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0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是指在社区生活中感染的一种肺炎,通常是由病毒、细菌和其
他呼吸系统感染引起的。
这种疾病在儿童中相对常见,尤其是那
些年龄在五岁以下的孩子。
虽然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没有及时
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并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
对于社区儿童而言,预防至关重要。
首先,提高儿童免疫力是
关键。
父母应该确保孩子接种疫苗,特别是针对流感的疫苗。
如
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如哮喘、糖尿病或其他免疫系统疾病,那么
家长应该跟医生咨询孩子是否需要额外的疫苗或保健措施。
除此之外,保持好的卫生习惯也非常重要。
孩子需要经常洗手,尤其是在与他人互动后,或者在接触到一些可能有病毒或细菌的
物品后。
教导孩子如何用纸巾遮住嘴巴和鼻子,这样可以减少他
们拥抱或接触他人时传播病毒或细菌的机会。
如果孩子被确诊患有,那么家长需要尽快寻求医疗救治。
医生
可能会给患儿开一些药物,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同时,家长还要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和食物供应,以促进儿童的康复。
总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因此家长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这些预防措施包括提高孩子免疫力、教育孩子如何保持卫生习惯、及时治疗孩子疾病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降低孩子患的风险,使孩子健康成长。
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儿科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概述】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是相对于医院获得性肺炎而言。
是婴幼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儿童住院的常见原因。
年幼儿50%由病毒引起,年长儿由细菌、支原体感染为主。
【病史要点】1、询问发热、咳嗽、气促、发绀及并发症的发展变化过程,了解发热程度、热型,咳嗽轻重,有无痰响、吼喘及进食呛咳。
2、询问病后精神状态,有无烦躁、呻吟、萎靡、嗜睡和惊厥;食欲的改变、进食减少程度,有无呕吐、腹泻。
3、院外诊断、重要检查和治疗情况,特别是所用抗生素种类及疗程。
4、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流感、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既往预防接种史。
【体检要点】1、测量体温、呼吸、心率,注意营养发育状况,精神、神志状态。
2、呼吸困难情况,有无喘憋、鼻扇、呻吟、点头样呼吸、胸壁吸气性凹陷,有无口周、甲床青紫,面色青灰或苍白;小婴儿尚须注意有无呼吸节律异常。
3、肺部体征:肺部有无中细湿罗音及语颤增强、叩浊等肺部实变体征。
4、是否有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及其它脏器功能受累而出现的体征:注意心音强弱、心率和心律;有无腹胀,肝脏大小、质地及压痛,脾脏大小;有无下肢水肿。
5、注意有无皮肤化脓性感染灶及合并的气胸、脓气胸体征(提示金葡菌感染)。
【辅助检查】血常规、CRP、血沉、降钙素原、ASO,尿肺炎链球菌抗原,肺炎支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抗体,呼吸道常见病毒检测,痰液、气管吸出物、胸腔穿刺液等体液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拟诊细菌感染、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的患儿应做血培养,阳性者,治疗后应复查;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大便常规(3岁以下查轮状病毒抗原)、尿常规,危重病例应作血气分析,所有住院肺炎或疑似低氧血症者,均需监测血氧饱和度。
胸部X 线检查,(必要时CT)。
【诊断标准】肺炎有发热、咳嗽,呼吸频率增快(<2月,呼吸≥60次/分;2-12月,呼吸≥50次/分;1-5岁,呼吸≥40次/分;≥5岁,呼吸≥30次/分),胸壁吸气性凹陷,呼吸困难,喘鸣,肺部湿性罗音等临床表现,结合胸部X 线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要点关键点提示:☆年龄与病原谱☆病原学检查项目☆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影像学评估☆治疗方案一、年龄与病原谱二、常见病原学检查项目参考各年龄病原谱,结合常见病原学检查项目进行病原学诊断,重症肺炎必要时经口吸痰送检(3岁以下无法自主咳痰者)。
1、病毒类:(1)呼吸道合胞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2)腺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3)EB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DNA载量,血清抗体测定)(4)鼻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5)人类偏肺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6)巨细胞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测定)(7)肠道病毒,包括EV71和柯萨奇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PCR检测)(8)甲型流感病毒及乙型流感病毒(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2、细菌类:血培养,厌氧菌培养,咽及痰培养或肺泡灌洗液,细菌涂片及染色,链球菌尿抗原检测。
3、非典型病原类:(1)肺炎支原体(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抗体测定7-10天转阳,必要时复查)(2)肺炎衣原体(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血抗体测定)(3)沙眼衣原体(血PCR检测)(4)嗜肺军团菌(咽拭子、痰或肺泡灌洗液核酸检测)4、其他病原:(1)结核分支杆菌(PPD,血TB-DNA载量,T-SPOT,培养)(2)真菌:培养,涂片及染色,G/GM试验,隐球菌抗原检测三、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评估1、快速评估:WHO将2月-5岁儿童出现胸壁吸气性凹陷或鼻翼扇动或呻吟之一表现者,提示低氧血症,为重症肺炎;如果出现中心性紫绀、严重呼吸窘迫、拒食或脱水征、意识障碍(嗜睡、昏迷、惊厥)之一表现者为极重度肺炎。
2、病情严重度:需根据年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等评估,见下表:(1)识别重症肺炎的高危因素:① 有基础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呼吸道畸形、遗传代谢疾病、脑发育不良、神经和肌肉疾病、免疫缺陷病、贫血、Ⅱ度以上营养不良、既往有感染史、严重过敏或哮喘史、早产史、既往住院史、慢性肝肾疾病等;②小于3月婴儿;③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病程超过l周。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首都儿科研究所呼吸科康小会肺炎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两百万小于 5 岁的儿童死于肺炎,约占该年龄段儿童死亡总数的 1/5 ,是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在北美和欧洲 ,5 岁以下儿童肺炎年发病率为 3.4% ~ 4.0%,5 ~ 14 岁发病率为 1.6% ~ 2.2% ,发展中国家儿童肺炎更加常见与严重。
全球因肺炎引起儿童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艾滋病、麻疹和疟疾死亡的儿童总和。
ppt3 图片显示的是 WHO 统计全球范围内小于 5 岁儿童死亡的疾病比例,其中肺炎占到了 19% 。
一、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及病原分析(一)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是指原本健康的儿童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炎。
包括感染了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是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有别于院内获得性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是指病人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 48h 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也包括出院后 48h 内发生的肺炎。
细菌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占 90 %以上,耐药率高,常见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较少见。
三分之一为混合感染。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 CAP 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此外还有真菌和原虫。
非典型性肺炎,是由支原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如汉坦病毒等)、细菌(如嗜肺军团菌等)感染引起的肺炎。
以区分肺炎链球菌等典型肺炎病原菌。
对于儿童来说,年龄是 CAP 病原的最好提示。
0 ~ 3 周患儿,其病原主要是病毒、大肠埃希菌、 B 族链球菌; 1 ~ 3 个月龄患儿的病原主要是病毒、沙眼衣原体、肺炎链球菌和百日咳杆菌; 4 个月~ 5 岁患儿的病原除 RSV 病毒外,主要病原是 SP 、 HI 和MC ; 5 岁~ 18 岁患儿,主要病原除 SP 、 MC 外,非典型微生物病原学地位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