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全切除后不同尿流改道方式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58
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三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徐宝海;余义;熊丙健【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3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8月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治疗的114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道改流方式不同分为A组48例、B组36例和C组30例,A组予以回肠原位新膀胱尿流改道,B组予以回肠代膀胱尿流改道,C组予以输尿管皮肤造口尿流改道.记录并比较3组的手术情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C组,术中出血量多于C组(P<0.05).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采用3种尿流改道对膀胱癌患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采用回肠原位新膀胱尿流改道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期刊名称】《解放军医药杂志》【年(卷),期】2018(030)009【总页数】4页(P20-23)【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术;生活质量【作者】徐宝海;余义;熊丙健【作者单位】725000 陕西安康,安康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725000 陕西安康,安康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725000 陕西安康,安康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膀胱癌为目前临床泌尿外科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1]。
曾有数据报道,膀胱癌的发病率在泌尿外科恶性肿瘤中排名第1,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8位,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可能性逐渐增大,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2-3]。
目前,临床上对于膀胱癌的致病原因及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
但有文献显示,膀胱癌的病因最为主要的是吸烟与长期接触化学工业产品[4-5]。
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的选择尿流改建术是膀胱癌根治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医学的发展,尿流改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从最早的输尿管皮肤造口到现在的原位新膀胱,每一种术式都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
就目前来说,临床上并没有规定哪种改道方式是标准,因此其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一般我们主要参考患者的肿瘤位置、患者的一般状况、患者意愿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术者的经验。
本文就膀胱切除后如果选择尿流改道术做一浅谈。
首先、聊一下原位新膀胱术,就我个人看法,这种改道是最人性化的,如果患者有机会能行这种术式,应该首选这种术式。
原位新膀胱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替代方式就是原位回肠新膀胱和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
原位新膀胱术是用肠道人工做一个膀胱,这样术后患者依然可以通过尿道排尿,能够最大程度的保留患者自然排尿功能。
但是原位新膀胱的手术指征也相对比较严格,一般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首先就是膀胱肿瘤的位置。
如果膀胱肿瘤侵犯了膀胱颈以下,尿道残端不够,不适合选择这种手术,为了保证切缘的安全性,一般要求尿道断端2cm内无肿瘤。
2、尿道功能良好。
尿道功能良好包括了尿道括约肌的功能良好,也包括了患者无严重的尿道狭窄,这样是为了保证术后患者能够排尿顺畅。
3、肠道功能良好且无病变。
由于原位膀胱主要取材就是患者的肠道,如果术前肠道功能就不良,这样术后不能保证患者术后肠道功能不恶化;如果取的肠管内有炎症或者肿瘤,这样的肠管是不能作为新膀胱的。
4、无腹壁疝、裂孔疝、腹壁肌松弛等影响腹压的病变。
5、肾功能良好。
保证患者术前肾功能良好,一般术后如果出现下尿路症状不至于过于恶化患肾上尿路功能,且肾功能是术前常规参考的重要指标。
此术式目前为首选尿流改道术,但不可强求,需有手术指征和术者的一定的把握。
选择这种手术的患者术后也有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等并发症,术前需与患者交代。
回肠通道术,如果尿道内有侵犯、有淋巴结的侵犯可以选择回肠通道术;对于无尿道及淋巴侵犯,但尿道有其他病变者也可选择此术式。
尿流改道术后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膀胱癌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也要进行心理辅导,但是由于病情的限制还有对医护人员的心理依赖,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本文主要对患者需求评估内容和评价等发面进行调查。
介绍患者生活质量测评及现状,分析自我护理能力发现普遍生活质量偏低,采取延续性护理还有加强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尿流改道;膀胱癌;生活质量表;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0引言医学上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是治疗疾病的标准术式。
美国布莱克曾经在回肠术后将尿器固定在腹壁用来收集尿液,现在医疗技术的发展迅速有了很多的术式治疗法。
回肠膀胱术、异位可控肠代以及原位肠代膀胱术是在临床上采用最多的。
腹壁造口患者: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术式为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多数患者经历永久性尿流改道,造口终身存在,出院后这类患者在生理、心理力一面均面临众多需要专业性指导护理问题。
手术之后机体各方面都会发生改变,严重的会影响生活质量。
医学上表明这几种不同的尿流改道术在6个月之后的并发症死亡率及肿瘤复发率在统计学上都没有差异,因此,HRQOL再评价手术疗效的指标很关键,很多外科医生在为患者决定手术方案时提供参考意见。
1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该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治疗有效术式是根治性切除术与尿流改道术,结合患者的要求及术者经验认真选择。
泌尿外科医师应与患者充分沟通,术前应告知患者有几种可选择的手术方式,意见一致后再决定手术。
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的最终目标。
神经衰弱精神病预期寿命短肝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对于有复杂操作的尿流改道术属于禁忌证。
手术后依靠集尿装置造瘘口无控尿能力,改到术后需要终生佩戴尿袋集装器C i7。
正常的排尿途径改变患者就会对自身的形象很在意社会功能及心理状态造成阴影,出院之后也会面临日常生活的改变、并发症问题。
有资料发现,如果可以得到社会认可就可以减轻因生理结构而产生的不好的情绪再对他们的治疗当中有一定的帮助。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患有膀胱膀胱肿瘤或者囊肿的病患在经过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如何正确选择尿流改道术的研究分析和比较结果。
方法在我院2005年3月至2012年7月运用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使用尿流改道术的患者共70名进行调查,其中利用旧式回肠膀胱切除手术的共有40人,采用新一代切除手术的有30人,将对两种尿流改道手术的术后结果以及患者是否存在并发状况予以探究。
结果 70名患者都没有出现手术过程或过后的死亡现象。
旧式回肠膀胱切除手术出现酸碱反映、血浆晶体渗透压失衡、肛肠梗塞等后期症状的有8人,而采用新式回肠膀胱切除手术出现以上情况的只有5人,其中三人需要医护人员按压腹部或者导管排尿,还有两人在术后当夜不能自主控制排尿。
膀胱检查过后也未出现复发现象。
结论采用新一代回肠膀胱切除手术的患者比采用不可控制性切除术的患者具有更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选择适合患者身体情况的尿流改道术,保证患者能尽快恢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关键词】膀胱全切术;尿流改道术;回肠膀胱切除手术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67-02采用根治性的膀胱全面切除手术可以用来治疗皮肤肌底层膀胱癌或者膀胱肿瘤,以及可以用于病情危急或者反复持续复发的病患。
在膀胱被切除以后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手术能够保证患者身体尽快恢复,并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在过去的7年间我院采用根治性的膀胱全面切除手术治疗患者的膀胱疾病,并采用两种回肠膀胱切除手术为患者进行尿液引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在将对这些病患治疗及恢复情况做一项系统性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用参与手术的患者70名,其中男性患者36名,女性患者34名,最小年龄为33岁,最大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大小为50.3岁。
采用旧式回肠膀胱切除手术的有34名,采用新式回肠膀胱切除手术的有36名。
··《天津护理》2018年4月第26卷2期从肿瘤控制角度评价,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1]。
RC术后尿流改道会从多方面影响患者术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HRQOL)。
提高尿流改道术后患者HRQOL一直是泌尿外科医务人员追求的目标。
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尿流改道方式已从最初单纯的引流尿液、保护上尿路功能逐渐发展到在解剖以及功能上接近正常生理状态[2]。
尿流改道方式主要经历不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和原位新膀胱术三个阶段。
目前国内外对于不同尿流改道术后患者HRQOL做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膀胱术、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Mainz Ⅱ)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4种主要的尿流改道方式患者术后HRQOL的研究现状,为泌尿外科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选择合适的尿流改道方式提供依据。
1尿流改道方式的进展1.1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该术式为不可控尿流改道术。
适用于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或者存在肠道严重疾病的患者。
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不干扰消化道功能、术后恢复快[3]。
早期因技术水平及仪器设备原因,多选用此种术式。
此方式缺点是输尿管外口易发生狭窄、坏死等并发症;由于输尿管支架管长期留置需要定期更换,操作不当、护理不善也常会造成输尿管黏膜机械性创伤、急性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的发生。
1.2回肠膀胱术(Bricker手术)数据显示2001-2005年美国27494例RC患者选择回肠膀胱术的比例高达83.5%[4]。
近几年,因原位新膀胱术技术的成熟,回肠膀胱术所占比例有所减低。
2011年国际泌尿疾病咨询委员会统计了11个医学中心的16000例RC术后尿流改道方式资料显示回肠膀胱术为42.2%[5]。
该术式的缺点是仍需终身腹壁造口并携带集尿袋,同时尿路感染、输尿管回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6]。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的临床比较研究目的:探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63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33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30例患者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尿失禁例数高于回肠膀胱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的其他并发症及晚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意愿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适当的术式,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标签: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标准、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1]。
术后对患者尿流进行改道重建,以恢复患者排尿功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尿流改道方式主要包括回肠膀胱术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而对改道方式的选择在临床上颇有争议,也是泌尿外科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2]。
术后选择适当的尿流改道方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3]。
本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间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意愿分别选择回肠膀胱术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手术方式,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3例,其中男47例,女16例;术前经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等确诊,无治疗史,符合手术适应证。
病理检查报告显示膀胱移行细胞癌57例,移行细胞癌伴鳞状细胞癌5例,腺癌1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33例患者行回肠膀胱术,男24例,女9例,年龄24~73岁,平均(62±6)岁,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9例。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两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疗效比较马立强;任传蔚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2(006)019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两种尿流改道术式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8例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分为:Ⅰ组,予以回肠膀胱术,共33例;Ⅱ组,予以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共3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多(P<0.05);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则明显减少(P<0.05),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中两种尿流改道术式各有利弊,应个体化取舍.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马立强;任传蔚
【作者单位】434305,湖北省公安县藕池中心卫生院;公安县第一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三种不同尿流改道方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徐宝海;余义;熊丙健
2.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式临床应用对照研究 [J], 崔增林;张峰;卞建强;张春锋;窦启锋;郑航
3.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J], 郭念湘
4.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行不同尿流改道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李伟;田良;刘昊
5.不同尿流改道术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杨建兵;贺艳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