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仪合格证
- 格式:pdf
- 大小:266.32 KB
- 文档页数:2
精心整理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开工前施工准备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编号:SZLX23-KGQSGZB-
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基础工程开工前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编号:SZLX23-JCGCKGQ-
编号:SZLX23-JCSG-BSJC-
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基础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编号:SZLX23-JCSG-TWJC-
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杆塔工程开工前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编号:SZLX23-GTGCKGQ-
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架线工程开工前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编号:SZLX23-JXGCKGQ-
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架线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编号:SZLX23-JXSG-
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架线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检查表
编号:SZLX23-35kV-JXGCSG-
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竣工投产前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编号:SZLX23-JGTCQ-
SZLX23输变电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架空送电线路工程施工安全强制性条文执行记录表
编号:SZLX23-XLAQ-。
1检测项目名称施工升降机安装质量检测。
2适用范围本检测实施细则适用于施工现场各种建筑用施工升降机在交付使用前的检测和验收。
3检测依据及检测范围3.1检测依据3.1.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3.1.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3.1.3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 10055-2007)3.1.4 《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3.1.5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78-2010)3.1.6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GB 6067.1-2010)3.1.7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T 5972-2009)3.1.8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1993)3.1.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3.1.10《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DGJ 32/J 65-2008)3.1.1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 189-2009)3.1.12《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检测规程》(DBJ 13-67-2005)3.1.13《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GB 26557-2011)3.2 检测范围3.2.1 本省行政区域内施工现场使用的施工升降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逐台检测:1每次安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2现场安装使用达最大使用高度时;3距上次检验评定期限满1年时;4停工闲置时间满90天,重新恢复使用时;5经过改造和大修后;6遭受自然灾害,或发生安全事故,可能使结构和机构以及安全防护装置遭受损害的。
4抽样原则施工现场的施工升降机安装质量检测要求逐台检测。
5检测前的准备工作5.1提交检测验收的起重机的工作条件应符合GB/T 10054的规定。
5.2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0℃~+40℃。
5.3现场风速不超过13m/s。
110kV~1000kV变电(换流)站土建工程施工记录表式国家电网公司二○○八年五月目次1 隐蔽工程记录2 测量施工记录3 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记录4 钢筋加工记录5 混凝土及砂浆施工记录6 钢结构施工记录7 结构吊装记录8 混凝土预制管道加工及安装记录9 施工调试及试验检验记录10 原材料及施工综合管理记录1 隐蔽工程记录(地基验槽)(地基验槽)(地下混凝土结构工程)(地下防水、防腐工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钢筋工程)工程埋件、埋管、螺栓(隐蔽)会签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混凝土工程结构施工缝)编号:YBJLⅠ-6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屋面工程)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主变及构架基础接地工程)AAA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设备支架基础接地工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华能铁岭头道风电场升压站改扩建工程)2 测量施工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多节柱定位实测记录沉降观测记录沉降观测示意图编号: SGJL Ⅱ-3-23 地基处理与桩基施工记录重锤夯实试夯记录A重锤夯实施工记录强夯施工记录AA强夯施工汇总记录土和灰土挤密桩桩孔施工记录土和灰土挤密桩桩孔分填施工记录振冲地基施工记录编号: SGJL Ⅲ-4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记录编号: SGJL Ⅲ-5A专业监理工程师:专业项目技术负责人:记录员:单管旋喷施工记录编号: SGJL Ⅲ-6-1A二重管旋喷施工记录编号: SGJL Ⅲ-6-2A三重管旋喷施工记录编号: SGJL Ⅲ-6-3AA灌注桩成孔记录编号: SGJL Ⅲ-7-1灌注桩砼浇筑记录编号: SGJL Ⅲ-7-2A灌注桩施工记录汇总表编号: SGJL Ⅲ-7-3A混凝土(钢)桩打桩施工记录编号: SGJL Ⅲ-8-1A混凝土(钢)桩接头施工记录编号: SGJL Ⅲ-8-2A混凝土(钢)桩打桩施工汇总表编号:汇总日期: 年月日 SGJL Ⅲ-8-3AA。
Q /G D W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 GDW 248.7—2008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第7部分:输电线路工程施工2009-06-30发布2009-06-30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前言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科[2008]928号《关于下达国家电网公司2008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贯彻“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执行”的指导思想。
《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是一套系列标准,用于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检查及记录。
该规程由如下8部分组成:——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变电站建筑工程设计——第3部分:变电站建筑工程施工——第4部分:变电站电气工程设计——第5部分: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第6部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第7部分: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第8部分:输变电工程施工安全本部分是该规程中的第7部分:输电线路工程施工。
对输电线路工程参建各责任主体单位有关施工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检查及记录做了统一规定,尽可能地避免在执行中发生偏差、遗漏和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有利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水平及工程实体质量的提高。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负责解释。
本部分主编单位:山西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本部分参编单位:山西锦通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郝志刚、王巳英、刘晓忠、王曦晨、王天宝、芦笛、李瑞芳。
2目次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 (4)4 施工准备 (6)5 基础工程施工 (7)5.1 基础工程开工前 (7)5.2 基础工程施工 (8)6 杆塔工程施工 (10)6.1 杆塔工程开工前 (10)6.2 杆塔工程施工 (10)7 架线工程施工 (11)7.1 架线工程开工前 (11)7.2 架线工程施工 (13)7.3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架线工程施工 (15)8 接地工程施工 (15)9 竣工投产 (17)附录A(规范性附录)杆塔施工强制性条文引用表 (18)3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第7部分:输电线路工程施工1范围1.0.1为加强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建设过程控制,强化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确保输变电工程建设严格执行强制性条文,保证工程质量及电网安全,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一、施工工具、设备使用前的检验1、进行建筑物定位放样的测量仪器,如经纬仪、水平仪、标尺、钢尺等都应经过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有合格报告书和合格标识后,方可入场使用。
2、进行各类配比计量的衡器,如地磅、台磅、磅称、手提称、天平等都应经过当地县级以上技术监督局属下的计量所进行检测,具有合格标识或合格报告书后,方可入场使用。
3、对进场的各类建筑机械、设备,如打桩机、提升机、塔吊、打夯机、砼搅拌机、砂浆搅拌机等等,使用前必须经过具备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进行检测,有合格标识或合格报告书后,方可进行使用。
二、建筑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1、对于地方材料,如砂子、石子、粘土、石灰、水、机砖、空心砖等原材料,使用前必须送到具备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进行检验,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后,凭检验合格报告单,方可用于该工程。
2、水泥进场除了应具备出厂合格证外,还要按不同标号、不同编号和进场批次由监理人员进行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
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d 分批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对标志、外观检查,并由监理人员抽取试样作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钢筋的焊接不论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还是气压焊,均应在现场按每一个检验批或分项工程由监理人员抽取试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
5、防水材料进场应有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工地应按规定取样复试(应由监理人员见证)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
当采用防水涂料,其涂膜总厚度不得少于2mm;当采用防水卷材,则卷材质厚不得少于4mm。
6、混凝土预制构件,如预制桩、预制门窗过梁、预制木砖、预制砼板等所有预制构件,进场后要进行非破损的强度检验,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后方可使用。
三、“二强”试块强度的检验1、混凝土试块强度的检验: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质量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
试件的留置要符合如下规定:A、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施工测量及试验与检验方案一、施工测量(一)施工测量范围依据XXX招标文件规定的主要工程项目,我方应做好整个工程内的测量工作、各单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竣工测量、绘制竣工图及整理竣工验收资料。
(二)施工测量技术方案1.施工控制网的布设与测量(1)洞外控制测量接收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基准线后,采用LeicaTCR402全站仪(标称精度为:测角精度为1″,测边精度为(2mm+2ppm)),按《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中的精度要求对平面基准点进行检测,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对高程基准点进行检测,校核其测量精度,复核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复测结果报送监理人。
以合格的基准点线为施工控制网的起算点,按照测绘规程规范和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布设施工测量加密控制网,将各洞口的平面控制点与加密网连接成全网。
(2)外业数据质量检核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小值10%,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 ds ≤2σ,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要求。
高程控制网按二等水准精度测量技术要求,采用水准仪施测,每个洞口附近至少布设2个高程控制点,并布设成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不超过±4(L为高程导线线路总长,L为Km)。
实测时严格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二等水准测量之规定进行。
主要测量控制网点埋设钢筋砼标墩,顶部埋设不锈钢强制对中标盘,标盘对中误差<±0.1mm。
上述测量控制网点在工程完工后的规定期限内完好无损地移交给业主。
(3)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沿洞壁两侧布设光电测距多环基本导线和施工导线,主要拐角点埋设观测墩或插入洞壁的金属观测架。
基本导线根据洞内通视条件布设成边长近似相等的导线;施工导线点约50m埋设1点,并与基本导线附合。
洞内基本导线独立进行两组观测,两次观测值较差不大于中误差的2倍,取其平均值为最后成果。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仪器采用LeicaTCR402全站仪施测。
市政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措施一、监理工程师对建筑测量工作的控制1.质量控制目标:测量仪器设备具备合格证及定期检测合格证书,精度能满足工程测量需要;测量人员具备岗位证书,测量精度符合规范,标准要求,并满足设计要求。
2.质量控制措施:(-)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测量工作及仪器设备严格控制⑴施工测量工艺流程控制:测量仪器检定f校验校测起始依据一场地平整测量一场地控制网测设一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分基础放线f建筑物的竖向控制f建筑物的定期沉降观测。
⑵检查测量仪器、钢尺、经纬仪、水准仪等是否具备合格证及定期检测证书,以保证其观测精度。
⑶检查承包单位专职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
⑷审核测量方案,确保方案合理、科学,以满足工程质量要求,并用不同方法测校承建单位的测量结果。
(二)监理人员应对施工测量成果进行控制复核:(1)校测水准点一般招标人至少提供二个水准点,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建单位用往返测法测定其高程。
若所测高程平均值与己知高程值小于±5mm时(n为站数)。
可认定所给水准点及其标高正确,准予使用。
(2)校测红期由城市规划部门测定并批准的规划红线,是建筑物正位的依据,在法律上起着限制建设用地边界的作用。
首先要核算设计总平面图上各红线桩的座标X、Y与其边长和左右夹角是否对应。
(3)场地控制网测设控制包括平面控制网和标高控制网其设置原则要便于全面控制又要能长期保留,且必须有场地的定位起始点和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轴线、圆心点等。
(4)检查每层主要定位轴线和层高是合符合设计要求。
(5)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3.工程测量控制的方法:(-)平面测量控制⑴应设立工程平面控制网为一级导线,采用开发区独立坐标系。
附会导线长度不大于IOKM o⑵距离测量的仪器精确度必须为不大于5MM,往还测距误差必须小于15MM。
水准点闭合差为±121n1m。
⑶观测结束后应及时收集和审查有关工程技术资料,对符合要求的应及时给于签认。
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一、桩基施工方案1施工过程技术措施1.1设置测量控制网根据建设单位及设计院、监理公司提供的图纸和测量基准,采用全站仪精确建立施工场区控制网(包括水准点),为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控制点不易被破坏,其位置应在压桩区边缘外20M以上,并不少于四点.控制网建立之后须报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加以保护,同时绘制测量成果图备案。
控制点所用木桩边长10cm,进入土中深度大于50cm,控制点定位后,木桩周围用素砼浇筑加固.在控制点周围做醒目标志,以防破坏。
1.2控制网复检在施工过程中利用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对现场建立的测控网每10天进行校核一次,以确保施工测量精度,避免积累误差.由于本工程压桩或打桩产生挤土效应,桩位放线以及桩位复测均采用较远处的控制点监控。
1.3桩位测放及验收按照设计桩位图及测量控制网点准确施放工程桩桩位.为防止土体推移影响,须分区,施放桩位,原地面抬升较大(超过20cm)时应采用逐桩施放的方法以确保桩位准确性,经自检无误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验收。
1.4桩位监测:施工中随时对桩位进行复测,测量工在压桩或打桩前应根据相对桩位用卷尺复核。
1.5垂直度控制压桩过程中桩的垂直度通过置于桩机平台两向(90度)的两台经纬仪监测.校正指标偏差应为零.桩的垂直度通过桩插位后用两台经纬仪监测,监测时两台经纬仪成约90度夹角对桩身垂直度进行检测.先校正桩架垂直,然后校正桩垂直并保持桩与桩架相平行,打桩中的交接班,应在打完一根桩并达到停打标准后进行,严格控制垂直度,如超过1%必须及时纠正,避免把桩打斜。
2管桩和方桩的起吊、运输、堆放及桩的现场验收2.1出厂要求:管桩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出厂。
2.2桩材的搬运方法:装卸搬运时管桩和方桩吊装采用两点勾吊法,喂桩时采用吊点捆绑法。
2.3桩材运输方法:桩材运输应采取平板车拖运方法,原则上在板面平整时应采取平放、塞楔木法保持稳定,桩间应用草袋垫搁(防止颠碰损伤);在堆层不超过二层,并绑扎牢固后方可启运;启运后平板车行驶速度不应超过每小时3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