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镜笑哈哈
- 格式:ppt
- 大小:4.57 MB
- 文档页数:23
岭南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哈哈镜,笑哈哈》评课稿课程简介本文是针对岭南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中的《哈哈镜,笑哈哈》一课进行的评课稿。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学习绘画和表现对象的变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在美术领域中的表现能力。
教材内容总览《哈哈镜,笑哈哈》是岭南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中的第四课。
该课程以哈哈镜为主题,通过学习绘画和观察不同形状的镜子,引导学生了解物体的变形和光的反射原理。
该课程包括以下几个重要内容:1.镜子的种类与形状:介绍了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不同形状和特点。
2.镜中的变形: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哈哈镜,学习物体在镜中的变形原理。
3.绘制哈哈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绘制自己喜欢的哈哈镜。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哈哈镜,笑哈哈》一课,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哈哈镜,学生可以发现物体在镜中的变形特点,培养他们准确观察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绘制哈哈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设想不同形状的哈哈镜,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创意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在绘制哈哈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画线、填色等基本绘画技巧,提高他们在美术领域的表现能力。
4.增强学生的美的欣赏能力: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哈哈镜,学生可以感受到变形带来的有趣效果,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2.师生互动,提问学生们平时是否见过不同形状的镜子,如何使用镜子等。
导入活动(15分钟)1.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镜子,包括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
2.学生观察镜子,并与他们身边的镜子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形状的镜子的特点。
3.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同形状的镜子对物体的变形效果。
学习活动(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哈哈镜的图片,介绍哈哈镜的特点和常见形状。
2.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哈哈镜,并描述不同形状的哈哈镜对物体的变形效果。
《哈哈镜笑哈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哈哈镜。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教学内容:第一章:哈哈镜的原理1.1 介绍哈哈镜的定义和原理1.2 讲解哈哈镜的工作方式1.3 分析哈哈镜的成像特点第二章:哈哈镜的种类2.1 介绍凸面镜和凹面镜2.2 讲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特点2.3 分析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如何正确使用哈哈镜3.1 讲解正确使用哈哈镜的方法3.2 强调使用哈哈镜时的注意事项3.3 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实际操作第四章:哈哈镜游戏4.1 设计哈哈镜游戏,让学生参与互动4.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4.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第五章:哈哈镜与生活5.1 分析哈哈镜在生活中的应用5.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5.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
2. 采用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哈哈镜的成像效果。
3. 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参与哈哈镜游戏,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使用哈哈镜,了解其成像原理。
3. 学生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互动中积极发言、分享观点。
4. 学生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未知的精神,能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第六章:哈哈镜的历史6.1 介绍哈哈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6.2 讲解哈哈镜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影响6.3 分析哈哈镜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第七章:哈哈镜与艺术7.1 介绍哈哈镜在艺术领域的应用7.2 讲解哈哈镜对艺术家灵感的启发7.3 分析哈哈镜对艺术作品的影响第八章:哈哈镜的科学实验8.1 设计哈哈镜科学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8.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力8.3 分析实验原理,培养科学思维第九章:哈哈镜的创新应用9.1 介绍哈哈镜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创新应用9.2 讲解哈哈镜在新兴领域的应用原理9.3 分析哈哈镜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影响10.2 引导学生反思哈哈镜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10.3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持续学习的态度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历史和发展。
岭南美术出版社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哈哈镜,笑哈哈》教学设计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小学(荔园教育集团)百花校区孙传龙一、教材分析本课为岭南版美术教材第一册第6课,其课型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着重引导学生关注“美与科技”的联系,用美术形式表现科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以哈哈镜的变形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设计制作一张会变化的画,同时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的道理。
三、教学对象一年级四、学生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于新鲜事物乐于探索。
哈哈镜镜中人物的“变形”能快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非常利于开展教学。
五、学教目标1.掌握“横折、竖折和添加、连接”的方法。
2.能运用点、线、面、色画出人物并进行夸张变形的装饰。
3.能说出生活中观察到的变形现象并跟同学交流、分享。
六、学教重点让学生掌握“折纸添画”的设计方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哈哈镜画。
七、学教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和感受“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九、学教准备教师准备哈哈镜作品、相关课件等;学生准备不锈钢勺子、勾线笔、水彩笔等。
十、学教过程(一)变形的老师1.课件展示老师哈哈镜照片。
提问:老师的脸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小结:老师的脸变形了,看起来十分夸张!2.引入课题《哈哈镜,笑哈哈》。
意图:通过有趣的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哈哈镜的秘密1.视频介绍什么是哈哈镜。
2.小活动:照一照、看一看、摸一摸手里的不锈钢勺子,观察勺子里的自己,探索哈哈镜的原理。
教师小结:哈哈镜就是用凹凸不平的镜面做成的镜子。
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制作哈哈镜画1.欣赏纸质哈哈镜作品。
(作品展开前、展开后)2.观看教师的微课示范视频。
教师小结:一折二画三连四添。
3.课件展示两张作品局部对比,提问:哪一张嘴巴打开是大大的?教师小结:想夸张的部分要画在折痕上。
4.展示作品,学习装饰方法。
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示范引导,学会“折纸添画”的设计方法。
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上册《6. 哈哈镜笑哈哈》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6. 哈哈镜笑哈哈》是岭南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哈哈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哈哈镜的认识、制作方法和创意实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通过观察、实践来学习新知识。
然而,他们对哈哈镜的认识和制作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来掌握相关技能。
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特点,掌握制作哈哈镜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哈哈镜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的良好品质。
4.评价激励法: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哈哈镜样品和制作材料。
3.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4.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哈哈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哈哈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哈哈镜的起源和发展,呈现制作哈哈镜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对制作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动手制作哈哈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哈哈镜,互相欣赏、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哈哈镜笑哈哈评课要求
针对《哈哈镜笑哈哈》这节课,评课要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具体地说,评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要遵循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理论再回到教学实践的认识规律。
评课要有理论根据,要透过课堂教学实践归纳出所反映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要在理论上升华,在实践中指导。
要从大环节到小环节,突出重点和关键。
评价《哈哈镜笑哈哈》这节课,首先要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是不是以幼儿为本。
还要看幼儿的参与程度怎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如何,要重点评价幼儿的学习情况。
最后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细节上还需要改进什么等。
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评课活动,通过评课活动,使教师获得真实体验,从而提高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要求和能力。
要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评课,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实事求是,极力避免“走过场”、“一风吹”等不良现象。
要有记录,必须详细填写评课讨论记录表,评课档案应作为教研组考核和先进教研组评比的依据。
6.《哈哈镜笑哈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特点,感受哈哈镜带来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现象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哈哈镜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
3. 哈哈镜作品的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哈哈镜的特点进行创作,使作品具有趣味性和创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哈哈镜、投影仪、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哈哈镜,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示范创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哈哈镜进行创作。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哈哈镜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哈哈镜笑哈哈》2. 课题要求:掌握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教学内容:哈哈镜的特点、基本表现方法、作品创作。
4. 教学重点: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
5.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哈哈镜进行创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运用哈哈镜的特点进行创作,描绘一幅有趣的哈哈镜作品。
2. 作业要求:作品具有趣味性和创意,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掌握了哈哈镜的基本表现方法。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存在想象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哈哈镜笑哈哈∣ 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知道哈哈镜是一种光学玩具,通过镜子的曲面使得人在镜子中呈现出夸张的形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创造的能力,能够用语言和画笔表达自己对哈哈镜中形象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哈哈镜的趣味中体验美术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2. 哈哈镜中的形象创作3. 哈哈镜画作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能够创作出哈哈镜中的形象。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创造哈哈镜中的形象,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哈哈镜、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哈哈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己在哈哈镜中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师讲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哈哈镜是一种光学玩具,通过镜子的曲面使得人在镜子中呈现出夸张的形态。
3. 情境创设:教师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在一个哈哈镜的世界里,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创造哈哈镜中的形象。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用画笔在画纸上创作出哈哈镜中的形象。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哈哈镜中的形象。
2.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发挥自己的创意。
3. 在作品评价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还培养了观察、描述、创造的能力,体验了美术的乐趣。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能够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哈哈镜,笑哈哈7-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感受哈哈镜带来的趣味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哈哈镜中形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趣味的哈哈镜作品。
4.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2. 哈哈镜中的形象表现3. 哈哈镜作品的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创作出富有趣味的哈哈镜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趣味的哈哈镜作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哈哈镜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教师讲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哈哈镜中的形象,分析其变形的原因。
(2)教师示范如何表现哈哈镜中的形象,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
(3)学生分组讨论,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趣味的哈哈镜作品。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哈哈镜作品的创作。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现哈哈镜中形象的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趣味的哈哈镜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分享、交流的学习态度。
同时,教师要在点评学生作品时,注重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哈哈镜的相关知识,如哈哈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哈哈镜的历史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其他绘画技法,如水彩、油画等,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总之,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