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35
常用质量管理工具和改进方法一、PDCA 循环(戴明环):是各级管理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 PDCA 循环四个阶段:1、 P (plan )—计划,是计划,方法目标的确定及活动计划的制定。
2、 D (Do )—实施,是执行,实施具体运行、实施计划中的内容。
3、 C(Check)—检查,总结计划执行的结果,分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 A (Actiou )—处理,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进行标准化,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下一个PDCA 循环。
(二) PDCA 循环四个特点:1、 四个阶段缺一不可,周而复始。
1) 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终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
2) 一个循环结束了,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还有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以此类推—持续改进无止境。
2、 大环套小环。
在PDCA 的某一阶段也会存在制定计划、落实计划、检查计划的实施进度和处理的小PDCA 循环。
大循环套小环3、 阶梯式上升的循环。
1) 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逐步上升的过程,是质量持续改进、持续提升的过程。
2) 每循环一次,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
4、 科学统计的工具。
1)PDCA 循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是作为推动工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
2)典型的模式:“四个阶段”“九个步骤”和“七种工具”。
① 四个阶段:P —计划、D —实施、C —检查、A —处理。
② 九个步骤:发现问题(F )→成立改进小组(O )→明确现行流程和规范(C )→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分析(U )→选择可改进的流程(S )→计划(P )→实施(D )→检查(C )→处理(A )。
③七种工具:直方图、因果图、排列图、控制图、相关图、分层法、统计分析表。
二、常用质量改进工具与方法1、头脑风暴法采取会议方式,利用集体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员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风暴,毫无顾忌,畅所欲言,发表独特见解的一种创造性思考方法。
七大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方法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成功,不仅需要追求高效的生产和服务流程,还需要关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工具作为提高质量的宝贵资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
本文将介绍七大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一、流程图流程图是最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之一。
它能清晰地显示出一个过程中各个步骤的顺序和关联,并帮助人们理解流程的细节。
应用流程图的方法是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流程,然后绘制流程图,标记每个步骤和决策点,并识别出瓶颈和问题所在。
最后,根据流程图的分析结果,进行流程优化和改进。
二、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情况的图表。
它将数据按照不同范围分组,并用柱状图的形式表示各个范围的频次。
通过分析直方图,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趋势,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应用直方图的方法是首先确定所要分析的数据,然后将数据按照不同范围进行分组,绘制直方图,并分析各个范围的频次和分布情况。
三、因果图因果图,也称鱼骨图或石川图,是一种用于找出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
它将问题放在鱼骨图的头部,并将可能的原因分别写在鱼骨的鳍上。
通过分析鱼骨图,可以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并针对性地解决。
应用因果图的方法是首先明确问题,然后绘制鱼骨图,列出可能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四、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偏离情况的工具。
它将过程数据可视化地表示为一条中心线和上下限。
通过不断记录和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过程偏离标准的情况。
应用控制图的方法是首先确定所要监控的过程和相关数据,然后绘制控制图,设定中心线和上下限,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五、散点图散点图是一种用于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
它将两个变量的取值分别表示在横纵坐标上,通过绘制点的方式将数据可视化地展示出来。
通过分析散点图,可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模式。
应用散点图的方法是首先确定所要研究的两个变量,然后绘制散点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模式识别。
质量改善常用手法与工具目录•七种常用质量工具Q uality 7 tools •七种新的质量工具N ew 7 tools •QC八步骤QC story•解决问题的方法8 Disciplines •MEIDC 标准方式Criteria method •PDCA环PDCA Cycle•统计工序控制SPC 质量框架1 2确认* 亚明质量伙伴关系:顾客、供应商、领导与员工四种伙伴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亚明的质量模式。
1、顾客:顾客第一是由超越顾客的期望来取悦顾客的途径。
2、领导:激发对质量的热情领导风范是通向共享权力与能力,成功做事的途径。
3、员工:互相尊重,促进团队合作。
重视员工并促进团队工作是通向发挥全部潜能的途径,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4、供应商:建立“上游”质量建立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是通向增强改善能力和为双方带来利益的途径。
* 亚明质量构架:建立常胜的公司要尽可能的消除阶层间与职能间的差异,并通过团队工作来增强组织能力。
1、方针推展--结合力量方针推展是一个自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双向过程。
管理层确定改善重点,分配时间和资源,授权员工采取行动以配合重点改善。
方针推展保证所有员工都能朝着明确、同一的目标不断努力。
2、过程管理--一系列连贯的活动过程管理保证对一系列的活动能从顾客的角度来管理及改善。
3、持续改善--追求卓越持续改善是将绩效带到更高水平的一种系统性活动,其基础是P.D.C.A循环。
*实现飞利浦质量的条件:1、组织:要集中注意力2、沟通:全面参与需要全面沟通3、学习:创造新机会4、认可:得到认可的会做得更好5、设想:创造新的解决方法6、衡量:有衡量就会去做7、保证:言行一致8、分析:用事实管理9、审核:促进相互学习10、设定标杆:向最好学习43质量改善常用手法与工具一、七种常用质量工具1、调查表(Check list)--用途:调查表用于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数据通常可以反映实质,但前提是数据必须用适当的方法加以系统的收集。
新七种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在质量管理领域,存在着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组织提高质量水平、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问题。
其中,新七种质量管理工具是指在传统的七种质量管理工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用于帮助组织更好地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的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新七种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
1.测验图:测验图是一种用于记录和分析数据变化的图表工具。
它可以帮助组织记录数据并识别出趋势和规律,从而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使用测验图时,首先需要确定要观察的数据类型和时间区间,然后收集相关数据并绘制出图表。
通过分析图表,可以找到数据的变化趋势,并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2.增益图:增益图是一种用于识别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案的工具。
它通过收集团队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重要性和可行性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估和排序。
使用增益图时,首先需要确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候选项,然后使用投票或评分方法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估,并得出最终的解决方案。
3.传递图:传递图是一种用于分析问题和找出影响因素的工具。
它通过将问题和相关的因素进行逐级分解,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从而帮助组织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使用传递图时,首先需要明确问题和相关因素,然后通过逐层分解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4.关系图:关系图是一种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它通过绘制出问题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图,帮助组织识别出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使用关系图时,首先需要明确问题和相关因素,然后绘制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并分析关键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5.分布图:分布图是一种用于展示和比较数据的工具。
它通过绘制出数据的分布图,帮助组织识别出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改进。
使用分布图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其绘制成分布图,然后分析分布图中的数据变化和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频率分布的工具。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对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七大质量管理工具及其应用方法,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改进和客户满意度。
1. 因果图:因果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
通过将问题写在中心,然后绘制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从而帮助团队更准确地找出问题的源头。
应用方法是,首先明确问题,然后进行头脑风暴,将可能的因素添加到因果图中,并逐一分析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2. 流程图:流程图是描述一系列活动、决策和事件的图形化工具。
使用流程图可以清晰地展示工作流程,识别潜在的瓶颈和改进机会。
应用方法是,首先确定要绘制的流程,然后按照流程的先后顺序,绘制相应的活动和决策,并标注其关系。
3. 控制图:控制图是用于监控和改进过程稳定性的工具。
它通过将过程数据与上下限进行比较,识别偏离预期的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应用方法是,首先收集足够数量的过程数据,然后计算均值和标准差,并绘制控制图以观察过程的稳定性。
4. 散点图: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数据点的分布和趋势,可以确定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
应用方法是,首先收集两个变量的数据,然后绘制散点图,并观察数据点的分布及趋势。
5. 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柱形表示数据分布的图表。
通过观察柱形的高度和形状,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度和偏离情况,进而判断数据的质量和稳定性。
应用方法是,首先收集数据,然后确定分组间隔,并绘制相应的直方图。
6. 矩阵图:矩阵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用于比较和分析多个因素对于特定目标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
通过对比因素之间的相对权重和绩效,可以为决策提供依据。
应用方法是,首先确定评估的目标和因素,然后使用适当的评估方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绘制相应的矩阵图。
7. Pareto 图:Pareto 图是一种按照重要性排序的柱状图,用于识别导致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观察柱形的相对高度,可以确定关键因素,并优先解决这些问题。
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常用质量工具应用指南质量管理的基本实践是解决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断改进现有过程,因为不管一个组织当前的业绩水平如何,总是存在着改进的空间。
然而,为了让我们的改进努力真正有效,必须用系统方法对过程和产品进行识别,了解并实施改进。
质量工具是指为实现上述管理目的而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新7种工具: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失线图、PDPC法、矩阵数据分析法。
老7种工具:分层法、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正确、灵活的运用新、老七种工具等各种统计方法,准确的分析问题、寻找根源、解决问题是有效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保障。
现就一些质量工具的运用步骤和注意事项做一简单阐述。
◆调查表---- 收集、整理资料◆排列图---- 抓住关键的少数◆因果图----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关联图---- 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系统图---- 系统的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分层法---- 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亲和图---- 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直方图---- 对离散进行简单控制◆ PDPC法----多做几手准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水平对比法----比、学、赶、帮、超◆简易图表----直观反映调查表(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 收集数据、为后续分析打基础◆它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
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有何特点统一收集资料,设计灵活,形式多样,易于掌握和使用,-------- 可用于数字资料分析-------- 可用于非数字资料分析◆灵活的格式-------- 不合格品项目调查-------- 缺陷位置调查◆应用步骤1.明确收集数据资料的目的。
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数据资料。
3.确定资料的分析方法。
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
5.用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表格使用,目的是检查表格涉及的合理性。
6.如有必要。
应评审和修改该调查表。
调查表应用注意一下问题-------- 记录不要遗漏-------- 表格设计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结果-------- 表中分层要清晰,便于分析。
示例:叶片堆焊缺陷调查表排列图(帕累托图)------ 一目了然、抓住关键少数是按分类项目收集不合格品、缺陷、故障等质量改进项目的数据,然后依据出现频数大小排列,并标明累计和的一种图表。
因此收集数据时的分类至关重要。
◆分类项目举例:★按结果分类:不合格品或缺陷项目、位置等。
★按原因分类:材料、机械、作业者等。
◆排列图的作用:-------- 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队问题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的少数。
-------- 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 常用于QC 小组活动中选题、现状调查、原因分析、效果检查等。
◆排列图的绘制横----- 项目★两个直角坐标左---- 频数纵右---- 累计频率(%)------左面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定,其高度必须等于所有项目量值的总和;右面纵坐标是百分比的坐标,其高度和左面的量值总和等高,并按0~100%标定。
------ 以频次高低从左至右排列的柱形,宽度一致。
------ “其他”频数较小的次要项目“总和”排在最后。
◆制作排列图的程序应用排列图的步骤:1. 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或质量问题2. 选择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件数)、成本、金额或其他3. 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4.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
按照确定的时间间隔及进行分析的变量项目,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编制数据统计表。
计算出各变量项目的百分比及累计百分数5. 画横坐标。
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将量值最小的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归并成“其他”项,放在最右端6. 画纵坐标。
在横坐标的两端画两个纵坐标,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标定,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的量值和相等。
右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的纵坐标等高,并从0到100%进行标定7. 在每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它的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显示出每个项目的影响大小8.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的量值(以%表示),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用来表示各个项目的累计影响9.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项目(关键的少数项目)◆应用排列图应注意一下问题★找出关键的少数,对频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着重有能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排列图的目的是抓关键的少数,通常有个原则,在0%-80%间的因素为A类因素,也叫主要因素。
在80%~90%间的因素为B类因素,也叫次要因素,在90%~100%间的为是C类因素,也即一般因素。
★取样量至少50个数据。
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长,通常都把排在最末尾的频数很小的一些项目加起来作为“其他”项,因此“其他”项通常排在最后。
★排列图项目一般应多于3项,分类项目在5—8项最适宜。
当项目较少(少于3项以下)时可用饼分图、柱状图等简易图表表示。
示例:根据“叶片堆焊缺陷调查表”制作排列图因果图(石川图、鱼刺图、鱼骨图)------ 追根溯源、用于追究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表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隐含)原因的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是由日本着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所创造,因此也称石川图。
6001208060351066.379.5688.495.0398.9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焊高不够缺肉假焊咬边电焊豆未打磨干净其他102030405060708090100系列2系列1频数(个)累计百分比◆『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因果图是针对特性(结果)整理出相关原因(要因)的工具★制作因果图时,要汇集大家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知识技术已被证实有效)来追查产生问题的原因。
★客观分析,只要对结果可能造成影响的原因都要纳入。
◆因果图的作用------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追究问题的根本原因------ 积累知识和经验◆因果图的应用步骤画因果图要注意的问题★一个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图。
★原因之间无关联。
★分析到3-5层为宜。
★箭头从原因指向结果。
★因果关系要分明,展开到可直接采取对策为止。
★所有末端原因,都需要逐一验证,如到现场观察、测量、试验等。
★画图前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说明:因果图由箭条和短语组成主箭条右侧短语表示结果(明确问题)对应主箭条的箭条为“原因类别线”,分析生产和服务现场的质量问题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来分析指向原因类别线的箭条为“第一层原因”指向第一层原因线的箭条为“第二层原因”以下类推,一般不超过4层方框框住的短语为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末端因素上选择,用事实和数据说明为什么是要因★作图时,你要:------ 主干线画粗些;------ 主要类别(人、机、料、法、环、测)相互独立;------ 重要原因突出标识;------ 分枝画整齐些;------ 最末端的骨刺不再是现象,而是工作中的不良一面。
示例:注意几点:充分组织人员全面观察,从人、机、料、法、环、测方面寻找;确定要分析的主要质量问题(特性)不能笼统,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能画一张因果图。
因果图关系的层次要分明,最后一层的原因(末端原因)应寻求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为止,原因描述不能用逗号、顿号隔开,要注意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出来的所有末端原因,都应到现场进行观察、测量、试验等,加以确认。
记下制图部门和人员、制图日期、参加人员;关联图----- 理顺关系、按逻辑关系连接关联问题关联图它是解决关系复杂、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等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是根据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有何特点------ 明晰复杂因素间的关联关系------ 了解单一或多个问题之间的关系------ 存在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逻辑性------ 搞清原因之间又关联◆关联图常使用在小组活动的原因分析中。
◆关联图的应用步骤◆ 关联图的分类★ 多目的型 (两个以上目的)★ 单目的型 (单一目的)★★◆判别方法★箭头只进不出是问题;★箭头只出不进是末端因素★箭头有进有出是中间因素;★出多于进的中间因素是关键中间因素;◆关联图做法★决定题目—以标记写出主题;★小组组成—集合有关部门人员组成小组;★资料收集—运用脑力激荡,寻找原因;★用简明通俗的语言作卡片;★连接因果关系制作关联图;★修正图形—讨论不足,修改箭头;★找出重要项目、原因并以标记区别;★形成文章—整理成文章使别人易懂;★提出改善对策;◆关联图应用要注意的问题★语言表达准确才利于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各种因素相互缠绕,辨别逻辑关系要慎重问题★ 末端因素是可采取措施的,箭头只出不进 ★ 箭头方向:原因 结果,手段 目的 ★ 要因应标明,结论需经现场验证 关联图示例:XX 公司发现报表发出到结案的时间太长,往往延误处理问题的时效,造成作业上的困扰,请用关联图法寻找原因。
以“报表作业时间长”为题目。
报表作业时间太长作业 疏忽培训 不够部门联系不够回复时间长未定回复时间未追查 回复追踪方式不好部门距离太远 表格 不佳未分类没专人送报表表资料 遗失未签收追查表不明确树图(系统图)------ 层层分解,寻求最适当的手段树图是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一种树枝状图。
◆树图的特点★很容易地对事项进行展开;★易于统一成员的意见;★容易整理,手段又一目了然;◆树图常使用在小组活动的原因分析中。
『树图是目的与手段的对决』★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目的,将解决的“手段”逐级展开,分析到多层。
★“目的”与“手段”之间有明确的“顺序”和“逻辑”关系。
★需要专业技术、经验与诀窍,更需要创新思维。
◆树图类型★结构因素展开型(上一级手段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 )★方法展开型(宝塔型树图)子要素★方法展开型(侧向型树图)方法展开型(宝塔型树图)子要素主题主要类别组成要素树图应用要注意的问题明确使用的基本目的:----方法、目标、项目展开----寻找原因----逐级展开到可采取对策---- 反向确认逻辑性可以验证展开是否准确 ---- 用于因果分析一个质量问题用一张树图---- 树图中的主要类别一般可以不先从5M1E 出发,而是根据具体的质量问题或逻辑关系去选取。
分层法------ 特征识别、个个击破按照一定的类别,把收集到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把问题对象总体按特性分组) ◆ 有何特点由现象、数据、资料杂乱无章、到分类层次清晰,反映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