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扇画扇情无边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九个字的绝美诗句
以下是一些九个字的绝美诗句:
1. "长夜漫漫无心睡,望极春愁——无语凝噎" ——李清照《如梦令》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花慢》
4.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如梦令》
5.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6.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青玉案·元夕》
7.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这些九个字的诗句都是文化经典,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它们唤起人们对文学诗歌的热爱,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扇子别称“摇风”、“凉友”,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以扇逐暑”。
可见扇子是摇动生风的用具,为夏令必备之物。
古人比今人更依赖扇子,古人与扇子的关系更为密切。
中国扇子品种丰富,花色繁多。
集诗词、书法、绘画、刺绣、编织,装帧等为一体,是相当精致的艺术品,也是一种不同寻常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扇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
首先,扇子在古人的传统审美意识中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美丽和哀怨。
扇子被视为是美的事物,而手持扇子的妇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认为是美的象征。
古代诗文中贵妇手执扇子的形象屡见不鲜。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这天,大观园里“绣带颻颻,花枝招展”,姊妹们都在园里玩耍,宝钗“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宝钗持扇扑蝶,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这一直被认为是宝钗形象中最美丽生动的一幕。
梁何逊《咏扇》云:“摇风入素手,召曲掩丹唇。
”诗中美妇执扇也被赋予诗意的美。
扇子使用的时令性很强,炎炎夏日,人们离不开扇子。
天气一转凉,扇子就被束之高阁。
因此,扇子也常被托喻成弃妇,带有哀怨的色彩。
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执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首诗以扇喻人,扇有“动摇微风发”的用处,因而有“出入君怀袖”的恩宠,但是一过了时就“弃捐箧笥中”了。
古代有些女子,处在被玩弄的地位,命运决定于男人一时的好恶,团扇你的托喻对于她们实在也贴切。
元粱寅《玉阶怨》云:“团扇且弃置,习气凉转添。
”刘大白《秋扇》云:“一阵秋风,收拾起多少团扇。
”这同古时弃妇的命运何其相似!因此,扇子在古代也用来托喻弃妇,带有哀怨的色彩。
扇子摘要:扇子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民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不仅是生活日用品,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扇子在书籍中出现的次数很多,本文主要阐述中国明清时期文学著作中出现过的扇子,以及扇子的发展演变、扇子的制作工艺和扇子的文化价值等方面,从而使我们更深切地了解中国扇子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扇子演变;扇子文化;(一)扇子在哪些书中出现以及作用(1)《红楼梦》中第一次出现扇子,靛儿向宝钗找扇子,宝钗却对她发火,靛儿无端的做了一次炮灰,第二次是27回宝钗扑蝶:“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第三次是28回宝玉初会琪官:宝玉向袖中取出扇子,将一个玉(王加决的右边)扇坠解下来,送与琪官。
第四出现是宝玉去见贾雨村时,忘记带扇子,袭人给送来。
宝玉错把前来送扇子的袭人看成黛玉并表白。
这次宝、黛二人之间的感情由从先前的不确定,到最终的“放心”。
第五次扇子是“石呆子”的古董扇子,贾雨村为了得到这扇子来巴结贾赦,捏造了一个罪名,陷害石呆子一家,把这个古董扇抄来送给贾赦。
第六次是宝玉想看黛玉作的五美吟,黛玉不给他看,因为宝玉为了方便看黛玉作的海棠诗,将黛玉作的海棠诗写在扇子上。
还有晴雯撕扇子玩,元春端午赐礼里有扇子,翠缕向湘云问扇子上的阴阳,湘云醉眠也提到扇子,贾政将扇子赏给宝玉奖励他的诗作得好……《红楼梦》中的扇子具有暗喻情节发展的作用, 它烘染出贾府贵胄之家锦衣玉食的富贵之气。
尤其突出的是以写扇子来表现人物的深层性格, 借此塑造典型的形象。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借跌扇、撕扇, 写出睛雯的泼辣正直、敢作敢当, 身列下陈而秉性刚烈的品格。
宝钗一心想:“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她处心积虑, 巧为周旋于大家庭之中, 是“扇子”引出的故事才使她“偶尔露峥嵘”, 并将其狡猾、对下人乱施淫威的另一面揭露出来。
石呆子因扇遭祸虽着墨不多, 但封建世家的贪婪狰狞, 依仗权势乱施淫威, 官绅勾结, 巧取豪夺, 致人死命的血腥场景, 却给读者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书扇画扇情无边-企业管理论文书扇画扇情无边付秀宏|文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
扇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
这盖因一一扇艺术与文人情趣相勾连,消暑纳凉,风情万种。
扇中思绪,似言似语;哲言靓画,摇曳生姿。
这些书画流韵,与扇子的手持功用刚好相合。
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
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
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
书画家在扇面作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
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汉字的神韵,在名扇中可谓巧夺天工。
《晋书》有言,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
王羲之惜其扇少人问津,龙飞凤舞慨然题字。
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怕更为难卖。
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
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
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其中。
明代大书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
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
吴子深、张大干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
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墨笔与金石同在,似有高格名士相谈,更价值不菲。
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
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女性与扇子,似乎是一对鸳鸯。
“轻罗小扇扑流萤”、“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等诗词,美兮雅兮,脍炙人口。
执扇女子的形象,最早被唐寅画入((秋风纨扇图》。
之后,闺秀画扇雅致迭出,陆小曼的仕女,顾青瑶的山水,郭娴的金鱼,江亚南的山水,丁慕冰的耄耋,皆为洁净本色。
纳兰性德《饮水词》饮水词《饮水词》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集。
《饮水词》的名字由来为南宋岳珂<<木呈史.记龙眠海会图>>“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纳兰由此命名自己的词集为《饮水词》。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避太子允扔嫌名(保成)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性德自幼聪慧好学,长而博通经史,尤好填词,并以填词名世。
康熙十五年二六七六)成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循迁至一等。
多次随扈出巡,并曾奉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
他生于顺治十一年二六五五),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二六八五),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词情真意切,显现着一种华贵的悲哀,一种优美的感伤。
他和朱彝尊、陈维嵩被称之为清代“词家三绝”。
在他生前,刻印本出现后就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
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他的令词成就斐然,是五代李煜、北宋晏几道以来的一位名作家。
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思想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
纳兰性德性澹泊,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
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因为纳兰性德的生活面比较窄的缘故,《饮水词》在内容上也主要是悼亡、恨别、男女情思、与友人赠答酬唱等几个方面,词作基本上不涉及到社会政治生活。
其悼亡之作主要表达的是追念前妻卢氏之情,写的真切感人。
纳兰还曾出使边陲,亲尝过远离家乡的离情别绪,因此恨别也成为《饮水词》的一个重要内容。
《饮水词》中大都是真情之作,纳兰本人是主张“诗乃真声,性情之事也”。
而他的词作也正是他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
《饮水词》在语言特色上追求的是“天然去雕饰”,即不过分追求辞藻,他主张自由抒写性情,反对雕琢矫饰。
纳兰反对雕饰,并不是不重视锤炼,而是主张不露斧凿之痕,艺术上锤炼到归于自然的程度。
适合写在扇子上的诗词 1、《怨歌行》汉班婕妤新制魏纨素,皎洁例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进出君怀袖,松懈微风播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献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2、《团扇歌》东晋桃叶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耽暑,相忆莫委身。
3、《白羽扇》【唐】白居易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甩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表示相对,消瘦白须翁。
4、《扇》【唐】李峤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
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
同心例如污斑,持表细穗情。
词5、《扇》【唐】陆畅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再降,不容通宵在月中。
6、《扇上画牡丹》【唐】罗隐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短,花掉逐轻风次第上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就是姮娥月里柏树。
7、《扇》【唐】司空图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8、咏破扇【唐】唐怡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后在秋风前。
词9、《悲纨扇》【唐】韦应物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颇为颦人已并无,委箧肥觑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10、《古扇》【唐】项斯昨日常大淳夺下夏威,忽逢秋节便相悖。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有之南红粉面,存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11、《咏扇》【唐】徐夤为痒飙满玉堂,每和亲襟袖便难以忘怀。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相伴一樽之南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12、《咏破扇》【唐】杨凌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领。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13、《杨主簿日本扇》苏辙扇从日本去,风非日本风。
风非扇中出,问风本何从?风亦不奈何,当复反问太空。
空若是风穴,既自与物同。
同物岂空性,就是物非风宗。
但执日本扇,风来自无穷。
14、《高丽扇》华镇排在筠张贴楮绣南金,舒卷乘时巧思浅。
经典表白古诗句经典表白古诗句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表白古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表白古诗句1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2.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3.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4.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5.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6.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7.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8.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9.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10.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1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12.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问情人花开花落,是造化羽扇纶巾。
1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14.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1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16.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经典表白古诗句21、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书法家郑燮的故事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
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郑板桥墨竹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
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亦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文学家。
书家故事:郑板桥画扇相传,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
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
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
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
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
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
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雅诗送梁上君子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
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
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
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
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
」小偷心想:不偷也罢。
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
中学当中关于爱情的古诗下面是一些在中学教材中常见的关于爱情的古诗:1.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2.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之涣《送别》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 佚名《子衿》4.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 - 佚名《越人歌》5. "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
" - 杜牧《赠别》6.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 元稹《离思五首》7.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 崔护《题都城南庄》8.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 纳兰性德《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9.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 - 黄景仁《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10.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 王之涣《登鹳雀楼》1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 王之涣《相思》12.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 - 李商隐《乐游原》1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14.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 曹操《短歌行》15.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 佚名《生查子·元夕》16.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关于团扇的70个诗句1.能歌小妾,轻罗团扇,醉归来牡丹亭院。
——乔吉《双调·卖花声》2.晓菊泫寒露,似悲团扇风。
——李贺《感讽六首》3.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
——晏殊《端午词·内廷·一一雕盘分楚粽》4.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
——何逊《与苏九德别》5.文姬赠别双团扇,自写银钩。
散尽离愁。
——晏几道《采桑子·高吟烂醉淮西月》6.人间恩怨何须论,团扇清风又入怀。
——张翥《四月旦日雨中送春》7.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
——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8.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9.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王昌龄《长信怨》10.无端啼蛄搅夜,恨随团扇,苦近秋莲。
——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11.扑蝶花阴,怕看题诗团扇。
——王沂孙《锁窗寒·春思》12.愁生半额不开靥,只为多情团扇郎。
——段成式《嘲飞卿七首》13.长门怨妾不成寐,团扇美人还赋诗。
——张耒《飞萤词》14.词人羞布鼓,远客献貂襜.歌榭白团扇,舞筵金缕衫。
——刘禹锡《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15.才人侍立持团扇,金缕双龙贴碧藤。
——和凝《宫词百首》16.日日弹棋用拂巾,时时作草多团扇。
——屈大均《赠陈药长》17.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龚自珍《咏史》18.谁怜团扇妾,独坐怨秋风。
——李白《长信宫》19.玉台妆罢无人见,伤心空自悲团扇。
——紫静仪《长信宫》20.团扇复团扇,秋风淅淅昭阳殿。
——孙蕡《团扇词》21.蔡琰胡笳悲紫塞,班姬团扇掩清秋。
——孙蕡《骊山老妓行》22.谢娘团扇苦流连,定梅味、番番尝到。
——姚燮《鹊桥仙·其五》23.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罗隐《闲居早秋》24.团扇当尔日,功利两得施。
——强至《奉和纯甫秋扇》25.似亦家家团扇画,攀车争识老书生。
书扇画扇情无边-企业管理论文
书扇画扇情无边
付秀宏|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扇不在大,有品则名。
扇艺术,集中国书韵之妙,享华夏画魂之美。
这盖因一一扇艺术与文人情趣相勾连,消暑纳凉,风情万种。
扇中思绪,似言似语;哲言靓画,摇曳生姿。
这些书画流韵,与扇子的手持功用刚好相合。
晋代《古今注))记载,扇发端于殷代,以鸟羽制成,作仪卫之美。
三国孔明之羽扇,非为自用,而是仪令之物。
汉代之后,湖南竹扇、山东纨扇问世,才用之除热取凉。
及宋时,折扇由朝鲜传入神州,张合自如,风行一时,苏东坡曾有“高丽白折扇、展之广尺余”的妙语。
一般来说,扇面之书画创作,以美态愉悦于人;而制作裱糊之时,却以精妙工艺潜化自身。
苏州檀香扇、杭州绫绢扇、新会火画扇、自贡竹丝扇、江苏麦秆扇,声名遐迩。
书画家在扇面作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韵。
飘逸造清凉,执扇祛暑气。
汉字的神韵,在名扇中可谓巧夺天工。
《晋书》有言,大书法家王羲之居住蕺山,遇一卖扇老妪。
王羲之惜其扇少人问津,龙飞凤舞慨然题字。
老妪看着白扇变墨扇,怕更为难卖。
王羲之劝她不必担心,尽管去卖。
竟是市人见之,出价十倍争买。
缘是书扇文字,行气纵横,无限匠心留其中。
明代大书家祝枝山,曾喻书扇为美女舞于瓦砾,乃盆景之象。
其实,书扇环肥燕瘦,气候虽小,却能做到风云际会。
吴子深、张大干等人的行书扇,文字如神龙升腾,达数十万港元之高价,令世人刮目。
任伯年和赵之谦联袂的扇面,
墨笔与金石同在,似有高格名士相谈,更价值不菲。
喜好收藏明清闺秀折扇小楷的张中行,最爱其“形娟秀而神柔婉”。
明清的书法扇面,最出众的是女性手迹,有薛素素、黄媛介、叶小鸾、周淑禧、李陀那、董小宛和马守真,或闺阁气韵,或工笔娟秀,或运风挟雷。
女性与扇子,似乎是一对鸳鸯。
“轻罗小扇扑流萤”、“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等诗词,美兮雅兮,脍炙人口。
执扇女子的形象,最早被唐寅画入((秋风纨扇图》。
之后,闺秀画扇雅致迭出,陆小曼的仕女,顾青瑶的山水,郭娴的金鱼,江亚南的山水,丁慕冰的耄耋,皆为洁净本色。
作为艺术品,扇面之画,讲求动息迷人。
乌兽虫鱼、人物山水,无不能画,贵在品味。
有时仅画菊一枝、白菜一棵,也要的清风雅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唐寅扇面画((秋江垂钓)),清幽深邃,令人冥思。
北京博物馆珍藏的纵长59.5厘米、横宽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画的是柳荫赏花,气息飘动,闲情如梦;一面画的是松下读书,主仆对语,儒风拂面。
此画出自明宣德帝朱瞻基之手,为中国之最大折扇,乃罕见传世宝物。
我曾见过一邮迷1982年《明清扇面画》六枚扇子邮票,依次为明代沈周《秋林独步图》、唐寅《枯木寒鸦图》、周之冕《竹雀图》、陈洪绶《松下题诗图》、清代恽寿平《菊花图》、王武《梧禽紫薇图》。
静静把眼前六把小小折扇——放于一处,秋林美景、枯木寒鸦、竹雀闹春、松下题诗、菊花劲舞、喜鹊叫枝的自然玄妙扑面而来,天籁机趣栩栩如生。
对于书画工笔家,定是意象在心间涌现,心迹在扇上流注。
对于收藏使用者,必是悠然处见有微凉,挚爱间涌出性情。
一朋友购得一把雪白鹅毛扇,折起像白鸽回巢,展开似白鹤亮翅,遂赞曰:“美,此处无墨胜有墨”。
另一同事的
客厅壁上,挂一把竹扇,白扇面只写四字隶书“宁静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一把把精美绝伦的扇子来到世间,无论藏用,带给人的都是一种愉悦享受,心灵得到洁净,思想得到升华,追求得到满足,身心得到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