,但是有些患者会问,为什么我一直在注射促红素,血色素提升仍然不理想?这就要分析一下原因,导致促红素疗效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促红素剂量不够。
有些患者由于经济等原因,虽然一直在注射促红素,但剂量不够,有的一周注射一次甚至几周注射一次,这样的剂量远远达不到要求,身体仍然缺乏促红素。
2.铁剂的补充不足。
尿毒症患者本来就缺铁,在促红素治疗时,病人会迅速大量造血,这时需要大量的铁剂,若患者本身的铁储存量不够,或这些铁不能迅速从储存处转运到骨髓(功能性缺铁),这样治疗效果就会很差,所以在进行促红素治疗的时候,应该同时补充足够的铁剂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
血液透析病人贫血原因分析及防治血液透析是一种用于治疗肾衰竭的替代性治疗方法,它通过过滤和清洁血液来代替肾脏失去的功能。
然而,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的情况。
本文将分析血液透析病人贫血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贫血的方法。
血液透析病人贫血的主要原因是肾脏功能不全和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
肾脏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种名为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简称EPO)的激素,它能促进骨髓产生红细胞。
然而,肾脏功能不全会导致EPO生成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寿命,导致贫血。
慢性疾病也是导致血液透析病人贫血的原因之一、慢性疾病患者在长期生病期间,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导致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会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进而导致贫血。
此外,慢性疾病本身也可能影响红细胞生成和寿命。
预防和治疗血液透析病人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补充EPO和改善营养状况。
补充EPO可以通过注射外源性EPO来实现。
建议在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开始注射EPO,以提高红细胞的生成和减少贫血的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过量的EPO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因此使用EPO的剂量应在一个安全范围内。
改善营养状况也是预防和治疗贫血的关键。
血液透析病人常伴有食欲不振、味觉改变和容纳量限制等问题,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因此,建议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期间加强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
此外,补充铁和其他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很重要,以确保红细胞的正常生成和功能。
除了补充EPO和改善营养状况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预防和治疗贫血。
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和铁代谢指标,可以及早发现贫血的存在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血液透析病人还可以尝试减少出血和减轻慢性疾病的症状,以降低贫血的风险。
总之,血液透析病人贫血的原因主要是肾脏功能不全和慢性疾病导致的营养不良。
预防和治疗贫血的方法包括补充EPO、改善营养状况和监测血液指标。
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降低贫血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指南最新版本
前言
贫血是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本指南对原有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方案进行更新。
一、诊断与发病机制
1. 根据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水平低于100 /视为贫血。
2. 主要原因是肾功能不全导致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下降。
3. 感染、营养不良也是诱发因素。
二、治疗方案
1. 红细胞生成素()治疉:单独用药或联合铁剂。
2. 铁剂治疗:口服或静脉输注。
3. 血红蛋白水平目标值:目标水平在100-120 /之间。
4. 对特殊人群可能需要个体化治疗目标值。
三、疗效监测与
1. 每2周监测1次水平。
2. 加强对感染和营养状态监测。
3. 根据实际效果调整药物剂量。
四、新发现与传达
1. 注意个体差异,不设一个尺寸适合所有人。
2. 新药研发进展将及时传达给临床医生。
3. 持续优化指南,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服务。
以上内容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指南将按照研究进展不断更新和完善。
透析病人要持续注射“促红素”透析病人要持续注射“促红素”尿毒症病人都会出现贫血,随着进入尿毒症的时间延长,患者贫血会越来越重。
这种情况在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中也存在。
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贫血,长期贫血会使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最后导致死亡。
所以对透析患者的贫血必须进行治疗。
要治疗贫血,首先要明白尿毒症患者为什么会出现贫血。
引起尿毒症患者贫血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肾脏衰竭后不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简称“促红素”)。
促红素是一种糖蛋白,大部分由肾脏产生,另有10%~15%由肝脏产生。
正常人血中促红素的浓度约为5pmol/L。
促红素的作用是促进骨髓中的红系祖细胞生成前驱细胞,使织红细胞增生,从而转化为红细胞。
引起尿毒症病人贫血的原因还有:尿毒症致使胃肠功能减退,使营养物质包括铁、叶酸等吸收障碍,造成造血原料缺少;毒素直接作用于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增加;此外做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透析膜生物相容性问题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增加,进一步加重贫血。
所以治疗尿毒症患者贫血的重点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
现在临床上常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透析病人贫血。
临床使用时可以皮下或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的半衰期约一天(12~28小时),约为静脉注射的两倍,生血效果以皮下注射较好。
一般来说,透析患者经过持续注射促红素一段时间后,血色素可提升到正常水平,但是有些患者会问,为什么我一直在注射促红素,血色素提升仍然不理想?这就要分析一下原因。
导致促红素疗效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促红素剂量不够。
有些患者由于经济等原因,虽然一直在注射促红素,但剂量不够,有的一周注射一次甚至几周注射一次,这样的剂量远远达不到要求,身体仍然缺少促红素。
2.铁剂补充不足。
尿毒症患者本来就缺铁,在促红素治疗时,病人会迅速大量造血,这时需要大量的铁剂,若患者本身的铁储存量不够,或这些铁不能迅速从储存处转运到骨髓(功能性缺铁),这样治疗效果就会很差。
因此在进行促红素治疗的时候,应该同时补充足够的铁剂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