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

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对其它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

涵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

的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

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

溶液里含量的多与少

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须指明温度一般不受温度影响联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

3.对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溶解时的热现象: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3.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就是这个道理。

【要点诠释】

汽油和洗洁精都能洗去油污但原理不同,汽油洗油污是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洗油污是发生了乳化现象,不能形成溶液。

要点三、溶解度、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溶解度

意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影响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溶质、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强等

表示方法定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定量:溶解度

溶解度曲线、溶解度表

联系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要点诠释】

1.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1)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

(3)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要点四、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100g+溶解度)×100%

2.配制溶液的主要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要点诠释】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溶解度(S)溶质的质量分数(W%)概念一定温度时,100g溶剂中最多溶解溶质的质量任意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表示意义某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任一溶液的浓度大小

条件一定温度温度不一定相同

状态饱和溶液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单位g 无单位

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克)×100%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

A g×a%=Bg×b%(其中B=A+m水)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

(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溶液增加溶质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A 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

Ag×a%=(Ag一Bg)×b%。

(3)与浓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之和。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

Ag×a%+B g× b%=(Ag+Bg)×c%。

【要点诠释】

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

【典型例题】

类型一、考查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及溶解度曲线

1.甲、乙两种固体纯净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

示。在常温下,先在两支试管里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放进

盛有冰水的烧杯里如图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装甲溶液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答案】A

【解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甲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常温下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降温时,乙的溶解度增大,未溶的乙,继续溶解,因此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甲的溶解度减小,甲中固体增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A正确。

【总结升华】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即可确定甲乙饱和溶液放入冰水中的变化情况。

2.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将等质量

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下列有

关t2℃时的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所含的溶剂最多

B.三种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D.t2℃时A和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C

【解析】t1 ℃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中,C中溶剂的质量最少,升温至t2℃时C中溶剂质量仍最少;升温至t2℃时只有C是饱和溶液;t1℃时溶质质量分数A<C,升温至t2℃时A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 减小,但是从图像可知t2℃时,溶质质量分数仍然A<C。所以正确答案为C。

【总结升华】解本题首先要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出几种物质在t1℃、t2℃时溶解度的大小,及温度升高时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

举一反三:

【变式】右图是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2℃时,A、B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物质的溶解度

D. t2℃时,等质量的A、B两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同

【答案】B

类型二、考查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及乳化现象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稀硫酸中水是溶剂

B.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就能形成溶液

C.无色的液体都是溶液

D.乳化现象就是油脂溶于乳化剂

【答案】A

【解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般溶液如果没特殊指明,溶剂都是水。A选项中稀硫酸是溶液,其中水是溶剂;B选项中如果物质投入水中不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不能形成溶液;C项中无色液体比如水是纯净物不是溶液;D选项乳化现象实质是油脂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形成很小的液滴,并不是油脂溶于乳化剂。

【总结升华】掌握溶液的特征、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乳化现象即可解答本题。

举一反三:

【变式】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是()A.浓硫酸 B.氢氧化钠固体 C.硝酸铵固体 D.食盐

【答案】D

类型三、考查溶液的配制、稀释、溶质质量分数及有关计算

4.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是“氮、磷、钾”,“无土栽培”是一项利用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新技术。下表是某实验小组的两种营养液的配方。

配方I 配方Ⅱ

KCl O.2 g KN03 1.2 g

KH2P040.4 g Ca(N03)2 1.2 g

MgS040.4 g (NH4)3P040.3 g

CaS04 1.0 g MgS04O.2 g

FeCl3 0.1 g

备注:①各用2 ml水配制,②不用硬水配制

(1)配方I营养液中氯化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2)配方Ⅱ中P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答案】(1)5% (2)1.2%

【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配方I配制的营养液的总质量是4g(其中水是2g),溶质氯化钾的质量是0.2g,则可求出配方I营养液中氯化钾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配方Ⅱ中含(NH4)3P040.3 g,可以算出其中P元素的质量是0.06g,溶液质量是5g,则P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总结升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5.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试计算:

(1)亚氯酸钠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6%的亚氯酸钠消毒液1500 kg,需要亚氯酸钠_________kg。

【答案】(1)23∶35.5∶32 (2)240

【解析】亚氯酸钠中Na、Cl、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3:35.5:16×2;需要亚氯酸钠的质量为1500kg ×16%=240kg。

【总结升华】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6.实验室提供了①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酒精灯等仪器,小华同学用固体氯化钠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小亮同学用浓盐酸配制10%的稀盐酸。

(1)当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___盘,配制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______。

(2)上述仪器中,两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填序号,后同)小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

【答案】(1)右加速固体溶解

(2)⑤①

【解析】(1)使用天平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

(2)二人都不需要酒精灯;小华用固体配制溶液,需要用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而用液体配制只需量筒即可。

【总结升华】熟悉溶液配制的步骤、操作方法,是解题关键。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后,在标签上应写明名称、化学式、溶质质量分数等信息。

举一反三:

【变式1】70℃时,100g饱和NH4Cl溶液中含有NH4Cl 37.5g。则该温度时NH4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若将此溶液稀释到25%,需加水__________g。

【答案】60 50

【变式2】用氯化钠配制lOO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现有下列操作:①溶解;②称取氯化钠;③过滤;④量取水;⑤计算;⑥蒸发结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答案】B

初三化学溶解度知识点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 2 (4)溶解度曲线 ℃时A的溶解度为 80g 例:(1)t 3 (2)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 相同 (3)N点为 t ℃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 3 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1

(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 1 ℃ 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 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学习目标】 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 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 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 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 和溶液 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对其它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 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 涵义不同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 的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 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 溶液里含量的多与少 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须指明温度一般不受温度影响联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 3.对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1.溶解时的热现象: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溶液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 ②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③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④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⑤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⑥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⑦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⑧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度 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注意: '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 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初三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考试要求: 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乙醇、汽油等常见溶剂 考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考试要求

初三化学重点单元知识点讲解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溶液 模块1 溶液的形成 知识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注意: (1)溶液是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举例:“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水、酒精。 (2)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只有水能做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4)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5)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2)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3)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4)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_习题与答案

第三单元溶液 【考点 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 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 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 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 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和溶剂。 ⑥ 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通常把在室温 (20 度) 下, 溶解度在 10g/100g 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 溶解度 在 1~10g/100g 水叫可溶物质 , 溶解度在 0.01g~1g/100g 水的物质叫微溶物 质, 溶解度小于 0.01g/100g 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 , 不溶解是相对的 .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 CuSO4 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 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 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考点 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考点 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知识点1: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指溶液形成后,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是完全相同的,即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都相同。 (2)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即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拓展延伸】 1.判断某物质是否是溶液,一般看以下两点:(1)是否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中。 2.有些物质(如蔗糖等)在溶液中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还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等)在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易错警示】 1.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2.溶液是混合物,因此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例1】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 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除此之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溶剂。 2.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1)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剂,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但是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即未指明溶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是水,如“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是溶质,水是溶剂。 (2)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形成溶液时,一般将固体或气体看作溶质,液体看作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看作溶剂,量少的看作溶质。但是只要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水都是溶剂。 【拓展延伸】 1.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但溶剂只能是一种。 2.对于发生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应以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和反应物的量来确定。如锌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应该为反应生成的ZnSO4。 【易错警示】 1.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2.在计算溶液质量时,溶质质量是指已被溶解的那部分的物质的质量,而未溶解的部分不能计算在内。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考试要求: 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乙醇、汽油等常见溶剂 考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考试要求: 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乙醇、汽油等常见溶剂 考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考试要求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特别注意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有关溶解度曲线:能看得懂溶解度曲线图,能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初三化学溶液的知识点归纳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溶液是化学这一门科目的比较难学的知识点,但是我们又必须要掌握溶液的知识,因为这是考试经常会考的考点。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重要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液的组成: 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 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 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 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

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 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溶液》知识点_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溶液 【考点1】溶液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一、溶液的概念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组成:溶液是混合物,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也可以作为溶剂。 二、溶液的基本特征 ①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和颜色完全一样。 ②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③是混合物 【规律】溶液的判别 (1)澄清透明不代表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举例】硬水、空气、纯净水属于溶液;泥水,油水,蒸馏水不是溶液。 【技巧】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水溶液。 ②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做溶剂,液体做溶剂。 ③当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叫做溶剂,量少的叫做溶质。 ④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要正确判断溶质。 ⑤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不存在溶质

和溶剂。 ⑥溶质质量是指溶液中已溶解溶质的质量。 ⑦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溶解 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 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考点2】溶液和浊液 1、浊液:包括乳浊液和悬浊液。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悬浊液:固体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悬浊液。【考点3】乳化现象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2.乳化现象: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这个现象叫乳化现象。 3.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①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②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 【技巧】乳化作用如何判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考点与知识点归纳整理(附专项练习及解析) 一、思维导图 二、主干知识总结 1.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应该注意: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2.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①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但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②对溶质与溶剂均相同的溶液来说,在相同状况(同温、同压)下,饱和溶液总比不饱和溶液要浓,即溶质的质量分数要大。 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区别与联系 溶解度是用来表示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溶剂中溶解性的大小。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来表示溶液组成。 4. (实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实验回顾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食盐。 实验步骤: ①计算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所需要氯化钠质量及水的质量。 ②称量(量取) 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相应体积的水。 ③溶解 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琉棒搅拌,加速氯化钠溶解。 ④贮存 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2)例题解析: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如图操作顺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可能涉及以下操作:A.称量B.计算C.溶解D.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时,其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2)计算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______g,水______g.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C.调节平衡螺母(4)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解析】:(1)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时,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2)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 (3)用托盘天平称量5g固体药品NaCl时,步骤是:调节天平平衡,在右盘上加砝码和拨动游码,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他发现指针偏左了,说明NaCl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NaCl. (4)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

2022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溶液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九章溶液 课题一溶液的形成 考试要求: 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知道水、乙醇、汽油等常见溶剂 考点一、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 溶液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3、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⑵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⑶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⑷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考点二) ①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②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 ③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溶解 课题二、溶解度 考试要求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含义;初步了解溶解度曲线 掌握溶解度的概念,特别注意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有关溶解度曲线:能看得懂溶解度曲线图,能根据图上的数据进行计算 考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 溶液。 不饱和溶液:指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时所得 的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是针对某一溶质而言,不是对所有溶质而言。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B 解析:B A.溶液的特征是是均一、稳定、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A错误; B.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所以一份溶液中可以溶解多种物质,如碳酸饮料中就溶解多种物质,则一份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B正确; C.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所以饱和溶液只是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但可以溶解其他溶质,如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可以溶解氯化钾等其他溶质,C错误; D.对于不同溶质的溶液,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而对于同种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错误; 故选:B。 2.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A 解析:A 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说法不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油污,故说法正确。 C、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制取成本相对较高,储存和运输较为困难,故说法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任何不饱和溶液降温后都会变成饱和溶液B 解析:B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氯化钠溶液,可以是液体例如酒精溶液,也可是气体例如

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新校区)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 A.B. C.D. A 解析:A A、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因此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不是交叉关系,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因此它们之间属于包含关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因此它们是交叉关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溶液分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并列关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B 解析:B 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改变温度、添加或减少溶剂、添加或减少溶质均可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C 解析:C A、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了溶剂,故B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2是常温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5g氯化钠,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加入的氯化钠不能溶解,乙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正确,因为甲中加水,溶质不变,乙中的加溶质不再溶解,因此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故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煤气(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D 解析:D A.溶液属于混合物,而均一、稳定的液体可能是纯净物,如酒精等,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故选项A错误;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分裂成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选项B错误;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含有三种或三种以上元素,如高锰酸钾,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故选项C错误; D.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点燃时容易发生爆炸(在爆炸极限内),由于氢气与一氧化碳都属于可燃性气体,所以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了一瓶标签残缺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经实验员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233NaCl NaOH Na CO NaHCO 、、、中的一种。上述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据此可知该溶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 ) 物质 NaCl NaOH Na 2CO 3 NaHCO 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A .NaCl B .NaOH C .Na 2CO 3 D .NaHCO 3D 解析:D 【分析】 要确认溶质一定不是哪种物质,需要根据溶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计算出物质最高的溶质质量分数,低于标签上的溶质质量的分数的物质,一定不能配制。 A 、氯化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6g 100%26.5%100g+36g ⨯≈,可配置10%溶液,A 正确。 B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09g 100%52.2%100g+109g ⨯≈,可配置10%溶液,B 正确。 C 、碳酸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21.5g 100%17.7%100g+21.5g ⨯≈,可配置10%溶液,C 正确。 D 、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9.6g 100%8.8%100g+9.6g ⨯≈,不可配置10%溶液,D 错误。 故选:D 。 2.如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 .t 2℃时,A 、B 、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 >C=A C .将t 1℃时A 、C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A 、C 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B 中含有少量A ,要提纯B ,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 解析:D A 、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g 100%20%100g 25g ⨯=+,故选项错误; B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 >C ,故选项错误; C 、A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t 1℃时A 、C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C 析出固体,C 是饱和溶液,A 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 、B 中含有少量A ,要提纯B ,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3.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提高一倍,下列做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 B .把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蒸发掉50克水 C .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 D .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C 解析:C A.向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 10%10g 100%18.2%100g 10g ⨯+⨯≈+,不合题意; B.稀盐酸在蒸发水的过程中,氯化氢气体也会蒸发,所以无法判断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合题意; C.向100克5%的蔗糖水中加入100克15%的蔗糖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 5%100g 15%100%10%100g 100g ⨯+⨯⨯=+,符合题意; D.10g 硝酸钾完全溶解于40g 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g 100%20%10g 40g ⨯=+,所以向20%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和40克水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不合题意。 故选:C 。

《易错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专题培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任何不饱和溶液降温后都会变成饱和溶液B 解析:B 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例如氯化钠溶液,可以是液体例如酒精溶液,也可是气体例如汽水,故B正确; C、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故C错; D、氢氧化钙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会变成饱和溶液,故D错。 故选:B。 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 解析:D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5g 100%20% 100g25g ⨯= + ,故选项错误;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选项错误; 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C析出固体,C是饱和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常温下,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量分数相等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C 解析:C A、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实验1后,甲、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加入了溶剂,故B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2是常温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5g氯化钠,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加入的氯化钠不能溶解,乙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正确,因为甲中加水,溶质不变,乙中的加溶质不再溶解,因此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故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溶于水可形成溶液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D.改变条件,能够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C 解析:C A、蔗糖溶于水可形成溶液,溶质是蔗糖,溶剂是水,故A说法正确;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说法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故C不正确; D、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5.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如下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