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生态补偿量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27.93 KB
- 文档页数:6
标题:GEP核算生态补偿标准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为了弥补生态系统遭受的损失,生态补偿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GEP(综合生态效益评估)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生态补偿是指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损害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恢复和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减少生态环境损失的一种补偿性措施。
它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GEP核算生态补偿的意义GEP核算是一种定量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
通过GEP 核算生态补偿标准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 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GEP核算可以将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转化为货币单位,使其更具可比性和可量化性。
2. 促进科学决策:基于GEP核算结果,政府和企业可以更科学地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和计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3. 推动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激励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发展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三、GEP核算生态补偿的方法1. 确定补偿对象: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类型和区域特征,确定生态补偿的对象范围,包括生态系统、物种、生物多样性等。
2. 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进行量化评估,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3. 制定补偿标准: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结果,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损失程度、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补偿标准。
4. 实施生态补偿措施:根据补偿标准,制定具体的生态补偿方案,包括资金投入、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保护项目等,确保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
四、GEP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挑战与应对1. 数据不确定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所需数据可能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加强数据采集和监测,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2. 利益平衡问题:在制定补偿标准时,需要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补偿标准既能激励生态保护,又不过度拖累经济发展。
第28卷第6期生态学报V01.28,No.62008年6月ACTAECOLOGICASINICAJun.,2008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赖力1”,黄贤金1,.,刘伟良2(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南京210093;2.江苏省信息中心,南京210013)摘要:对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理论依据、补偿标准、补偿模式和补偿效应评价等多方面研究内容做了梳理和评析,进而对国内生态补偿研究提出几点展望,包括生态补偿的GIS时空分配模型、风险式补偿和差别化补偿、补偿模式的系统整合研究、模式选择模型和补偿预期效率研究、补偿社会经济效果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并结合我国建设生态友好型社会和区域共同发展的需要角度,提出了开展符合我国生态国情的区域生态补偿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关键词:生态补偿;补偿标准;补偿模式文章编号:1000-0933(2008)06・2870-08中圈分类号:Q14文献标识码:AAdvancesintheoryandmethodologyofecologicalcompensationLAILi’一,HUANGXian.Jinl’,LIUWei.Lian921&hodofGeographic&Oceanic&ience,NanjingUniversity。
Nanjing210093,‰2^angsuInformationcetttdr,Nanfing210013,ChinaAetaEcolo#caSiJC.m,2008,勰(6):2870—2877.Abstract:Inthelatterhalfof20thcentury,humandevelopedtheirabilityofreconstructingphysicalworlddramatically.Inevitably,thecorrespondingphenomenonofresourcesdegradation,environmentaldeteriorationandhumanhealthdamagebecamemoreandmoregrievousdecadesbydecades.Ecologicalcompensationtheorygrowninthesoilof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becamethecomnlonunderstandingofinternationalcircles.Inthecircumstanceofconstructingtheresource—effectiveandenvironment—friendlysocietyinrecentyears,theconceptionofecologicalcompensationhadcomeintocommonuseintheChinesepublicpolicies,whichalsowasthefocusofinternationalacadeIIlia.Thearticlesummarizedthedevelopingprocessandgeneralsituationofthestudyonecologicalcompensation.Furthermore,theauthorsanalyzedandevaluatedtheadvancesinecologicalcompensation,includingconception,theoryorigin,criterion,modeande雎ctofnativeandinternational.Inconclusion,theauthol曙pointedoutthatdomesticresearcheswerelocalizedontheaspectsofthetheoreticdiscuss,compensationmonetarystandardandpolicymodeplan.Fourdeficienciesofdomesticresearchesshouldbeimproved:(1)thesyntheticalstudyofmulti・regionalandmulti・departmentcompensation;(2)thestudyonspatio—temporaldistributionandgradepartition;(3)feasibilityandeffectevaluationand(4)efficiencyanddetailedimplementplananalysis.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06碰:加26);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NCET-05-0451);霍英东基金优选资助项目(94001);江苏省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R2t瑚039)收稿日期.2007.04一10;修订日期:2007-ll-0r7作者简介:赖力(1980~),男,南京人,博士生,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E-mail:fitedu&e@163.伽・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E・mail:hxj369@nju.edu.cnFoundation妇m:Theprojectw聃finaneiallysupportedbyMajorPID|印mofNationalSoci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06&zlxr26);ProgrmforNewCenturyExcellentTalentsinUniversity(No.NCET一05・0451);thepreferreditemofFokYj增TungEducationFoundation,China(No.94001);softsciencefoundationofJiangsuProvince(No.BR2007039)Receiveddate:2007—04・10:Accepteddate:2007・1l・0r7Biography:LAILi,Ph.D.candidate,mainly口学瞎edin弛棚I嘲and蚰1『imm嘲1日lecotntotnies.E-majl:firtshake@163.锄6期赖力等: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2871Subsequently,theauthorsgaveoutseveralprospectsforfurtherstudy,thosewere:(1)GISspatio—temporalschememodelofecologicalcompensation;(2)theriskcompensationanddiversecompensation;(3)quantitativesocietal-economiceffectandecO—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study;(4)compensationinclinationanalysis;(5)compensationofmulti—regionalcarbonemissionandSOon.Atlength.theauthorspointedouttheeco—compensationmechanismwastherequirementforeco-friendlysocietyestablishmentandinter—regionalCO—prosperityinChina,andanalyzedthenecessityandbasiccontentforthestudyofregionalecO—compensationtheoryandmethodologyinaccordance诵山nationalecologicalsituationinChina.KeyWords:ecologicalcompensation;compensationcriterion;compensationmode20世纪后半叶,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能力空前高涨的同时,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矛盾亦日益激化,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共同脉搏,生态伦理学、自然权利论、资源承载力等思想深入人心。
学术论坛/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对我国生态补偿体系研究现状的思考伍卓敏(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摘要:随着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凸显,国家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补偿 作为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推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 高质量发展中占据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对过往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从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出发,探 究我国生态补偿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并提出对我国生态补偿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补偿;发展趋势;对策建议1生态补偿的概念及内涵1.1生态补偿的概念生态补偿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外学者对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的研究中,但由于生态系统本身具有的复 杂性及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切入角度的不同,目前,国内外对生态补偿这一概念的定义还未统一。
毛显强 (2002 )将生态补偿定义为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 行收费,或对保护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通过激 励以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贺思源(2006)、王金南 等(2006)认为生态补偿是一种制度安排;强海洋等 (2020 )认为生态补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潜在市场 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商品化;张宴(2016 )指出外 部性、条件性和自愿性是生态补偿概念的主要构成要 素。
国内一部分学者如吕忠梅(2003 )等从补偿的内 容出发对生态补偿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另一部分学者 如俞海(2006 )等则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对生态补 偿概念进行了界定;还有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 出发对生态补偿进行定义,如李文华(2006),刘桂 环(2015)等,其中广义的“生态补偿”既包括对生态 功能的补偿,又包括对环境污染的补偿,而狭义的“生 态补偿”则主要包括前者。
总体而言,以“双向补偿说”对生态补偿概念进行界定得到国内学术界普遍认可。
1.2生态补偿的方式我国生态补偿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以 政府主导的补偿模式;二是以市场为主的补偿模式;三是混合补偿模式。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着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缺乏有效监管机制、资金管理不规范、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建立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监管机制、规范资金管理、加强执行力度。
本研究旨在分析我国生态补偿发展现状,并提出对策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深入探讨。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生态补偿,发展,问题,对策,标准,监管,资金管理,执行力度,统一,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研究,未来,提高,改进,完善1. 引言1.1 背景介绍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系统的受损或资源消耗者进行经济补偿,在经济活动中引入生态价值观念,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开展旨在解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愈发减弱的问题,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我国生态补偿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例如生态补偿标准不统一、监管机制不健全、资金管理不规范等。
本文旨在对我国生态补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我国生态补偿政策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生态补偿作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生态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快速的背景下,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各类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需要加强生态补偿工作,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我国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态补偿发展存在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深刻了解当前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源,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促进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提高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生态补偿的问题和对策,还有助于引导社会各界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提升。
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一、绪论近年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各种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生态系统服务也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国纷纷提出了生态补偿机制,旨在通过补偿的方式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关系,探讨其相关问题,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与分类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利益的直接或间接贡献,包括供给性服务、调节和支持性服务以及文化服务。
供给性服务包括水源、食物、木材等直接受益于人类的自然资源;调节和支持性服务包括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疾病调节等缓解灾害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功能;文化服务包括休闲娱乐、美学享受等非物质利益。
2.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的不同功能和贡献,可以将其分为支持性服务、供给性服务、调节及文化服务。
三、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及发展历程1. 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生态补偿机制是指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和补偿,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的一种管理措施。
生态补偿机制包括了各种、法规和实践措施,旨在通过补偿的方式来激励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护。
2. 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首次提出的生态补偿理论是受到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的影响,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来促进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和保护。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开始逐步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并不断完善和推广。
四、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关系分析1. 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方法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方法一般包括文献检索、实地调查和模型计算等多种手段,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可以量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和影响。
2. 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方式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方式包括市场化补偿、相关部门补偿和公众参与等多种方式,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实施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生态学在生态补偿中的应用与实践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旨在通过经济手段调节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而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为生态补偿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生态学为生态补偿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其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生态学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例如,生态学家们发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当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其承受阈值时,生态系统就会出现退化和破坏。
因此,在实施生态补偿时,需要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合理确定补偿的标准和范围,以确保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
在生态补偿的实践中,生态学的应用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
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诸多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生态学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模型,能够对这些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进行量化。
这为确定生态补偿的金额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例如,对于一个水源涵养区,如果其提供的清洁水资源对下游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那么下游地区就应该对水源涵养区进行相应的补偿。
通过对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评估,可以合理确定补偿的金额,以激励水源涵养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生态学在确定生态补偿的对象和区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而且其受到的威胁和破坏程度也各不相同。
生态学通过对生态系统的类型、分布、脆弱性等方面的研究,可以确定哪些生态系统需要优先保护,哪些区域应该成为生态补偿的重点对象。
例如,对于一些生态脆弱区,如荒漠边缘、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等,应该加大生态补偿的力度,以促进这些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经济区域之一,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与污染,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保护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在淮河流域,不同省份之间存在着生态环境利益的分歧与冲突,个别省份为了经济发展可能会牺牲部分生态环境,而对其他省份造成影响。
建立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协调各省份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
当前,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依然堪忧,水体污染、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仍然严重。
通过研究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借助补偿机制,可以激励各省份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经济增长。
通过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和运作方式,深入挖掘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方案。
结合实施路径和措施,以及政策建议,为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提供可行性建议。
研究目的还在于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未来深入探讨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字数:120】1.3 研究意义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支撑区之一,保护淮河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生态产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有助于促进各省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增强共建生态文明的共识和合作意识。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态环境效益,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实现。
淮河生态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潘兴良;徐琳瑜;杨志峰【摘要】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has long been a focus of research in ecological economics, and an effective policy tool to curb deteriorating ecosystem identified by scholars, policy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Therefore, great efforts have been made on deifning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identifying objects of payments, describing participants, exploring benchmarks for payments calculation, and developing ways for exchanging ecosystem services, resulting in many conceptual frameworks of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such as Coasean Framework featuring market trade, Pigou Framework based on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Framework, and Social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defects of these frameworks result them ineffective in avoiding high transaction cost, crowing out and leakage effects, coordinating efifciency,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To develop conceptual framework with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addit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gross supply and demand models of economics, simplified and practical method for comprehensively evaluating ecosystem services has to be created, accounting approach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has to comply with economic principles, and a multiple perspective combining ecology, economy and society must be adopted for determining reasonable scale of different ecosystem services in studying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生态补偿是生态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决策者和实践者都将生态补偿视为应对生态系统退化的有效政策工具。
生态补偿的经济学分析摘要:近年来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态经济,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外部性、生态资源的公有性和以往对生态环境价值的错误认识使得生态效益及相关的经济效益在保护者与受益者,破坏者与受害者之间的不公平分配,导致了受益者无偿占有生态效益,保护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激励;破坏者未能承担破坏生态的责任和成本,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经济赔偿。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便调整相关利益各方生态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促进生态和环境保护,促进城乡间、地区间和群体间的公平性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确立了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与重点领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和补偿原则,生态补偿标准,生态补偿的途径与方式,从而阐明了进行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补偿; 生态环境价值论;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一、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诱导整体、和谐、开放、文明的生态文化,孵化高效、低耗的生态产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社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是指国家或社会主体之间约定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向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主体进行收费或向保护资源环境的主体提供利益补偿性措施,并将所征收的费用或补偿性措施的惠益通过约定的某种形式转达到因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或保护资源环境而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主体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的过程。
生态补偿理论与实践生态补偿是一种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方式,旨在通过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进行补偿,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本文将从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实践案例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生态补偿工作的发展。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补偿理论”。
生态补偿理论最早被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观点是“污染者付费”,即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应由污染者负责,并且应支付相应的生态补偿费用。
生态补偿理论的提出,为后来生态补偿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系统服务理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经济和生态价值。
森林可以提供木材、保持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这些都是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
生态补偿理论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范畴中,强调需要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补偿,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完整性。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发展应该满足当前需求的也要保证未来世代的需求得到满足。
生态补偿理论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通过生态补偿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 全球环境治理理论全球环境治理理论认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和管理。
生态补偿理论倡导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责任实行“污染者付费”,并提出了国际生态补偿机制,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
以上理论基础的提出为生态补偿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二、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生态补偿的实践案例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生态补偿实践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态补偿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效果。
1. 澳大利亚大堡礁生态补偿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壮丽的珊瑚礁群,但由于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河流污染等因素,大堡礁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