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恙虫病1例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268.69 KB
- 文档页数:1
恙虫病的病历书写范文# 恙虫病病历。
一、基本信息。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男/女]3. 年龄:[X]岁。
4. 职业:[例如工人、农民、教师等]5. 住址:[详细住址]6. 入院日期:[年/月/日]二、主诉。
发热伴头痛、全身乏力[X]天,发现焦痂[X]天。
大夫啊,我这前几天就开始浑身不得劲儿,就跟被抽了筋儿似的,还一个劲儿地发烧,脑袋也疼得厉害,就像有人在脑袋里敲鼓。
然后我突然发现身上有个奇怪的小疤,一开始没在意,后来觉得可能有点不对劲儿,就赶紧来医院了。
三、现病史。
患者于[X]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可达[具体体温数值]℃,呈持续性发热,伴有畏寒,打冷战的时候就像掉进了冰窟窿一样。
发热同时有头痛,感觉脑袋像要炸开了,是那种胀痛,一阵儿一阵儿的,特别难受。
全身乏力,胳膊腿儿都没劲儿,走路都像踩在棉花上,软绵绵的。
食欲也不好,看见啥都不想吃,就像那些食物突然都变成了石头,一点儿都勾不起食欲。
患者自述于[发现焦痂日期]发现左侧腹股沟处有一焦痂,直径约[X]cm,周围有红晕,无明显疼痛及瘙痒感。
这个焦痂就像个神秘的小标记,不知道啥时候冒出来的。
当时也没当回事儿,以为是不小心磕着碰着了,后来发现不对劲儿,因为它一直也不好,还周围红红的,这才想着来医院看看是不是有啥大毛病。
发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睡眠质量差,因为总是发烧头疼,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大小便基本正常。
四、既往史。
平素身体状况一般。
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无手术史,无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进行。
也没得过啥特别奇怪的病,就是偶尔感冒啥的,吃点药就好了。
五、个人史。
出生并长期居住于本地,无外地久居史。
不吸烟,偶尔喝点小酒,就是朋友聚会的时候喝一两杯,也不是那种酗酒的人。
生活规律,每天就是正常上下班,没啥不良嗜好。
六、家族史。
家族成员身体健康,无类似疾病患者,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家里人都挺健康的,没有什么遗传病,也没有像我这样突然发烧还长奇怪东西的。
糖尿病人合并前臂真菌感染一例报道患者刘xx,女,76岁,因口干、多饮10余年,左腕皮肤溃破流脓3月入院。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地出现口干、多饮、多尿、多食,并乏力、消瘦,体重下降10余斤。
在当地医院测空腹血糖14.0mmol/L,诊断为“糖尿病”,未规范用药,饮食、运动亦不配合,平时未按时监测血糖。
3年前出现晕厥1次,当时测随机血糖22.2mmol/L,开始精蛋白锌胰岛素12单位/日,仍未化验血糖。
2-3年前出现双手及双下肢麻木、怕凉、针刺样疼痛。
4-5月前左前臂出现多处皮下结节,3月前左腕背部皮肤结节破溃,流脓性分泌物,局部红、肿、热、痛。
同时视物模糊3月。
1月前家人代购“米红膏”,患者在家间断外用于皮肤溃破处,局部病变未见好转。
患者无低热、盗汗,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未出现手抖、饥饿。
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
自发病以来,进食好,小便通畅,夜尿2-3次/晚,大便干结,1-2天/次,睡眠差。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血压220/100mmHg,口服“卡托普利50mg,一天二次,血压多维持在180-200/100mmHg,无头痛、头晕。
肺间质纤维化病史3年,平时偶尔咳嗽,吐少许白色粘痰。
冠心病史2年,劳累感胸闷、憋气,无胸痛。
腰椎间盘突出病史1年,长期应用止痛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对症治疗。
否认有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及密切接触史。
无地方病接触史,无冶游史,有两个妹妹患糖尿病。
查体:T36℃P80次/分R20次/分BP130/70mmHg,体重60Kg,身高162cm,体重指数22.9kg/m2,腰围99cm,臀围97cm,腰臀比1.02。
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
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0次/分,律齐。
左前臂沿静脉走行触及多个皮下结节,约0.5*0.5cm2,部分融合成3.0*1.0cm2大小,质韧,活动,无触痛。
左腕背侧有一8.0*3.0cm2皮肤破溃,表面脓性分泌物,无臭味,周围皮肤红、肿、热、痛。
小儿恙虫病1例小儿恙虫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恙虫病立克次体。
此病的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皮疹及被恙虫咬伤部位的早期溃疡或焦痂,焦痂周围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临床工作中,患儿年龄小,表达能力差,恙虫咬伤部位不易发现,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的发生。
通过本病例的分析,以提高对小儿恙虫病的认识,减少临床中误诊、漏诊的发生。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患儿女,3岁零5个月,居地属亚热带林区的河边,常年气温偏高,环境卫生差。
因寒战、高热、双下肢皮疹、腹胀5d于2013年5月19日收住我院。
患儿5d前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寒战、高热、双下肢膝关节以下皮疹、腹胀。
查体:T39.80C,一般情况差,急性病容,精神差,腋下、腹股沟可触及多个淋巴结肿大。
右大腿外侧可见一圆形焦痂,直径约为1cm,边缘稍突起,高出皮肤表面,周围有红晕,中央稍凹陷,表面黑色不化脓,不痛不痒,肝脾未触及肿大。
见图1。
1.2 辅助资料1.2.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5月19日WBC 7.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4.9↓℅,PLT40↓×109/L。
5月20日WBC 6.2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9.8↓℅,P LT37↓×109/L。
5月22日WBC 15.8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9.7↓℅,PLT158×109/L。
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94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26U/L,谷氨酰基转移酶(GGT)110U/L。
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
C-反应蛋白(CRP)阳性。
电解质未见异常。
由于医疗条件限制,血清反应及立克次体无法分离。
1.2.2影像学检查胸片X线片:两肺纹理增强,肺内未见明显渗出性病灶。
腹部X线片:腹腔内见散在积气及肠内容物。
1.2.3 腹部B超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实质回声稍密集增强分布尚均匀声像图[1]。
脾脏长约9.9cm,厚约3.5cm,体积稍增大,形态饱满,回声细小均匀。
5-07-08 11:25首次病程记录XXX,女,35岁因“畏寒、发热4天”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于2015-7-8 10:37收入我科。
病例特点:1、畏寒、发热4天2、患者近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呈间断性发热,最高体温达39.5℃。
伴腰部酸痛及全身肌肉酸痛。
无惊厥及抽搐,无咳嗽、咳痰,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盗汗,无鼻塞、流涕,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
在当地诊所诊治,具体经过不详,无明显效果,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院。
3、查体:T 39.2℃ P67次/分 R 19次/分 BP 109/70mmHg。
一般情况欠佳,急性热病容,神志清,步入病房,颜面口唇无发绀,查体合作。
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
咽部无充血,颈静脉无充盈,颈软,气管居中,肺气肿征阴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无扩大,心率67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及异常心音,无心包磨察音。
腹部平软,剑下明显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脑膜刺激征阴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既往史:患“慢性胃炎”多年,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等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输血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5、辅助检查:急诊血常规:白细胞3.44×10^9/L,淋巴细胞比率10.5%,中性细胞比率85.1%,嗜酸性粒细胞数0.000×10^9/L,红细胞3.71×10^12/L,血红蛋白109.0g/L,血小板56×10^9/L。
拟诊讨论:初步诊断:1、发热原因待查;2、慢性浅表性胃炎。
3、血小板减少原因待查。
诊断依据:1、畏寒、发热4天。
2、既往:患“慢性浅表性胃炎”1多年。
3、T 39.3℃ P67次/分急性热病容,心肺阴性,剑下轻度压痛。
4、急诊血常规:白细胞 3.44×10^9/L,淋巴细胞比率10.5%,中性细胞比率85.1%,嗜酸性粒细胞数0.000×10^9/L,红细胞3.71×10^12/L,血红蛋白109.0g/L,血小板56×10^9/L。
遵义地区首例恙虫病报告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鼠为贮存宿主,以恙螨为传播媒介,多发生在野外丛林活动人群,好发于东南沿海、西南地区的夏秋季节。
临床以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焦痂或溃疡为特征,若诊疗不及时可并发严重合并症导致死亡[1]。
本文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外来性恙虫病患者临床特征,对早期诊断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因持续发热10+天入院。
10+天前出现发热,伴畏寒、寒战,最高体温40℃,感全身乏力、四肢酸痛,食欲减退,头晕、头痛,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偶有咳嗽、无咳痰,无胸闷、气短,心悸,无尿频、尿急尿痛。
于广州社区医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治疗7天,病情无好转,回到当地思南县人民医院抗感染治疗4天,体温反复降而复升并感上诉症状加重逐就诊于我院,追问病史患者从事伐木工作,长期于广东省四惠市金口镇作业。
入院后体温39.9℃、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颌下、颏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右髂前上棘下方4cm处可见2×1cm皮疹溃疡,周围红肿,溃疡面似焦痂,心肺无异常,右下腹及脐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NS(-)。
实验室检查:血WBC 6.79×109/L、N 69%、嗜酸性粒细胞 0、余阴性。
尿常规:尿蛋白(+)。
大便常规正常。
肝功能:ALT 184 U/L,AST 293 U/L,TBIL 37.2umol/L,DBIL 25.7umol/L,ALB 28.8g/L,PA 56mg/L。
心肌酶:AST 305U/L,LDH 864U/L,a-HBDH 522 U/L,余阴性。
心电图示(1)窦性心动过速;(2)T波改变:心肌损害。
胸部X线未见异常。
腹部彩超示:肝脏、脾脏测值增大,随诊。
诊断:(1)恙虫病;(2)继发性肝损;(3)继发性心肌损害。
1型糖尿病病例报告范文
1型糖尿病的病例报告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本报告将重点讨论1型糖尿病的一个病例,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
患者是一名22岁的男性,主要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以及反复发生口渴等。
根据症状和家族史,他被怀疑患有1型糖尿病。
为了确诊,医生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空腹血糖为12.8 mmol/L,餐后血糖为18.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9%。
这些结果表明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偏高,且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
结合病史和检查结果,医生最终确诊患者患有1型糖尿病。
治疗方面,患者被建议使用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
医生解释说,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患者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来替代自身的胰岛素分泌。
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治疗,并且还要注意饮食控制,避免高糖食物的摄入。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他的血糖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多饮多尿等症状也逐渐减轻。
患者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并与医生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和治疗方案。
总结来看,1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管理的疾病。
通过合理的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和定期检测,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并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患者需注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积极参与自我管理,以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恙虫病23例临床分析1 引言1.1 恙虫病背景及研究意义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恙螨叮咬传播。
该病在我国多个地区均有病例报告,尤其在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
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甚至死亡。
因此,对恙虫病进行临床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对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了我国某地区近5年来确诊的23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例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等。
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医院病历系统和随访记录,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3(此处内容已删除,因为题目要求不包含推荐生成文案字数等信息。
)2 恙虫病病例概述2.1 病例基本信息本研究共收集了23例恙虫病病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4至68岁之间。
病例来源主要是我国恙虫病流行区域,多数患者有明确的户外活动史。
2.2 临床表现与诊断23例病例中,均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5℃至40.5℃之间。
部分患者伴有头痛、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咳嗽等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的比例分别为65.2%和39.1%。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参照我国卫生部门发布的恙虫病诊断标准,23例患者均被确诊为恙虫病。
2.3 治疗与转归所有患者在接受诊断后,立即给予抗感染治疗,主要包括多西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治疗后,22例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治愈出院;1例重症患者因并发症死亡。
总体治愈率为95.65%。
3. 恙虫病临床治疗与分析3.1 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在23例恙虫病患者的治疗中,主要采用了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并发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方法。
糖尿病并发疟疾1例病例分析发表时间:2011-11-16T09:31:46.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8期供稿作者:苏海东[导读] 而且虽到吉大一院求治,也欲行骨穿检查,后也因在血液中发现疟原虫,经抗疟对症治疗而得以治愈。
苏海东(吉林省东丰县中医院 136300)【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149-02患者刘宝海,男,42岁,住址:吉林省东丰县猴石乡。
因多饮、多尿3年,加重3天伴恶寒发热,于2008年8月23日19时30分,由门诊以“2型糖尿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我疗区。
缘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善饥之症,在我院及吉大一院经血糖等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平素予诺和灵30R,早20u,晚12u,2次/日皮注,未系统监测血糖。
2008年年初,因生活需要到安徽省某地区打工。
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发热恶寒,体温最高至39.5℃,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具体不详),退热后,因深感当地医疗卫生条件有限,而返回我院求中医中药系统诊治。
2008年8月23日8时来我院门诊时,查体温、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如常,腹软无压痛,且空腹血糖:12.96mmol/L,而嘱回家对症治疗。
但于当晚19时30分,患者又见发热恶寒(体温至38.8℃),伴见头痛、头晕,微咳少痰,急来我院后由急诊以“2型糖尿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我疗区治疗。
病期二便正常。
既往否认肝炎、结核史。
入院后查:T39.2℃,P98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精神不振。
步入病房,自动休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略粗,心率98次/分,律整音纯,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
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恙虫病伴严重并发症12例临床分析
李惠萍;卢中秋
【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4(006)012
【摘要】恙虫病是由恙虫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性疾病,部分患者可致多脏器损害使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漏诊、误诊。
现对本科1999~2002年收治的恙虫病引起多脏器损害12例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091-1092)
【作者】李惠萍;卢中秋
【作者单位】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325000,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恙虫病伴严重头痛12例临床分析 [J], 吴建辉;薛青
2.口腔颌面部感染伴严重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J], 余盛忠
3.口腔颌面部感染伴严重并发症23例临床分析 [J], 余盛忠
4.恙虫病伴肝功能异常27例临床分析 [J], 张庆东
5.108例恙虫病伴多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 [J], 王聪; 张黎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恙虫病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丛林斑疹伤寒,沙虱热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病症体征:畏寒,高热,全身酸痛,疲乏,结膜充血,食欲减退疾病介绍:恙虫病是怎么回事?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传播媒介为恙螨幼虫,其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被恙螨幼虫叮咬处出现焦痂等,我国古代名医晋葛洪在1600余年前已述及本病流行于华南一带,称之为沙虱热症状体征:恙虫病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恙虫病的症状介绍:恙虫病是由恙螨幼虫叮咬人体传入病原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后导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潜伏期为4~20天,常为10~14天。
本病无传染性,其典型特征为焦痂和溃疡。
一般无前驱症状,多突然起病,突然发热达39以上,呈持续热型,弛张热型或不规则热型,持续1~3周。
同时出现畏寒或寒战、剧烈头痛、全身酸痛、疲乏、嗜睡、食欲下降、恶心、呕吐、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畏光、失眠和咳嗽等症状,或有眼眶疼痛。
严重者可出现烦躁、谵妄、听力减退、强直性痉挛、嗜睡和昏迷等,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及病理神经反射。
有些流行区出现一些轻型患者,其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这些患者可能是过去曾被不同血清型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过的人,有一定交叉免疫力。
主要体征包括:1、焦痂与溃疡:本病最主要特征。
人被受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的恙螨幼虫叮咬后,病原体先在局部繁殖,随后出现红色丘疹,不痛不痒,继成水疱,然后发生坏死和出血,随后结成黑色痂皮,称为焦痂。
其边缘突起,周围有红晕,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可为2~15MM,多为4~10MM。
痂皮脱落后即成溃疡,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整齐而稍隆起,基底洁净,为淡红色肉芽组织,起初常有血清样渗出液,随后逐渐减少,形成一个光洁的凹陷面,偶有继发性化脓现象。
多数患者仅有1个,偶见2~3个焦痂或溃疡,亦有多至11个的报告。
恙虫病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1 病历介绍患者,女,56岁,既往糖尿病史6年。
6天前于田间劳作后逐渐出现乏力、头痛、纳差、畏寒、发热,体温升高至40℃。
无鼻塞、流涕、咽痛,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无腹胀、腹痛、腹泻,无牙龈肿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大便正常。
在外院住院6天,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体温不降,病情逐渐加重,遂转入我院。
体检:T:39.7℃P:110次/分R:30次/分BP:120/80mmHg 。
患者轻度昏迷,颜面潮红,右侧腋窝见一暗红色直径4mm大小皮肤溃疡,溃疡底部呈黄色,无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无触痛,无波动感。
右侧腋窝可触及两个肿大淋巴结,直径分别为1.5cm、0.5cm。
口唇无紫绀,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听诊双肺呼吸音清。
心律齐,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柔和吹风样杂音。
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脑膜刺激征未引出,锥体束征阴性。
入院经过:患者入院时血糖32.6 mmol/L,血PH=7.1,尿KET 4+,PRO3+,血WBC8.4×10/L L%0.6 01 N%0.255,血沉33mm/h,HbA1c10.2%,血钾3.0mm/l,谷丙转氨酶254IU/L、谷草转氨酶375IU /L,心电图:心率84次/分,ST段及T波无明显改变。
外斐氏反应阴性。
初步诊断: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②恙虫病。
患者入院后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控制血糖,5%NaHCO 3 100ml纠正酸中毒,补钾、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土霉素控制感染,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患者酸中毒2天后基本纠正,体温3天后恢复正常,10天后出院时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未再发热。
胰岛素调整为诺和灵30R 20u、14u分别于早晚餐前20分钟皮下注射,空腹血糖6.8mmol/L。
2 讨论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亦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为特征。
恙虫病1例报告贾金海;张晓琳;石海【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年(卷),期】2005(012)010【摘要】患者女,50岁,农民。
因畏寒、发热、头痛6天入院。
既往身体健康。
经常到野外割草喂牛。
查体:体温39.4℃、脉搏95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10/70mmHg。
皮肤散在充血性皮疹。
右腿胭窝处可见一0.3cm×0.5cm黑色焦痂,边缘稍隆起、不痛不痒,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血常规: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32g/L、白细胞6.9×109/L、中性粒细胞0.64、淋巴细胞0.36。
尿常规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血沉9mm/h,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肥达试验均阴性,外斐试验1:320,胸片正常,心电图正常。
临床诊断恙虫病。
给氯霉素治疗,体温下降,7天后痊愈出院。
【总页数】1页(P20-20)【作者】贾金海;张晓琳;石海【作者单位】武警云南省边防总队思茅训练基地卫生院,665000;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相关文献】1.恙虫病患者焦痂分布特征研究(附249例报告) [J], 冯基花;曾诚;张剑锋2.恙虫病2例诊治报告 [J], 刘永伟;黄淑荣3.恙虫病58例报告及误诊分析 [J], 刘玉斌;陆春芬;朱蔚岗;周稳兰;李军;曹素珍4.重症恙虫病误诊1例报告 [J], 何碧云;余锋;朱敏5.恙虫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王光兰;高歌;刘涵云;王婷;边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恙虫病病历书写模板恙虫病病历报告患者信息:姓名: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主诉:发热、皮疹、焦痂,伴头痛、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
现病史:患者于____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____℃,伴寒战、头痛、肌肉酸痛。
随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后变为水疱,最后结痂。
同时发现焦痂,位于____(部位)。
伴有淋巴结肿大,无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症状。
自行服用退热药,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外地久居史,无毒物接触史,吸烟____年,每天____支,少量饮酒。
家族史:父母健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体查:体温____℃,脉搏____次/分,呼吸____次/分,血压____/____mmHg。
神志清楚,精神尚可,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
皮疹位于____,焦痂位于____,大小约____cm×____cm。
初步诊断:恙虫病诊断依据:1. 发热、皮疹、焦痂等典型临床表现;2. 淋巴结肿大;3. 外斐试验阳性;4.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升高。
治疗方案:1. 卧床休息,高热量、高蛋白饮食;2. 氯霉素静脉滴注,每日____g,分____次给药;3. 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等;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医师签名: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
恙虫病的病历书写范文# 恙虫病病历。
一、基本信息。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男/女]3. 年龄:[X]岁。
4. 职业:[具体职业,比如农民、工人之类的]5. 住址:[详细住址]6. 联系电话:[电话号码]二、主诉。
发热伴头痛、乏力[X]天,发现焦痂[X]天。
三、现病史。
这患者啊,大概[X]天前开始就有点不得劲了。
一开始就觉得浑身发热,那体温就像小火炉似的蹭蹭往上冒,自己在家量了一下,好家伙,都烧到[具体体温]度了。
这一烧啊,整个人就没什么力气,就像被抽了筋一样,脑袋也疼得厉害,就像有个小锤子在里面敲啊敲的。
本来以为就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啥的,就自己吃了点退烧药,可是这体温就跟调皮的小鬼似的,降下去一点又升上来了。
后来啊,大概[X]天前,突然发现身上有个奇怪的东西,在[具体部位,比如腹股沟或者腋窝之类的]有个小小的焦痂,就像皮肤被烤焦了一点似的,周围还有点发红。
这时候就觉得事情不太对劲了,赶紧来咱们医院看病了。
这几天啊,食欲也不好,看到啥都不想吃,就像嘴巴和胃都在闹别扭似的。
而且还觉得身上的肌肉也有点酸痛,就像刚参加了一场超级马拉松比赛一样,浑身不得劲儿。
睡眠也不踏实,老是因为头疼和身体不舒服翻来覆去的。
四、既往史。
既往身体还算可以,没什么大毛病。
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
也没有做过什么大手术。
就是偶尔感冒的时候吃点药就好了。
小时候预防接种也都按部就班地做了,什么卡介苗、乙肝疫苗那些该打的都打了。
也没有什么药物过敏史,以前吃啥药都没出过啥特别的反应。
五、个人史。
患者是本地人,一直生活在这个地方,没去过什么特别的地方长期居住。
平常生活习惯也比较规律,不抽烟,但是偶尔会喝点小酒,也就是朋友聚会的时候喝个一两杯,算不上酗酒。
平时工作[如果是体力劳动的话]就是比较累一点,经常在户外干活,接触草地啊、灌木丛啥的那是家常便饭。
饮食方面,比较喜欢吃本地的家常菜,像[列举一些当地特色菜]之类的。
六、家族史。
糖尿病合并恙虫病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9-29T09:52:10.0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6期供稿作者:薛智崚杨建芳
[导读] 患者女性,64岁,农民。
因烦渴、多饮、乏力半月,发热4天,咯血1次,于2004年9月4日入院。
薛智崚杨建芳(云南省墨江县人民医院云南墨江 654800)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6-0153-0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4岁,农民。
因烦渴、多饮、乏力半月,发热4天,咯血1次,于2004年9月4日入院。
患者入院前半月无诱因出现烦渴、多饮,每日饮水约2500ml,伴全身无力,不思饮食,腹部隐痛不适,大便时干时稀。
曾测空腹血糖7.33mmol/L,嘱行饮食治疗,未服药治疗。
入院前5天上述症状不减而复查空腹血糖8.27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28 mmol/L,诊断为“糖尿病”,给“二甲双胍0.25每日3次”口服治疗。
但未服药就出现持续发热、体温达38℃以上,伴咳嗽、咯白色黏痰,呼吸困难,全身酸痛,每日解稀水泡沫样便3~4次,量少、尿频、尿急、尿痛、咯鲜血1次,量约20ml,在院外治疗无效,而收入院。
既往史:有“慢支炎、支气管扩张”病史十余年。
体检:体温:38.5℃,脉搏:102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80mmHg,急性病容,精神萎靡,懒言,咽充血,舌干津少,双肺呼吸音粗糙。
中下肺可闻及中等量湿性啰音,心率102次/分,律齐,无杂音。
腹软,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肝脾未触及,肠鸣音6次/分,右下肢足背可见一0.3cm皮损,有焦痂,其基底部发红,面积约1.5cm×1cm。
血常规:WBC:9.2×109/L,N:60%、L:35%、M:5%,尿常规:WBC 0-2,管型 0-2,GLU(-)、KET(-)、PRO ±;大便常规:正常;血糖 5.6mmol/L,CO2CP14 mmol/L,Ca2+2.2 mmol/L;肝功:总蛋白 54.87g/L,白蛋白 28.85 g/L,白/球=1:1、ALT 160U/L、AST 279.4U/L,余项正常;查肥达氏实验,外裴氏实验阴性;肝炎病原学检查无异常。
腹部B超示:(1)轻度脂肪肝;(2)脾肿大。
胸片示:双下肺野感染。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大致正常心电图;血培养,痰菌培养及找抗酸杆菌均无异常提示。
入院后诊断:(1)糖尿病待分型;(2)双下肺支气管炎;给“明可欣、甲硝唑”静点“氨茶碱、沐舒坦、臭灵丹合剂”口服,予抗炎、平喘、止咳、祛痰治疗,辅以补钾、支持、吸氧,“柴胡”肌注及物理降温等治疗1周。
入院时症状无好转,呈加重之势,追问病史,患者起病前20天有草地上活动史,根据“恙虫病”诊断依据,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医技资料检查结果,诊断“恙虫病”。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氯霉素0.75每日2次”静点,次日体温降至正常,2天后咳嗽、咯痰好转,呼吸困难改善,能进食及下床活动,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症状消失。
(在上述治疗过程中患者血糖波动在4.8~10 mmol/L,未给降糖治疗)。
体检:一般情况可,咽充血退、舌润、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仍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率 84次/分,律齐。
右下肢足背皮损干燥,基底部发红消退。
给予停服“氯霉素”改“四环素 0.5 每日4次”口服巩固治疗,又过2天将“四环素变为0.25 每日4次”口服1周。
复查血常规:WBC 4.4×109/L,N:39.6%、L:52.7%、M:7.7%,复查肝功、肾功正常。
同时查与“糖尿病”相关的GAD、ICA、IAA、C肽、胰岛素释放试验、OGTT、血尿β2微球蛋白均支持“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饮食后空腹血糖12.5mmol/L,予“普通胰岛素12U三餐前30’H”血糖控制良好,出院前复查外裴氏反应,肥达氏实验阴性。
2 讨论
恙虫病为一种疫源性疾病,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人得此病是由于在疫区的草地工作、活动,卧位休息,被有病原体的幼虫爬上身体叮咬而发生感染。
本例患者发病具有其特殊性,在临床上较少见:(1)发病先表现为烦渴、多饮、乏力,腹部不适,大便时干时稀,血糖升高等症状,然后才出现持续高热,极易造成误诊,但“糖尿病”是否为“恙虫病”诱发值得观察。
(2)开始发病就表现为严重的全身症状:肝损伤、脾大、支气管肺炎、消化道症状,尿中蛋白、管型,是否在老年患者中或“糖尿病”患者中更为突出,有待进一步研究。
(3)焦痂出现部位又巧在极少见处的足背,不痛不痒,也易造成遗漏。
(4)实验室检查早期无特征性发现。
综上所述,在临床工作中,在对于发热及全身症状严重的患者,在治疗、诊断中要面面俱到,不能只被明显的症状、体征诱导治疗而忽略原发病的存在,以减少误诊、误治。
因为治疗和预后不同,并且恙虫病的治疗必需是“氯霉素”或“四环素”,在目前来讲仍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