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 、1P+N、2P、3P、3P+N、4P断路器的区别断路器的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2
断路器1P2P3P4P有什么区别该怎么选用火零地如何区分断路器是电气系统中常用的电气保护装置,其主要作用是在电路中监测电流,当电路中的电流异常时,自动切断电路,确保电路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常见的断路器种类有1P、2P、3P和4P,这些断路器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断路器的极数(Pole Number)上。
1P断路器代表单极断路器,即只有一个断路开关。
这种断路器适用于单相电路,例如家庭中的小型电气设备和照明电路。
2P断路器代表双极断路器,即有两个断路开关。
这种断路器适用于双相或单相两路电路,例如一些较大的家用电器和电机。
3P断路器代表三极断路器,即有三个断路开关。
这种断路器适用于三相电路,用于保护三相负载和三相电机。
4P断路器代表四极断路器,即有四个断路开关。
这种断路器适用于三相电路,同时还有一个独立的中性线,用于保护电路中的中性线是否发生异常。
选用不同极数的断路器,应根据电路的实际需求来决定。
一般来说,对于单相电路,使用1P或2P断路器就可以满足要求。
对于三相电路,使用3P断路器即可。
另外,火线和零线是电路中的两根主要导线。
在家庭电路中,一般使用蓝色的标记线作为零线,使用棕色或红色的标记线作为火线。
地线则常常使用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标记线。
为了确保正确区分火线和零线,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标记线颜色:在安装电路时,按照国家标准,使用不同颜色的标记线来区分火线和零线。
2.标记标识:在插座和电器开关上,也会标注相应的符号,用以提示用户正确连接电线。
3.测试工具:使用电压表或电线探测器等工具来测试电路中的导线,以确定哪根导线是火线和零线。
总而言之,选用断路器的种类应根据电路的需求来选择,而火线和零线可以通过标记线颜色、标识符号和测试工具等方法来区分。
(一)从产品来说,分1P、2P、1P+N、3P、4P。
P指的是装设了保护的极(刀极),N指中性线只装设了刀极,没有装设保护模块。
2P和1P+N都叫两极开关,4P和3P+N都叫四极开关,1P+N、3P+N因为中性线没有装设保护,所以便宜点,中性线刀极随相线刀极一起动作。
有的产品还把1P+N分成两种:一种用了两个模块宽度,一种只用了一个模块宽度(体积较小)。
(二)从电气技术方面来说,分单极开关、两极开关、三极开关和四级开关,它们的选择,其实就是看线路的中性线是否需要断开,一般来通过以下几点判断:1.检修安全考虑。
TT系统需要检修的时候断中性线,所以需要两极和四极开关,TN系统,在做好等电联结后,除特别情况(见措施),不需要断开中性线,一般选单极和三极即可。
四极开关能少用尽量少用,因为存在“断零”危险。
2.当有两个电源的时候,看是否需要在隔离两个接地系统。
另:1P+N、2P和3P+N、4P在电气上都是当作两极和四极开关来看待,在确定需要断开中性线,但中性线电流不可能超过相线的时候,从节省成本考虑,可选择1P+N,3P+N;如果中性线电流有可能超过相线(谐波等的影响),则需要选择2P,4P。
以上根据个人对规范的理解和对产品的了解做的一点总结,供刚入行的朋友参考。
1P——单极开关2P——两极开关3P——三极开关4P——四极开关1P+N——带零线端子的单极开关(零线不开断)3P+N——带零线端子的三极开关(零线不开断)1P(1极)开关:接线头只有一个,只能断开一根相线,这种开关适用于控制一相"火"线;2P(2极)开关:接线头有二个,一个接相线一个接零线,这种开关适用于控制一相一零;3P(3极)开关:接线头有三个,三个都接"火"线,这种开关适用于控制三相380V电压线路;4P(4极)开关:接线头有四个,三个都接"火"线,一个零线,这种开关适用于控制三相四线制线路;王厚余的《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验》P195页(三极四线和四极四线的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在RCD 的中性线上装设刀极,在断开相线的同时断开中性线。
1P、2P、3P、4P 开关的区别与不同详见下图,分另是3P、3P+N,4P的电气图,其区别已用红色框标出。
3P+N 的“N”上不带保护脱扣器,但是N会随相线动作而动作。
4P上的“N”带保护脱扣器。
民规7.5.2中明确指出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导体,不得装设断开PEN导体的电器。
对于微型断路器来说,1P+N、1P、2P一般都用来作为单相用电器的通断控制,但效果不同:1P---单极断路器,具有热脱扣功能,仅能控制火线(相线),模数18mm;1P+N----单极+N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但只有火线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同样为18mm;2P-----单相2级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且都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为2*18mm=36mm;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为减少成本,用1P就可以,但上级断路器必须有漏电脱扣功能,检火线、零线错乱造成事故,必须切断上级电源;2.为检修时避免1条的问题,可用1P+N(即DPN);3.用2P的理由:对于同样是18mm模数的断路器壳体而言,内部装1P有区别的,前者在短路事故状态下“极限分断能力”肯定要高于后者,影响分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对于比较重要、检修与操作频现故障的用电回路,最好还是用2P(成本高些)。
4.用1P前提是照明配电箱必须具有漏电脱扣功能,至少进线(或出线的上一级)要用漏电断路器。
1P+N与2P1P+N也就是DPN,是指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这根接相线极具有正常分断能力(就是用手去断开)和过载、短路等保护分断功能(就是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而这根接中性线极(在断路器上标示N)只就有正常的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而不具有保护分断功能。
它是施耐德C65系列中的一种。
而2P是指你所接的不管是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还是两根都是相线,这两极都具有正常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和保护分断功能(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
施耐德C32、C45、C65都有这种型号。
1P、2P、3P、4P 开关的区别与不同详见下图,分另是3P、3P+N,4P的电气图,其区别已用红色框标出。
3P+N 的“N”上不带保护脱扣器,但是N会随相线动作而动作。
4P上的“N”带保护脱扣器。
民规7.5.2中明确指出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导体,不得装设断开PEN导体的电器。
对于微型断路器来说,1P+N、1P、2P一般都用来作为单相用电器的通断控制,但效果不同:1P---单极断路器,具有热脱扣功能,仅能控制火线(相线),模数18mm;1P+N----单极+N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但只有火线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同样为18mm;2P-----单相2级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且都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为2*18mm=36mm;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为减少成本,用1P就可以,但上级断路器必须有漏电脱扣功能,检火线、零线错乱造成事故,必须切断上级电源;2.为检修时避免1条的问题,可用1P+N(即DPN);3.用2P的理由:对于同样是18mm模数的断路器壳体而言,内部装1P有区别的,前者在短路事故状态下“极限分断能力”肯定要高于后者,影响分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对于比较重要、检修与操作频现故障的用电回路,最好还是用2P(成本高些)。
4.用1P前提是照明配电箱必须具有漏电脱扣功能,至少进线(或出线的上一级)要用漏电断路器。
1P+N与2P1P+N也就是DPN,是指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这根接相线极具有正常分断能力(就是用手去断开)和过载、短路等保护分断功能(就是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而这根接中性线极(在断路器上标示N)只就有正常的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而不具有保护分断功能。
它是施耐德C65系列中的一种。
而2P是指你所接的不管是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还是两根都是相线,这两极都具有正常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和保护分断功能(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
施耐德C32、C45、C65都有这种型号。
空气开关怎么选?到底是用1P、2P、3P还是4P,别糊涂,看这里一、先给你看看1P、1P N、2P、3P、4P空开的样子:空开1P:属于单极空气开关,只有一进一出两个孔来控制火线,多用于家庭的照明或是只需控制火线的电器;即所控制的回路内,零线始终相通。
看下图:介于1P和2P之间的产品,叫做1P N。
从这个名字上也能看出来,1P N(N就是零线的意思)就是在1P开关的基础上接入了一条零线。
这种开关在断开时可以同时断开零线,但是提供保护时,依旧只能对火线提供保护。
其实除了1P、2P之外,还有3P、4P等,这是给380V电源用的,家装基本用不到,但是在弱电工程中还是常常会用到的。
我们先从它们的宽度上进行区别,一般每1P的宽度是递增的,1P空开的宽度是18毫米,那么相应2P空开的宽度就是36毫米,3P、4P依次递增!二、从接线上来看:1P空开只能控制火线,在使用时就必须要配合零排使用,1p空开提供火线,零排提供零线,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回路;而2P空开能独自控制火线和零线,可以单独使用。
在这个基础上,还有漏电保护需要单独说一下:如果为了节约成本用1P,前提是照明配电箱必须具有漏电脱扣功能,至少进线(或出线的上一级)要用漏电断路器,通常的做法是在总进线空开上选择有漏电保护的空开。
有朋友说漏保的线反了,其实也不能算反了,因为漏保的接线柱“N”接线柱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既有可能是“左火右零”,又有可能是“左零右火”。
接线时,要按照具体的标注顺序进行接线。
我补一张图,大家参考:配电箱实物图:三、我的建议是配电箱在照明的线路可以考虑用1P,其他的还是多用2P的好:A. 2P和1P空气开关对线路的保护作用是一样的,都是起到短路、过载等保护作用;B. 2P的空气开关有两极,它可以同时切断火线和零线,无论是对操作时的保护还是线路故障的保护,都要比1P的空气开关要好;C. 1P的空气开关只有一极,它只可以断开火线,无法断开零线,不能对零线进行保护,它在我们操作时或者是线路故障时的保护功能都不如 2P的空气开关;一点关于零线过不过空开的建议:如果我们选用1P的空气开关,空开下口只能接火线,那么零线就不可能过空开,而是要通过共用零排来接零线;这种做法大部分地区已经不再使用,建议大家不要使用这种连接方法,安全性要低很多,所以要用,也必须选用带漏电保护的总开;如果我们选用的是2P的空气开关,空气开关的下口就可以同时接火线和零线,也就是零线都过空开;这种做法是现在最通用也最安全的作法,因为可以对零线也起到保护;四、最后一张图总结,看完你就不会接错线而导致老是跳闸了!。
详见下图,分另是3P、3P+N,4P的电气图,其区别已用红色框标出。
3P+N的“N”上不带保护脱扣器,但是N会随相线动作而动作。
4P上的“N”带保护脱扣器。
民规7.5.2中明确指出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导体,不得装设断开PEN导体的电器。
对于微型断路器来说,1P+N、1P、2P一般都用来作为单相用电器的通断控制,但效果不同:1P---单极断路器,具有热脱扣功能,仅能控制火线(相线),模数18mm;1P+N----单极+N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但只有火线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同样为18mm;2P-----单相2级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且都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为2*18mm=36mm;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为减少成本,用1P就可以,但上级断路器必须有漏电脱扣功能,检修时为防止火线、零线错乱造成事故,必须切断上级电源;2、为检修时避免1条的问题,可用1P+N(即DPN);3、用2P的理由:对于同样是18mm模数的断路器壳体而言,内部装1P和1P+N是有区别的,前者在短路事故状态下“极限分断能力”肯定要高于后者,毕竟空间是影响分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对于比较重要、检修与操作频繁、容易出现故障的用电回路,最好还是用2P(成本高些)。
4、用1P前提是照明配电箱必须具有漏电脱扣功能,至少进线(或出线的上一级)要用漏电断路器。
1P+N与2P1P+N也就是DPN,是指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这根接相线极具有正常分断能力(就是用手去断开)和过载、短路等保护分断功能(就是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而这根接中性线极(在断路器上标示N)只就有正常的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而不具有保护分断功能。
它是施耐德C65系列中的一种。
而2P是指你所接的不管是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还是两根都是相线,这两极都具有正常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和保护分断功能(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
施耐德C32、C45、C65都有这种型号。
断路器有1P,2P,3P,4P.请问极数是指什么,在选择断路器的时候怎么判断选几极的断路器?极数就是指切断线路的导线根数。
1P就是切断一根导线;2P就是同时切断2根导线,一次类推. 极数指断线数.1P、2P用于单相,3P、4P用于三相.当是保护接零时,只能用1P、3P;当是保护接地时,最好用2P、4P1P+N:只在相线上装设保护器,动作时同时断开相线.2P:相线和中性线都装设保护器,动作时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
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简称漏电保护器,又叫漏电保护开关,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进行保护.漏电保护在电气安全领域尚属比较新的技术。
近三十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高灵敏度、快速动作型漏电保护装置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德国、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乃至国际电工委员会都先后建立和修订了漏电保护装置的产品标准及其关联标准和法规。
在我国漏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众多,产品品种繁多,国家制订了国家标准《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GB6829—86),该标准对漏电保护器的特性、分类、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结构与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一、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和构成漏电保护器在反应触电和漏电保护方面具有高灵敏性和动作快速性,这是其他保护电器,如熔断器、自动开关等无法比拟的.自动开关和熔断器正常时要通过负荷电流,他们的动作保护值要避越正常负荷电流来整定,因此他们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切断系统的相间短路故障(有的自动开关还具有过载保护功能)。
而漏电保护器是利用系统的剩余电流反应和动作,正常运行时系统的剩余电流几乎为零,故它的动作整定值可以整定得很小(一般为mA级),当系统发生人身触电或设备外壳带电时,出现较大的剩余电流,漏电保护器则通过检测和处理这个剩余电流后可靠地动作,切断电源.那么漏电保护器是如何起到保护作用呢?我们知道,电气设备漏电时,将呈现异常的电流或电压信号,漏电保护器通过检测、处理此异常电流或电压信号,促使执行机构动作。
详见下图,分另是3P、3P+N,4P的电气图,其区别已用红色框标出。
3P+N的“N”上不带保护脱扣器,但是N会随相线动作而动作。
4P上的“N”带保护脱扣器。
民规7.5.2中明确指出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导体,不得装设断开PEN导体的电器。
对于微型断路器来说,1P+N、1P、2P一般都用来作为单相用电器的通断控制,但效果不同:1P---单极断路器,具有热脱扣功能,仅能控制火线(相线),模数18mm;1P+N----单极+N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但只有火线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同样为18mm;2P-----单相2级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且都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为2*18mm=36mm; 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为减少成本,用1P就可以,但上级断路器必须有漏电脱扣功能,检修时为防止火线、零线错乱造成事故,必须切断上级电源;2、为检修时避免1条的问题,可用1P+N(即DPN);3、用2P的理由:对于同样是18mm模数的断路器壳体而言,内部装1P和1P+N是有区别的,前者在短路事故状态下“极限分断能力”肯定要高于后者,毕竟空间是影响分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对于比较重要、检修与操作频繁、容易出现故障的用电回路,最好还是用2P(成本高些)。
4、用1P前提是照明配电箱必须具有漏电脱扣功能,至少进线(或出线的上一级)要用漏电断路器。
1P+N与2P1P+N也就是DPN,是指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这根接相线极具有正常分断能力(就是用手去断开)和过载、短路等保护分断功能(就是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而这根接中性线极(在断路器上标示N)只就有正常的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而不具有保护分断功能。
它是施耐德C65系列中的一种。
而2P是指你所接的不管是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还是两根都是相线,这两极都具有正常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和保护分断功能(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
施耐德C32、C45、C65都有这种型号。
1P、2P、3P、4P 开关的区别和不同详见下图,分另是3P、3P+N,4P的电气图,其区别已用红色框标出。
3P+N 的“N”上不带保护脱扣器,但是N会随相线动作而动作。
4P上的“N”带保护脱扣器。
民规7.5.2中明确指出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导体,不得装设断开PEN导体的电器。
对于微型断路器来说,1P+N、1P、2P一般都用来作为单相用电器的通断控制,但效果不同:1P---单极断路器,具有热脱扣功能,仅能控制火线(相线),模数18mm;1P+N----单极+N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但只有火线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同样为18mm;2P-----单相2级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且都具有热脱扣功能,模数为2*18mm=36mm;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为减少成本,用1P就可以,但上级断路器必须有漏电脱扣功能,检火线、零线错乱造成事故,必须切断上级电源;2.为检修时避免1条的问题,可用1P+N(即DPN);3.用2P的理由:对于同样是18mm模数的断路器壳体而言,内部装1P有区别的,前者在短路事故状态下“极限分断能力”肯定要高于后者,影响分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对于比较重要、检修和操作频现故障的用电回路,最好还是用2P(成本高些)。
4.用1P前提是照明配电箱必须具有漏电脱扣功能,至少进线(或出线的上一级)要用漏电断路器。
1P+N和2P1P+N也就是DPN,是指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这根接相线极具有正常分断能力(就是用手去断开)和过载、短路等保护分断功能(就是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而这根接中性线极(在断路器上标示N)只就有正常的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而不具有保护分断功能。
它是施耐德C65系列中的一种。
而2P是指你所接的不管是一根相线+一根中性线还是两根都是相线,这两极都具有正常分断能力(用手去断开)和保护分断功能(出现故障后自动断开)。
施耐德C32、C45、C65都有这种型号。
断路器1P 2P 3P 4P有什么区别?该怎么选用?火零地如何区分?断路器1P 2P 3P 4P有什么区别?对于微型断路器来说,1P+N、1P、2P一般都用来作为单相用电器的通断控制,但效果不同。
1P—单极断路器,具有热磁脱扣功能,仅控制火线(相线),模数18mm。
1P+N—单极+N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但只有火线具有热磁脱扣功能。
当N线为非保护极或开闭中性极时,模数为2*18mm=36mm;当N线为不可开断中性线,则模数为18mm。
即单极带剩余电流保护的断路器。
2P—单相2极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且都具有热磁脱扣功能。
断路器的选择1.在照明回路中为了减少工程造价,通常选用1P断路器,需要注意的是上级断路器必须具备漏电脱扣功能,,必须切断上级电源;2.断电检修时为了预防火线与零线接反酿成事故(当火线与零线接反时1P断开了零线而没有断开火线),可用采用1P+N短路器,即常说的DPN断路器。
3.对于相同尺寸的断路器外壳壳体来说,1P和装1P+N是有区别的,前者在短路事故状态下的极限分断能力高于后者。
所以对于工程中比较重要的回路和频繁检修与操作的回路建议使用2P断路器,但是成本较高。
另外:1P、2P用于单相,3P、4P用于三相。
当是保护接零时,只能用1P、3P;当是保护接地时,最好用2P、4P。
1P+N:只在相线上装设保护器,动作时同时断开相线。
什么是火线、零线、地线?为了使交流电有很方便的动力转换功能,通常工业用电,三根正弦交流电。
电流相位(反映电流的方向大小)相互相差120度。
通常我们将每一根这样的导线称为相线(火线),通常电力传输是以三相四线的方式。
三相电的三根头称为相线,三相电的三根尾连接在一起称中性线也叫"零线"。
叫零线的原因是三相平衡时刻中性线中没有电流通过了,再就是它直接或间接的接到大地,跟大地电压也接近零。
地线是把设备或用电器的外壳可靠的连接大地的线路,是防止触电事故的良好方案。
1P 、1P+N、2P、3P、3P+N、4P断路器的区别
对于微型断路器来说,1P+N、1P、2P一般都用来作为单相用电器的通断控制,但效果不同。
1P------单极断路器,具有热磁脱扣功能,仅控制火线(相线),模数18mm;
1P+N----单极+N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但只有火线具有热磁脱扣功能。
当N线为非保护极或开闭中性极时,模数为2*18mm=36mm;
当N线为不可开断中性线,则模数为18mm。
即单极带剩余电流保护的断路器
2P------单相2极断路器,同时控制火线、零线,且都具有热磁脱扣功能,模数为2*18mm=36mm。
所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为减少成本,用1P就可以,但上级断路器必须有漏电脱扣功能,检修时为防止火、零错乱造成事故,必须切断上级电源;
2、为检修时避免1条的问题,可用1P+N(如施耐德的DPN);
3、用2P的理由:对于同样是18mm模数的断路器壳体而言,内部装1P和装1P+N是
有区别的,前者在短路事故状态下的“极限分断能力”肯定要高于后者,毕竟空间是影响分断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对于比较重要、检修与操作频繁、容易出现故障的用电回路,最好还是用2P(成本高些)。
4、楼主的问题,建议用1P就行,前提是照明配电箱必须具有漏电脱扣功能,至少进线(或出线的上一级)要用漏电断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