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恙虫病患者的护理查房
- 格式:pptx
- 大小:520.45 KB
- 文档页数:15
恙虫病护理问题及措施
恙虫病是由恙螨传播的蜱媒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不适、皮疹等症状。
以下是恙虫病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1.保持卧床休息:恙虫病患者应尽量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
活动,以减轻症状。
2.注意保持体温:恙虫病患者常常伴有高热,要密切监测体温,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冷敷)或药物降温(在医生指导下)控制体温。
3.补充充足的水分:高热、出汗等会导致水分丢失,恙虫病患
者需要补充充足的水分,以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提供适宜的饮食:恙虫病患者应采用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饮食,鼓励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等食物,以增强抵抗力。
5.注意皮肤护理:恙虫病常伴有皮疹、瘙痒等症状,应注意保
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可使用温水洗澡或局部冷敷缓解瘙痒。
6.协助患者服药治疗:恙虫病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
物治疗,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7.预防感染传播:恙虫病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减少感染传播的风险;同时,对恙螨的传播途径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如对受感染的蜱媒及其栖息地进行灭螨处理等。
8.密切监测病情: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症状严重程度等,并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恙虫病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应以医生的指导和建议为准,以上仅为一般性建议,具体情况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
1例恙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个案护理恙虫病亦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又称东方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啮齿类为主要的传染源,恙蛾幼虫为传播媒介。
自2008年在阜阳地区出现流行以来,合并多个系统损害的病例较多见,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报道较少,王晟报告500例中仅有1例消化道出血。
本科最近收治1例恙虫病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女,77岁,农民。
主诉因“发热3d,便血半天”于2019年10月24日15:03入院,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伴头部昏沉感,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打喷嚏、流鼻涕,至当地医院就诊。
半天前出现上腹部不适,解10余次稀便,具体颜色、量不详。
患者入院前最后一次解暗红色稀便约200m1,伴胸闷、出汗,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呕血。
既往有关节炎病史,口服止疼药(具体不详),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炎、结核”病史。
急诊拟“消化道出血”收住本科。
体检:T36.6℃,P60次∕min,R13次∕min,BP136/79InmHg。
神志清,精神差,贫血貌,右腹股沟处见2枚黄豆大小焦痂,全身无淋巴结肿大,心率60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平坦柔软,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亢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58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4%,淋巴细胞百分比 3.90%,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中性粒细胞16.98X109/L,淋巴细胞0.72X109/L,嗜酸性粒细胞OXlO9/L,血小板45X109/L,超敏C反应蛋白>5.00mg∕L,C反应蛋白69.20mg∕L o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5.1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5.20s。
总蛋白48.4g∕L,白蛋白26.9g∕L,谷丙转氨酶86u∕L,谷草转氨酶241u∕L,丫谷氨酰转肽酶87u∕L,尿素7.3mmol∕L,尿酸138μmol∕L,葡萄糖6.45mmol/Lo红细胞3.3X1012/L,血红蛋白100g∕L,大便隐血(++++)。
1例恙虫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个案护理恙虫病又称为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主要临床特征为: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人传播,入侵人体潮湿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会阴、外生殖器、肛门等处,出现高热、头痛、皮肤焦痂或溃疡、皮疹,肝、脾肿大伴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1]。
恙虫病患者常见于野外活动或接触丛林者,发病季节南方为春秋季,北方为秋冬季。
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2],如:重症肺炎、ARDS、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坏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本科室1例恙虫病合并重症肺炎的年轻患者,早期表现为发热、寒战、全身酸痛,偶伴咽痛、咳嗽,上述症状极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我科此类病例少见,对该病认识不足,如果在体格检查中忽略皮肤焦痂或溃疡这一特征性表现,容易延误治疗时间,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该类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能让患者安心配合治疗,安全度过急性期,了解和掌握恙虫病患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助于在今后工作中更准确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3],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4岁,边防军人,主诉“发热16天,胸闷、呼吸困难、痰中带血3天”,于2022年7月3日02:00 入院,患者自丛林驻训返回驻地3天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发热前感畏寒、寒战,体温最高达42℃,为持续性发热,偶有咳嗽、咯少量白色粘痰,经当地医院使用“美罗培南、奥司他韦胶囊口服”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近3天来,体温波动在38.5-39.8℃之间,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痰中带血,全身肌肉酸痛,感下肢腓肠肌疼痛尤为明显。
无外伤史,平日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无输血史、过敏史。
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急诊就诊,遂收入我科监护室继续诊治。
入科时患者呈急性痛苦病容,一般情况差,查体: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智清楚,烦躁不安,主动体位,球结膜充血,全身皮肤温度高,极度烦躁,坐卧不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明显,体表淋巴结轻度肿大,阴囊下方皮肤有1×1cm破溃,焦痂已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