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目录
退出
2.(2011 高考广东理综卷,22)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ⅤA 族,甲与丙同主 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则( AD ) A.原子半径:丙>丁>乙 B.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C.甲、乙、丙的氧化物均为共价化合物 D.乙、丙、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返回目录 退出
规律总结 1.微粒半径的比较规律 (1)同周期的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都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 逐渐增大; (3)对同种元素来说,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 (5)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离子,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
返回目录
退出
返回目录
退出
热点例析
热点一 原子结构
【例 1】 (2011 高考海南卷)131 I 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 53 大气或水中 53 I 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下列 有关 53 I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 A.131 I 53 的化学性质与 53 I 相同
返回目录 退出
5.(2012 高考浙江理综卷,9)X、Y、Z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 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 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 分别得到一 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原子半径:Z>Y>X B.Z 与 X 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 Z 的同族元素与 X 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CaY2 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CaY2 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 和 CaZ2 等 3 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 1∶ 2
返回目录
退出
解析:B、C 均是第二周期元素,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 次增强的规律可知,H3BO3 的酸性比 H2CO3 的弱,A 错误;Mg、 均为ⅡA 族 Be 元素,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的规律可知,Mg(OH)2 的碱性比 Be(OH)2 的强,B 正确;Cl、Br、I 均为ⅦA 族元素,根据同主族元素 性质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的规律可知,HCl、HBr、HI 的热稳定性逐 渐减弱,C 错误;阳离子 M+和阴离子 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 M 元素 在 R 元素的下一周期,所以原子序数 M>R,D 错误。
返回目录
退出
思路点拨原子的组成微粒间的基本关系
������ 1.原子的组成:������ X,其中 X 为原子符号,A 为质量数,Z 为质子数,A-Z 为中
子数。 2.电性关系 (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该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 近似整数值
解析:得到 1 个电子变为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的短周期元素为 H、F、Cl, 由 3 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 18 可以确定不可能为 Cl,则 X 为 H,Z 为 F,Y 为 O。原子半径:Y(O)>Z(F)>X(H),A 错误;HF 含有氢键,沸点高于其他 同族氢化物的沸点,B 正确;过氧化钙与水反应,过氧化钙既是氧化剂又是还 原剂,C 错误;D 中离子个数比为 1∶1,D 错误。
返回目录
退出
【例 4】 (2011 高考天津卷)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 确的是( B ) A.第ⅠA 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 137Cs 比 133Cs 多 4 个质子 B.同周期元素(除 0 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第ⅦA 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Br 为 35 号元素,其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ⅦA 族,As 为 33 号元素,其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ⅤA 族,故原子半径:As>P>Cl,A 错误; 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其氢化物越稳定,故热稳定性:HCl>HBr>AsH3,B 错误; 元素离子的还原性:As3->S2->Cl-,C 正确;硫酸是强酸,磷酸是中强酸,故酸 性:H2SO4>H3PO4>H3AsO4,D 错误。
返回目录
退出
考向分析
由于广东高考考试说明已明确选修 3 不做考试要求,所以连续三年的 理科综合试卷中只在选择题中出现,Ⅱ卷中没有出现相关试题。 试题重点考 查元素周期律及元素“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化学键放在对概念的理 解上。 估计这部分内容在今年的广东卷中可能也只出现在选择题中,还可能 以短周期元素命题来考查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单质及 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不可能以大题的形式出现在Ⅱ 卷中,如果有也可能会以小问的方式出现在无机题中。
【例 3】 (2011 高考福建卷)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 正确的是( B ) A.H3BO3 的酸性比 H2CO3 的强 B.Mg(OH)2 的碱性比 Be(OH)2 的强 C.HCl、HBr、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若 M+和 R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
返回目录
退出
2.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总结 (1)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 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 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价由+1 递增到+7(O、F 除外),而负价由-4 递增到1;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而碱性逐渐减弱;元素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 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原子的 氧化性逐渐减弱,元素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元素的最高正价相同,元素的 最低负价也相同;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而碱性 逐渐增强;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3)在周期表中越靠左方和下方的元素,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因此铯 (Cs)是自然界里最活泼的金属(钫在自然界不能稳定存在);越靠右方和上方 的元素,其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因此,氟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可见,在 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集中在左下半部(含所有副族元素),非金属元素集中在 右上部(包括氢),而在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的元素,既表现某些金属的性 质,又表现某些非金属的性质。
解析:O、 两元素非金属性强,最外层电子数不等于其最高化合价,A 错 F 误;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 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B 错误;P、S、Cl 均是第三周期元素,根据同周 期元素从左到右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的规律可知,P、 S、 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 正确;过渡 元素是指周期表中第 3 列至第 12 列的副族和Ⅷ族元素,D 错误。
返回目录
退出
解析:由这几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 为 N;Y 为 O;Z 为 Al;W 为 S;Q 为 Cl。原子半径 Z 应最大,故 B 错;Y2-和 Z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 C 错;Q 的非金属性比 W 强,所以 Q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更 强些,故 D 错。
返回目录
退出
返回目录
退出
热点二 “位一构一性”的规律及应用
【例 2】 (2011 高考江苏卷)短周期元素 X、Y、Z、W、Q 在元素周 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元素 X 与元素 Z 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 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 Y2-和 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 Q 的强
返回目录
退出
3.(2010 高考广东理综卷,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 位置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
甲 丙 乙 丁 戊
A.原子半径:丙<丁<戊 B.金属性:甲>丙 C.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
返回目录
退出
4.(2012 高考北京理综卷,9)已知 33As、35Br 位于同一周期,下列关系正确的 是( C ) A.原子半径:As>Cl>P B.热稳定性:HC1>AsH3>HBr C.还原性:As3->S2->ClD.酸性:H3AsO4>H2SO4>H3PO4
返回目录 退出
6.(2012 高考江苏卷,12 双选)短周期元素 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 3 倍,Y 原子的最外层只有 2 个电子,Z 单质可制成半导体材料,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D ) A.元素 X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 W 的强 B.元素 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 Z 的弱 C.化合物 YX、ZX2、WX3 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D.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rX
返回目录 退出
解析:由图可知,X 只有-2 价,且 X、Y、Z、W、R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故 X、Y、Z、W、R 依次为 O、Na、Al、S、Cl。原子半径为 Na>Al>O,A 错误;非金属性:Cl>S,故稳定性:HCl>H2S,B 正确;SO3 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 物是硫酸,属于共价化合物,C 错误;NaOH 和 Al(OH)3 能反应生成 NaAlO2 和 水,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