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教案 人民版.
- 格式:doc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5
学案9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标要求]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抗日战争1.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地化。
②1937年7月7日_____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①国共合作: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全民族抗战。
②敌后战场⎩⎪⎨⎪⎧1937年,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 。
③正面战场⎩⎪⎨⎪⎧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 会战、 会战、 会战等。
淞沪会战中,姚子青、 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④初期战果:虽取得________、________战役的胜利,但华北、________、________和华东大片领土失陷。
2.日军的滔天罪行(1)1937年12月,日军制造了______________,杀害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1941年,日伪军在河北丰润县制造了____________。
(3)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专门研制细菌战的“______________”,利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3.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 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出击日军。
②地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③结论:党领导的 军民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2)入缅作战①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云南。
②目的:确保__________畅通。
③战况⎩⎪⎨⎪⎧救出被围在 的英军七千多人。
年在 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________投降。
(4)胜利意义⎩⎪⎨⎪⎧①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 的完全胜利。
导学案1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抗日战争(一)日本局部侵华与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1931—1936年)1.日军局部侵华(1)背景:续表(3)影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高涨,国共由□对峙逐步走向合作抗日。
2.中国军民的抵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国民政府对日态度:①国民政府鉴于敌强我弱,又忙于“剿共”和对付地方军阀,对日本侵略采取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幻想通过“国际联盟”和平解决中日争端。
②蒋介石认为只有先实现全国军事的统一,才能集中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被称为“□8攘外必先安内”。
③国民政府也意识到,日本侵略将进一步扩大,加紧备战,在各重要城市和交通线修筑了一批防御工事,制定了对日作战的国防战略,做出与日本持久战的准备。
(2)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侵略,展开局部抗战,揭开了□9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部分东北军和地方武装在东北坚持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后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华北各地的部分中国守军和人民也自发进行抵抗。
(3)抗日民主运动兴起:在中共及民主爱国人士领导下,全国掀起抗日民主运动,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5年12月,中共在北平领导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①1935年8月,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1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1935年12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③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12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全民族抗战(1937年7月至1945年9月)1.日本全面侵华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13全军拒绝后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专题09+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主干梳理】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侵华原因(1)既定国策: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2)转嫁危机:转嫁世界性经济危机给日本的困境。
(3)可乘之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
2.罪行表现(1)军事侵略:制造“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烧杀抢掠:制造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殖民统治:实行“以华制华”政策,扶植汉奸傀儡政权,进行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2.表现(1)中国共产党①九一八事变后,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在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3)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
(4)爱国学生:1935年12月9日,发动“一二·九运动”。
(5)国民党爱国官兵①蔡廷锴、蒋光鼐率领十九路军在淞沪抗击日军。
②安德馨率全营300名官兵在山海关力战殉国。
③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在长城内外英勇抗战。
④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收复多伦,将日军赶出察哈尔省。
⑤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三、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背景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
②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①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布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②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③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意义: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2.国共合作抗日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中共“七大”: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英文:War of Liberation),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反对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发动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而进行的战争。
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大规模作战结束,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是指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相连接的历史阶段,从1945年9月开始,到1949年9月结束。
学者认为,此后,虽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解放战争并没有结束,直到1950年6月解放海南岛的大规模作战行动基本结束,才是解放战争的彻底结束。
第9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名片课标要求:(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考纲明示:(1)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
[主干知识 理一理]一、日本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1.侵华原因(1)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方针。
(2)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
(3)1931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境地。
(4)中国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
2.侵华日军的罪行(1)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不到半年,侵占东北。
(2)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反抗。
七七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3)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南京进行了六周的杀戮,30多万人被杀害。
(4)细菌战和毒气战:七三一部队用活人做细菌实验。
3.1931~1937年的抗日救亡运动(1)中共⎩⎪⎨⎪⎧ ①九一八事变后,发表抗日宣言。
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
③1935年12月,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④1936年,在东北组织的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2)东北人民: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拨云见日想一想]1.以整体史观来看,抗日战争的爆发与哪些因素相关?试答提示:(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困境,必须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
(4)时机有利:中国国内国共内战,国际上英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2.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了吗?试答提示:否。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3.请图解抗战时期两个战场的关系。
试答提示:4.有人说“抗战初期,国民党丢城失地,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你认为对吗?为什么?试答提示:不对。
因为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迫使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态度是积极的和值得肯定的。
4.国共两党的全面抗战(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5.抗日战争胜利及其历史地位(1)胜利: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投降,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二、解放战争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2.土地改革: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3.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4.战略决战:1948年底~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5.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于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胜利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合作消除了两党间的矛盾了吗?试答提示:没有。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建立了统一战线,阶级矛盾暂时服从于民族矛盾,但并不代表两党之间的矛盾就此消除,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并没有改变。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地主阶级吗?试答提示:包括。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爱国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7.“革命根据地”“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有何区别?试答提示:①“革命根据地”是1927年至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地区。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共领导和控制的地区。
③“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控制的区域。
8.解放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的时间是统一的吗?试答提示:否。
解放战争时间是1946年6月~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是1945~1949年。
9.1949年4月,解放南京,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吗?试答提示:否。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
10.图解一下抗战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试答提示:11.归纳一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化。
试答提示:[史论要旨背一背 先填后背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军民共同抗战,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3)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击日军,领导中国军民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4)抗日战争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抗日战争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为争取和平而积极努力;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
(6)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微考点1 抗日战争的特点WEIKAODIAN一①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抗日战争有何特点?试答史料解读:由①可知为全民族抗战。
二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抗日战争有何特点?试答史料解读: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①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在抗击外国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全面胜利。
中国军民在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始终牵制和打击了日本的大量兵力,②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盟国抗击德意日法西斯阵线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王建郎等《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思考3 史料三反映出抗日战争有何特点?试答史料解读:由①可知是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由②可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
——1938年11月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思考4 史料四反映出抗日战争有何特点?试答史料解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有组织的全民族自卫战争,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2)两个战场并存。
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3)以弱胜强。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4)世界性。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5)双重性。
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6)持久性。
中国是所有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微考点2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策略WEIKAODIAN一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思考1 史料一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党的战略方针有何重要变化? 试 答史料解读:适时战略反攻。
二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
……这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的到来。
——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思考2 史料二反映出人民解放战争第三年,中共中央是如何调整斗争策略的?有何重大意义?试 答史料解读:适时做出战略决战决策,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力部队。
三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
……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的抵抗了。
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思考3 史料三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试 答史料解读:渡江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如何抓住战机,争取胜利(1)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展开了战略反攻,从内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引向外线(国民党统治区)改变了整个战争态势。
(2)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对我军都十分有利,中共中央认为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发动了三大战役;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国民党政权从此陷入土崩瓦解之中,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3)1949年中共适时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覆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取得胜利。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综合点1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及影响两党关系的因素ZONGHEDIAN[要点整合]1.比较(1)构成统一战线的阶级不同:国民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抗日统一战线则具有广泛性的特征,除上述四个阶级外,还包括开明地主和亲英美派的大资产阶级及一切赞同抗日的力量。
(2)合作方式不同:国民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统一战线为其组织形式,有共同的政权和军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实行党外合作,两党有各自的政权和军队。
(3)权力的归属不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权和军队由国民党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各自的军队和政权,中共始终坚持对统一战线政权和军队的领导权。
(4)合作的纲领不同:革命统一战线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只有国共合作宣言,没有政治纲领。
(5)革命任务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反帝反封建并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抗日。
(6)结果不同:革命统一战线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中途破裂,没有完成历史使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虽有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下,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并完成了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